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吃瓦达餐包的人

    孟买的洒红节才过去没多久,孩子们还在楼下欢声笑语。

    停车场成了男女老少的嘉年华,每一张面孔都沾满彩粉,再辨不出谁是佣人、谁是主人。

    人们要么喝酒喝得醉醺醺,要么抽麻草抽得飘飘然。这一天百无禁忌,你甚至可以触碰任何一位女性。

    海边的卡特大道上偶尔有漫步的人群,他们讨论着一场三周前就订好票的电影。

    如果你有空闲走到更远些的纳里曼区也不妨,可以带孩子们坐旋转木马,欣赏蓝绿色的海水上漂浮着的点点椰壳,远观沿岸高楼在沃克什沃路上拔地而起。

    若你打算从烈士广场的弗洛拉喷泉处起行,去往要塞区,那走上一天也不会厌倦。

    那里的街道才是街道真正该有的样子:宽阔平整,绿树成荫,有宏伟宫殿矗立两旁。

    周日的午后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不只是动物的分水岭。

    一周里的其余时间,人们回家已太迟,仅够满足最基本的需求:饿了便吃,困了就睡。

    而在周日,人们重新成为有思想、懂情趣的人。

    对普罗大众而言,没有什么比在家看电视、或者去看场电影更惬意了。

    当然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因为孩子们吵着要去街道上玩耍。

    阿希什觉得如果要推销VCD,那最好的地方就是路两旁鳞次栉比的商店。

    “很多人会对用六千卢比买一台没见过的电器,感到谨慎,所以我们得让他们看看效果。”

    “你是说把它摆进店里?”堂哥达门德拉说。

    “是,这个点哪里的人最多?”

    “当然是博卡,现在是吃瓦达餐包的好时候。”

    “那我们就去那儿。”阿希什毫不犹豫的转身带头。

    他们穿过街道,沿途寻找博卡的铺子。

    时间不算充裕,达门德拉告诉阿希什,博卡每天只出三小时的摊,从下午四点到晚上七点,又或到当天的瓦达包卖完为止。

    他们走过路中间被掘开、露出深坑的小径,经过菜市场、小葡萄牙区、婚庆用品店、耆那教诊所,最终寻到了博卡的小摊。

    摊前已排起两列队伍,男女各一列,人人手中攥着卢比。博卡坐在小凳上,正舀取面糊炸薯饼。

    旁边一块破旧的小黑板上写着:博卡秘制、瓦达餐包4卢比、油炸薯饼3卢比、瓦达包胚1卢比。

    因为天气炎热,博卡把摊位搬到了外面。铺子里面留了几张桌子,供客人堂食。

    老旧的电风扇晃晃悠悠,根本没有多少凉意。不过因为墙上挂着一台电视机的缘故,人们即使满头大汗,也挤满了铺子。

    达门德拉走过去和正在忙碌的博卡打了声招呼,后者摆了摆头,示意他们随意。

    于是阿希什走进店里,开始忙碌。很不错,这台电视机就是苏尔牌,完美匹配他们的VCD。

    达门德拉则索性也在外面排队,他准备买几只瓦达餐包垫垫肚子。

    他等着油炸薯饼出锅,周围的人同样在等待。人人绷紧了肌肉,捏着钱,随时准备着。

    一旦博卡把漏勺从盛满滚油的大桶里提起来,上面装满一只只外覆金黄裹粉、好似贝涅饼的薯饼时,人群的骚动便开始了。

    他们攥着钱的手一径往前送,给出一张张十卢比的纸币让伙计找零,伙计的面前则摆着放满两卢比硬币的托盘。

    没有人是只买一只瓦达包就作罢的,于是一轮下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买到,不好意思争抢的食客只好等下一轮薯饼出锅。

    已经做好的瓦达包胚里事先抹了酸辣酱:上半边是绿色的鹰嘴豆泥,下半边是红色的蒜泥果酱。

    伙计总是先招呼女顾客,他伸直一只手,舀过才出锅的两只薯饼,行云流水般在打开的瓦达包胚上一边放一只,再将包胚合起递给饥肠辘辘的食客。

    达门德拉拿着属于他的那份瓦达包,走到离摊位稍远一些的地方,略微挤压中间的薯饼,只见外层的瓦达包胚上现出稍许裂纹,薯泥连带红绿色的酱料溢了出来。

    他一口咬下去,外层面包胚的松软香甜很好地中和了酱料的酸辣。

    内里黄褐色的薯饼炸得脆脆的,带有葛拉姆马萨拉的独特香味,且能吃到如腰果般的完整蒜瓣,经咀嚼后爆出异香,当真是口口美味、口口享受。

    一只瓦达包便足以果腹,而博卡的瓦达包色香味俱全,着实名不虚传。

    他像是忍饥挨饿许久的人吃到大餐一样满足。

    火热的瓦达包下肚,自然带来口渴的感觉,他走进不远处的冷饮店。

    店里用富美家建材隔出一个个卡座,环境宜人,颇有平和又休闲的氛围。

    墙上有用马拉提语写的“饮品推荐”,每一款皆标榜有养身功效。

    譬如醋栗汁可治尿频、夜盲症、心烦,姜汁可缓解胃胀气、支气管炎、痛经等。

    多数冰品都很好喝,且和风靡世界、独占鳌头的可乐大异其趣。

    事实上,这里的本地可乐,譬如马萨拉可乐,足以和正统可乐分庭抗礼,味道大相径庭却毫不逊色。

    虽然看上去也是冒着气泡的棕色饮料,但里面加了马萨拉香料,如柠檬、矿盐、胡椒和小茴香。

    制作一杯马萨拉可乐的方法是先把寻常的可乐倒一部分进玻璃杯,然后舀入几勺马萨拉,可乐便会从杯底往上疯狂冒泡。

    侍应生站在一边,待泡沫消了,再往杯中加入可乐,又等上一会儿,直到把剩余的可乐全部倒完,原汁原味的印度可乐就这样诞生了!

    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印度的态度是接受它、改造它。

    他们将可乐迎入当地饮料的万神殿,不过多添了香料,使得这外来的饮品更富生命力:其所含的可卡应在被西方禁用后,又一次回到了印度的可乐里。

    就在这时候隔壁博卡的铺子里传来阵阵惊呼,达门德拉快步走过去,冷饮店里的人们也被纷纷起身去看热闹。

    果然,那台崭新的VCD已经安装就位。

    阿希什正举着一张光盘大声向店里的客人,介绍这台机器有多么神奇。

    人们更多的是被光碟的封面吸引,那是一个月前刚刚上映的一部宝莱坞大片。

    院线刚刚下映,电视台还没来得及放送。

    外面街道上,还有那部电影的海报,大家一眼就认出来了。

    众目睽睽之下,阿希什得意的把银光闪闪的影碟塞进VCD弹出来的片仓。

    仅仅这个小动作就引来一阵惊呼,因为那看起来非常高级。

    它自动弹出来,又自动收了回去,你要做的只是按个按钮。

    很快电视机里出现清晰的电影画面,没错,就和影院里放的一样。

    不少人看过这部电影,他们张大嘴巴,惊讶的无以复加。

    不用等到电视台谈下版权,然后在某个精挑细选的日子,安排播放。

    太快了,有的小电影院还没下映。

    也非常清晰,不会有雪花,不会有卡顿。

    要知道他们刚刚看电视时,还因为信号问题,偶尔会出现雪花屏。

    这台叫VCD的机器完全没有,流畅的不行。

    突然画面定住不动,正在兴头上的众人纷纷鼓噪。

    原来是阿希什按下了暂停键,他站在凳子上挥舞着双手,大声介绍这台全新的VCD。

    六千卢比的价格没打动多少人,不过在说到光碟时,人们被吸引了注意力。

    “只要20卢比,你就能看到最新的宝莱坞大片。如果是几个月前的老电影,那只要10卢比,甚至6卢比。”

    “很多年前的电影也能看?”

    “当然,不仅仅是宝莱坞,国外的电影都有。”

    阿希什扯开手中的帆布包,那里面一沓沓的全是光盘。

    从封面看,海内海外、从古至今,所有的类型,应有尽有。

    人群开始骚动,议论纷纷,他们对这种光碟非常感兴趣。

    在孟买这样的大城市,买一张电影票得60卢比,随着汇率的波动,这个票价还在涨。

    但光盘就便宜的多了,最新的电影只要不到一半的价钱。老电影更夸张,十分之一。

    印度人介意看老电影吗?当然不。

    不说每年上万部电影,人们只看过少数的几部。

    光是以前看过的,他们随时随地再次遇到,也能看的津津有味。

    印度人太爱电影了,这几乎刻到了骨子里。

    如果家里有这样一台机器,他们可以花极低的代价,看遍所有宝莱坞电影。

    阿希什恢复了播放,他没管这里有多少人心动,今天的目的只是先把VCD的概念传播出去。

    而且依照他的想法,第一批客户不是店里吃瓦达餐包的人,而是店主。

    他走过去和博卡交涉,告诉他如果店里有一台播放电影的VCD,那他的生意还会再好上几倍。

    博卡有些纠结,他认为自己的客人已经足够多。

    突然边上冷饮店的老板插进来,他二话没说就预定了一台VCD。

    瞧瞧现在博卡店里的人吧,里里外外不知道围了多少层,完完全全的密不透风。

    就这街道上还时不时的有人被吸引过来,人们都是爱看热闹的。

    那么多人在一起看电影,也非常有气氛。

    冷饮店的老板非常精明,如果有这么多的人光顾他的小店,何愁生意不兴。

    首战告捷,阿希什非常高兴。

    他当即表示等现在这部电影放完,就把VCD搬到隔壁去。

    明天苏尔电器就会上门送一台全新的机器给他,听到这句话,博卡不干了。

    刚刚还犹豫的他,立马表示,他的店里也需要一台这样的机器。

    开玩笑,客流量都被吸走,他的生意必然会受影响。

    阿希什表示没问题,VCD已经开始量产,要多少有多少。

    “看到了吧,就这样推销。要说服街道上的每一家店铺,都买一台VCD。人们从这里路过,好奇之下必然会被吸引。要不了多久,VCD的名声就会打出去。”

    这是阿希什想到的由点及面的推销策略,最好在城市各处遍地开花。

    “那另外一些光碟呢?”达门德拉想到了之前掉在地上的那种光盘。

    “这正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走!”阿希什转身带路。

    孟买是一座躁动之城,欢愉必不可缺。(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在印度当老爷不错,请把《我在印度当老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在印度当老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