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开始】——
《请设海防备边银并通政司兼领海疆谍报二事疏》,事关内帑用钱,阁臣没有票拟意见,送入宫中。
隆庆皇帝不愿意从内帑掏钱,从市舶税划出海防备边银,这件事发往外廷再议。
兵部也反对你将手伸进海防体系,宁可反对设立海防备边银。
隆庆皇帝顺水推舟,驳回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540。】
【本次奏疏所奏二事,合并上奏会增加所需威望值。】
【是否使用1000点威望值,保证奏疏被完全执行?】
【分开上奏,“请设海防备边银”需要500威望值,“通政司兼领海疆谍报”需要200威望值。】
【是否继续合并上奏,并扣除1000点威望值?】
好家伙,系统还真会算账。
也对,自己这份奏疏,实际上所奏的两件事。
如果分开上奏,那就需要两次模拟上奏的机会。
合并上奏就可以省去一次模拟上奏的机会,但是要多花威望值。
这么算起来,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
但是这么想也合理,想要同时通过两件事,比两件事分开来通过的难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现在刚刚月初,苏泽还不想要用掉两次模拟机会。
那只能选择合并上奏了。
“合并上奏,扣除1000点。”
【威望点已经扣除,剩余威望点:540,请在现实中完成上书。】
放下【手提式大明朝廷】,苏泽开始思考。
自己又发现了一个新用法。
如果将很多事情合并在一封奏疏里,岂不是就是绕过模拟次数的限制?
但是想想其实也很难。
两件有关的事情合并在一起上书也就罢了,备边银和通政司经历所的事情有关联,还能做这么做。
如果将一堆不相干的事情放在一份奏疏里,那皇帝和阁老们也会厌恶,这是违反大明公文办公原则的。
况且一加一都大于二了,在同一本奏疏里塞进太多的事情,还会增加威望值的消耗。
当然,苏泽在修改后的奏疏中,也只是向皇帝内帑伸手,要了五十万两银子。
这笔钱就是拨给通政经历所的经费。
这笔钱只占了去年市舶税不到八分之一。
这可要比九边备边银从内帑中掏出来的金花钱少多了。
但是只要开了这个口子,有了这个预算,那日后和海防有关的事项,都可以从海防备边银中掏钱。
苏泽紧接着夹着奏疏,向着通政司走去。
——
次日,苏泽的奏疏送入宫中,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这次就连通政使杨思忠,都不看好苏泽的这份奏疏。
想要从内帑掏钱谈何容易!
要知道皇帝这笔市舶税,朝堂上下可都是垂涎已久的。
但是隆庆皇帝将这笔钱抓得很紧,外廷丝毫没有染指的机会。
同样是内帑收入,市舶税增长迅速,而且不需要和金花钱那样,要由官僚系统经手,直接通过各港口的市舶司就能征收完毕。
如果不是皇帝交出账本,百官都不知道市舶司去年竟然收了那么多!
皇帝手里宽裕了,在用钱方面也自由很多。
皇帝也是要花钱的。
皇帝有亲戚需要赏赐,贴身的宫女太监也要赏赐,此外还有上元灯会这类的开销。
当然,皇帝的内帑,也不是后世批评那样,都用在皇室身上。
比如备边银的大头,就是从皇帝内帑金花钱里支出的,这是明代自土木堡之后,最大的边防经费来源。
除此之外,在户部没有钱的时候,也经常向皇帝“借”钱。
所以明代皇帝也不像是后世传说的那样一毛不拔,大明财政的困境,也不全是皇室挥霍无度。
武监生的教学补贴费用都是皇帝内帑支出的。
本届内阁,高拱张居正都是体面人,但是他们也同样不愿意由外廷负担这笔费用,所以苏泽的奏疏送到内阁后,阁臣们都不好意思再开口向皇帝要钱。
隆庆皇帝看完了这份奏疏,压制住内心的不快,向司礼监三人问道:
“内廷怎么看?”
李芳开口说道:
“苏翰林是谋国之言,但琉球局势是否如通政司说的那么紧迫,海疆是否有倭寇潜伏,这事情还要外廷议一议。”
李芳是老狐狸。
他自然知道,皇帝是不愿意掏这笔钱的。
和苏泽前面的奏疏不同,这笔钱属于砸进去看不到水花的。
以前隆庆皇帝乖乖掏钱,是因为这些钱砸进去都是能看到的。
灵济宫大会、上元灯会、武监,这都是功劳摆在这里,日后都要写进史书的。
可海疆谍报?
情报工作可能几年花钱都没有结果,但是这些人又要养着,占用大量的经费。
李芳自然看出了皇帝不愿意掏钱,但是他也不想要得罪苏泽,所以干脆扔给外廷商议。
如果外廷真的铁板一块,那压力自然就给到皇帝身上,如果外廷自己都不能统一意见,那就顺水推舟不了了之。
冯保身为东厂的厂公,他的态度更偏向苏泽一点,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冯保说道:
“陛下,仆臣以为我东厂锦衣卫在地方上自有耳目,不如拨出一笔银子给这些锦衣卫沿海哨所,说不定能省钱办大事。”
明初的锦衣卫,确实是有监视地方的功能的。
但是大明卫所都在不断堕落,锦衣卫地方哨所早就已经失能。
冯保作为东厂厂公,管辖锦衣卫,想要将侦缉的权利掌握在东厂手里,而不是外朝文官的通政邮递司手里。
而且冯保还进一步想,虽然名义上是“备倭”,但只要有了经费,那除了备倭之外,也可以增加其他的功能,比如搜集地方上的民情和官员情报,这样一来,又能进一步加强东厂和锦衣卫的权力。
最后皇帝看向执掌内承运库的陈洪。
陈洪的态度就很坚决了,“陛下,此例不可开,万万不可从内帑支银!”
这句话也提醒了隆庆皇帝,九边备边银也是这样,原本只是在国防预算不够的时候,外廷向皇帝“拆借”的银子。
但是到了现在,备边银已经成了固定支出。
在先帝朝东南抗倭的时候,内帑都差不多掏空了用来抗倭。
一句“此例断不可开”,让隆庆皇帝坚定了决心,他对着李芳说道:
“将苏泽的奏疏发往外廷公议。”
李芳接过了苏泽的奏疏,以他对外朝大臣的了解,发往外朝公议,差不多就等于是驳回苏泽这份奏疏了。
——
“少主,真要硬闯吗?”
趴在水晶宫博览会的展馆前,一名倭国武士对着趴在他身边,一副汉人读书人打扮岛津义弘说道。
岛津义弘,是萨摩岛津家主岛津贵久的次子。
作为家族次子,岛津义弘没有家族继承权,他的兄长岛津义久能征善战,得到包括他父亲在内,岛津家的一致认可。
所以岛津义弘从成年以后,作为家族战将,为岛津家也立下了不少功劳。
不过自从去年开始,他父亲岛津贵久一统萨摩后,萨摩地区暂时没有了战事。
于是岛津义弘就主动远离家族权力核心,开始四处游历。
去年他随着商船来到了莱州港,在见识到了莱州港口的繁华后,岛津义弘就起了游历大明的心思。
岛津义弘命令手下都和他一样学着大明人蓄发,又向大明商人学习汉语,接着混过了市舶司的盘查,领着手下混入了大明腹地。
他们有时候扮作朝鲜商人,有时候扮作琉球商人,又靠着金钱开道,竟然就混进了京师。
岛津义弘在京师大开眼界,但是最让他震惊的,是东胜卫大捷的消息。
萨摩在倭国最南端,也是最早和外国交流的地区,岛津家也是倭国最早开始使用火器的大名。
岛津义弘自己也是火器的狂热爱好者,他在萨摩的时候,就设置过“火器馆”,专门研究西洋火器。
当听说大明军队利用棱堡和火器,击败了十几万蒙古人后,岛津义弘就对大明的军事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元初对马岛之战中,倭国人也见识过蒙古人的可怕,现在竟然击败这么可怕的敌人,一定是靠的火器!
但是岛津义弘根本没有合法身份,无法靠近大明的兵工厂,几个月下来都没有任何收获。
这时候,他等到了水晶宫博览会的开幕。
他冒充大明百姓,混入水晶宫中,他见到了那些精妙的机器,更让他着迷的是水晶宫内的钢材。
听说水晶宫的立柱,就是用铸炮的炮钢来铸造的。
暴殄天物啊!
但是岛津义弘也是聪明人,这不是正说明大明在冶铁铸造技术上有了巨大突破吗?
岛津义弘坚信在水晶宫博览会内,藏着大明的冶铁秘术,那些精妙的机器,就和冶铁铸炮有关!
只可惜岛津义弘的汉语并不是特别好,听不懂这些机器的介绍,要不然也不会产生如此离谱的误会了。
等到博览会闭幕之后,岛津义弘就带着手下,准备闯入世博会的展馆,将这些机器偷出来。
只要将这些机器运回岛津家,那就能制造出和大明一样的火炮。
借着如此强大的火器,岛津家说不定就能统一整个倭国,完成“天下一人”的伟业。
而岛津义弘也等到了机会,自从博览会闭幕后,城外的水晶宫展览馆拆除了主展馆顶部的玻璃屋顶,要等到重新安装木质屋顶后才会重新开放。
所以除了工部的匠人之外,整个展览馆没有什么人手。
随着岛津义弘的一声令下,倭人冲进了主展馆。
与此同时,傅顺正领着工部的官员和匠人住在水晶宫,忙着尽快改造水晶宫,然后重新开放。
紧张的工期让傅顺烦躁到难以入眠,他再次核对了一下明天的工程图纸,突然听到了下属喊道:
“遭贼啦!”
傅顺听到喊声,立刻拿起一根钢筋就冲了出来,而工部的官员和匠人也纷纷如此。
傅顺又大喊一声:
“燃灯!”
巨大的鲸油灯亮起,这是为了赶工,工部特别打造的聚光灯。
灯罩后是反光的镜子,点燃之后宛如白昼,这也是如今港口灯塔照明用的技术。
岛津义弘也傻了,他没想到这么快就引起了明人的警觉,更没想到大明还有这么亮的灯,身穿黑衣的己方瞬间成了最显眼的目标。
他也没想到水晶宫内还有这么多手持钢剑的猛男。
这些人不都是工匠吗?
在倭国,一旦出现手持武器的武士,工匠们都会第一时间逃窜。
怎么大明的工匠和倭国的工匠不同?还会拿起武器反抗!?
岛津义弘心一横,又抽出自己腰间的倭刀。
这把倭刀,名叫小筱丸,这是一把名刀,是岛津家最珍贵的珍藏。
岛津义弘的眼力劲儿也很好,直接冲向了手持钢筋的傅顺。
这群明人中,傅顺最高大,而且众人都以他为尊。
“死!”
岛津义弘全力挥舞小筱丸,向着傅顺劈砍过来。
他来势太快,傅顺也反应不及时,眼看着是躲不开了,傅顺本能的举起手里的钢筋格挡。
岛津义弘露出笑容,他几次在战场上斩杀敌将,都是靠着这一招。
小筱丸是削铁如泥的神兵,能轻易砍断对方的武器,等对方武器断裂后,自己就可以乘胜追击,将眼前这个明人首领斩杀。
电石火光,小筱丸撞上了钢筋。
然后,小筱丸断了。
岛津义弘傻了,自己的名刀竟然断了!?
被眼前这个明人首领手里的铁棒给撞断了!?
岛津义弘陷入到人生观崩塌的震惊中,傅顺却已经回过神来。
他看到锋利的断刀,更是一股恶气涌起,他手持钢筋冲上来,对着岛津义弘就是一阵乱揍!
而这时候,隔壁楞严寺听到了水晶宫的动静,又看到工地上亮起鲸油灯,方丈法严立刻领着寺内的武僧冲了出来。
随着楞严寺僧兵的加入,岛津义弘的手下被擒获。
而这个时候,傅顺才注意到这帮人倭人的身份。
再想起了近日他听说倭人间谍的消息,连忙对着手下说道:
“速速将这帮歹人送到巡捕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