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苏泽坐在杨思忠的公房中,将吴绍祖的信件抄本递给了杨思忠。
“大银台,这是登莱涂巡抚遣快使,送来的琉球通政署吴主司的密信抄本,吴主司的密报过两天应该就能送到京师了。”
杨思忠的脸色严肃。
吴绍祖是他的手下,琉球通政署也是通政邮递司上奏请求设立的。
可吴绍祖还没上任,就出现这样的问题。
但是,杨思忠更多的是庆幸。
庆幸吴绍祖是个谨慎的人,还没到琉球就发现了端倪。
如果等吴绍祖等人羊入虎口,琉球通政署真的被倭人控制,那通政邮递司可真的成了笑话了。
紧接着杨思忠就是愤怒。
倭人狼子野心,竟然连大明的特使都想要囚禁控制!
杨思忠看向苏泽问道:
“苏翰林有什么看法?”
苏泽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就一个字:“打。”
杨思忠看向苏泽,他又犹豫起来。
没办法,东南倭乱对于大明影响实在是太大,以至于凡是经历过的大臣都留下来心理阴影。
东南抗倭,几乎将整个大明的经济中心给打烂了,倭乱持续那么多年,朝廷搭进去多少人力物力。
可最后的结果,也只是驱逐了这些倭寇罢了。
在大明烧杀掳掠的倭寇,就只是倭国的浪人,以及伪装成倭寇的大明海盗。
从结果上说,胡宗宪领导的平倭战争,都没有能对倭国产生什么影响。
而这一次控制琉球的倭人,显然也不是普通的倭人。
杨思忠消息灵通,也知道倭国如今处于乱世,地方领主号称“大名”,割据一方。
能够将手伸进倭国的,自然也是“大名”一级的倭寇领主。
如果要开战,那就是和倭寇本土的势力开战。
如果战事扩大,再演变成东南倭乱那样的结果,任何一个大臣都是承担不起这样的政治后果的。
所以苏泽提出要用武力,派遣舰队前往琉球,驱赶占据琉球的倭人势力,就连通政使杨思忠也都犹豫了。
看到杨思忠的表情,苏泽心道果然如此。
自己的猜测没错,众臣都被倭乱吓到了。
这种吓到了,并不是因为倭人强大。
就比如你是个好汉,有贼人惦记你家的财产,正面作战你当然能打得过贼人,可贼人日日夜夜盯着你,专门等你不注意的时候动手。
这时候你就是再强壮,也怕被贼惦记着。
倭寇就是这样,他们藏在大海另一边,本身就是烂命一条。
他们滋扰海域,抢夺大明的村落,只要能成功一次就是大赚。
如果失败,那死了就死了。
苏泽说道:
“大银台,倭人是畏威而不怀德,如果我们处处忍让,倭人反而会得寸进尺。可如果我们大明表现出强硬来,倭人反而会因为大明的强盛而臣服。”
这个理由自然不足以说服杨思忠。
苏泽也明白,这些是不足以说服杨思忠的,由此可见,想要对琉球动兵的阻力到底有多大。
但是苏泽也不是要杨思忠战队表态,他接着说道:
“大银台,琉球的事情,苏某自然会上书,但是有一件事,关系通政邮递司。”
听到苏泽这么说,杨思忠的脸色缓和了一些,他说道:
“请讲。”
苏泽说道:
“吴主司说,这些倭人潜藏在京师,刺探我大明的情报。”
杨思忠有些不解的说道:
“这件事自然有锦衣卫处理。”
苏泽说道:
“京师的倭寇探子,自然应该由锦衣卫处理,但是这些倭寇胆敢假扮使团潜入京师,那在其他开海的港口呢?朝鲜呢?”
“锦衣卫可管不了这些地方的事情。”
锦衣卫原本就是御前仪仗机构,但是随着皇权的延伸,逐渐成为了司法和侦查机构。
但是大明锦衣卫,也绝对不是后世影视作品里的严密情报机构,实际上锦衣卫的主要活动范围是京师。
除此之外,在特殊情况下,锦衣卫也有外派的刺探军事情报的职能。
但是就和京师官员都不愿意离开京师一样,锦衣卫也不愿意离开京师。
锦衣卫在地方上的势力很弱,如果遇到大案,都要京师派人下去办理。
苏泽继续说道:
“如果等锦衣卫派人,再从地方上开始侦查,倭人早就跑了。”
“而沿海港口、重要城市、包括朝鲜,都有我通政司的经历所。”
“既然如此,何不交给经历所,调查倭国细作?”
这下子杨思忠的脸色变了。
没有一个部门,能够抵抗扩权的诱惑。
通政司能从九卿衙门靠后的衙门,变成如今仅次于六部的第一梯队,就是通政司改为通政邮递司,掌握的权利扩张了。
部门权利的扩张,杨思忠这个通政使的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
但是现在的通政邮递司,主要的权力还是比较虚的。
地方驿站、公文递送系统,再加上地方通政署的耳目作用。
苏泽掏出一份奏疏,递给杨思忠。
《奏请通政司兼领海疆谍报事疏》
只见苏泽在奏疏中写道:
“臣闻夷狄豺狼,畏威而不怀德。近察东南诸藩,倭人狼顾鸱张,阴遣细作混入琉球贡使,潜踪畿辅,刺探军机。”
“甚者欲劫持天朝命官,伪传政令,其心可诛!此獠不除,非惟海疆不靖,更恐九边机宜、京营戍卫皆为所窥,动摇国本。”
这一段是文官一贯的套路。
苏泽接着写道:
“稽之旧制,锦衣卫职司侦缉,然其耳目囿于京畿。今开埠诸港、朝鲜属邦,倭谍横行如入无人之境。”
“地方有司或职非专责,或力有不逮,往往坐失战机。”
“臣观通政邮递司经历所布设州县,星罗沿海,本为朝廷耳目。倘假之以稽查奸细之权,则倭寇动向可旦夕达于天听。”
苏泽紧接着写道:
“凡开埠港口、属国通政署及地方经历所,得稽查外藩奸细,录其形貌行止飞报京师。”
“遇可疑之人,许会同地方兵备道拘询,然不得私设刑狱。”
“凡涉军国重务之谍报,直送通政使司密奏,勿经地方。”
最后苏泽写道:
“如此则沿海如臂使指,万里海疆织罗网,可绝倭谍窥伺之患。”
看完苏泽的奏疏,杨思忠的呼吸微微急促。
通政司经历所都安插在重要的地方,而当年经历所人员配置的时候,苏泽就在经历所塞进了太监和锦衣卫的人。
这样一来,由经历所负责外藩奸细,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当然,杨思忠也是官场沉浮多年的老油条了,他当然不会被苏泽这样三言两语说动。
放下奏疏,杨思忠问道:
“钱从哪里来?”
任何一个部门要办事,都需要经费,总不能让通政司的经历所自己贴钱办事吧?
更何况情报工作是最花钱的,无论是收买情报,还是发展线人,再比如招募人手,这些都是要花经费的。
全国沿海这么些通政司经历所,这需要的一大笔经费从哪里出?
这才是杨思忠关心的问题。
如果皇帝和阁老们不拨款,那苏泽这份奏疏就形同虚设。
苏泽说道:
“经费自然应该从备边银拨付。”
杨思忠看向苏泽说道:
“苏翰林如果能从户部要来这笔银子,老夫定然让经历所抓回几个倭国细作给你。”
果然是老狐狸,杨思忠一下子就看清楚了苏泽的布局。
大明君臣对于倭国渗透琉球的事情未必就完全不知情。
比如隆庆元年进贡倭刀的事情,大明上下都把这件事含糊过去了,只有福建市舶司建议,将琉球的来贡次数减少,而朝堂也立刻准奏。
这倒也不能苛责大明,隆庆元年是什么情况,实在没办法承担再起倭乱的代价了。
而现在局势好转,但是大明君臣对于海外藩属国的重要性依然认识不足,对于琉球大概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苏泽穿越前时空就是这样,虽然官方和民间都有关于琉球被倭国渗透的情报,但是无论是明朝还清朝都没有重视。
琉球先是同时向大明和倭国称臣纳贡,然后只贡倭国。
一直到1879年,松田道之率日军闯入首里城,投靠倭国的末代三司官毛凤来摔碎尚氏的御冠,宣布琉球王政终结。
可讽刺的是,毛氏最后也被迫穿和服向倭国称臣,琉球彻底被倭国控制。
但是渗透琉球,和渗透大明,对大明君臣的震撼是不一样的。
如果倭人明目张胆渗透大明,那就是真的对大明有狼子野心了,这时候大明君臣一定会主动回击。
就是前时空,万历年间倭国入侵朝鲜,前时空的万历皇帝都发动了抗倭援朝战争,最终挫败了倭国的入侵。
更别说这个已经被苏泽改得面目全非,但国力早已经超越前时空的大明朝了。
苏泽从通政司出来,这感觉是为了说服杨思忠,自己又从杨思忠这边又领了一个前置任务。
怎么感觉越来越罐头游戏了?
苏泽只能再次开始跑腿,这一次他来到了户部。
这一次苏泽直接找上了自己挂职的山东清吏司。
苏泽这么有把握的答应杨思忠,是因为备边银的预算编制,就掌握在山东司清吏司手里。
苏泽没有直接去拜见山东司的主司,户部郎中葛烨。
而是去了山东司下的商税局,找上了自己的老部下魏恽。
魏恽已经从户部主事升任户部员外郎了,而他能够出任商税局的主司,也是苏泽上疏推荐的。
所以按照大明官场的规矩,苏泽就是魏恽的举主,又是老上司,政治上的关系已经确定了。
虽然魏恽是张居正的弟子,在张居正还在朝堂的时候,他还需要顾忌张居正那边的利益,不能背叛张居正这个座师。
但是只要是稍微正常点的人都明白,苏泽入阁也是时间问题,而张居正要比苏泽大一个辈分,魏恽要如何对待苏泽,答案自然不言而明。
魏恽恭敬的接待了苏泽,并且亲自奉上茶水,然后就恭恭敬敬的听苏泽说明了来意。
听完之后,魏恽说道:
“恩台,今年备边银被张阁老削了一半,大部分都用在了通辽棱堡的建设上了。”
恩台,就是对举主的尊称。
“九边都在争这点剩余的银子,再挤出来给通政邮递司,怕是张阁老那边也难通过?”
苏泽表示理解的点头,他接着问道:
“我记得备边银,一半都是来自皇帝内帑,也就是金花银拨出,剩下是盐课和杂捐吧?”
魏恽点头说道:
“恩台所言不错,国初的时候,备边银都来自于盐课,开中法废弛后,备边银一半是从金花银拨出的,由内帑补足。”
苏泽说道:
“那这么说,由备边银拨出给海港城市的通政司经历所,确实不妥。”
听到这里,魏恽松一口气。
苏泽是自己的举主,在政治上他自然要跟随苏泽。
但是削减备边银,这是负责户部的阁老张居正定下的调子,那作为户部员外郎的魏恽,自然也要站在户部的立场上说话。
苏泽接着说道:
“但是疆防之事繁重,备边银原本是为了九边所设的,可我大明的疆域又岂止有九边?”
“恩台?”
“海波千里,同样也是我大明疆域,海上御敌自然也是疆防。”
“海上疆防应该要和九边疆防分开,专设海防备边银,专司用在海防之上。”
苏泽的思路更顺畅,他说道:
“金花银来自田税,陛下从内帑金花银补足边防陆军之费,那海防备边银,应该从市舶税中出才合适,对吧?”
魏恽有些跟不上苏泽的思路,但是仔细想想好像苏泽说的还真的有道理。
金花银补足陆地上的备边银,那由市舶税来补充海防备边银,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苏泽对着魏恽拱手一礼,接着说道:
“葛主司那边我就不去拜见了。”
苏泽说完就转身离开。
看来要将钱的问题一并解决。
回到詹事府,苏泽再次掏出一本空白奏疏。
他划去原本奏疏的名字,改成了——
《请设海防备边银并通政司兼领海疆谍报二事疏》(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