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泽来到内阁。
前些日子,皇帝下旨给内阁换了玻璃窗,又亲自出钱修葺了内阁的屋舍,内阁的办公环境有了显著的提升。
这一次高拱是要当着其他阁臣的面见苏泽,在中书舍人郭准的带领下,苏泽走进了内阁正堂。
苏泽虽然来过几次内阁,但是踏入这间正堂的次数还是不多。
理论上说,这里是就是大明的中枢。
但是内阁内部的办公环境还是有些拥挤。
现在内阁已经有五名阁臣了,占着位置不干活的首辅李春芳位置空着,但是占据了最宽敞的座位。
高拱的位置上堆满了各种奏疏,各种书籍就乱七八糟的堆在四周。
张居正的位置最整洁,和他书房一样,各种资料都分门别类放好,但是户部的资料也是最多的,所以张居正在座位四周放了好几个大箱子,里面都是户部资料。
赵贞吉和雷礼的座位就是典型的士大夫风格,桌子上只有笔墨纸砚,其他东西都存放在中书科,中书舍人们来回穿梭,将需要办理的事务放在他们桌子上处理。
苏泽依次和各位阁老见礼,众人也都放下手里的事务看向苏泽。
还是高拱首先发话说道:
“子霖啊,这是应天巡抚海瑞,太医院医令李时珍所上的奏疏,你先看看。”
苏泽虽然已经从沈一贯那边知道了奏疏的内容,但还是接过奏疏,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
等苏泽看完,高拱还是急性子问道:
“子霖你怎么看?”
“师相,诸位阁老,李医令发现了水毒病之源,验证了微虫致病说,海巡抚因地制宜,以实学抗疫,这都是朝廷的忠臣。”
“学生斗胆为二位请功。”
高拱的圆脸笑着皱起来,在场的几位阁老也跟着赔笑起来。
无论如何,李时珍用实学的方法,解开了水毒病致病和传播的原理,海瑞靠着这个方法抗疫取得成果,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就算是最不喜欢实学的赵贞吉,此时也要承认实学确实立功了。
但是苏泽又说道:
“但是学生有一事不明。”
“既然水毒微虫是在水里的,那为什么在水灾之前没有疫病?”
“江南百姓,可都是日日都在水田中劳作的。”
这个问题,让高拱也沉默了。
苏泽接着说道:
“弟子以为,是不是这水毒微虫是藏在水田什么东西里,等到洪水泛滥的时候也泛滥,这才出来害人?”
这个猜想让高拱的眼睛一亮,他说道:
“你把想法写下来,由通政司送到应天府去,请李医令再验证下。”
苏泽拱手称是,紧接着高拱说道:
“知道了微虫致病之说,可那些需要需要在水里劳作的人要怎么办?如今南方水患严重,还有不少地方需要冒水加固堤坝,这要怎么办?”
高拱这句话其实是代替雷礼来问的。
各种灾害往往迭加产生效果,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
水灾带来水毒病,百姓劳工不敢下水加固堤坝,然后导致更大的洪水。
苏泽想了想说道:
“首先是海巡抚的方法,人群聚集的地方一定要烧开水再喝,防止毒虫入口。”
雷礼身边的中书舍人拿着笔快速记下来。
苏泽接着说道:
“石灰杀虫,用石灰撒在淤泥中,然后再下水。”
众人纷纷点头。
苏泽又说道:
“最后就是必须要下水的,微虫除了从口中侵入,也可能从给身体其他部分侵入,所以需要下水的劳工需要用桐油麻油涂抹腿部,用来隔绝微虫。”
雷礼听完也迅速点头,苏泽这些还只是猜想,但是验证一下就可以知道结果。
苏泽叹息一声,他想起前时空的胶鞋,如果有这个就没这么麻烦了。
橡胶对于人类生产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只可惜他到现在还没搜集到橡胶树的种苗。
搜集到也没用,橡胶树成材需要时间,大片规模的橡胶,估计是子孙才能享受的东西了。
高拱已经很满意了,实学连天灾都能应对,自然会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只要有更多读书人投身实学,就能发展出更多成果来。
到了今日,高拱才觉得实学有了新学的气象。
苏泽又说道:
“师相,昔日东宫曾经出资一千银元,用来验证疟疾传播中的微虫致病说。今日李医令用微虫致病说确定了水毒病的病因,内阁是不是可以奖励一下,这样也能让更多人投身于实学?”
对啊!这个办法好!
高拱连忙说道:“本官这就向陛下请旨,嘉奖应天巡抚海瑞,并请陛下赏赐李时珍!”
张居正看了一眼苏泽,再次感叹为什么苏泽不是自己的门生。
李时珍得了赏赐,必然会推动更多医家来参与到实学的研究中,这等于又给实学开辟了一大块阵地。
张居正又想到了华阳奖,苏泽以前也用过同样的套路,现在很多工匠都在想着改进机器,这不都是华阳奖的作用?
也不全是,还有版权专利局。
版权专利局可以保护发明人的利益,让发明出新机器的人得到利润,这也是很多商人资助工匠创新的动力。
当真是布局深远啊!
张居正又想起自己正在编纂的《隆庆会计录》,苏泽对于财政问题总能一针见血,也是因为他洞悉了人性。
难道这就是实学?
张居正原本对实学不感冒,但是现在也有了一探究竟的想法。
等到众人说完,赵贞吉这才说道:
“今日一早,登莱水师的四艘新舰,加上山东海防巡检司的六艘福船,已经向琉球起航了。”
张居正心中一动,自己的长子张敬修作为一名实习军官,就在舰队的旗舰上,也随着这次舰队巡检琉球。
作为父亲,张居正自然有点担心,但是他又不能表现出来。
赵贞吉继续说道:“倭人那边会怎么反应?苏子霖你有什么想法?”
苏泽说道:“以下官对倭人的了解,倭人‘畏威而不怀德’,见到我大明水师强盛,必然会退出琉球。”
听到苏泽这么说,张居正稍稍放心下来。
苏泽继续说道:
“但是沿海各地,也要做好防倭的准备,特别是我大明港口繁华,不仅仅要防范倭人,也要防范海盗。”
“所以苏某以为,应该由兵部牵头,在沿海建设炮台,防备海盗。”
“特别是直沽,扼控海河交汇之处,距离京师又近,当年成祖就在直沽建造炮台,如今更应该更换新炮。”
赵贞吉也满意的点头,苏泽这是做好了充分的预案,港口建造炮台也是必要的,这对于兵部来说也是一大笔的功劳。
这就是苏泽的魅力了,就算是兵部也要承认,苏泽是公事公办的,没有因为和兵部之前的争议,在公事上打压兵部。
这时候压力反而落在了兵部头上,最近几次处处针对苏泽的行为,就显得兵部有些无理取闹了。
当然,也不是人人都能像苏泽这样的,你首先要有一个一心为公的人设,才能让人无法进行道德攻击。
而到了就事论事的领域,自然就没人是苏泽的对手了。
一天后。
皇帝也对海瑞在应天府的工作很满意,很快就下旨表彰了海瑞,同时给李时珍赏赐一千银元,用来表彰他在水毒病中的作用。
得到了消息后,苏泽立刻在《乐府新报》上刊登了皇帝的嘉奖奏疏,又用一个版面介绍了李时珍的成果。
果不其然,示范的效果是显著的。
很多医生都开始研究病症,从原本的务虚理论中寻找实证的解释,就算拿不到皇帝的奖金,如果能和李时珍一样在报纸上占据一个头版,那不也能成为留名青史的大医者?
谁不想要留名青史啊!
京师另外一则消息,就是经过重新翻修,水晶宫博览会重新开放,从现在开始,每个休沐日,大明百姓都可以参观。
而且这一次展览会还多了一个新的设备,这是一台奇怪的机器,功能是从井里抽水。
而博览会的主展馆也做了改造,利用竹管和稻草泼水降温,可以有效的降低场馆内的温度。
这台奇怪的机器和防暑设备,也迅速引起了京师内权贵的兴趣。
听说这抽水的东西名叫蒸汽机,而降温的叫做水空调,都是苏泽的最新成果。
不少大户人家都开始雇佣工匠,想要在家里也建造这样的水空调。
至于蒸汽机,大部分权贵都兴趣寥寥了。
不就是打水降温吗?直接让仆人做就是了。
这黑黢黢的机器轰隆隆的,又有黑色煤烟,看起来就怪危险的,谁也不想要在家里造这东西。
虽然京师的权贵们看不上,但是《商报》却很敏锐的报道了这台机器。
《商报》用大幅的版面报道了这台机器的消息,这自然是因为商报是大同范氏的报纸,而主编范宽看到了这台机器的价值。
煤矿开采的一个难点,就是矿洞积水。
开挖的矿洞一旦积水就没办法作业,还会有塌方的危险,所以矿山需要排水的设备。
而苏泽的这台机器,既然能从井里抽水,是不是也能用在矿山排水?
至于蒸汽机的几个缺点,比如噪声大,烟雾多,还有烧煤的问题,这些放在矿山都不是问题。
哪里比矿山的噪声还大!?
哪里比矿山的烟雾多?
至于烧煤,山西煤矿到处都是煤,随便捡点就行了,根本不是什么成本。
所以报道一出,在山西有煤矿的家族,都派遣子弟前往查看,看看能不能在煤矿安装蒸汽机排水。
五月上旬的休沐日,苏泽连着参加了两场宴会。
一场宴会分别是傅顺的离别宴,和缉私御史王任重的升职宴。
这两场宴会似乎都和苏泽有些关系。
傅顺接了兵部的任务,奉命离开京师,前往直沽修造炮台,这件事说起来似乎和苏泽有关,正是他在内阁提了修造炮台的事情。
苏泽赴宴的时候有些心虚,但是傅顺倒是真的喜爱营造,整个离别宴喜气洋洋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办的升职宴。
等到宴会结束的时候,傅顺私下找到了苏泽说道:
“苏兄,这次我可以狠狠敲了兵部一笔,也算是替你报仇了!”
苏泽和兵部的争锋京师都知道,傅顺说道:
“兵部给了我一大笔银子,在直沽造水泥厂!”
原来是这样啊,看来工部也看出了水泥的前景,但是又不愿意自己花钱研究,正好接着修造炮楼的机会从兵部要钱。
原来还能这样,用别的部门的经费,搞自己部门的科研。
没想到看起来憨厚的傅顺,也被官场染黑了。
苏泽“痛心疾首”的同时,又忍不住问道:
“兵部都同意了?”
“同意,怎么不同意,我搬出子霖兄的名号,说水晶宫就用了水泥,他们也不得不同意。”
苏泽都忘了,傅顺身上还有一个救驾功臣的头衔。
虽然只是预谋刺杀,但是傅顺的功劳也是皇帝认定的。
苏泽心情也不错,水泥可是土木神器,只要大规模生产就能将价格降下来。
等到炮台建成,水泥厂也不可能拆了,到时候生产出来的水泥,就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只不过水泥这种东西,十分容易受潮,没办法长途运输。
但只要直沽炮台的质量过关,那以后傅顺去其他地方造炮台的时候,也可以配套建设水泥厂。
苏泽也没想到,大明的水泥竟然能以这种方式铺开。
但历史上,军工一直是引导技术进步的力量,这么一想似乎也很合理了。
参加完了傅顺的别宴,就是王任重的升职宴。
因为倭人作乱的时候,外城巡城御史被罢官,王任重这个缉私御史被吏部列入了推荐名单。
王任重原本只是陪跑的,名单上比他资历深的御史还有好几位,但是皇帝却钦点了王任重。
就这样,王任重也完成了职业生涯的跳跃,直接成为了五门巡城御史。
这可是御史中的关键岗位,再往上就要加佥都御史巡抚一方了。
而且负责京师外城治安,可以说是职责重大。
宴会开始没多久,王任重就私下找到了苏泽。(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