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里,科考队与龙山人正在营地旁的空地上并肩劳作,杰美青缘和郝小雨蹲在齐膝的草丛中,跟着眯鲁的手指辨认可食用的齿叶蕨,眯鲁还不时摘下叶片递到她们鼻尖,教她们通过气味区分种类。
不远处,邹东旭和陈苗苗用摄像机对准龙山人的帐篷,马文庸则蹲在地上,拿着笔记本细致记录着他们粗布服饰上的编织纹路,以及火堆旁摆放的古朴青铜器。
另一侧的林地边缘,郭振虎、曲木戈武带着几名年轻队员,正跟着瓦扎、辛让学习用长矛瞄准猎物,辛让还手把手调整着队员的站姿。画面里没有语言障碍,只有动作与眼神的默契,满是跨时空协作的暖意。
“这段影像,正是我们近一个月来与龙山人深度接触的缩影,也是研究他们的重要基础。”青缘走到屏幕前,指尖轻轻点了点画面中眯鲁的身影,语气变得严肃而专业,开始系统阐述研究古人类的核心意义,“首先,通过对龙山人的研究,我们能精准追溯人类的生理结构、起源与进化轨迹。比如通过对比他们的骨骼结构、基因序列,厘清人类体质从原始到现代的演变规律,以及智力发育与环境适应的关联。这不仅能获取中国古代人类最鲜活的核心遗传信息,更能为破解‘现代汉族如何形成’这一史学难题,提供基因层面的关键线索。”
说着,她抬手示意马文庸切换画面,屏幕上瞬间出现了人体解剖图与基因分析图表,青缘的指尖指向其中一组高亮的数据,“大家看这里,我们从附近猿猴洞提取的古猿DNA样本分析显示,现代人类基因组中并无古猿的直接遗传成分,这直接证明我们与古猿并非同源,但二者在17号染色体上存在3处高度相似的基因片段,这正是研究人类进化分支的重要突破口。”
“其次,我们能深入挖掘古人类的行为与文化。文字记载的史料总有偏差,但与龙山人面对面交流,能通过他们的口述,还原其语言体系,比如他们对‘太阳’‘火焰’的称呼,暗含着原始的图腾信仰;通过观察他们制作石器的手法、搭建茅草屋的技艺,能剖析其社会结构是母系还是父系,经济活动以狩猎为主还是采集为辅,这些鲜活的细节,比任何出土文物都更直观地展现古人类的文化发展脉络。”青缘继续讲着,“最后,这项研究能强力推动跨学科融合。古人类研究本身就涉及基因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围绕龙山人展开合作,能促进知识的碰撞与交流。更重要的是,与古人的直接对话,能让我们真切触摸到中华文化的源头,比如他们对‘天地’的敬畏,对‘协作’的重视,这些理念或许正是现代中华文化的雏形,能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青缘顿了顿,拿起桌上的水杯抿了一口,补充道,“大家应该记得,几十年前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让我们第一次完整掌握了自身及其他生物的基因密码,也为癌症、遗传病等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理念。如今对龙山人的研究,相当于在现代人类基因图谱上,补上了‘原始人类’这关键一环,将是基因研究领域的又一次飞跃。”
随着她的话音落下,屏幕上的画面切换为科考队在白垩纪的工作场景:队员们穿着防护服采集恐龙蛋样本,在实验台前记录生物数据,在营地外搭建气象观测设备,每个人都步履匆匆却井然有序。
“我们虽已初步摸清白垩纪部分生物的习性与基因特征,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龙山人的基因序列与白垩纪本土生物无任何关联,他们并不属于这个时代。”青缘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让现场瞬间安静了几分,队员们脸上的笑容渐渐褪去,多了几分严肃。
“那传送他们真的可行吗?毕竟他们和我们不一样,万一出意外怎么办?”一名年轻队员忍不住提出疑问,语气里带着担忧。
“这确实是整个计划的核心难题。”青缘坦诚地回应,没有回避问题,“受限于现场的便携式设备,我们尚未完全掌握龙山人的身体特性,比如他们对时空磁场的耐受度,对现代病菌的抵抗力,但正因为如此,研究他们才更有价值:不仅能为现代人类基因研究提供参照,更能通过分析他们的基因与白垩纪环境的排斥性,为帮助他们返回原本的时代,提供不可替代的科学依据。”
又有人追问:“我们科考队往返二十一世纪好几次了,身体都能适应,但古人的身体结构更原始,能承受时空传送时的能量压力吗?”
青缘转身指向墙上的三张基因组图谱,眼神笃定:“关于这点,我们已经做过大量模拟实验。大家看这三张图,左侧的遗传图显示龙山人与我们的基因连锁关系相似度达98.7%,中间的物理图对比了二者的碱基对排列,差异仅在0.3%,右侧的序列图则表明,龙山人的基因序列甚至更清晰简洁,没有现代人类因环境污染积累的基因突变。从理论上讲,他们完全具备承受时空传送的基础身体条件。”
“可以这么通俗理解,”鹤云飞在一旁补充,语气尽量轻松,“经过数千年演变,现代人类在对抗流感、适应城市环境等方面的抵抗力更强,但龙山人在特定领域,比如野外生存能力、对原始环境的适应力上,有着我们无法比拟的‘年代优越性’,他们能靠嗅觉找到水源,靠听觉分辨猎物方位,这都是现代人类退化的能力。”
“也就是说,把他们扔在野外,他们能比我们活得更自在?”马文庸似乎恍然大悟般地接话,幽默的嗓音带着直白的理解,惹得众人忍不住轻笑,现场的严肃气氛瞬间缓和了不少。
“正是如此。”青缘也跟着笑了,眼神里带着对郭振虎直白的认可,“所以晓彤提出的‘传送古人’提议,不仅大胆,更极具科研价值,只要选对传送人选,必然能实现突破性进展。”
“既然青缘都这么说,那大家不妨畅所欲言,觉得谁是最合适的传送人选?”鹤云飞将问题抛给众人,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
“可别选我!我在这儿忙着帮瓦扎打造石斧呢,没功夫去别的地方瞎逛。”包天喜率先摆手,语气夸张得像是怕被强行带走。
众人心里都门儿清,他要么是怕回二十一世纪被妻子万春燕管着,没法像在白垩纪这样“自由”,要么是惦记着在附近山林中早就藏着的特殊宝石,这话不过是借口罢了。
曲木戈武笑着拍了拍包天喜的肩膀,打趣道:“天喜哥,你想多了,说的是选龙山人,没说选咱们科考队的。我觉得阿乌不错,那小子才十几岁,年纪轻、脑子活,平时总围着我们问东问西,对新事物好奇得很,很适合当研究对象。”
“我也觉得阿乌挺合适,性格开朗,沟通起来方便,但会不会太年轻了?身体还没完全长开,能承受传送压力吗?”郝小雨跟着附和,又忍不住提出自己的顾虑,眼神里满是谨慎。
“如果本次只传送一人,从科研数据的全面性来看,女性的研究价值比男性更高。”杰美青缘推了推鼻梁上的无框眼镜,认真分析道,“我认为眯鲁是最佳人选,她今年二十岁,身体发育成熟,又对我们的科技和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上次还主动问我‘玻璃罐为什么透明’,接受度比其他龙山人高得多。”
“对!对!女性具备生殖功能,能为基因传承、胚胎发育等研究提供更全面的数据,这是男性研究对象无法替代的优势。”马文庸心直口快地补充,说完才意识到这话有些直白,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脸颊微微泛红。
“这么一说,我也觉得眯鲁更合适!”包天喜立刻改口,刚才还反对的态度变得比谁都积极,惹得众人又笑了起来。
曲木戈武摩挲着下巴琢磨了片刻,点头赞同:“确实是这个理儿,女性的生理特征和基因表达,能给研究提供更多维度的信息。我也同意选眯鲁,就是不知道她有没有这个胆子,毕竟去另一个世界对她来说,跟上天差不多。”
这话一出,众人瞬间安静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了准话。谁都清楚,龙山人对“时空”“传送”毫无概念,在他们的认知里,世界就是眼前的山林、河流与部落,“离开”等同于背叛家园,更何况是去一个完全未知的地方,谁也不敢保证眯鲁会同意。(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