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求贤

    有关东北开荒的事,群臣是不反对的,但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规模建设,群臣是反对的。

    碍于地方实在遥远,别说短时间内,近十年都不太可能。

    就算是种出粮食了,也补给不到咸阳,而其地势与燕地的长城有着天然的屏障。

    关中建设包括陇西发展了十余年,才有现在的起色,如今还要顾着眼前的三川郡与荥阳。

    公子扶苏是贤明的,深知要先顾着眼前,把眼前这些基础打结实了,才能看得更远。

    都水长禄的想法是超前的,就是有些太过超前了,公子扶苏也是支持都水的,但也只是支持,譬如说扫灭东胡的事,公子就同意了。

    临近傍晚的时候,一卷卷有关官吏流转的文书就发了出去。

    今年的司马欣依旧是渭南的郡守,当他又来敬业县做客,叔孙通并不觉得意外。

    今年关中有不少人要被调走,他司马欣在郡守的位置上一坐就是这么多年。

    叔孙通早就觉得司马欣其人能走的最远的路,就是郡守。

    此人能任劳任怨,但要论才能,确实不如丞相府的人尖。

    “今天丞相府赏赐了五石新麦,又得知好友升迁,这才来寻老夫子饮酒。”

    章敬,公子衡与公子礼都不在县里,今年是叔孙通所过的最消停的一个冬至。

    接过司马欣递来的酒碗,叔孙通道:“老夫这里冷清了些。”

    司马欣颔首道:“确实冷清了,章敬与公子衡跟着王太尉去了北方的军中,公子礼去了雍城祭祖,这个县里的孩子们也不玩闹了。”

    叔孙通饮下一口酒水,蹙眉道:“你的好友萧何升迁了?”

    司马欣道:“任职郡丞。”

    “嗯,此人确实有几分本领。”

    司马欣道:“我也佩服他。”

    叔孙通又给他的碗中添了一些酒水,司马欣此人是老秦人出身,因此他身上有着任劳任怨且忠心的好品质。

    任劳任怨当然是一个人的好品质,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什么样的位置,都需要有这样的人。

    上一代的老秦人走来并不容易,现如今到了司马欣这一代,所受的教导也都是老秦人给他的。

    因此与萧何相比,司马欣就显得踏实肯干许多。

    当初司马欣任职县令的时候,公子来时他在桥上相迎,公子走时他在桥上相送。

    两人正喝着酒,像是两个落魄的中年人,你一句我一言说着,都是一些互相宽慰的话。

    叔孙通觉得自己老了,其实早习惯了两位公子在身侧,现如今就连章敬都去了北方,以后谁给他磨豆腐。

    正说着,敲门声传来。

    司马欣起身去开门,见到了一个内侍提着食盒而来。

    来人道:“这是公子所赐的甑糕,给老夫子的。”

    司马欣接过食盒,行礼道:“多谢公子。”

    等来人离开之后,司马欣关上了门,重新与叔孙通相对而坐,打开食盒端出一盘甑糕。

    甑糕已没了温度,其上抹有一层枣泥,下方还隔着好几层米,像是红豆与枣泥分隔。

    叔孙通将其放在一旁的炉子上重新热了热,再端出来就是热气腾腾的甑糕。

    一大块甑糕叔孙通与司马欣两人分食,两人又说起了有关萧何的事。

    叔孙通道:“萧何此人行事不古板,善于变通,他知道县里遇到困难会向外寻找办法,再惠及自己县里的人,你就古板的多,你自己的县里有了困难,就只会想着县里解决,不知道从外寻找帮助,你是觉得找人帮助会觉得丢人吗?”

    司马欣被说得低着头,不知该如何反驳。

    叔孙通又道:“今年又要建设洛阳城,说不定你们潼关可以出一些人力,近年来关中的劳作开始减少了,当那些工事都结束之后,人们又会重新找活计。”

    “我知道。”

    “那就送一些人力去洛阳。”

    叔孙通给司马欣点了一条发展的明路,关中各县建设就快要接近尾声了,将来的关中,就算是建设田地阡陌也会是较为简单的维护,主要劳动力会慢慢离开关中。

    至于以后的关中是什么样,叔孙通也不知道,他不过是个教书的夫子。

    “老夫以前听公子们说起过,以后这关中的西面与北面会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而人口会继续集中,人们的屋子与屋子也会挨得很近。”

    司马欣又饮下一口酒水点头。

    不说话就知道喝闷酒,叔孙通道:“你平素就是说得少了,做得也不够多,否则早就入丞相府了。”

    司马欣道:“嗯,下官向来如此。”

    见到司马欣还以此为傲,叔孙通又饮了一口,酒是人家带来的,也不好继续数落他。

    渭北,泾阳县,今年的冬至县里能够过一个好年,县令萧何升迁郡丞,并且能够管三个县,这让县里县外的人都很高兴。

    隔壁的高陵与三原两县,其县民与人心早就偏向了萧何。

    谁家县令有本事,谁家县令没本事,他们这些县民难道还看不出来吗?人们都朴素的认为,生活好不好与县令的本领有关。

    县府内,萧何还在看着文书,文书上既让他任职这个郡丞,但也不能松懈,他既要继续增加田亩与人口,还要产出更多的赋税。

    文书上还有一句话,来年春分时节,各郡县令及其以上的官吏都要入咸阳去丞相府进行问询。

    并且丞相府还送来一卷书,打开这卷书其实是一张地图,这是一张洛阳的河道图。

    县府外的庆贺声不断,但萧何的神色上没有笑容,以后在关中为吏会更难,公子扶苏让各县的县令都去丞相府,一个个进行问话,足可见公子扶苏掌国事之苛刻。

    以往各县与丞相府多以文书往来,恐怕往后各县与丞相府的往来会更频繁,而公子扶苏亲自过问各县情况,那些县令恐怕在梦中都要被吓醒。

    又难免会让人猜疑,公子扶苏是不是对关中各县的治理依旧不满意。

    大抵是如此的,否则,萧何实在是猜不出其他的原因。

    当天夜里,高陵县县令与三原县的县令前来造访。

    萧何虽说是郡丞,但依旧兼着泾阳县的县令,依旧坐在这个旧县府内。

    两位县令前来造访,对来年要去丞相府的事,也说出了他们的顾虑,这两位年轻的县令说及一个缘由,那就是求贤。

    换言之,在将来各县要想治理的好,恐怕还需要外出求贤。(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秦人的悠闲生活不错,请把《秦人的悠闲生活》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秦人的悠闲生活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