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忽悠,接着忽悠

    年前还在吏部观政的新科进士赵鹏正,正站在松花江边上,看着江上的冰凌。

    寒风卷着松花江的冰凌,刮得他脸颊生疼。

    年前,文选郎张四维曾经对自己说,到了辽东之后好好在安东都护府行军司马段晖的麾下效力,只要立功就能早日调回京师。

    虽然明白是画饼,但是赵鹏正也只能吃下这个饼。

    赵鹏正本来想着,去辽阳就去辽阳吧。

    辽阳是安东都护府的驻地,如今也是辽东的大城市。

    可没想到,抵达了辽阳之后,自己的厄运还没结束。

    赵鹏正拜见了段晖,本以为两人都是从吏部出来的,同是天涯沦落人,段晖应该会照顾自己。

    事实上刚开始确实如此。

    段晖和赵鹏正是旧识,面对赵鹏正的到来,段晖还是很照顾的,给他安排了一个负责商屯的工作。

    大明调整东北战略后,一改以往收缩的战略,开始组织开拓。

    开拓主要分为三条路。

    军屯、商屯、移民。

    军屯自然不必说,以辽东卫所为基本,鼓励军屯开拓,李成梁暗中鼓励这些卫所捕捉女真奴隶种田,大大刺激了辽东卫所的军屯积极性。

    移民是朝廷组织的,号召山东、山西、京畿地区的贫民北上实边,朝廷提供船票和种子农具,在东北授田,也吸引了一些贫农北上。

    最后就是商屯了。

    唯独商屯,在东北的开展不太顺利。

    商屯其实早就有了,明代前中期的边疆粮食供应,商屯就占据了不小的份额。

    可是明代中前期的商屯发达,是因为盐法的原因。

    在开中盐法的时候,商人将粮食运送到边疆卫所,换取盐票,这些盐票可以兑换为盐引。

    将粮食直接运输到边疆成本高损耗大,于是也有商人干脆就在边疆开垦屯田,这样产出的粮食直接去卫所换盐票就行了。

    但是开中盐法败坏,盐法制度被破坏。

    朝廷滥发盐引,普通商人手里的盐票得不到兑换。

    商屯无利可图,边疆的商屯也逐渐撤走。

    盐法败坏已久,再恢复已经不可能了。

    如果愿意来辽东商屯的,都是看在苏泽的面子,响应朝廷的号召,来辽东开垦一些土地意思下。

    更多的是看在东北的物产面子上,以商屯为名,实际上是做的东北物资买卖的生意。

    为此,段晖也十分头疼。

    赵鹏正是进士出身,段晖也看重他的能力,安排他负责商屯事务,也是希望他能做出一点成绩来。

    商屯本身的开展也不顺利,整个安东都护府上下也不太看重,所以办砸了也不会出大问题。

    所以段晖是真的照顾这个吏部的后辈。

    如果就这样,赵鹏正的日子也不会太难熬。

    但是赵鹏正就倒霉在他自己这张嘴上了。

    得了这个差事之后,赵鹏正经常要和来辽东的商人接触。

    几次宴会过后,赵鹏正又开始吹牛。

    他一边吹嘘自己和段晖的关系,又装作和吏部尚书杨思忠、吏部文选郎张四维关系很近的样子,在酒宴上吹嘘自己在京师的“关系”。

    这些话,自然让这些商人对他更加巴结。

    但是当这些消息传到了段晖的耳朵里,段晖的心情就不好了。

    段晖为什么被远调辽东,他这些日子自然是想明白了。

    当年和自己谈的正是文选郎张四维,这仇恨段晖自然记在心里。

    赵鹏正在外面吹嘘自己和杨思忠和张四维的关系,又让段晖警惕起来。

    这厮难道不是天涯沦落人,而是杨思忠派来辽东看自己的眼线?

    段晖想到这位吏部尚书的手段,自己到了辽东,杨思忠就不会派人盯着自己了?

    段晖早已经过了天真的年纪!

    一旦起了疑心,再看赵鹏正的一举一动,就都是疑点了。

    赵鹏正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段晖猜忌,反而更加肆无忌惮,每逢酒宴更是要吹牛自己和杨思忠的关系,不日就要调回京师了!

    这下子段晖不再犹豫,断定赵鹏正就是杨思忠派来监视自己的!

    既然赵鹏正和杨思忠关系这么铁,为什么会被杨思忠安排到辽东任职?

    赵鹏正又说自己快要调回京师,是不是说明,赵鹏正是杨思忠安排来辽东监视自己,他自信已经搜集到了证据,马上就能立功回京了?

    赵鹏正托商人给同年带信,段晖觉得他是给杨思忠打小报告。

    赵鹏正和同僚宴会,段晖觉得这是赵鹏正在搜集自己的黑材料。

    不信任的种子一旦埋下,段晖怎么都觉得赵鹏正可疑,越看赵鹏正越是忌惮,不愿意将他留在辽阳城。

    就在这时候,李如松上奏《请筑五城以定北境疏》,消息传到了东北之后,李成梁整日得瑟,催促段晖这个安东都护府的行军司马,立刻开始筑城计划。

    筑你奶奶个锤子!

    段晖几乎要骂出声来!

    大东北的寒冬腊月筑城?

    李成梁不就是显摆自己的儿子吗?这规划的四城都在长白山里,怎么筑?

    但是李成梁不管,他还是经常信使催促,信使张口闭口就是《请筑五城以定北境疏》,一口一口“少将军”,段晖自然明白李成梁就是派人来得瑟的!

    可这件事上,段晖还真拿李成梁没办法!

    就在年后,李成梁第五次派人来催筑城的时候,段晖终于下定了决心。

    所以刚刚过完年,段晖就将赵鹏正召到了安东都护府,向他宣布了新的任命。

    “五国城筑城?”

    赵鹏正不敢置信的看向段晖。

    五国城几乎是安东都护府控制的最北端了,想一想也知道那里是个什么地方,段司马竟然派自己去五国城?

    段晖面无表情,只是淡淡的说道:

    “副都护派人催了几次了,五城方略也是朝廷的国政军策,马上春暖开化,都护府决定先筑五国城,也算是给朝廷一个交代。”

    “可是,我!”

    看到赵鹏正不想去,段晖更是怀疑他是杨思忠派来监视自己的。

    段晖沉下脸说道:

    “赵郎,吏部公文中,你还在观政吧?”

    听到这里,赵鹏正连忙低头。

    新科进士的观政时间拉长后,观政结束后,部门主官会根据观政的表现写一份报告。

    这份报告要记入吏部的档案之中,这初入官场的第一次评价,几乎可以决定大部分官员的前途。

    如果刚入官场就被记录下不好的评语,那日后有机会升迁的时候,这些评语就会狠狠的拖后腿。

    段晖是堂堂安东都护府的三把手,实际上的二把手,主管文政的行军司马,赵鹏正是完全无法违抗他的命令的。

    于是赵鹏正从辽阳启程,在军队的护送下来到了松花江畔的五国城旧址,在这里搭建临时的营寨,等到春暖花开土地开化之后,就在此地筑城。

    “大人,辽东商人们送来粮食了。”

    赵鹏正收拾了一下心情,转身向自己的临时营房走去。

    这些商人,都是他从辽阳忽悠来的。

    ——

    这件事还要从赵鹏正从辽阳启程前说起。

    年后,赵鹏正启程前。

    领了五国城筑城的任务之后,他立刻找到了那帮和他一起吃喝的商人们。

    赵鹏正换上了自己最体面的一件官袍,摆出从段晖那里学来的几分官威。

    请来了辽阳最有实力的几位商贾头目,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

    五国城筑城的消息又不是什么秘密,那些消息灵通的商贾头领早就知道了。

    他们平日里和赵鹏正交往,也是有几分感情的,听说了赵鹏正要去极北的松花江口筑城,商人们接受邀请,上门给赵鹏正送行。

    可等到赵鹏正将这些商人请进家里,他却神神秘秘的说道:

    “诸位东家,今日非是为我赵某送行,而是赵某要送诸位一场泼天的富贵!”

    商人们面面相觑,他们眼神中满是怀疑。

    赵鹏正说道:

    “诸位知道我要上任的地方了吧?五国新城!此乃李副都护公子李如松少将军亲定‘五城方略’之首!”

    “扼守松花江要冲,连通野人女真诸部与辽东腹地!一旦筑成,便是这白山黑水间第一等的大商埠、大榷场!”

    他刻意强调了“李如松”和“朝廷钦定”,给这项目镀上一层不容置疑的金光。

    在场的商人也是消息灵通的,赵鹏正所言非虚,他们也点头。

    赵鹏正又压低声音,仿佛在透露什么惊天机密:

    “诸位可知,为何朝廷急令本官在此筑城?”

    在场商人摇头,筑城不就是为了军事吗?

    赵鹏正说道:

    “非止军事,实为开边互市之先导!此地皮毛、人参、东珠、山货,堆积如山!”

    “野人女真,苦无交易之所久矣!他们手里有的是好货,缺的是盐铁布帛!只要此城立起,便是我大明与生女真诸部贸易的桥头堡!其中的利,还用赵某细算吗?”

    他描绘了一幅商贾云集、货物如流的繁华景象,暗示着谁能最先在此立足,谁就能垄断这新兴市场的巨大利益。

    赵鹏正又拍着胸脯保证:“诸位若能襄助筑城,便是开城元勋!本官可在此承诺,新城落成之日,优先划拨上好地皮给诸位建货栈、开商号!更可为诸位向都护府请命,减免初年商税!此乃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啊!”

    ——

    赵鹏正的“忽悠”,自然不可能所有商人都上当。

    但一部分被“垄断贸易”前景打动的商人,虽然半信半疑,还是抱着“雪中送炭”搏一把的心态,开始陆陆续续运来一些粮食、工具,甚至雇佣了些许苦力。

    虽然杯水车薪,但总算有了点人气和物资。

    但是让赵鹏正惊喜的事情发生了。

    或许是筑城的风声传了出去,或许是商人带来的物资和活动吸引,几支在附近游猎、与建州海西关系不睦的野人女真小部落,派出代表,带着兽皮和谨慎的态度,远远地观察着这个突然热闹起来的“工地”。

    赵鹏正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立刻换上一副“天朝上使”的亲和面孔,拿出商人赞助不多的盐巴、铁器和布匹,亲自去“招抚”。

    他不懂野人女真的话,带了一个也不知道到底会不会说女真语的通译,连比带划,对着那些穿着兽皮、眼神警惕的女真汉子又是一番“大忽悠”:

    “看!天兵在此筑城!此城一立,便是尔等与大明公平交易之所在!再不用受那些大部(指建州、海西)的盘剥!”

    赵鹏正又让人搬出物资,指着这些物资道:

    “盐!铁!布!粮食!要多少有多少!”

    这些物资正是这些生产力落后,时代渔猎的野人女真需要的。

    赵鹏正指着商人运来的物资,又指着规划中的“榷场”位置,再一次开始画饼。

    他许诺筑城期间可以用劳力换取急需的物资,建成后更可优先获得贸易资格和“官方认证”。

    对于这些处于边缘、生存艰难的野人女真小部落来说,与更强大的明人直接交易、获得稳定物资来源和某种“靠山”的诱惑,是巨大的。

    于是,在赵鹏正舌灿莲花的“忽悠”和实实在在的物资吸引下,第一批被“招安”的野人女真壮丁,拿着简陋的工具,加入了筑城的行列。

    他们耐寒、力气大,挖掘冻土竟比汉人苦力效率还高些。一时间,这荒凉的江畔,竟真的响起了叮叮当当的凿石挖土声,有了几分“筑城”的热闹景象。

    而过来运输的商人,见到了这样的场景,又被赵鹏正一阵的忽悠。

    他指着这些女真人,说他们是野人女真大部的人,为了能尽快和大明交易,所以才派出青壮帮着大明筑城。

    赵鹏正又吹嘘自己和野人女真首领们的关系,忽悠的这帮商人一愣一愣的。

    这倒是也不怪这帮商人被忽悠,赵鹏正从抵达东北第一天,就吹嘘自己“上面有人”,“手眼通天”。

    明明是被段晖踢到五国城的,却被他说成了身负重托。

    这些商人又不可能真的去求证,又看到这么多野人女真免费给大明当劳动力,自然是相信了赵鹏正的话。(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不错,请把《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