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道小道,王澄检地(求票)

    不依国主则法事难成!

    但在这东南半壁,封疆大吏七州总督胡汝贞却同样拥有头一晚做了个梦,第二天就能把它实现的伟力。

    他的职权是总督吴州治、南直隶、章州治、闽州治两广等处军务。

    这个总督之位本就是大昭朝堂为了应对空前严重的倭乱而特设,权力之大,在整个大昭历史上屈指可数。

    在辖区范围内,为了确保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如粮饷筹措、民夫征调等等任务可以完成,他有权监督和干预七州的行政事务。

    连地方上的巡抚、布政使等官员在军务上都需要全力配合他。

    而且为了解决庞大的军费开支,朝廷还赋予胡汝贞极大的财政灵活性,允许他调用地方财政收入,甚至自己开辟新的财源。

    想干大事找他帮忙再合适不过。

    “能多养活万万人?此言当真?!”

    就当王澄大体跟胡柏奇说明了自己掌握的一条通天大道后。

    对方一身吊儿郎当的衙内气息瞬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手握重权的威严霸气,有如实质的官威让海风都为之一静。

    赫然已经引来了胡汝贞本人的关注,甚至降下一丝意识落入儿子体内。

    胡汝贞虽然是一位三品【心学儒士】,但理学那一套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不是不能用。

    借子附体几乎没有任何消耗。

    也不怪他反应激烈。

    如今战乱天灾导致人口流散、农田荒芜,军粮的供应本就是关乎东南海防的头等大事。

    推广一种高产、耐旱、不挑地方的作物,对于稳定后方、支援前线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他又如何能不上心?

    王澄的态度也一下子恭敬了不少:

    “总督大人,自然是真的。

    不过,这些高产作物都是【宴夫人】的信众发现的新大陆特有品种,咱们手里现在只有玉米种子。

    据说这种高产粮食经过新大陆土人数千年时间不断筛选、驯化,才从一种野草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最好的那些都是用来献给神的祭品,那片陆地上甚至还有【剥皮之神】、【玉米神】这种奇特的鬼神。

    神州一半以上的土地都适宜种植耐旱、耐贫瘠的玉米。

    咱们可以先开发丘陵山试种,必定能大幅增加粮食产量。”

    王澄没有说的是,玉米与红薯、土豆共同构成“高产作物组合”,曾经可是支撑一个农业帝国的人口从1亿暴涨到4亿。

    带清可没有那些现在科学育种技术,这玩意传进来时是什么样,过了一两百年还是什么样。

    所以不需要额外培育,现在它们就已经是高产作物了。

    胡汝贞接过王澄递上的一颗没有脱粒的完整玉米棒仔细端详了一阵,敏锐意识到了它背后代表的意义。

    目光渐渐充满热切。

    虽说由龙女宴夫人和天妃一脉主导,办成了这件事情她肯定拿大头,但只要规模足够大,惠及的百姓足够多。

    也足够他胡家吃到饱。

    甚至就连他从三品晋升到二品都不是完全不能想一想。

    比起虚无缥缈的长生不死,这确实可以称得上是神道职官的堂皇大道!

    王澄看他的表情就知道成了:

    “为什么简简单单一句:‘我的荣光不会独享,我吃肉,你们也跟着我一起吃肉’就能团结起那么多的死忠?

    利益才是最强的驱动力啊。”

    有一位封疆大吏帮忙就跟创业者拿着优质项目找投资一样。

    虽然需要分润好处,却能利用投资者的资金、人脉、势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成绩,占领市场。

    甚至还有余力组织人手进行品种改良,农艺摸索。

    地班职官【农人】稍微转型就是农业学家、水班职官【盐人】转型之后就是化学家。

    【夜香郎】则是化肥巨头,原始阶段的堆肥必不可少.等等都能帮粮食产量不断提升,直到达到工业时代的水平。

    反正最后都少不了他们那一份好处,参与推广的人自然是越多越好。

    与此同时。

    王澄和沈月夜同乘一辆马车,在大批五峰旗精锐护卫下走在平湖港附近的乡间。

    “人口数量、构成、民意倾向;固定建筑面积、功能;农田面积、地点、归属、类型.”

    手握【靖海王之宝】,一系列和领地相关的信息浮现在他们的眼前。

    整个东海国九藩岛在王澄眼中都变成一个数字化的模型。

    让王澄和沈月夜轻松洞察到别人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才能获得的精准数据,比起大昭的鱼鳞图册靠谱太多。

    根本不用担心那些地方豪族会隐匿土地、人口,从技术层面斩断土地兼并的链条。

    就算是更先进的“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在【燮理阴阳】面前也显得有些冗余。

    动动手指就能效仿“太阁检地”完成对全国的土地丈量人口普查,亲自出面自然是还有别的事情要办。

    矮小枯瘦的倭人平民在路边跪了一地,在五峰旗派驻的庄头带领下,用蹩脚的大昭官话高喊:

    “王爷万岁!王妃千岁!”

    其中一些没有及时投靠的小豪族都在心中惴惴。

    瀛洲岛大约73%是山地,适宜耕作的平原,如关东平原非常有限,限制了农业的规模和总产量。

    而且各家大名的税收比例都极高,通常在“五公五民”到“六公四民”之间,即收成的50%到60%要缴公。

    但在某些时期或地区,甚至可能高达“七公三民”(70%)。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税率是针对“石高”这种标准产量的固定税率,而不是总收成的比例。

    也就是说如果遇到大丰收,实际比例会低于40%;如果歉收,农民则需要缴纳固定数量的粮食,负担会变得极其沉重。

    王澄当时想让陆云尘帮他算一算“让一个人保持在既饿不死又富不起来,只能卖力干活的状态需要多少钱”可不是说笑而已。

    各个国家的统治者都差不多。

    “算好了土地产多少粮食,百姓吃多少,按照饿不死、余不下的标准制定税赋。”

    “百姓饿不死就不会造反,余不下家底就没钱读书、习武、就职神道职官,也就没有机会跨越阶层。”

    “只能一代又一代的种田,供养达官贵人享受,让他们一代代都当人上人。

    然后一边剔牙一边告诉他们,你们还不够努力!”

    王澄除了检地推广高产作物,还准备在这座九藩岛上借着殖民地的低人权优势,还有自家基本盘掌握的绝对武力搞上一波大的。

    “来人,把告示贴出去吧。”(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咒禁山海不错,请把《咒禁山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咒禁山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