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三千金

    姜家位于神京东郊,与位于内城的荣国府,非但距离远,且有着城门的阻隔。

    直到次日清晨,天色微明,荣国府才遣下人赶到姜家报丧。

    姜念与元春才刚梳洗罢,忽闻封氏传话,说是荣国府里来了人,有要紧事禀告,元春心头顿时突地一跳。

    元春已知晓贾蓉、贾琏偷贾珍房里人的事,知晓贾蓉被打死的真相。

    连姜念都已知晓。他是问元春的,本来元春还羞于启齿,只含糊其辞,他再三追问,元春才红着脸低声说了。

    而现在,一大早的,荣国府便来人说有要紧事禀告,元春顿时就觉得不妙,暗道:“该不会是珍大哥也……”

    想什么来什么。

    待来人进屋,颤声道:“珍大爷……昨晚没了!”

    元春闻言,面色倏地一白,指尖紧紧攥住帕子,半晌说不出话来。

    姜念见状,挥手令下人都退下,亲自扶元春坐下,又亲自端了热茶来。

    元春并未接茶,而是抱住姜念,哭了起来。

    她实在悲愁交加,悲的是宁国府昔日何等煊赫,如今竟落得这般下场,气数已尽;愁的是此事传扬出去,荣国府必受牵连,自己虽已出嫁,可终究是贾家女儿,难免也受影响,若姜念因此嫌弃了她,可如何是好?

    姜念见元春神色凄然,知她心中忧虑,便温声劝道:“你是怕此事影响到荣府?我寻思着,应该只会影响到名声。至于你,大可不必管那些闲言碎语,咱们好好过日子才是正理。”

    元春听到这话,心中稍安,想着姜念并未因此嫌弃了她。

    只是眉间愁绪仍未散去。

    窗外晨光渐亮,却照不散她心头阴霾。

    姜念则在心中悄悄感叹:“因为我的穿越,这个红楼世界的贾珍、贾蓉,竟就这般死了!倒是与原著所写的秦业、秦钟之死有些相似。”

    原著写到: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儿私逃到秦家与秦钟私会,被秦业发现,秦业将智能儿赶走,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得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而秦钟因带病未愈受了笞杖,见老父气死,又悔痛无及,也病死了。

    ……

    ……

    薛宝钗正在西厢房中做针黹。

    她低眉敛目,纤纤玉指拈着银针,细细密密地缝着,正是要给姜念做的一件新衣。她自从正式过了门,常抽时间做针黹,上月已绣了个荷包送给姜念,如今这件衣裳也在收尾,再有二三日便可完工。

    薛宝钗正缝着,忽听得脚步急促,莺儿慌慌张张地掀帘子进来,鬼鬼祟祟地凑到她耳边低声道:“可了不得了!刚听得新闻,贾家的珍大爷昨儿夜里也没了,说是病死的,其实也是气死的!”

    薛宝钗手中针线一顿,缓缓抬眸,眼中闪过一丝惊诧,却很快又归于平静,只轻声道:“你不可学着别人嚼舌根!”

    莺儿道:“我又不傻,这种事儿,我只与你说的。”

    就连薛宝钗都知晓贾蓉、贾琏偷贾珍房里人的事,知晓贾蓉被打死的真相。不是元春告诉她的,也不是姜念告诉她的,是莺儿告诉她的,而莺儿是从元春的陪嫁下人那里听闻的。

    薛宝钗将手中针线搁在一旁的绣绷上,沉吟不语。

    莺儿见她神色凝重,也不敢多言,只悄悄退到一旁。

    薛宝钗静默片刻,伸手抚了抚那件即将完工的衣裳,指尖在精致的绣纹上轻轻摩挲,似有不舍。然而思及元春此时处境,她终是摇了摇头。

    莺儿道:“姨奶奶这件衣裳,再有二三日便可做好送给大爷了。”

    薛宝钗却道:“过些日子再送吧。”

    莺儿不解:“你不是急着要给大爷的吗?只差一点就做好了……”

    薛宝钗淡淡道:“奶奶那边刚遭了事,咱们这些日子还是谨慎些好。衣裳早晚都能送,不差这一时。”

    莺儿会意点头。

    ……

    ……

    秦家。

    这日巳牌时分,秦可卿正在西厢房内临窗展卷。房内设着宣德炉,一缕沉水香袅袅婷婷,映着纱窗透进的阳光,倒似画中景致。她手执一卷《漱玉集》,正读到“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句,不觉怔怔出神。

    因她知道元春、薛宝钗都颇有才学,要强的她,自忖虽出身不及二人,才学上却不该不如她们,故而日日用功读书写字起来。

    正沉吟间,忽见瑞珠掀帘而入,连珠炮似地说道:“姑娘,可了不得了!贾府的珍老爷昨晚也没了!愈发荒唐了!他儿子偷他的多个房里人,他刚回京便打死了儿子,自己却又被气死了……”

    呵,贾母想遮掩贾珍、贾琏、贾蓉的丑事,却遮了个寂寞。就连秦可卿、瑞珠都已听闻了事情的真相。

    秦可卿闻言沉默起来,也担忧起来,端起书案上的一盏茶,怔怔望着盏中浮沉的茶叶,心头一阵发紧。

    她觉得此事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若非她,当初贾珍就不会遭祸,不会发配海疆,而贾珍不遭祸,贾蓉、贾琏也就不会偷他的房里人,贾蓉就不会被贾珍打死,贾珍也就不会气死……

    而姜家的主母元春,毕竟是贾府姑娘出身……

    若她将来入了姜家的门,成为姜念的妾室,元春若因恨她而报复她,可如何是好?

    秦可卿越想越是心惊,手握着温热的茶盏,却感到发凉。

    恰在这时,她望了望案上那本《漱玉集》,书页上那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读来,竟似谶语一般。

    ……

    ……

    且说回江宁。

    赖尚荣自六月初抵达江宁这六朝金粉之地,真个是蛟龙入海,好不快活。在江宁待了十余天,日日不是吃酒赌钱就是眠花宿柳,甚至还花了一千两银子买了个清倌人,名唤彩岚。这彩岚虽比起景晴差了许多,倒也生得模样标致,且擅长弹唱,叫赖尚荣喜爱有加。

    而薛姨妈已决定,拿三万两银子给薛宝钗。

    只是,薛家已非皇商,在神京城的生意也衰败了,以至于,薛姨妈此番想拿三万两银子给薛宝钗都麻烦。

    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送银票去神京城,二是送金银去神京城。

    若送银票,三万两的银票,薛宝钗在神京城票号里兑换,扣除各种费用,只能实兑到二万七千两,要亏三千两!而且,这么大数目的银票,兑换也麻烦,何况薛宝钗是个内宅妾室。

    于是,薛姨妈决定,派薛蟠的乳父谢季兴,领四个薛家男仆,进京给薛宝钗送去两箱“土物”。为安全起见,五人乘一艘船,跟着赖尚荣的船一起北上。这两箱“土物”其实是两箱黄金,计三千两,也就是三万两银子!为安全起见,宣称是两箱“土物”。

    薛姨妈对谢季兴很信任。而且,薛蟠跟她说了,赖尚荣是个品行好的。她也觉得,赖尚荣应该不会打她这两箱“土物”的主意。

    ……

    ……

    过两天赖尚荣就要离了江宁返京。

    这日,薛姨妈命薛蟠将赖尚荣请至家中,在书房设下酒馔款待。

    薛姨妈站在后廊纱窗之外,隔着纱窗对赖尚荣道:“我欲使蟠儿的乳父领四个家人进京,押两箱土物送给蟠儿他妹妹。你路上辛苦,原不该劳动,然单他们五人,到底不放心的。便意欲叫他们五人乘一只船,跟着你的船一同进京,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赖尚荣闻言,拱手堆笑道:“太太说哪里话!莫说是两箱土物,便是二十箱,小侄也定当竭力护得周全。”

    薛蟠插嘴道:“母亲尽可放心,这点小事值甚么!”说着亲自执壶与赖尚荣斟酒,那琥珀色的酒液在青玉杯中漾出涟漪。

    待赖尚荣离开,薛姨妈将薛蟠唤至内室,命丫鬟回避,单留薛蟠一人。

    “蟠儿。”薛姨妈正色道,“你与我说实话,那赖尚荣的品行究竟如何?”

    薛蟠正拿着把泥金折扇扇风,闻言“啪”地合上扇子:“母亲这话都问了第三遭了,我也是第三遭回你了,赖兄弟的品行自然是好的。”

    呵,其实他与赖尚荣只是一起吃酒赌钱、眠花宿柳的关系,但赖尚荣擅长献媚讨好他。

    薛姨妈盯着儿子油光满面的脸,忽叹道:“你可知妈要给你妹妹送去的那两箱‘土物’是什么?”

    “不过是些女人用的顽意儿罢咧。”

    薛蟠不以为意,顺手从果盘里拈了颗新鲜荔枝,剥开来吃了。

    “是三千两金子!”

    薛姨妈压低的声音像块烙铁,烫得薛蟠“噗”地吐出荔枝核。

    薛蟠的眼睛瞪得溜圆:“三千两……金子?妈怎送这许多金子给妹妹?”

    “你懂什么!”

    薛姨妈啐了一口,随即将事情的缘由详细说了一番。

    薛蟠听完,却像被马蜂蜇了似的跳起来:“父亲竟给妹妹留了十万两银子的嫁妆?那我呢?父亲给我留了多少?”

    薛姨妈不禁伸手一巴掌拍在了薛蟠的脑袋上:“咱们家的家产不都是留给你的?这几年你败掉的家产都不止十万两银子了!”

    薛姨妈回到正题:“三千两金子不是小数目,若无人照应,又像去年咱们进京那般遭遇水匪可就糟了,所以我才要再三问那赖尚荣品行如何。”

    薛蟠笑道:“妈,你就放心吧,横竖赖兄弟靠得住。”

    薛姨妈仍不放心,又道:“我的儿,你须记着,那两箱‘土物’是金子的事,断不可叫那赖尚荣晓得了。常言道‘财帛动人心’,纵是你口里说他品行好,保不定他晓得是这许多金子就起了歹念。”

    薛蟠拍着胸脯道:“妈把儿子当什么人了?我虽平日里爱玩闹,这等轻重岂会不知?断不会与赖兄弟吐露半个字。”说着又笑嘻嘻凑近,“您放一百个心,儿子又不是那起没算计的糊涂人。”

    薛姨妈见他这般说,略略宽心,便领着薛蟠并谢季兴往银库去。

    但见那银库门上悬着七宝铜锁,两旁立着可靠的下人把守。

    谢季兴取出贴身藏着的黄铜钥匙,先开了外门三道锁,又转过三重雕花槅扇,方见最里头摆着个包铜乌木大柜,四角镶着螭纹银饰,在幽暗中泛着冷光。

    薛姨妈取出个锦囊,倒出把精巧的小钥匙。那小钥匙插进包铜乌木大柜的锁眼时,“咔嗒”一声脆响,铜锁应声而开。

    柜门方启,霎时金光耀目——原来里头整整齐齐码着许多金锭。

    薛蟠虽不是头回见这阵仗,此刻仍觉喉头发紧。那金子映得他两眼发直,竟连母亲唤他都未曾听见。直到谢季兴暗扯他衣袖,才慌忙咽了口唾沫回过神来。

    “蟠儿发什么怔?”薛姨妈蹙眉道,“快与你乳父取出三千两来。”说着亲自点数,命他们将金锭装入两个木箱。

    薛姨妈打算,待三千两金子装箱后,先抬到她房里,在箱中表层摆上土物以作掩饰,再封印起来。

    金锭入手沉甸甸的,压得薛蟠掌心发红,偏生这沉坠之感反叫他心头燥热。

    薛蟠不由想到:“绮梦院的晴姑娘依然没人买去,只须八千两银子,她就是我的了!而这里有足足三千两黄澄澄的金子,我可瞒着我妈,悄悄挪用的……”

    “蟠儿!怎又发怔了?”薛姨妈又蹙眉道。

    薛蟠听得猛一激灵,险些将手中抓着的一块金锭跌落。忙收敛心神,与谢季兴一起加快动作。

    待三千两金子尽数装完,又唤来可靠的下人,将两箱金子径直抬往薛姨妈的房里。

    回房途中,薛蟠步履虚浮。经过妹妹薛宝钗的旧居时,忽见廊下那架秋千随风轻晃,倒似当年薛宝钗坐在上头,温声劝他:“哥哥且收收性子……”又想起曾经自己染疾时,妹妹亲自煎药,衣袖都被炉火燎焦了边……

    思及此处,薛蟠忽觉面皮发烫。

    “啪!”

    寂静院落里突然响起清脆的巴掌声。

    原来是薛蟠竟自掴一掌,恨声道:“薛文龙啊薛文龙,你虽是个糊涂东西,难道连妹妹的嫁妆都要算计?”

    这一掌倒把贪念打散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红楼帝业不错,请把《红楼帝业》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红楼帝业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