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荣府金钗,各怀心思

    暴雨肆意倾泻着,豆大的雨点密集地砸在郡公府的房顶,发出轰鸣,整个府邸都笼罩在白茫茫的水汽之中。

    此时已是申牌时分。

    林如海、屈继善、房庭训三人,已应邀来到郡公府,此时正一同坐在大厅内品茗闲谈,等候开宴。

    一群太监、下人正穿梭往来,将精致肴馔与美酒摆上大厅当中的八仙桌。

    厅内灯火通明,暖意融融,与窗外恍若两个世界。

    这时,袁易步入了大厅,面上露出歉然的笑容,拱手道:“三位先生久候了。且容我更衣,即刻便来开席。”

    林如海三人忙起身还礼,连称“无妨”。

    袁易略一致意,便不再停留,依然自己撑着青布伞,领着略显局促的迎春、贾琮以及程嬷嬷,自大厅旁侧小门转入了内厅院落。

    元春已得了袁易回府的信儿,正站在内厅门口檐下翘首以盼。

    雨水顺着檐角流下,形成一道水帘。

    她一眼瞧见袁易身后跟着的迎春与贾琮,眼中闪过一抹难以抑制的喜色——看来四爷此番入畅春园求情,成了!

    待袁易走至檐下,元春的目光落在他的朝服上,见他的衣袖、下摆等处被雨水打湿,登时心疼与愧疚交织,柔声道:“这大的雨,四爷的衣裳都湿了。为了荣府这些不省心的事,着实辛苦四爷奔波劳碌了!”

    袁易摆了摆手,语气平和:“外头雨大,进去说话。”

    一行人步入内厅。

    袁易与元春上座。

    迎春、贾琮上前向元春行大礼请安,程嬷嬷也颤巍巍地跟着跪下。

    元春见迎春形容憔悴,贾琮瘦小可怜,心中酸楚,令丫鬟搀起。

    袁易将今日前往畅春园面圣,求得泰顺帝恩准保全荣国府二房,允许他将迎春、贾琮接回府中抚养之事,说了一遍。

    元春听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起身福了一礼:“四爷大恩,妾与荣府,真不知如何报答……”

    “你我夫妻,何须如此。”袁易虚扶道,看向迎春、贾琮、程嬷嬷,“眼下需先将她们安置妥当。”

    他顿了顿,吩咐道:“你且安排迎春住到后院去,我记得邢姑娘旁边有一处小院,清静雅致,正合迎春居住。贾琮与程嬷嬷也一并安置在后院。另外,遣人去隔壁荣府,向老太太禀明情形。我且携香菱去更衣,三位先生正在大厅候着,不好让他们久候的。”

    元春点头应道:“四爷思虑周详,这些本是妾分内之事,自会料理妥当。”

    她想了下,望向侍立一旁的袭人,吩咐道:“袭人,你与香菱一同随四爷去,仔细伺候四爷更衣。四爷衣裳湿了,需赶紧换上干爽的,莫要着了凉。”

    袭人心中不由一喜。她虽也是元春赏识的丫鬟,但平时能贴身伺候袁易的机会很少。此刻得此差事,自是珍视,忙恭声应“是”。

    当下,袁易带着香菱与袭人出了内厅,往“德本堂”而去。

    香菱手脚麻利,取来一套袁易平日家居穿的宝蓝色暗纹缎袍。

    袭人则格外殷勤,小心翼翼地帮袁易脱下朝服,又取来温热的毛巾请他净面,动作轻柔细致,眼波流转间,尽显温顺乖巧,盼着能借此机会,在四爷心中留下个好印象。

    袁易更衣已毕,顿觉清爽许多。

    他出了“德本堂”,重回大厅。

    厅内,林如海、屈继善、房庭训见袁易换了一身家常便服,神采奕奕地归来,再次起身相迎。

    此时,八仙桌上已摆满了丰盛精巧的酒馔,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袁易含笑请三人落座,自己亦在主位坐下,目光扫过满面红光的房庭训,举杯朗声道:“今日难得三位先生齐聚,这第一杯酒,我等便共敬房先生,恭贺他,愿他日后宏图大展,前程似锦!”

    众人齐声附和,纷纷举杯。

    ……

    ……

    荣国府荣庆堂内,此刻虽早早点起了多盏明角灯、琉璃灯,照得屋内一片辉煌,却因外头暴雨如注,天色晦暗,加之人心惶惶,辉煌的灯火也驱不散满堂的阴沉气氛,反倒映得众人脸上忧色更重。

    堂内黑压压挤满了人。

    贾母歪在正中的榻上,眉头紧锁,手中捻着一串佛珠,却全然静不下心来。王夫人坐在下首,亦是面色凝重,默然无语。李纨、探春、惜春皆在,贾宝玉也在。惯常在女儿堆里厮混的贾宝玉,此刻竟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不敢喧哗。另有鸳鸯、司棋等一群丫鬟仆妇婆子侍立。

    贾母心中如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她最怕的,便是此番荣国府长房之祸事,会牵连整个荣国府,使得这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此刻,她全部的指望,都系于隔壁那位皇子郡公袁易身上,只盼着他今日去畅春园面圣求情,能够成功。

    正当众人心焦如焚之际,林之孝家的急匆匆从外头进来,至贾母跟前,禀道:“老太太,适才外头门上的人瞧见,隔壁的郡公爷去了东跨院那边,竟将二姑娘和琮哥儿领了出来,往郡公府去了!”

    贾母浑浊的老眼顿时一亮,心中暗道一声:“阿弥陀佛!”

    这分明是个好兆头!袁易既能将迎春、贾琮接出,可见圣上那边已是准了情!

    贾母忙不迭吩咐林之孝家的:“快!你快去隔壁府上打探打探,问问究竟是个什么情形!”

    林之孝家的应声离开,片刻后便又回来,向贾母禀报:“老太太,隔壁郡公夫人身边的抱琴姑娘来了。”

    贾母忙道:“快请进来!”

    很快,抱琴走了进来。她此番是撑伞步行而来,裙摆和一双绣鞋皆已湿透,沾了泥水。她先上前向贾母、王夫人行了礼,神色恭谨又不卑不亢:“给老太太、二太太请安。夫人特遣我过来,禀告一事。”

    贾母迫不及待道:“好孩子,快说,究竟如何了?”

    抱琴清晰地说道:“回老太太的话。咱们郡公爷今日特地不顾暴雨,前往畅春园面圣,为荣府陈情。蒙圣上天恩,已准了郡公爷所请,此番只罪荣府长房,不株连二房,保住荣府根基。此外,圣上准许荣府二姑娘和琮哥儿由郡公爷接回府中抚养,以免二人无辜受累,流离失所。此刻,二姑娘和琮哥儿已在咱们府里了。”

    贾母听完,喜形于色,旋即念及贾琏,忍不住问了一句:“那……琏哥儿呢?圣上打算如何处置他?”

    抱琴摇了摇头,语气平淡:“郡公爷并未提及此事。”

    贾母神色又黯淡下来,长长叹了口气。

    她心中明了,贾琏此番在劫难逃了!

    一旁坐着的王夫人,暗暗松了口气。只要不牵连到她这一房,保住荣国府根基,于她便是万幸了。

    抱琴见贾母只顾自家心事,竟似忘了感激,忍不住出声提醒道:“老太太,咱们郡公爷今日可是顶着这般暴雨,奔波往返畅春园,在御前为荣府竭力争取。夫人在家中,亦是担忧牵挂,未曾安心。”

    贾母回过神来:“是了是了,此番实在多谢郡公爷!也劳累元春了!你回府后向元春禀一声,说我即刻过府当面谢恩。”又向鸳鸯道,“鸳鸯,快取二十两银子封赏给抱琴!”

    鸳鸯应了,快速取来银子。

    抱琴也不推辞,坦然受了赏,便要告辞回去复命。

    就在这时,迎春的贴身大丫鬟司棋,“噗通”一声跪倒在了贾母面前。

    这司棋本姓秦,乃是王善保夫妇的外孙女,身材高大丰壮,脾气刚烈,与身材娇弱、性子懦弱的主子迎春形成鲜明对比,

    此番贾赦一房惹了大祸,司棋的外祖家又犯了事,她心中惶恐,怕受到牵连,加上她对迎春忠心,此刻向贾母磕头恳求道:“老太太!求老太太开恩,允了奴婢去隔壁府上,继续服侍二姑娘吧!二姑娘性子软和,离了熟悉的人,只怕更加难熬!”

    贾母顿了顿,对抱琴道:“抱琴,你回去禀告元春。这司棋,还有绣橘那小丫头,都是打小儿便贴身服侍迎春的。不知可否允她二人过府,继续伺候迎春?也省得迎春乍到新环境,身边没个熟悉的下人。”

    司棋眼中燃起希望之光,忙向贾母磕头谢恩,随即眼巴巴地望着抱琴。

    抱琴点了点头,道:“我记下了,回去一定禀明夫人。”

    说罢,便转身告辞,步入了荣庆堂外的茫茫雨幕之中。

    贾母得了抱琴带来的准信,心下稍安,随即携了王夫人,冒着依然未停歇的暴雨,一同往隔壁郡公府而去。既是去向袁易与元春道谢,也是想借此机会,好生亲近一番如今权势煊赫、且对荣国府有保全之恩的袁易。

    当贾母到了郡公府,却得知袁易正在大厅宴请林如海、屈继善、房庭训三位先生,贾母与王夫人不便前去打扰,便只与元春相见。贾母拉着元春的手,又是抹泪又是道谢,王夫人亦在一旁附和,言语间极尽亲热。

    ……

    ……

    荣国府内,探春、惜春姊妹并几个丫鬟聚在探春房中。

    窗外雨声潺潺,屋内灯火荧荧。

    因今日的惊天风波,以及袁易关键时刻出手相助,探春不禁感叹道:“咱们府上遭此大难,危如累卵之时,全仗大姐夫不顾暴雨,亲赴御前陈情,方能保全根基,救下二姐姐和琮兄弟。大姐夫真真是有能为、有魄力!”

    她言语之中,充满了对袁易的钦佩,心下对元春能得此佳婿,更是羡慕不已。若她将来也能觅得这般夫婿,该是何等幸事!

    一旁的司棋,愁眉苦脸地担忧道:“三姑娘说得是。只不知……隔壁府上肯不肯收留我,让我继续去服侍二姑娘……”

    待书安慰她:“你莫急,抱琴姐姐既已回去禀明,大姑娘素来仁厚,又体恤二姑娘,想来是会允准的。”

    惜春坐在窗边,手托香腮,望着窗外迷蒙的雨景,神色显得郁闷。

    她已得知,贾家长房那偌大的家产,竟也被朝廷尽数抄没,其中本该属于她的那一半,自然也化为了泡影。

    她虽年纪小,于金银之事也不甚看重,但想到那本应属于自己的大量家产,如今凭空没了,将来的嫁妆怎么办?心中不免堵得慌。

    忽然,她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看来,这富贵繁华,到底如镜花水月,靠不住的。何日我剃了头,作姑子去,倒也干净!”

    探春闻言,吓了一跳,忙拉住她的手劝道:“四妹妹快休胡说!你才多大年纪,怎生出这等灰心丧气的念头来?虽则飞来横祸,总算咱们府上根基还在,姊妹们也都安好,往后的日子长着呢!你万不可因一时得失,便存了这糊涂心思!”

    惜春见探春着急,知她是好意,便不再言语,只幽幽叹了口气,目光依然空茫地望着窗外。

    另一边,李纨在自己房中,守着儿子贾兰做功课。贾兰正襟危坐,临帖写字,她却有些神思不属,眼神飘忽不定。

    今日之事,于她震动不小。她先前便存着心思,想让自己的宝贝儿子贾兰,多多亲近隔壁那位贵不可言的郡公爷,盼着日后能得些提携照拂。不料,这机会尚未寻着,贾赦院里的庶子贾琮,竟直接被袁易接进府中抚养了!这岂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念及此,素来沉静守份的她,心下竟不由有些焦急,暗忖:“兰儿这孩子,读书用功,身子骨亦是好的,更难得的是,小小年纪,性子便已显沉稳,比起那琮哥儿可要强多了!只是这机缘际遇,实在难料。那琮哥儿此番遭难,反倒得了这般造化,日后有郡公爷亲自抚养了。我须得想想办法,尽快让兰儿也能在郡公爷跟前多露脸,结下善缘才是正理!”

    想到此,她看向贾兰的目光,更添了几分殷切的期望。

    荣国府内,各人怀揣着各自的心思,在连绵的暴雨声中,度着这惊心动魄的一日。

    而隔壁郡公府的宴席之上,觥筹交错,言笑晏晏,仿佛与愁云惨淡的荣国府是两个世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红楼帝业不错,请把《红楼帝业》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红楼帝业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