“父亲,此行当真不需知会左将军一声吗?”
函谷关外,看着接手关防的长安兵马,刘和忍不住低声道:
“您的司隶校尉是左将军所表,洛阳八关也俱由左将军交付,甚至河南尹之地亦是其光复,是不是应该……”
然而刘和话音未落,刘虞便面色肃然的训斥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洛阳八关非魏氏之城,河南尹亦非蓟县之地,如今上交天子实乃天经地义,何须蓟县认可?”
“我与魏公威间不过私谊而已,怎可乱君臣之礼?”
不得不说,刘虞这个人简直是正得发邪,与这个乱世格格不入。
实际上他不仅没有把洛阳郡县当做幽州的附庸,更没有当做自己的地盘。
因而当王允邀请他入朝之后,他毫不犹豫的便将洛阳之地交了出去。
只是刘和却没有父亲那些刚正不阿,总觉得有些不妥。
要知道洛阳之地虽然残破,但终究也有五六十万士民百姓。经过他父亲这两年的休养生息,更是拥兵过万,算是一个不错的基业。
如今王允一封诏书就想轻描淡写的收回去,刘和自然觉得有些不是滋味。
或许是看出了儿子的想法,刘虞没有再继续训斥,只是语重心长道:
“吾知这两年为了恢复洛阳你耗费了不少心血,但洛阳不过一隅之地,我等既是宗室子弟,便当以天下为重。和天下相比,吾家这点损失不算什么。”
“这天下终究是刘氏的,我等宗室若不尽心竭力,又怎能指望他人效死?”
听得刘虞这么一说,刘和心中的疙瘩终于算是解开了。
别管这话对不对,但至少逻辑上没问题,反正刘和勉强能接受这个说法。
见儿子眉间愁绪散开,刘虞也是由衷的发出一阵轻笑。
毕竟他一辈人都在为汉室兢兢业业,实在不希望自家子嗣日后行差踏错。
函谷关上,看着远处的层峦迭嶂,刘虞的眼神不由露出一丝神往与期待。
他似乎已经透过千山万水看到了已经拨乱反正后的长安,一切都充满希望。
良久之后,只见刘虞望着长安的方向满怀憧憬道:
“如今董贼已死,郡贤毕至、众正盈朝,正该我辈用命之时。”
“玄泰,努力呀,莫要错过这般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刘和闻言终于也摆脱了离开洛阳的些许失落,开始对未来踌躇满志起来。
然而当刘虞父子跋山涉水进入关中,刚入长安便听见一个眼前一黑的消息。
原来董卓活着的时候,但凡宴饮常常令丁彦思在旁作陪,吟诗作赋以对。
说来在蔡邕离开之后,丁彦思便是最受董卓喜爱的文人了。
于是王允不顾马日磾等人的劝阻,坚持将侍御史丁彦思下狱拷打而死。
罪名则是附逆董贼,霍乱朝纲!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刘和当即瞠目结舌。
附逆董贼,霍乱朝纲?
若论满朝谁最像董贼余孽,恐怕没有比得过他王子师吧?
这事若是让他父亲来做还勉强说得过去。
毕竟如今满朝文武唯独刘虞从头到尾没有依附董卓,反而自始至终都在试图救回天子,甚至还坚定的拒绝了袁绍等人关东诸侯的拥立之举。
可以说若论名声之清白,长安朝堂之上无一人比得过刘虞。
但即便如此,刘和也不觉得要对长安的文武百官如此苛责。
尤其是像丁彦思这种往日名声不错,从未攀附宦官的中正之辈。
一时间,刘和忍不住喃喃自语道:“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呀!”
相比之下,刘虞在震惊片刻之后倒是很快回过神来,满脸无奈之色。
因为他忽然猜到了王允此举背后的用意。
王允之所以这么做,恐怕是在表态。
什么态度?
彻底清除董卓余孽的政治态度!
虽然刘虞今日才到长安,但他在路上就收到了不少亲朋故旧的书信,对朝堂之中的一些动静还是有所耳闻的。
比如在如何处理董卓余部的问题上,朝中百官便分歧颇大,争议不断。
马日磾等人认为如今关东郡县形同割据,朝堂衰弱,实不该吹毛求疵。
与其对那些从逆的凉州兵喊打喊杀,不如招抚之,令其征讨关东不臣之辈。
如此一来,既能解决董卓余孽盘踞关中的问题,也能物尽其用。
不得不承认,马日磾之策确实是老成谋国之言。
即便马日磾也有不少亲朋好友曾死在凉州兵手中,但他却能忍住个人私心,从而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算是一个成熟政治家。
然而以王允为首的另一派朝臣则坚定的认为应该除恶务尽。
即便不将所有凉州兵都坑杀,他们觉得至少也得清算作恶的凉州将校。
因为这些官僚之中,几乎每一家都曾经受到过这些凉州人的蹂躏摧残。
公卿贵女只要敢出门,那些凉州将校就敢在大街上公然掳人。
毕竟凉州胡风炽烈,对于抢亲之俗早就习以为常。
纵然这些官员上告董卓要回了自家女眷,基本上也都为时已晚。
或是妻女、或是族人,几乎每家都和凉州兵有着血仇!
当然,这也不奇怪,实际上如今长安的士民十有七八都和凉州军有血仇。
就因为迁都,从洛阳至长安的崤函古道之上死者枕籍于路,暴尸荒野者不知凡几,士族子弟也好,平民百姓也罢,几乎无家不哭,甚至满门灭绝的比比皆是。
百万洛阳生民,能顺利到达长安的不过十之七八而已。
也正因为这一点,当王允表态之后长安内外几乎满城欢呼,
没办法,像马日磾这种相忍为国的官僚终究还是少数。
一时间,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市井舆论之中,王允声望顿时达到了顶峰。
本就因为诛杀董卓而声威大震的王允,此刻可以说彻底掌控了朝堂。
于是原本还对刘虞的到来寄予厚望小皇帝刘协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因为他知道,即便刘虞有洛阳郡县为依仗,如今也完全不足与王允抗衡了。
别说制衡了,刘虞能够自保都算不错了。
小皇帝刘协倒不是想要卸磨杀驴,只是实在不喜欢朝中再出一个权臣。
但无论他喜欢还是厌恶,长安朝廷终究还是成了王允的一言堂。
而王允在获得了朝堂和民间的支持之后也越发信心十足起来,加上刘虞带来的一万大军大大加强了长安的实力。
于是王允开始频频派遣使者持天子诏书至右扶风、左冯翊等地,收缴剥夺凉州将校的兵权。
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刘虞终于还是坐不住了,当日便入尚书台劝谏。
……
尚书台中,刘虞与王允相对而坐。
刘虞满脸愁容,而王允则是一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之态。
见此情形,刘虞忍不住苦口婆心的劝说道:
“董卓将校及掌兵者多为凉州人,如今尽罢其军,必人人自危。子师难道就不怕引发祸乱么?治大国若烹小鲜,岂能如此大操大办?”
“当下贼首董卓既死,不如令皇甫义真为将军,统领凉州部众,驻守虎牢关而镇关东,以观其变,以免关东郡县对朝堂生出轻慢之心。”
“如此将功折罪,不亦乐乎?”
这个想法刘虞其实在心中酝酿许久了,甚至在来的路上就已经这么盘算了。
经过几次战败之后,刘虞也清楚自家没有领兵之才,所以进入长安拜见天子时,刘虞才会主动表示想将太尉之职让与皇甫嵩,奈何天子不允。
在这方面刘虞和马日磾的观点差不多,他也觉得应该招抚凉州兵。
并且刘虞甚至提出了具体措施,那就是用皇甫嵩来制凉州兵。
毕竟安定皇甫氏本就是凉州名门,在凉州声望甚大,至于皇甫嵩本人更是战功赫赫,即便在凉州军中也享有极大威望。要知道连董卓都曾经是皇甫嵩的麾下卒,其他凉州将校就更不用说了。
若是让皇甫嵩出马,再辅以大赦,大概率能收服这批战力不俗的凉州兵。
此举最妙的是还不用担心皇甫嵩会成为董卓第二。
因为先帝之时皇甫嵩的种种举动早就证明了他的忠诚,他确实是汉室死忠。
可以说刘虞在马日磾之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切实可行的办法。
只可惜无论是刘虞,还是马日磾都只代表极少数人。
此刻见他这么一说,王允当即正襟危坐,毫不客气的驳斥道:
“太尉此言过矣!关东举义兵者,皆吾辈之徒耳!”
“今若据险屯陕,虽可安凉州之心,然却如何安关东之心?”
“疑关东而悦叛逆,如此岂非本末颠倒乎?还请太尉以国事为重,莫以一己之私而乱天下之根本!”
王允这话的意思,就是让刘虞不要因为和袁绍矛盾而感情用事。
于是此言一出,刘虞顿时气得面色通红。
然而王允却丝毫没有理会,当即转身拂袖而去。
毕竟如今朝堂大权皆在他手,甚至刘虞带来的万余河南兵都被他用北军的名义接收了,堪称是独掌军政大权,与历代大将军无异。
在这种情况下,王允确实有不在乎刘虞这个太尉的资格。
不过刘虞就惨了,由于被王允的独断专行、刚愎自用所气,回去之后心中郁结,没过多久就病倒了。
……
与此同时,得知董卓死讯后三辅各地的凉州诸部也人心惶惶。
牛辅、李傕、郭汜、张济等人惊慌之下倒是没想报仇,只希望朝廷能宽恕他们的罪过,让他们携带财货归乡,当一个富家翁。
只可惜王允现在的政治立场完全不允许他宽恕这些人。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王允以“除董”得以权倾朝野,自然也会被“除董”这面旗帜束缚。
于是他坚定的拒绝了凉州将校希望获取大赦的请求,依旧在坚定不移的推行他取缔凉州兵,清算往日罪行的计划。
在这种情况下,三辅各地本来还有心投降的的凉州兵将领开始拥兵自守。
对于这种情况王允也早有预料,所以心中并不是很担心。
他觉得这些凉州人各自为战,没有一个像董卓这样的盟主统一领导,令出多门,时日一久必然会被北军所分化瓦解。
于是王允先后提拔同郡人宋翼为左冯翊、王宏为右扶风,试图将凉州各部相互隔绝,使得他们成为一盘散沙。
并且为了以防万一,王允还召来了朱儁,命他为车骑将军,统领北军。
皇甫嵩则由于马日磾和刘虞的先后举荐,被王允所不喜。
他觉得皇甫嵩与刘虞等人一党,那么再忠诚也不可靠了。
结果皇甫嵩反而只为征西将军,徒有虚名,手下却无一兵一卒。
至于刺董的大功臣吕布除了落了一个温侯的名号,依旧如初。
可以说在董卓身死之后,身为多数派领导人的王允之意志,充分得到了长安朝堂的贯彻落实。
只可惜,王允看似万全之策,实际实施起来却好似泥沙堡垒一般,一触即溃!
尤其是在贾诩出手之后,王允的分化瓦解之举完全没有半点作用。
不过话又说回来,贾诩出手也是被逼无奈。
他本来是按照正规出仕的途径,得以举孝廉为郎,方才入宫执戟。
却没想到董卓得势之后看他是凉州人,多有照顾,所以提拔为太尉掾,后来又升他为平津都尉,没过多久又升为讨虏校尉。
可以说贾诩完全是被动升官,他本人并没有攀附董卓的意思,否则也不会一直藏拙,声名不显了。
但王允除恶务尽的诏令一出,贾诩便是再不愿也只能出手自保了。
不过短短十天时间,三辅各地的凉州诸部便开始联合起来,集体向着长安进发。
王允惊怒之下连忙下令,命朱儁、吕布等人率领北军两万在新丰迎击,试图击溃这种叛军……至少要阻止这支凉州叛军兵临长安城下。
然而结果却让王允万万没有想到。
在朝野之中与皇甫嵩齐名的朱儁,竟然直接连董卓的残部都打不过。
在兵马相当的情况下,朱儁居然直接被李傕、郭汜等人击溃,长安好不容易才积攒下来的两万北军,直接损失殆尽。而在朱儁被阵斩之后,李肃便立刻率众投降。
于是一场大战下来,王允不仅没有击溃凉州叛军,反而助涨了对方势头。
借着大胜之势,李傕、郭汜与董卓的旧部樊稠、李蒙等人会合之后,沿途收集曾经隶属于董军部队,没过多久竟然聚拢兵马十余万人。
随即兵临长安,围城八日,长安顿时哀鸿遍野!
在这个时候,刘虞也好,皇甫嵩也罢,终于彻底绝望了。
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大好的局势王允怎么就玩崩了!
……
午后,听着外间震耳欲聋的攻城之声,本就年老体衰的刘虞回忆起在洛阳的点点滴滴,顿时泣不成声。
病床之上,只见他紧握着床边跪立的刘和之手,满脸悔恨的叹道:
“是为父错了!可惜往日未能听你之言!”
然而此刻刘和已经不想追究对错了,只是泪流满面的恳求父亲吃药。
但刘虞却固执的摇了摇头,只见他直愣愣的瞪着尚书台的方向,须臾忽然不甘的怒吼道:
“毁汉室者,王允也!”
说罢,刘虞便吐血如注,转眼便气绝而亡。
片刻间,太尉府上下便是哀声一片。
并且在刘虞左右幕僚书佐的怨言之中,刘虞的遗言也很快不胫而走。
这让本就人心惶惶的长安城,顿时变得越发躁动不安起来。
唯独王允依旧保持着强硬之态,始终认为自己没错。
为此他甚至没有出席刘虞的祭奠,只言道不同不相为谋。
无独有偶,当长安剧变频频的时候,关东之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由于魏哲与袁绍的全面开战,大半个汉朝几乎都陷入了战火之中。
冀州、幽州、并州、兖州、徐州、青州、豫州,几乎无处不战!
比如豫州的袁术便趁机攻打兖州试图扩大地盘。
徐州刺史陶谦则攻打袁绍所属青州刺史周昂,尽一下盟友义务。
而刘备由于先前攻打青州黄巾时的表现,名声大噪,有仁德之名。所以被陶谦看重,令他率兵驻扎在小沛——防备袁术!
没办法,陶谦对袁术的人品实在不放心。
但谁也没想到,当曹操率领大军在济阴郡和袁术打得不可开交时,不过一转眼的功夫,竟然就被偷家了。
说来这也是曹操自己埋下的祸根。
当时,曹操初统兖州,正是意气风发之时,行事难免有些无所顾忌。
而兖州名士边让向来持才傲物,脾气极臭,于是便仗着自己的才气,不把曹操放在眼里,说了不少轻慢欺侮的话。
曹操听闻之后也不惯着他,直接令边让同乡故意诬陷,随即连审都没审,曹操便让郡中官员将边让就地诛杀,并且诛杀边让全家。
在这方面,曹操的杀性向来是最重的!
然而头一回当兖州刺史的曹操却没有意识到,他此举意味着什么。
要知道他这个兖州刺史可是兖州士民拥立的,法理根基在地方士族。
因此之故,曹操杀兖州名士边让全家的举动,让兖州士族感到了极大的不满和恐慌。
毕竟曹操连边让这种兖州士族的代表人物都敢杀,说明压根就不尊重他们。
于是乎,曹操在前线正与袁术厮杀的不可开交,后面他的心腹谋士陈宫便勾连陈留太守张邈、张超、许汜、王楷等人叛乱。
并且陈宫等人还重新玩了一把民选州牧的操作,竟然主动前往小沛迎刘备为兖州牧,一时之间兖州数郡郡守皆响应起事。
仅余临近冀州的鄄城、范、东阿三座县城尚属曹操所有。
转眼间,曹操的事业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之中……(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