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科举怪物”章衡

    随后,张方平又勉励了一番几人。

    无非就是春闱在即,也就几天的时间了,让他们好好复习,作为蜀地翘楚,他日金榜题名、同朝为官,当共扶社稷云云.

    不是一对一谈话,所以说的都是场面话。

    而到了张方平这个位置,时间非常宝贵,尤其是他刚刚复任三司使,正是需要跟朝中官员重新联络感情,不管是旧日故吏还是新面孔,但凡来拜访他,只要有点分量,张方平都得亲自见一见、聊一聊。

    而对于朝中官员来讲,拜访新任三司使,也是一件重要的走流程事项。

    毕竟很多时候,大佬不会记得谁来了都说什么、送什么了,但是谁没来,既没个言语也没个节礼,那肯定是要记下的。

    这里面的道理也很显而易见.场面流程都不愿意走,连个基本的态度都没有表示,这不就是不愿意与我为善?

    所以,张方平只跟他们讲了这几句,就急匆匆地去会客厅见客了,留他们几人自己在这里聊天,并说了若是半个时辰等不到他回来,就可自行离去了。

    陆北顾与苏洵、苏辙,又聊了几句。

    随后陆北顾好奇地问道:“子瞻兄怎么没来?”

    听了这话,苏辙面色顿时憋得通红。

    苏洵以手扶额,过了几息才哭笑不得地说道:“不瞒你说,从他回到眉山,你那本《蜀馔录》,他可是日日研读,每每想起合江那顿‘箸头禅机’,便觉口舌生津,恨不能肋生双翅再飞回去然后到了东京,又尝了许多新菜式,前几天的时候嚷嚷着亲自动手给我们做,但也不知道是哪个菜做的不对了,做的时候试吃之后他便觉腹痛,有痢疾的症状,最后我们也没敢吃。”

    “那现在呢?”陆北顾挺关心地问道。

    虽说苏轼爱吃不假,但要是因为他这个穿越者的蝴蝶效应,导致了苏轼因为食物中毒没能参加礼部省试,人生轨迹出现了什么变化,他可就要自责了。

    “没大碍,看了大夫,大夫就说吃的不对导致的腹泻,开了止泻的方子,很快就见效了。”

    苏辙说道:“只是大兄这两天身子骨稍微虚了点,要多躺着。”

    “那便好。”

    陆北顾松了口气。

    一想也是,如果不是身体原因,那么拜谒张方平这种重要的事情,三苏肯定是要一起来的。

    而这时,苏辙和父亲苏洵交换了一个眼神。

    见苏洵点头,苏辙开口道:“对了,因此还有一事.想问问不知道陆兄可否有空?”

    “怎么了?”

    陆北顾反问道。

    “有没有空”肯定是要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来确定的,陆北顾打算先听听苏辙说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是纯浪费他备考时间,他肯定是会直接拒绝的。

    “是这样。”

    苏洵说道:“我们前几日在文会上,与三位福建籍士子起了争执,对方其中一人贬低我蜀地文教不如福建.本来约定三人对三人,在初八这天按照往年的省试标准较量一场,也算在礼部省试之前热热身。”

    苏辙接过话来:“但因为我大兄腹泻,而其他几位眉州同仁水平又稍逊了些,所以为保我蜀中士子颜面,想请陆兄出手相助。”

    福建籍士子?

    陆北顾微微一怔,旋即追问道:“是哪三人?”

    “分别是福清人林希,以及浦城人章衡及其族叔章惇。”

    苏洵紧接着解释道:“后两人名声不显,不过林希是今年状元热门,夺魁呼声还挺高的,就是此人瞧不起我们蜀地文教。”

    “.”

    陆北顾沉默了片刻。

    先不说蜀地貌似文教确实远逊于福建这个客观事实,也先按下章衡和章惇这两个在苏洵眼里“名声不显”的科举怪物不提,就单说林希。

    这人的文学水平非常高,文风犀利狠辣。

    但林希的为人,却实在是不怎么样,是一个典型的“文棍”式的小人,靠着一支笔搅弄风云。

    嘉祐二年的进士们,普遍登上庙堂中枢,都是神宗朝乃至哲宗朝的事情,而在这之前的岁月里,都是有些交情的。

    但在林希这里,都是表面交情。

    在历史上,他多年在地方徘徊,从而熬过了熙宁变法,苟到哲宗亲政之后紧抱着宰相章惇的大腿,担任中书舍人为官家起草诏令。

    而后,林希写了很多极为刻薄阴狠的诏书,包括贬谪苏轼、苏辙等人的诏令,以及斥责司马光、刘挚等人的诏令,史书记载“词极其丑诋,至以‘老奸擅国’之语阴斥宣仁,读者无不愤叹”。

    最后,因为章惇迟迟没有给林希兑现成为宰执的承诺,林希还拉着章惇自爆了,两人一同被贬,成为哲宗朝轰动一时的一桩大案。

    “林希倒还好说,只是加上章衡和章惇,恐怕三对三,没什么胜算。”

    陆北顾这是实话实说。

    章衡这人,纯科举怪物。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论硬实力,章衡跟刘几是一档的,属于那种只要运气不太差,在任意一届科举考试里都能中状元的水平。

    而章惇也不白给,章惇虽然名义上是章衡的族叔,但实际上比章衡小了足足十岁,就在这种必然由年龄所带来的经验差距下,章惇的水平,也仅仅差了章衡半筹。

    历史上,章惇耻于章衡之下,弃而不受,并且在嘉祐四年跟改名“刘辉”的刘几一起再次参加科举考试,改名的刘几中了状元,而章惇位列第五。

    所以,这就相当于对方是一个超一流选手,加上两个一流选手。

    陆北顾有自信对抗其中之一,但苏洵的水平考进士都有点费劲,而苏辙虽然有进士水平但也不是排名很高的那种。

    所以哪怕加上他,也不太可能能够对抗有着章衡、章惇的福建籍三人。

    “对方这么强吗?”苏辙见陆北顾如此郑重其事,心中也有些忐忑。

    毕竟他们都已经听说了,陆北顾前段时间是代表国子监,搭档了二程对战太学刘几三人,并且得胜的。

    在苏辙看来,哪怕林希呼声很高,但同样作为热门人选,也没高过刘几。

    而陆北顾却认为胜率渺茫,并且认为二章的水平比林希还强。

    苏辙下意识地选择去相信了这个判断。

    不过,陆北顾也没把话说死。

    苏轼只要不写嗨了胡乱发挥,那也是介于超一流和一流之间的科举水平,如果是陆北顾跟苏轼、苏辙搭档,还是很有胜算的。

    他思忖了片刻,对着苏洵说道:“明允先生,我想的是,既然是蜀地与福建在文教方面之争,那身为蜀人,我自然责无旁贷,也想在礼部省试到来之前,最后热热手提高一下考试状态.不过归根到底,还是把较量,局限在我们这代人比较好。”

    这话说的不算隐晦了,意思就是苏洵年纪这么大,比他们长一辈,如果上场,那么就属于那种“赢了理所当然,但输了就很丢人”的情况,完全没必要。

    苏洵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

    “可我大兄。”苏辙欲言又止。

    “我随你们回去。”陆北顾说道,“如果是痢疾症状,我倒是知道个方法能让他恢复的快点。”(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宋文豪不错,请把《大宋文豪》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宋文豪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