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跟宝岛夷洲一样大的九藩岛国土上,已经彻底取消了分封制。
只有极少数如立花家这种主动投诚的豪族,还能保留一部分核心领地的所有权,但也不再保留治权,没有什么独立的国中之国。
剩下的都被王澄按照郡县制分成了九个府。
原来九藩大名的本城全都变成了东海国的府城,由吏部派驻出身于五峰旗,经验丰富的官员担任知府。
治理这么一个小地方,一县之才绰绰有余。
随着王澄一声令下,全九藩范围内都下达了一条新的政令——《王化肇始令》。
不仅以告示的形式在府县城池中公开,还派出主要由外五旗倭人组成的文吏、衙役、庄头去向所有治下的行政单位、村庄宣讲。
原大友家领地筑前国。
“川曲村所有人全都出来。谁敢拖拖拉拉,我鱼市大爷就让你们好看!”
鱼市久蔵身上穿着黑红相间的皂吏服饰,头发梳理成唐人发型,腰间挂着一口疍民常用的鱼头刀,用力敲响了手里的铜锣,满脸都是趾高气扬。
在瀛洲四岛上,占人口绝对多数的普通平民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姓氏,就连名字也格外简单。
平时为了便于区分,常用职业加名字比如打铁的锻冶屋弥助、卖鱼的鱼屋久蔵
任何一个源远流长的姓氏都专属于公家、武家,是标榜身份的象征,平民如果敢用,百分百被路过的武士“斩舍御免”。
不久之前,鱼市久藏也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平民一员,主业是在平湖港杀鱼、卖鱼的小小鱼贩。
他却有几分小聪明,生活在东海国核心统治范围之内,敏锐意识到世道已经变了。
靠着半本不知道谁遗落的《孙子兵法》,找到港口某个经常找他买鱼的“唐通事”学会了简单的官话,趁着王澄扩编狗腿队伍,顺利加入了外五旗。
和所有外五旗的倭人一样在抬籍入旗的时候,被户部官吏们按照王爷旨意赐予了全新的姓氏。
来源五花八门,家住田地中间就姓田中,家住山脚下就姓山下,类似的地名还有小林、井上、我孙子
也有按照原来的职业取姓,养狗的叫犬养、铁匠叫锻冶、织布的叫服部、花街出身的就叫那妓男、妓夫.
虽然这些姓氏并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也不代表贵族的身份。
毕竟现在连过去的“武士”都变成了一个普通的职官法位,不再是由藩国财政供养的特权阶级,也失去了对任何平民“斩舍御免”的法律特权。
除非跟加入外五旗为东海国效力,否则连世袭的俸禄都没了。
但在他们这些外五旗的倭人看来,仅仅这个姓氏就代表他们已经半只脚脱离了原本的阶层,成为了人上人,是莫大的荣誉!
所以曾经的小鱼贩,现在的差役鱼市久藏,看着那些衣衫破烂面黄肌瘦的前同族,对比自己的衣着光鲜,优越感油然而生。
平生第一次掌握权力的感觉是如此美妙。
“我跟这些倭奴已经完全是两个物种了。
没错,他们就是倭奴,唐人教习跟我们说过,倭国用来接引道炁建立体制的【汉委奴国王金印】上就是这么写的。
能做唐人的狗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荣幸!
在这东海国,我们外五旗注定将会取代武士阶层,成为唐人老爷们真正的左膀右臂。
而且,按照这一道《王化肇始令》所说,那个被我献给了上官的妹妹和她的孩子,说不定还有机会变成真正的唐人呢!”
眼看自己负责的第一个村庄里所有人都已经来齐,同样属于外五旗的庄头清点完人头对他点点头。
鱼市久藏学着以前见过的那些武士老爷的神情,微微仰起头,用下巴扫视全场,取出了一份文书喊道:
“你们都给我听好了。
川曲村以前是大友家的领地,大友义镇为了对抗北方毛利家的军势,供奉圣十字教会,原本的田赋一直都维持在‘七公三民’,你们过的什么苦日子比谁都清楚.”
听到这话,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现在都知道神州一年比一年冷,难道瀛洲就是世外桃源?
他们一样在遭受各种天灾人祸。
“七公三民”相当于致死剂量的重税之下,他们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却吃不上,只能靠野菜充饥,家家户户都有人被饿死。
或者在服普请役的时候,维修城郭、道路、桥梁、堤坝、堰被活活累死。
如今领主换成了外来的唐人,他们害怕这些唐人比大友家的统治还要凶残。
要是以后执行“八公二民”的田赋,恐怕全家都要活不下去了。
直到这一刻,他们才意识到本来就已经千疮百孔的悲惨生活,可能还没有见底。
“求求神明菩萨保佑,只希望能维持现状就好。”
“千万不要再加税了。”
至于统治者到底是谁,他们并不在乎。
反正来的都是一样趾高气扬的倭人家臣,他们一生都没有见过自己的主君长什么样子,大友氏统治的时候是这样,王氏统治的时候也是这样。
只要别加税什么都好说。
直到被他们眼巴巴盯着,享受够了万众瞩目的鱼市久藏,开口念出了文书上的数字:
“以后的田赋继续维持‘七公三民’!”
村民刚刚松了一口气,却又听对方继续道:
“不过,有一个条件.”
村民对这个说话大喘气的走狗恨得牙痒痒,只是慑于周围那些挎刀持枪的倭人衙差,根本不敢乱动。
鱼市久藏却十分享受一言一语就能让这些下等倭奴心跳加速,脸色发白的感觉。
目光扫视过去,直到所有人都自觉低下头不敢跟他对视,才像是个打了胜仗的蛐蛐一样,得意洋洋地念出了《王化肇始令》正文的内容:
“咱们王爷靖海王殿下心善,见不得穷人受苦。
这才大发慈悲定下章程,若是能满足不同的条件,证明你们对王氏的忠诚,就能享受不同的税赋和徭役减免。
你们这辈子算是有福了”
具体诏令如下:
要求治下之民全都剃发易服,改成大昭样式,只要能做到最基本的,在身体上接受东海国统治,就能继续维持七公三民的田赋,否则就会继续加到八公二民。
然后,逐步禁绝文字、语言、神道体系特有的符文篆字,一律改用大昭体系,从根本上移风易俗!
以家庭为单位,改的越彻底越深刻,享受到的减免就越多,而家里只要有一个孩子能学会大昭官话,就能进一步把赋税降到六公四民。
这还只是基础,后面还有更多细则。
倭人生下儿子会有人头税,生女儿则可以免于人头税。
送儿子进军队当仆从军,可以减税,如果作战勇猛则可以抬籍入外五旗,享受更高的待遇。
当然了,以东海国目前一年到头都不停的战争烈度,死亡的概率远比晋升的概率大得多.
生女儿嫁给五峰旗的唐人为妾,生下孩子后也能免税,嫁的女儿越多,生的孩子越多,免税越多。
就算是有夫之妇生下唐人的孩子也算,美其名曰人种改良.
方方面面的政令不少,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越向五峰旗靠拢,得到的好处就越多!
直到倭人从外表、语言、文化、甚至子孙后代血脉上都转化成一个合格的“唐人”,转化越彻底好处就越多。
事实上,倭人族群本身并不怎么介意后代血脉到底是不是自己的。
上层的武家为了延续家业,收那些没有血缘关系的杰出家臣或外来武士为养子继承家名,属于非常普遍且被社会认可的行为。
在他们眼里能力远比血缘重要。
底层平民更没有贞洁观念,相对封闭的农村普遍存在着男性在夜间潜入女性住处求欢的“夜爬”现象。
前提是丈夫不在家,当然也可以在家,如果几个人看上一个有夫之妇,则需要抽签轮流夜爬。
村落的孩子也大多由全村共同抚养,孩子的生父是谁并不那么重要,这也为“夜爬”所生的孩子提供了生存空间。
而在《王化肇始令》的推行下,真正负隅顽抗的硬骨头势必在经济、族群的双重排斥下越来越少,一两代人之后就会慢慢消失。
这就是“穷不过三代”的道理。
不是因为命数轮回,一连穷了三代,第四代就会否极泰来不再穷了,而是因为后面就没人了!
大昭人为什么很少有人会攀比血统?
因为百家姓无论哪一个的起源都很牛逼,随便一个平头百姓往上数几代祖上都曾经阔过。
那些祖上一直穷一直穷,还能一直延续下来的反而才是凤毛麟角。
总之,只要父系血统是大昭人,接受大昭的文化教育,王澄就会承认他们的地位。
会被允许赐予唐姓,就职神州的职官,甚至有望成为下层统治阶层的一员。
“未来,五峰旗的统治核心负责当官府主官、搞技术研发、高端制造、教育、管理.等等关键岗位。
他们有神道修行体系,必须不断履职才能晋升,不用担心武力会持续衰落,最终变成废物铁杆庄稼。
次一级是那些有大昭父系血统的赐姓唐名,跟自己人地位相近。
再次一级是吸收的外五旗精英,接下来是一等良民、二等良民、三等良民、新归化者、顽固分子.
上下出现显著分级,【燮理阴阳】给每一个人打上标签,不同级别各自存在隐形天花板,直到被彻底同化为止!”
于是,在【燮理阴阳】的俯视下,全九藩岛都在上演相似一幕。
投靠五峰旗最积极的那一批人喜笑颜开地重新登记,即时享受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
而在统治中心平湖港的近畿地区,王驾降临的稻叶村中,有官员也讲解完了诏令。
“呵,我向来不喜欢强人所难,《王化肇始令》并不强硬改换人种,但整个体制处处都在分级。
也处处都在说,有的人是人,有的人不是人。
最终目的便是腾笼换鸟,从根本上解决这个恶心了神州一千多年,还将继续恶心下去的恶邻!”
王澄心中冷笑,拉着师姐的手走下马车,开始唱第二出戏。(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