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逐步成长起来的二代与优秀工匠的先锋作用

    大同历三十年(公元1652年)6月5日,天津卫码头。

    这座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依旧繁华热闹,巨大的灯塔为进出的海船指引方向。

    但今日港口的一部分被军方戒严,上千名从农学院,水利学院,政务学院的青年排着整齐的队伍,脸上怀着的对建设大同世界的理想,登上前往西班牙的战船。

    战舰内部,一个个青年放好自己的背包。

    魏子瑞满怀憧憬道:“陈哥,这次终于轮到我们兄弟大展身手。”

    陈润淡然道:“在民朝一样是开荒种地,修水渠,去了西班牙做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魏子瑞道:“当然不同了,在民朝本土,我们只能去州县为小吏,想当县令,哪怕以我们的关系,没有10年也很难办,但去了海外就不同意,有这份资历在,我们再让老爷子运作运,最多五六年调回本土,即便是做不了县令,那也能做县丞,在官场上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后面我们做知府,巡抚,那也比能比别人早几年。”

    胡书恒很好笑道:“你那么想升官,为什么不去参军,立下战功,晋升最快了,那些在伊比利亚联盟军的军官,现在已经升到团长,哪怕回来不再晋升,成为团长那也省了10年之功。”

    魏子瑞没好气道:“谁能想到会有这事,要是我在新大陆,肯定报名参加远征军。”

    陈润拿出一本学习西班牙语的书籍道:“不要想这些有的没的,先想办法学好西班牙语。”

    魏子瑞小声道:“你们没点紧迫感,我有一次在客厅听到我家老爷子和元首谈话,好像是卢象观将军想要多在军中干几年,找我家老爷子向元首求情。”

    “按理来说卢象观老爷,身体健硕,没有什么疾病,在军中也有威望,但元首还是拒绝了。”

    陈润道:“按制度行事,到了退休的年纪就退休,这不很正常。”

    魏子瑞一副你们还没想通的样道:“陈督察,好像也快到6旬了吧。”

    而后他看一下胡书恒道:“你家老爷子是刘元首的心腹,新的元首只怕会任命更符合他的心意的总理大臣。”

    “所以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陈润好笑道:“你想太多了,只要老爷子们都还在,那就是我们最大的靠山,退不退休有什么关系?”

    魏子瑞道:“台上台下终究是有些区别。”

    胡书恒道:“你去想这些有的没的,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提升能力吧。”

    他把一本西班牙语的书籍丢过去道:“西班牙语学不好,你指挥当地人都指挥不动。”

    “你们一个个目光短浅。”他只能无力的叹息。

    天津卫码头上。

    刘永看着这些青年对北海舰队主将田见秀道:“这些都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一定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田间秀道:“北海舰队派遣了四艘3000吨级的主力战舰,八艘千吨级的二级战列舰护航,分舰队的指挥官郑芝凤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只凭现在西班牙人残破的海军,不可能是这支分舰队的对手。”

    刘永这才满意点点头。

    “嘟嘟嘟!”启航的号声响,舰队缓缓驶离码头,刘永看着舰队消失在视野当中,但没过多久,一支由20余艘商船组成的船队,跟上了前往西班牙的船队。

    刘永愕然道:“居然有这么多海商去欧洲?”

    这也是大同军的惯例,舰队远洋出行,只要是顺路,都会保护自家的船队。

    而对海商而言,没有什么是比上千门火炮保护更安全的事了,一次的海军护航,能给他们省下一大笔开支。

    田见秀笑道:“元首,这些商人对金钱的嗅觉最灵敏,我军攻入西班牙后,这些海商就在讨论要把货物卖遍整个西班牙,半年前他们就在找作坊下订单准备货物。”

    这些年有日本,安南例子,民朝的海商知道,只有在战争时期才能收刮出最丰厚的利润。

    日本这样一个小国,一场战争打下来,居然能搜刮出两亿多元的金银等贵重金属,日本内战的那十几年时间,对天津卫的海商来说,那就是日子最好过的时候,直接在家门口做生意。

    只要在天津卫购买粮食,布匹,有关系的退役的火枪火炮等军事物资,货船到了日本转手就能卖出几倍的价格,这可是刚刚开海才能享受到的红利。

    甚至战争结束了,这波红利依旧没有完全消失,小日本人虽然矮,但志气却不小,他们也想发展产业,想建设钢铁厂,纺织厂,想建电报局,铁路。

    但因为没钱,他们想了一个折中的方法,铁路购买明朝退下来的二手铁轨,建设钢铁厂也想办法购买明朝退下来的小高炉,二手炼钢设备,蒸汽机。

    海商们通过自己的关系,用几乎废铁的价格购买了这些铁轨和退下来的设备,蒸汽机,而后再运到日本去,再以原本这些机器2~3成的价格卖给日本人。

    就这样一个收购废品的生意,每年居然都有上千万的贸易额,看日本人这发展产业的架势,这门收购废品的生意还能做个十几年。

    安南虽然穷了一些,但阮氏三兄弟在他们指导下,大肆搜刮本土的贵族,利润也不低,尤其是安南国还有大量的珍贵木料,他们只要购买山区,建设伐木场,把这些珍贵木料运回国内,转手一卖就是几十倍的利润,安南国还有一个高品质的露天煤矿,他们拉一些开采设备过去,再把这些优质煤炭,拉到广州就能收获一倍以上的利润,南方的海商因为安南战事赚的盆满钵满。

    现在大同军打进了西班牙,这个欧洲霸主这些年虽然被民朝屡屡打击,但毕竟占据银山上百年,上百年说话下来,本土拥有的黄金白银怎么也比日本多吧?

    这要是把西班牙的贵族全部杀光,这会是多大的利润,尤其是没了这些贵族的阻碍,他们和西班牙的贸易就会好做很多了,所以现在不管是南北的海商,都把西班牙看成是一块新的乐土,打算分的最丰厚的一块肥肉。

    刘永看着逐渐消失的船队道:“你们海军遇到了这些海商,能帮就尽量帮一吧,不要让他们在海外受到那些地头蛇的欺凌。”

    现在民朝一年对外出口的货物高达3亿元,出超超过6000万元,对外出口已经成为了民朝最重要的经济引擎。

    “遵命!”田见秀道。

    看着舰队离开之后,刘永并没有马上回京城,而是在天津知府王夫之带领下,来到了天津卫钢铁厂。

    厂长宋建国,带领钢铁厂的高层前来迎接,宋建国带着刘永来到钢铁厂的高炉面前自豪道:“这是我们厂新式的高炉,内部容量为500立方,一次可炼铁50吨,这样的高炉,我们厂新建了10座,同时研发出新式的平炉炼钢技术,去年我们生产了15万吨铁,5万吨优质钢材。

    因为购买了日本,朝鲜的优质铁,炼铁的成本极低,去年我们的营业额突破了500万元,利润超过了170万元,其中大部分都是优质的钢材提供,现在我们钢铁厂生产的钢轨被轨道部全部购买,有力的支持了民朝铁路的建设。”

    这座钢铁厂是天津卫的支柱产业,它的建设得到了天津知府衙门全力支持,钢铁厂处于沿海地带,修建了专门的货船停靠码头,堆放物料的仓库,还有一条铁路支线,直接连通到钢铁厂内部。

    甚至为了帮助钢铁厂设备升级,王夫之帮忙联系海商,把老旧的设备低价处理给日本人,而后购买新式设备,联络朝鲜,日本的优秀矿产,最后选择了日本釜手县,含铁量达到六成的磁铁矿,作为铁矿的供应商。

    有了这些优质的铁矿做原材料,天津卫钢铁厂淘汰落后的高炉,建设新式的高炉,产能不断提升。

    刘永握着宋建军充满老茧的手,这明显是一个经常站在第一线的厂长。他感叹道:“钢轨的耐用性是铁轨的10倍,你们研发的平炉,极大的提升了钢铁的产能,降低了成本。

    生产的钢轨有力的支持了民朝的产业升级,民朝就是需要多一些和你们这样的产业,我看今年的优秀工匠就可以让宋厂长来当。”

    宋建军却拒绝道:“这个荣誉应该给研发技术的大匠。”

    王夫之笑道:“宋厂长三年前就是优秀工匠,他还是七年前关中优工匠,我费了好大劲才从关中挖来的优秀人才,果然,宋厂长一上任,就彻底改变了天津卫钢铁厂的面貌,钢铁厂的产能不断提升,现在已经成为了天津卫最赚钱的作坊。”

    刘永认可这个成绩道:“年产15万吨钢铁,这应该是民朝最大的钢铁,尤其是你们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而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这点在我们大同社都是很稀有的。”

    宋建军道:“这是因为我们作坊有工匠兄弟会的领导,他们都是我们厂最优秀的钢铁工匠组成,他们在生产的时候能起带头作,根据我们钢铁厂的统计,钢铁兄弟会成员越多的工作组,制造各种产品的质量就越高,产能就越大。”

    “而且工匠兄弟会成员,哪怕是在休息的时候,也会组织在一起,自发的想办法,攻克生产时遇到的难题,不断的提升质量和产能,他们是我们厂最宝贵的财富。”

    刘永有点欣喜,让宋建军带她去参观各个车间,他巡视三天之后,对天津卫钢铁厂的模式予以肯定和承认,并让他们整理成文件,方便日后在其他官营的作坊推广

    而后他看着宋建军道:“希望你能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不要躺在这个成绩上停下来。”

    刘永虽然是重商主义,但他也是认为官营作坊才是民朝的支柱,只是大同社没有足够的人才,来管理作坊,他只能从实际出发,支持私人作坊主的商业行为。

    他抓住那些利润高,规模大,监管比较方便的大型作坊,其他作坊让他们自己发展。

    经过了他20多年的实践观察,他发现像纺织厂,面粉厂,成衣作坊,投资小,规模小,见效快,竞争激烈的行业,一般情况下官营是拼不过的,即便有一些优秀的人,能拼得过私人的作坊主。

    但这样的优秀人才放的这种小作坊里,实在是太浪费了,刘永普遍会把这些管理人才,调到规模更大更重要的作坊当中,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才能。

    而像钢铁厂,器械厂,机床厂,蒸汽机作坊,投入大,规模大,技术门槛高,容易形成规模优势,垄断优势,竞争的门槛也极高,官营作坊反而更容易生存下来,而且依靠体量的优势,不断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所以他成为元首的这些年,抓大放小,把主要的精力用在那些高投入,高科技的,门槛高的重工业行业。

    就这些年的情况来看,这种策略还是很成功,10年时间,观音作坊的规模增加了三倍多。产值增加了10倍,利润也在逐年提升,有力支持民朝的发展。

    对宋建军这样的优秀管理者,他还是极其喜欢的。

    宋建军道:“遵命!”

    刘永想了想询问道:“你愿不愿意去工部成为钢铁司的主官,把你这套制度推广在整个民朝的钢铁作坊当中,光你一家先进算好,只有把这套制度推广到民朝所有钢铁作坊当中,大家共同提升产能,这才是大家好。”

    宋建军有点迟疑的看着王夫之。

    王夫之笑道:“这是元首想重用你,还不赶快谢元首。”

    宋建军道:“多谢元首的赏识。”

    刘永笑道:“这是你自己有真本事。”

    而就在此时,刘永的文吏在他耳边小声说了什么,刘永勃然大怒,但他很快压抑怒火道:“总理府的调令很快会来,你提前准备一下,安排好钢铁厂的事务。”

    他当即结束巡视,返回了京城。(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不错,请把《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