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入秋,也就是关中食物最丰富的季节。
潼关城内的一座食肆内,李觅向店家要了两碗面,又要了两碗羊汤。
李觅喜将肉酱拌着面,先是一口面,再喝一口羊汤,让口中的面顺着羊汤一起下肚。
其实韩信并不饿,他只是一口面一口蒜的吃着。
像这种食肆他平日里几乎不来,因他没有钱,反正在潼关城做杂役,管吃管住,虽说没有工钱,也算是安稳。
见李觅正狼吞虎咽吃着,韩信将自己的羊汤也端给他。
待对方终于将碗中的面吃完,两碗羊汤也下肚了,韩信嘴里依旧嚼着蒜,没有多言。
李觅用袖子擦了擦嘴。
店家笑呵呵道:“李夫子不用给钱。”
闻言,李觅笑着道:“还是要给的。”
言罢,他放下了几枚铜钱,又问店家,“你儿子读书如何了?”
店家道:“儿子笨,怎么都学不好。”
李觅又道:“这关中就是笨娃娃多,谁家都一样。”
店家面带笑意,也总算收了钱,去照顾别的客人了。
这李觅也是关中的支教夫子,他应该很早以前是在关中教书的,只是后来去了淮阴支教。
韩信问道:“公子会亲自看我们的卷子吗?”
李觅点头。
“全部都看?”
听到韩信有些不太置信的语气,李觅道:“公子每天要出去繁重的国事,还要亲自看那些卷子,确实是难得。”
韩信嘴里嚼着蒜点头。
李觅又道:“再过三两天你们的大试成绩就会有结果了。”
闻言,韩信的神情依旧平静,正吃着蒜,目光看着远处,好像考试的结果好不好都与他无关。
李觅接着道:“最近又听闻了一件事,咸阳廷议时又说起了东巡,不过又被丞相李斯劝了,皇帝这才没有再次东巡。”
韩信听着这些与自己无关的事,目光看着远处玩闹的孩子。
白露时节的五天后,天才刚亮,一队骑兵就来到了潼关城前,在城门打开之后,他们进入了城中。
司马欣匆忙赶来迎接。
带着这队骑兵而来的人是程邈,他刚翻身下马,走入城中笑着道:“许久不见了。”
司马欣行礼道:“程御史。”
程邈道:“公子让我顺路来领文书。”
司马欣从袖子里拿出一卷书递给他,又问道:“听闻廷议又说起东巡了。”
程邈叹道:“原本是要东巡的,可丞相忽然说身体不适,若要东巡恐怕无法陪同皇帝,丞相又是公子的老师,公子不能不照拂丞相,这才没有接着议论。”
萧何站在一侧,听着两人的话语,沉默不言。
程邈又道:“近来张苍也是分身乏术,原本这里的事是张苍安排。”
司马欣颔首,他明白程邈一直都是在丞相府帮着公子扶苏处置国事的,能让程邈跑一趟潼关,说明公子手下确实是缺人了。
程邈又道:“这一次大试的结果还要发放到各县,渭南与渭北都送去了,我亲自送来潼关这边了。”
言罢,程邈就让几个骑兵带着一卷纸走到城墙边,而后将这卷纸打开贴在了城墙上。
萧何抬眼看去见到了一个个名字。
所有通过大试的人的名字都写在上面,因为站得比较远,萧何没有看清纸上的名字,曹参见状就急急忙忙上前去看。
萧何还要陪同着司马欣与程邈用早食。
程邈要了一碗豆花,一张饼。
一边吃着,程邈还在与司马欣说着将来的建设,潼关还要继续扩建,这一次要修建潼关的河堤。
司马欣道:“如今正是农闲,倒是可以征发一些民夫来做徭役。”
程邈道:“要修缮的河道不只是潼关的,沿途的华阴,大荔两县都要修。”
司马欣蹙眉思量着。
“敬业渠修了这么多年了,修了之后也不能不管不顾,今年不仅要把渠修缮一番,还要收拾一番河道。”
“敢问需要多少徭役?”
程邈道:“需要一千民夫,不过公子说了给钱。”
“嗯。”司马欣抚须道:“那就不是徭役,即是雇用也不一定非要关中的人。”
程邈道:“潼关城前的河道最深也最长,此事还是要交由你。”
“还请转告公子,此事公子尽可放心。”
见城墙上的告示也张贴好了,程邈起身又递给司马欣一卷书,道:“赶在午时前,我还要回咸阳,通过大试的人如何安置都写在书中了,还请郡丞安排。”
司马欣起身送别了程邈。
萧何站在原地,见到了去看名册的曹参回来了。
此时天色还灰蒙蒙的,城内也没多少人走动。
见到曹参脸上的笑意,萧何道:“如何?”
曹参重重点头,“我们都通过大试了。”
看着司马欣正在送别程邈,萧何也看向了城墙,这一次参加大试的人有一千三百余人。
当初司马欣在整理名册时,萧何匆忙看过一眼,不过也只是匆匆看了一眼,才知是这个人数。
一千三百余人,只通过了三百人。
萧何知道来参加大试的人都是良莠不齐的,有些人甚至只是刚会读写文章。
而且,萧何也清楚曹参的水平,要靠秦的律令与赋税,还有田亩阡陌之事,文书传递这些事情曹参最了解。
正因为萧何知道曹参的水平,大致也能够确认这一次考试的入选标准。
如此看来,公子扶苏与丞相李斯并没有将标准抬的太高,反而将标准降得很低,是公子扶苏太缺人手了?
萧何立刻否定了这个想法,望着张贴在墙上的那张巨大的告示,看着其上的名字,就连李左车都入选了。
萧何知道的那几个名士之流的子弟,没有出现在名册上。
反倒是连小篆都写得有些歪七扭八的曹参入选了。
看来公子果然是抛弃了名仕之流。
其中诸如当年稷下学宫的一些名家,或者是齐鲁各地的名仕,因当初来考试的人都是递交户籍,甚至查了各家的上一代。
公子扶苏果然言出必行,大贤之后,名士之流一个都没有入选。
考试是公平的,但公子扶苏就是偏心,偏向庶民,动机与目的根本不遮掩。
待司马欣走回来,萧何又走上前道:“郡丞。”
“我需要回去给各县写一道文书,之后会有人将考卷调来,如有人有异议,就将他的考卷贴在城墙上,让众人一起评判。”
“原来郡丞早已想到了对应之策。”
“这不是老夫想的,是丞相吩咐的。”
萧何低着头保持着作揖的姿势。
司马欣一边走着,又叮嘱道:“再过一月会有人来接你们,往后被调去何处为官,你们全要听咸阳安排。”
“是。”
言罢,司马欣就走向了郡丞府。
这位郡丞的话语没有恭贺,也没有什么从此往后的忠告,只是这么简单地说了几句。
相处这半年间,曹参也明白对方的脾性,确实不像是个会恭贺的人,没当场就给你安排活干,都算不错的了。
萧何又道:“我想在离开前再帮一帮这位郡丞。”
对萧何的决定,曹参从来是没有异议的,两人也去用了早食,商议着余下的事。
当太阳完全升起来,韩信就睡醒了,本是用早食的时辰,拍了拍饥肠辘辘的肚子,打算用了早食就去书库当值。
刚推开门,韩信就愣住了,他看到有人正在大哭,有人正在大笑。
正巧一个人满脸欣喜地从眼前走过,韩信道:“他们是怎么了?”
那人道:“你不知道吗?城墙上有告示了,大试成果出来了。”
韩信又道:“当真?”
“咦?”对方回忆了一番,道:“你就叫韩信吧?你也入选了,以后我们一起为吏,哈哈!”
说着话的人,快步离开了。
韩信还是有些惊讶,原本以为等这个结果要小半年,没想到这么快就有结果了。
他快步跑向城门,此刻城门前围满了人,韩信挤了好一会儿,这才挤到了近前,抬头看着名字,在一列列的名字,上下寻找着。
韩信揉了揉眼,他果然在这里告示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他忽然一笑,高兴地又挤出人群。
今天的潼关城有些混乱,有人高兴,有人忧愁,还有人愤愤不平。
第一天,有些人觉得这一次考试不公平。
但郡丞司马欣没有搭理他们。
第二天甚至有人去了潼关城的郡丞府前叫嚣。
原本司马欣是不想与他们的计较的,当咸阳将抄录的卷子送来时,他看过卷子里的内容,那几个叫嚣最凶的人所写的内容,确实不好。
见对方依旧叫嚣不休,司马欣从他们的卷子中挑了几张最差的,让人贴在城墙上,并且连姓名与籍贯都在外面,还有一个大大的手印。
随后,叫嚣者在一众唏嘘声中,羞愧地离开了潼关城。
韩信最近的心情很好,每天当值之余,就去听课,还能与一群孩子玩闹。
当司马欣要筹备修建河堤之时,萧何义不容辞地去协助这位郡丞。
萧何让曹参带着司马欣的郡丞府小吏去了函谷关找人手,因外面的人手更廉价。(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