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咬钩的给事中

    李己和张书,这两位兵科给事中,在通政司给安排的公房中,看着如同小山一样的奏疏,开始一页一页的查看起来。

    等看了之后,李己才知道,李如松上奏的到底是什么。

    准确的说,这并不是一份奏疏。

    《作战通例》,李己硬着头皮看完,这是一份有关基层指挥术语的手册,包含了军队基本的战斗指令,并且对具体的战斗动作进行了规范。

    比如行军、防守、进攻,这些指令非常的详细,并且明确了失责指挥军官的责任。

    《作战指令规范》,这是更明确的军语须知。

    比如“试探进攻”:斥候前突,主力待命,不得逾敌前沿二里。

    “牵制进攻”:分兵袭扰,避敌主力,耗其粮械。

    这些指令不再是笼统的命令,而是确定的指令。

    《预备役动员制》,这是设立预备役制度的奏疏。

    这个李己倒是看懂了,这不就是东汉的郡国兵制度吗?

    “现役士卒满十年者转预备役,归籍由州县造册。每岁秋冬农隙,预备役需赴卫所集训二十日,考校火器操法、阵型变换,缺训者以逃兵论。”

    李如松第一次提出了退役的说法,对于普通士兵,满十年的军龄可以退役,退役之后就转入预备役。

    但是预备役也保持操练,如果遇到大型战争就需要转入现役。

    这份条例还对退役士兵待遇、预备役集结的指令、地方卫所的职责作出了规定,明确了全国动员时各级卫所到都指挥使的职责。

    这时候李己已经麻了。

    李如松将自己关在作战司这么长时间,就折腾出这些东西?

    不是,堂堂总参谋司的作战司主司,曾经上书东北战略的天才军官,就鼓捣这东西?

    李己看着剩下的奏疏,不对!肯定还有阴谋!

    肯定是李如松就真正有价值的奏疏夹在这些内容中!

    一定是这样的!

    李己想到了这个可能性,立刻对张书说道:

    “每一页都要看!不能松懈!”

    张书也已经麻了,但是听到了李己的话,也只好点头继续看。

    徐叔礼看到两人又恢复了斗志,一边送来茶水一边说道:

    “两位给事中,李通政使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了,二位务必在今日放衙之前看完,这些奏疏事关军务,可不能在我们通政司过夜啊。”

    听到这里,李己咬牙说道:

    “我们一定在今日放衙之前看完!”

    《敌情研析要则》,有关敌人情报搜集分析的守则。

    《训练大纲基础条例》,训练的标准文件。

    《军官操典》,基层军官的操典和晋升规则。

    《后勤补给准则》,详细的后勤补给规定,详细到补给线上所有人的职责。

    李己和张书从上午看到了下午,就连午饭都是在通政司里啃的饼,一直等到了临近放衙的时候,总算是将这小山一样的奏疏看完了。

    看完之后,张书已经双眼迷离了,就连李己也站不起来了。

    没了!

    李如松憋了这么久,整个作战司忙了这么久,就是弄了这么几套军事守则出来了。

    这些和国家大政无关,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不是,说好的武官干政呢?

    李己已经有些怀疑人生了,他确定自己从头到尾都看了一遍,确实没有任何具体的干政行为。

    这时候徐叔礼走进来,对着两人说道:

    “两位给事中,奏疏可以送去内阁了吗?”

    李己挥挥手,看着徐叔礼将这坨奏疏搬上车。

    张书毕竟年轻,他先缓过来,对着李己说道:

    “李公,我们怎么办?”

    李己此时满脑子都是各种军事术语,作战准则,军事指令,他好不容易缓过神来,他扶着站起来说道:

    “今日就暂且放过李如松,等下次上书再来!”

    “还来?”

    张书差点没站稳,今天他已经看到脑袋爆炸了,下一次还要再来?

    张书说道:

    “李公,这作战司可是有十几个武监参谋,这些都是作战司群策群力弄出来的,我们兵科就两个人。”

    两人身为兵科给事中,如此大张旗鼓杀到通政司,自然也不能空手而归。

    所以不仅仅要看,还要从中挑错,要不然会让人觉得六科无能。

    这次两人也写了一堆问题,等着作战司的奏疏递上去后,兵科也要上书弹劾。

    所以这一天下来,是极其消耗心力和体力的。

    李己能坐稳兵科给事中这个位置,他业务能力确实也不错,对基层的军务也有了解。

    他将李如松奏疏中那些不合理的部分,或者基层无力执行的部分,全部都摘抄出来,逐条进行批驳。

    收起自己写的长篇奏疏草稿,李己扶着脑袋说道:

    “这是吾等的职责所在,再坚持坚持吧,下次一定能抓到作战司的马脚!”

    张书绝望的叹气,自己总共就两个人,要面对作战司一堆作战参谋,张书已经有了想办法调离六科的想法。

    ——

    通政司将这些奏疏送到内阁的时候,四位阁臣惊讶的看着小山一样的奏疏。

    阁老们也一直都在想,总参谋部到底要如何参谋军务,但是又不会被扣上干涉机要的帽子。

    他们没想到,李如松上任作战司主司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规范整个大明的军令体系。

    妙啊!

    高拱和张居正看着这些军令的规范化文件,心中对李如松的评价更高了!

    梳理规范化军令,建立整个大明的统一军令体系,这是从根本上构建新的军事体系。

    但是李如松上书的都是这些基本的制度,确实不会被科道言官们抓到把柄。

    连政都没有议,谈什么干政?

    可虽然没有议论具体的国政,但是几个阁老都清楚,相反,李如松做的事情,就是最政治的事情。

    基础制度,就是一个系统的政治根本。

    这一套新的军令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大明的军队就会从根本上改变。

    反对吗?

    可阁老们根本无法抵抗这份诱惑。

    标准化军令体系,这也就意味着日后军队建设不再是拍脑袋,打仗变成了一件可以预测,可以量化的事情。

    军队建设的考核有了抓手,而内廷对地方上的军队也不再是开盲盒,不需要上战场,也能评估军队的战斗力。

    但是这样堆积如山的奏疏要怎么看?

    三位阁老看向了赵贞吉。

    赵贞吉也有些麻了。

    你李如松就不能一份一份地上疏吗?

    这是军务的事情,又是赵贞吉一直倡导的军务改革,他自然没有推脱的道理。

    赵贞吉轻咳一声,打破沉寂。

    他指着那堆奏疏,声音带着疲惫,却坚定的说道:

    “诸公,李如松此子办事倒是勤勉,可这奏疏堆积如山,我等若逐一细看,怕是要误了军国大事。不如这样——”

    他顿了顿,目光扫向三位同僚:“由中书门下五房的兵房主司宋纁领衔,对这批奏疏提炼总结,撰写一份摘要呈报内阁。兵房本就是专司军务的,此事正合其职。”

    首辅高拱自然是支持,他点头说道:

    “赵阁老所言极是,兵房职司所在,张阁老以为如何?”

    张居正微微点头,但是他却有些顾忌,由中书门下五房总结提炼,这怎么听起来这么奇怪?

    皇帝设置内阁,就是由内阁总结提炼奏疏内容进行票拟,以为参谋决策的机构。

    现在内阁又让中书门下五房总结提炼纲要,那中书门下五房岂不是要成了内阁的内阁?

    但是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张居正放下手中文书,颔首道:“此议甚妥。总参谋部改革是陛下钦定,耽误不得,兵房速办便是。”

    新入阁的诸大绶本身就对军务没有兴趣,他自然是同意首辅和次辅的意见。

    阁老们达成一致,赵贞吉立刻唤来兵房主司宋纁。

    “传命兵房,三日内将李如松所奏摘要呈上。”

    面对阁老们的命令,宋纁只能拱手称是,将小山一样的奏疏搬到了中书门下五房。

    协助进行军事改革,这段时间宋纁忙得不开交。

    如今又添这桩差事,宋纁顿感头大如斗。

    李如松的奏疏他略翻过,内容庞杂如海:从行军指令到预备役条例,无一不需精读深研。

    而且是要上呈内阁的,总要言之有物,最好还需要有补正意见,这才显得兵房有能力。

    这如何是好?三日内要看完这些,还要写摘要,除非不吃不睡!

    宋纁喃喃自语,额角渗出细汗。

    他召集兵房官吏开会,商讨对策,可众人皆面露难色。

    李如松的奏疏专业艰深,是需要坐下来细心阅读的。

    遇到困难了,只能找上司了。

    情急之下,宋纁抓起几份文件,直奔苏泽的公房。

    苏泽正伏案批阅文书,见宋纁匆匆闯入,神色仓皇,便放下笔问道:“宋主司何事慌张?”

    宋纁躬身一礼,将内阁命令和李如松的奏疏困境和盘托出,末了苦笑道:“苏检正,下官才疏学浅,这摘要之事恐难胜任。若误了时限,兵房上下皆要担责啊!”

    苏泽也开始思考。

    他思考了一会儿,想到了今日接到通政司的消息,兵部两位给事中在兵科看了一天李如松的奏疏。

    苏泽在通政司任职过,自然在通政司有耳目。

    李己和张书杀到通政司的时候,苏泽就接到了消息。

    苏泽也知道这两人是要挑刺,但是没有出手干预。

    李如松的奏疏全都是军令建设的内容,一点政都没有干,又何惧你们科道挑刺?

    能在六科看上一天奏疏,苏泽也知道李己虽然反对自己,但是极重名声,又是资深的兵科给事中,对军务是非常精通的。

    苏泽有了计划,他嘴唇上扬说道:

    “宋主司莫急。”

    “此事不必兵房亲力亲为。你可知兵科给事中李己?”

    宋纁连忙点头,中书门下五房刚成立的时候,他可是被李己狠狠盯过一段时间,深知对方的难缠。

    “他今日在通政司将李如松的奏疏逐页研读,还记下了不少问题。论对这批文件的熟悉,满朝无人能出其右。”

    宋纁一愣:“李给事中?下官听闻他素来敌视中书门下五房,岂会相助?”

    苏泽说道:

    “六科也是内朝机构,自然也是可以合作的。”

    “要想让人帮忙,就要拿出让人满意的‘酬劳’。”

    “有人好利,有人恋权,这科道之人多半是好名。”

    宋纁恍然,他立刻说道:

    “下官明白了!多谢苏检正提点!”

    ——

    六科中。

    六科是有加班传统的。

    只不过有人是真加班,有人是真摸鱼。

    严用和撑着头,装模作样的看着眼前的奏疏抄本。

    以往他都是准点下班的,但是今日他“病愈”刚刚回来上班,第一天就早走有些不合适,所以装作坚持工作的样子。

    严用和抬头看向兵科那边。

    李己和张书从兵部回来以后,就一直在奋笔疾书。

    就在这个时候,从隔壁中书门下五房中传来动静,只见到兵房主司宋纁踏入了六科。

    李己抬起头,看到宋纁之后,连忙将自己书写的内容收起来。

    宋纁却径直向着李己而去。

    宋纁拱手向李己行礼,匆忙道:

    “李公!兵房接了个烫手山芋,赵阁老竟要我三日內理清李如松那堆天书”

    “我兵房人手缺乏,这内朝中最熟悉军务的,莫过于.”

    李如松那堆天书的消息,也已经在六科传开了。

    听到宋纁的话,李己心中暗爽,终于不是自己一个人要看那堆东西了!

    他和中书门下五房不睦,看到宋纁要受苦,自然那是幸灾乐祸。

    “宋主司找错人了,兵科可不是中书门下五房的走狗!”

    说完这些,李己又看了一眼吏科的两位给事中。

    严用和暗骂,你不帮忙就算了,还要指桑骂槐一下。

    宋纁叹气说道:

    “李给事中,宋某是担心办不好阁老的差事,让外朝嘲笑,我内朝无人,论起公文竟然都不如李如松那等武夫。”

    听到这里,李己果然上钩。

    宋纁又说道:

    “不如这般!摘要由您主笔,兵房只负责润色誊抄,成稿后您居首署名!”

    “届时摘要往司礼监一送,陛下岂不知兵科有真国士?也能压制总参谋部那帮武将,让他们知道我们内朝文官是通晓军务的,不会被他们糊弄忽悠。”

    李己听完,立刻说道:

    “为国拾遗补阙,本就是六科职责!”(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不错,请把《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