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崩溃的李自成!

    而且到时候为了稳定局势,说不定还得杀一批朱家军立威!

    但这些人都是宗室,朱慈烺又不好下手!

    因此考虑到种种因素,朱慈烺打算最开始让朱家军在后面待着,等到战局进行到后半场之后,再让他们发动攻击!

    嗯.

    从这点来说,确实多少有点抢功劳的意思。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哪有主将会把一群从来没打过仗的人放在最前面来打第一场仗呢?

    赢了还好,但要是输了,那整支军队的士气可就没了!

    结果朱慈烺倒是没有想到,唐王会突然主动要求由朱家军来打这第一场仗,这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

    朱慈烺犹豫了片刻之后缓缓站起身来,在千户所内来回踱步,思考着其中的利弊。

    片刻之后他停下脚步,目光严肃地看着唐王说道:

    “唐王叔,你也算是带过兵的人,应该知道第一场仗对一支军队来说意味着什么。”

    “第一场仗要是赢了,会大大提升士气,让将士们信心倍增,但要是输了,对士气的打击就会很大,会让将士们陷入沮丧和绝望之中。”

    “到时候为了稳定局势,说不定本宫还要杀一批人来震慑全军,以维护军队的纪律和秩序。”

    唐王一听这话,赶忙站起身来跪倒在地,神情十分坚定地说道:

    “太子殿下放心,您说的这些臣之前也早就想到了。”

    “臣今日来找您,也是事先询问过朱家军将士们的意见的,此事他们已经同意了,他们愿意为大明拼死一战!”

    “所以臣可以保证,这第一场仗,咱们朱家军一定会打得漂漂亮亮的!”

    “哪怕是李自成亲自带兵,我们也能将他打退。”

    “而且届时,臣会亲自带兵冲锋,还请太子殿下在后督战,若是发现有人不战而逃,即刻斩杀!咱们老朱家丢不起这个人!”

    听着唐王的这番话,朱慈烺心中也难免有一些感触。

    而且话都说到这里了,他是不是也没法再拒绝了。

    于是,他缓缓点了点头道:

    “既如此,那就按照唐王叔说的办吧!”

    “另外,还请唐王叔转告朱家军的将士们,战争总是会死人的,这是无法避免的残酷现实,但本宫可以保证,他们的死绝对死得其所!”

    “但凡战死,他们的爵位会由他们的子孙后代继承,且镇国将军以下的爵位可以进爵!”

    “哪怕将来要把他们分封到海外,战死之人家属所获得的赏赐也会比其他人都高,本宫还会让他们入太庙,让大明的列祖列宗知道他们的英勇事迹,让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大明的历史长河中。”

    “总而言之,本宫绝对不亏待任何一个为大明抛头颅、洒热血的朱家男儿,这是本宫对你们的承诺!”

    这话一出口,唐王已经热血沸腾了。

    当下,他赶忙俯身拜倒,声音梗咽地说道:

    “臣多谢太子殿下!请太子殿下放心,我大明朱家军绝对不会让太子殿下、让陛下、让大明的列祖列宗失望!”

    “我们一定会生命捍卫大明的尊严和荣耀!”

    朱慈烺听到这话,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亲自上前将唐王扶了起来。

    随后,双方又商量了一些其他事情,比如战斗的具体部署等等。

    等到夜深之时,唐王这才告辞了。

    夜色依旧深沉。

    千户所内烛光摇曳,朱慈烺坐在桌前却是毫无睡意。

    因为他知道这场战斗对于朱家军来说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

    他期待着朱家军能够在战场上一雪前耻,让大明的百姓们知道他们朱家人也可以为大明抛头颅洒热血。

    与此同时,视线转向秦岭的西南方向。

    那巍峨连绵的秦岭山脉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横亘在天地之间,山势险峻,峰峦迭嶂,云雾缭绕间更是透出一股难以言喻的苍茫与肃穆。

    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山脉中一处相对平坦的山谷,此刻竟奇迹般地驻扎着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人数约莫二十万之众。

    不用说,这便是李自成所率领的农民军了!

    此刻,他们所处的位置大致位于后世的宁陕县与洋县之间,距离洋县不过区区九十公里之遥。

    对于常人而言,这或许只是几日行程,但对于深陷困境的农民军来说,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

    洋县那是通往汉中的门户,一旦抵达,便意味着他们真正的来到了汉中。

    按照李自成的计划,大军会在汉中修整队伍,养精蓄锐,然后再顺利入川。

    然而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接下来的这最后八九十公里对于农民军而言,无疑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天险。

    天气寒冷、山路难行、缺衣少粮都是农民军时刻要面临的问题!

    但这些与明军的频繁骚扰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最近一段时间,明军如同幽灵一般在农民军的四周游荡,时刻的侵扰着他们。

    其中后方有数千人是从潼关追过来的,虽人数不多,却如同附骨之疽难以摆脱。

    前方则有数万大军严阵以待,无论白天黑夜,都会对他们发起持续性的骚扰。

    那些明军会在前方设置陷阱,埋伏偷袭,让农民军防不胜防,苦不堪言。

    农民军的损失一天比一天严重,李自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束手无策。

    毕竟这里乃是深山老林,地形复杂,实在是不利于大规模作战。

    农民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在这深山老林中却如同被束缚了手脚的巨人,有力无处使。

    这就导致农民军眼下的行军速度变得越来越慢,甚至慢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就拿这几天来说吧,整整五天的时间,他们竟然只前进了不到二十里!

    这简直让李自成抓狂不已。

    眼看着汉中就在前方,却偏偏在这里停滞不前,这种无力感让他几乎要崩溃。

    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他再着急也没用,李自成只能咬着牙继续坚持着。

    然而农民军如今的状况却实在是不容乐观。

    之前刚进山的时候,农民军还有三十万人之众,但经过这几个月来的消耗,眼下也不过只剩下十七万人了!

    对!

    你没有听错,整整三十万人,如今却只剩下十七万人!

    剩下的那十三万人中,有饿死冻死在山里的,他们的尸体或许已经被野兽啃食殆尽。

    还有投降了朝廷的,这些人别的不说,最起码还是能有口饭吃的!

    总而言之,眼下的农民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但即便如此,剩下的粮食依旧不够吃。

    毕竟这可是十七万人啊!

    就算每人每天半斤粮食,一天都要消耗八万多斤,就他们带来的那些粮食,如今早已经捉襟见肘了!

    最多再过半个月,如果他们再不能到达汉中的话,那么估计就该全部死在这山里了。

    夜色如墨,笼罩着这片苍茫的大山。

    李自成实在是无心睡眠,披上一件外套之后便缓缓走出营帐,然后抬头仰望那无尽的苍穹。

    一瞬间,李自成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哀伤。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事情为什么会突然变成这个样子?

    明明之前所有的事情都进行得好好的,他眼看着就要打入陕西了,结果突然之间孙传庭就来到了潼关,如同神魔降世一般挡住了他的去路。

    再然后,明朝又对河南进行了坚壁清野的策略,将百姓和粮食全部都转移到了周围的省份,让他无法补充粮草和兵力。

    最终,他被迫进入了秦岭山中想要去往四川,寻找一片新的天地。

    结果没想到这一路上也是如此的困难。

    眼下这都过去了四个多月,别说去四川了,到现在连汉中都没到呢!

    难道真的是天不佑他李自成吗?

    亦或者说,大明真的气数未尽?

    想到这里,李自成再次看了一眼那冷清的月亮。

    只见它孤独地挂在天边,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却无法照亮他前行的道路。

    哎!

    一时间,他不由得叹了口气,心中充满了无奈和迷茫。

    不过当然,叹气归叹气,迷茫归迷茫,李自成心中的信念却毫无变化!

    那就是一定要和明朝死磕到底!

    因为眼下的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流寇了,而是一个类似于帝王的领头人!

    像他这种人投降的话是没有活路的,因此他必须要坚守自己的信念,绝不投降!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感到疑惑。

    那就是虽然李自成不愿意投降,难道他手下的那些将士们都不愿意投降吗?

    毕竟朝廷之前已经下来了好几次的圣旨,告诉他们只要愿意投降的话,朝廷都会接纳,并且免除他们所有的罪责,还会给钱给粮。

    按理说这对于农民军是很有诱惑力的,因为农民们只要有一口饭吃,是根本不愿意造反的。

    那为什么李自成手下的农民军不愿意投降呢?

    这其实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来,是因为朝廷和农民军之间缺乏信任。

    毕竟谁都知道崇祯太过于反复无常,今天说接纳农民军投降,说不定明天可能就反悔了。

    农民军这边也差不多,降而复叛也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这就导致双方之间彻底失去了信任。

    因此,哪怕朝廷真的愿意接纳农民军的投降,大多数的农民军还是不相信的。

    他们害怕一旦投降,就会遭到朝廷的清算和报复。

    二来,就是李自成严格控制住了消息的传播。

    即便他已经知道朝廷是愿意接纳农民军投降的,但是他对待手下的将士们却是另外一种说法。

    他告诉他们,这一切都是朝廷的诡计,只要他们投降的话,朝廷到时候一定会清算他们,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这导致大多数的将士根本不敢有投降的心思,他们只能紧紧地跟随着李自成!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李自成牢牢掌握着他的核心部队老营!

    而这些老营是绝对忠诚于李自成的,他们是绝对不会抛弃李自成投降朝廷的!

    因为他们早就已经不是普通的农民军了,而是李自成势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并且他们之间大多都有血缘关系,要么是父子,要么是族人,彼此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团体。

    而且这样的团体是围绕着李自成形成的,更加不可能投降朝廷。

    不过当然,正是因为知道老营的重要性,所以李自成一般也不会亏待老营的将士们。

    只要他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这些老营将士饿肚子!

    想象一下,一边是能让你全家在饥荒年吃饱饭的领导,一边是没有任何信誉、反复无常、说不定哪天就会砍掉你脑袋的领导,你会选择跟随哪一个?

    结果不言而喻!

    但话说回来,这也不是绝对的。

    只要明军能展现出绝对碾压的实力,让农民军彻底绝望、看不到丝毫取胜的希望,那么到时候这些人中肯定会有愿意投降的。

    不过当然,这已经是以后的事情了。

    现在的李自成还无法预见到未来的变化,他只能紧紧地握住手中的权力,带领着这支疲惫不堪的队伍继续前行。

    而且直到现在为止,李自成还不知道朝廷调集大军要和他进行决战的事情。

    不过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个时候李自成早就丧失了获取外界消息的能力。

    要知道以前他之所以能够得到朝廷各方面的消息,一来是因为他们会派遣哨骑打探消息。

    二来是因为不断有朝廷官兵主动投降农民军,他们带来了朝廷的动向和策略,让李自成可以尽快地获取各种消息,做出应对。

    但是事到如今,这两个途径已经完全没用了!

    李自成派出去的哨骑基本上一出去就回不来了,也不知道到底是被明军俘获了,还是死在了这深山老林之中。

    至于官兵投降,这就更不用提了!

    自从朱慈烺改革了税收之后,基本上已经补齐了全国各地官兵的军饷,这些士兵拿到军饷和粮饷,怎么可能还去投降农民军?

    这就导致李自成如今对外面的一切一无所知,犹如无头苍蝇一般!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李自成知道朝廷已经调集大军来到了汉中要和他进行最终决战,李自成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汉中进军!

    因为现在他已经被逼得没办法了!

    如果不去汉中的话,那么这支军队就全部都要死在秦岭山里!

    反倒是去汉中尚有一丝生还的机会,这该怎么选择不言而喻!

    总而言之,就算前方是刀山火海,这汉中李自成也是去定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不错,请把《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