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小郎君,您可得多留个心眼

    “你们怎么在这?”

    温禾刚跟老农说完播种的注意事项,转身就看见不远处站着的李世民父子,愣了愣,还以为自己眼花了。

    这二位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农庄,还穿着一身粗布短打,跟寻常旅人没两样。

    李承乾站在李世民身后,脸颊微微泛红,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总觉得这般是偷偷跟着先生,心里有点过意不去。

    李世民倒显得不怎么在意,对着温禾淡然“嗯”了一声,便负着手走到田边,目光扫过翻好的土地,语气随意:“今日天气不错,听说你这农庄要开始春耕了,某便来看看。”

    “是啊是啊!”

    一旁正在整理农具的老农听见这话,连忙凑过来,笑得眼睛都弯成了月牙。

    “今日这日头足,泥土也润,今年这新种子种下去,肯定能长得好!”

    他身旁一个年轻些的庄户却挠了挠头,疑惑道:“老叔,你前几日不还说,去年雪少,今年怕是要旱,担心种不出好庄稼吗?”

    老农闻言,当即抬手用拐杖轻轻敲了那年轻人一下,嗔道:“你个后生懂什么,咱陛下圣明,早就让人在附近修了好几条水渠,就算天爷不长眼不下雨,靠着水渠里的水,今年也不用担心收成!”

    李世民听他话里透着对农事的熟稔,便笑着问道:“老人家看着是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手,觉得这环王送来的新粮种,能在咱们这儿种好吗?”

    老农憨厚地笑了笑,搓了搓手:“不瞒这位贵人,其实小老儿心里也没底,这毕竟是外邦来的种子,能不能适应咱们长安附近的土地,还不好说,不过……”他话锋一转,看向温禾,眼神里满是信任。

    “小郎君是个实在人,既然他敢把这种子种在咱们农庄,小老儿就信他。”

    温禾站在一旁,听着老农的话,心里微微一暖。

    这些庄户或许不懂什么大道理,却有着最朴素的信任。

    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信任谁。

    李世民也听出了老农的言外之意。

    前面说没底是实话,后面说信温禾是给温禾面子吧?

    怕直言疑虑让他难堪。

    他莞尔点头,没再追问,转身朝着田埂另一头走了几步,等和庄户们拉开距离,才转头对温禾说道:“难怪你之前执意要先在葛家庄试种,若是让民部贸然把粮种分给百姓,他们心里怕是也和这老农一样,满是疑虑,未必肯用心种。”

    说罢,他看向温禾的目光里多了几分赞赏。

    这小子不仅考虑到了粮种的适应性,还顾及到了百姓的心态,比朝堂上那些只知按章程办事的官员,心思细多了。

    温禾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摸了摸鼻子,笑道:“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沤肥的试验、新种子的培育,这些事要是交给民部,或者那些士族手里……”

    他话没说完,只对着李世民呵呵冷笑两声,眼底满是不屑。

    李世民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

    民部里有些官员尸位素餐,士族更是精于算计。

    若是把培育新粮种的事交给他们,先不说能不能做好,就算真培育出更高产的种子,他们也绝不会轻易分给百姓,只会私下囤积。

    要么用来抬高粮价牟利,要么用来拉拢佃农、扩大自己的势力,最后受益的还是上层,底层百姓依旧得不到好处。

    “你考虑得倒是周全。”李世民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

    朝堂上的官员多是按章办事,顾的是自己的升官发财,那里会想到百姓。

    “是啊。”

    温禾毫不谦虚地接下夸赞,笑着继续说道:“所以只要等这农庄的粮种丰收了,到时候就算朝廷不下令,也会有大批百姓、甚至士族来求种,毕竟谁不想自家地里多打粮食呢?”

    李世民闻言,沉默着没说话,指尖轻轻摩挲着下巴。

    他从温禾的话里,隐约摸到了一种全新的做事逻辑。

    不是靠朝廷强制推行,而是靠实际成果吸引众人主动跟随,这比任何政令都更有说服力。

    “你这方法,可有名字?”

    李世民忽然问道,眼神里带着几分好奇。

    温禾脸不红心不跳,张口就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反正这名言在当下没人听过,借来用用也不算过分。

    李世民咂摸了一下这句话,又深吸一口气,反复品味着“实践”“真理”“标准”这几个词,只觉得这话既朴素又深刻。

    沉吟片刻,他重重点头,赞了一声:“善,说得好,用实际收成说话,比空口讲道理管用多了!”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喊声突然传来:“小郎君!小郎君何在?”

    温禾这才恍然。

    刚才他就是听到喊声回头,才撞见李世民父子,结果被这意外状况打乱了思路,把正事忘了。

    他抬头望去,只见冯大虎正朝着这边快步跑来,脸上满是焦急,见他看过来,顿时喜出望外,加快了脚步。

    “小郎君,牛来了!”

    冯大虎跑到近前,气喘吁吁地说道。

    “刚才从附近村子借来了,现在就在农庄门口,您要不要去看看?”

    说着,冯大虎的目光落在了李世民身上,眼神里满是疑惑。

    他认得李承乾。

    昨日跟着温禾一起来的贵人,可眼前这个穿着粗布短打、却自带一股威严气度的中年人,他从未见过,也猜不出身份。

    温禾见状,连忙打圆场:“这是我远房亲戚,今日听说农庄要春耕,特意来看看热闹。”

    冯大虎立刻露出憨厚的笑,对着李世民躬身行礼:“原来是小郎君的亲戚,见过郎君!”

    可他心里却在暗自腹诽:‘看这郎君气度不凡,不像是寻常庄户,怎么会来投奔一个年轻的小郎君?莫不是家里出了变故,想靠着亲戚的关系,谋些农庄的好处?’

    想到这里,冯大虎心里悄悄留了个心眼。

    这些年他可见过太多那种黑了心肠的了。

    自家小郎君人好心善,可不能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给骗了。

    李世民的注意力全被“耕牛”勾着,压根没察觉冯大虎心里的小算盘,转头对温禾问道:“农庄里没养自己的耕牛?”

    在他看来,以温禾如今的财力和农庄规模,买几头壮牛绝非难事。

    “有是有!”

    冯大虎连忙凑上前,憨憨地笑着解释,“不过前些日子邻村春耕缺牛,小郎君心善,就先把咱们的牛借出去了,想着等他们用完了再要回来,咱们晚几天播种也不碍事。”

    “嗯,他一贯心善。”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扬,眼底藏着几分笑意。

    自己果然没看错人,温禾不仅有谋略,还存着一颗体恤百姓的心。

    他心里甚至已经开始盘算。

    日后这小子若能在史册上留下名号,那“识人善用”的评语,也得有他这位帝王的一份。

    温禾站在一旁,看着李世民莫名愉悦的模样,心里直犯嘀咕:‘笑个屁啊,不就是借了几头牛吗,至于这么高兴?’

    没等他琢磨明白,农庄里负责看时辰的老农就高声喊道:“吉时到咯!该开犁啦!”

    按农庄的规矩,第一块试种田的开犁仪式,得由主人温禾来做。

    当然,也只是象征性地握着犁耙推几步,图个“五谷丰登”的好彩头。

    温禾接过老农递来的犁耙,刚顺着田垄推了两米远,就听见李世民在旁边兴致勃勃地说道:“这活儿看着有意思,某也来试试!老丈,咱们比一比,看谁犁得直?”

    庄户们先是一愣,随即都笑了起来。

    这位“小郎君的远房亲戚”看着气度不凡,倒挺随和。

    负责耕地的老农也不含糊,笑着应道:“郎君要是想试试,咱就陪您比一场!”

    可谁都没想到,这位在战场上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帝王,到了田地里却彻底“露了怯”。

    李世民握着犁耙,刚往前迈了两步,就觉得手臂发酸,犁头要么扎得太深,把泥土翻得乱七八糟,要么偏得离谱,把好好的田垄搅成了“九曲十八弯”。

    没一会儿,他额头就冒了汗,连粗布短打都沾了泥点,活像个刚学种地的毛头小子。

    温禾在旁看得直乐,差点笑出声。

    李承乾捂着嘴,肩膀一抽一抽的。

    庄户们也都憋着笑,却没人敢明着调侃。

    只有冯大虎,一直紧盯着李世民的一举一动,见他连犁地都这么生疏,眉头越皱越紧,心里的疑虑又深了几分:“这人怎么连农活都不会干?看着也不像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难不成真是来投靠小郎君吃白饭的?”

    他越想越担心。

    自家小郎君心善,可别被这种“只会摆架子、啥活都不会”的人缠上,到时候不仅占了农庄的好处,还得让人伺候着。

    老农见李世民实在“力不从心”,连忙上前解围,笑着接过犁耙:“郎君您一看就是干大事的人,这种地的粗活,还是交给咱来!您在旁边歇着,瞧咱给您犁出最直的田垄!”

    李世民也不尴尬,哈哈笑着松开手,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果然是术业有专攻,这农活,还得靠你们这些老手。”

    说罢,他转头看向温禾,眼神里带着几分自嘲,“看来……某这辈子,还是适合舞刀弄枪,种地是真不行。”

    温禾忍着笑,故意逗他:“您倒是坦诚,不过没关系,您歇着就好,农活有庄户们呢。”

    冯大虎站在一旁,听着两人的对话,心里的嘀咕更甚。

    这位“亲戚”说话的口气倒是不小,还“适合舞刀弄枪”,难不成以前是当兵的?

    可就算当过兵,现在连农活都不会,留在农庄也只能吃闲饭啊。

    他悄悄打定主意,往后得多盯着点,绝不能让这人占了小郎君的便宜。

    几百亩翻耕待种的土地,在春日的阳光下铺展开来,一眼望不到头。

    这般规模的春耕,显然不是一日能完工的。

    李世民在农庄里待了约莫半个时辰,先是跟着温禾看了庄户们犁地的手法,又蹲在田边仔细查看了新翻泥土的湿度,还特意问了几句环王粮种的储存情况。

    毕竟这粮种关乎后续试种成败,由不得他不上心。

    等跟温禾敲定了后续沤肥试验的时间和分工,李世民便带着李承乾匆匆告辞:“朝堂还有早朝要赶,今日就先回去了,后续有情况你直接进宫。”

    父子俩连口热茶水都没顾上喝,就登上马车往长安赶,愣是没蹭到农庄的午饭。

    温禾倒没急着走,他留在农庄跟冯大虎一起,把次日要耕作的地块划分好,又跟负责农具的庄户确认了犁耙、锄头的数量,确保这几日春耕能顺利推进。

    直到日头过了正午,才在冯大虎的再三挽留中,吃了顿简单的农家饭。

    糙米饭配着腌芥菜,再加上一锅炖得软烂的萝卜干,吃的索然无味。

    果然,还是烤羊肉好吃。

    如果能有羊肉吃,谁愿意吃这些东西啊。

    吃完午饭,温禾便打算回府了。

    “小郎君,您等一下!”

    就在温禾翻身上马,准备启程返回长安时,冯大虎突然从农庄院子里跑了出来,手里还攥着个装着野菜的布包。

    他快步走到温禾马前,先是把布包递过去,随即压低声音,脸上露出几分凝重的神色。

    “小郎君,您可得多留个心眼。”

    冯大虎左右看了看,确认周围没其他庄户,才接着说道。

    “现在这世道不太平,知人知面不知心,您还记得不,以前您在葛家庄时,被前里长刁难,连个肯站出来帮您说话的人都没有,如今突然冒出个亲戚来投奔,还偏偏在春耕的时候来,保不齐是听说您这农庄日子好了,想过来沾光,甚至……甚至是冲着您的田地和新粮种来的!”

    温禾坐在马背上,先是愣了一下,眼神里满是诧异。

    他怎么也没想到,冯大虎会突然提起李世民。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

    之前为了遮掩李世民的身份,他随口编了个“远房亲戚”的借口,竟让冯大虎当了真,还生出这么多担忧。

    强忍着嘴角的笑意,温禾从马背上俯身,拍了拍冯大虎的肩膀:“大虎,你别多想,这位亲戚确实是家里远房的,就是来看看春耕的热闹,没别的心思。再说了,你家小郎君我又不傻,要是真有人想图谋农庄,我能看不出来?”

    “可……可他看着气度不凡,不像是寻常农户,怎么会突然来投奔您一个晚辈?”

    冯大虎还是不放心,眉头依旧紧紧皱着。

    看着冯大虎那副“护主心切”的模样,温禾心里又暖又好笑。

    他知道冯大虎是真心为他着想,这些天在农庄,冯大虎一直跟着他,从最初打理杂事,到后来负责农庄收支,做的都很不错。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温禾只能再次安抚。

    “他要是真有坏心思,我自有办法应对,你在农庄好好盯着春耕,别让庄户们偷懒,也别让新粮种出岔子,比什么都强。”

    冯大虎这才勉强点了点头,可还是不忘叮嘱:“那小郎君您在长安要是遇到啥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让人回庄报信,庄里的庄户都听您的,咱们不怕事!”

    说着,还挺了挺胸膛,那模样像是随时准备带人去长安救主。

    温禾笑着应下,驾着马往长安方向走。

    一路上,想起冯大虎那严肃又认真的模样,还有把当朝天子当成图谋农庄骗子的乌龙,他就忍不住嘴角上扬。

    这事儿要是说出去,怕是能让满朝文武都惊掉下巴,也不知道李世民要是知道了,会是什么反应。

    又得把笔洗砸了吧。

    等回到长安府邸时,天已经快黑了。

    晚饭时,温禾想起冯大虎的担忧,又忍不住笑出了声,手里的筷子都差点掉在桌上。

    坐在对面的温柔见他笑得奇怪,放下手里的勺子,歪着脑袋问:“阿兄,你今天怎么这么开心呀?是不是农庄里有好玩的事?”

    温禾刚想开口解释,又想起不能暴露李世民的身份,只能含糊地说:“没什么,就是想起一件好笑的事。”

    可他这一笑,却让坐在旁边的李泰、李恪、李佑也好奇起来,纷纷追问到底是什么事,温禾只能打哈哈糊弄过去,心里却暗自盘算,这事儿以后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当成笑话讲给他们听。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温禾府邸的厨房就飘出了豆浆的清香,蒸笼里的肉包冒着热气,偶尔还能听到后厨切菜的声响。

    温禾洗漱完走进饭厅时,温柔、李泰、李恪、李佑已经坐在桌边了。

    温禾刚坐下,就感觉有一道目光一直在偷偷打量自己。他抬头看向对面的温柔,只见小丫头像是受惊的小鹿般,立刻低下头,捧着豆浆小口小口地啜饮,长长的睫毛还在微微颤动。

    可等温禾收回目光,拿起包子咬了一口时,那道怯生生的视线又悄悄落了回来,这般反复好几次

    “小柔,你老看我干嘛?”温禾突然一个回头,抓住了温柔偷看的动作。

    温柔被他这么一问,脸颊瞬间红了,手里的豆浆碗都差点没拿稳。

    “阿兄我,我……”

    小丫头支支吾吾的,连话都说不完整。

    温禾放下筷子,拿起帕子擦了擦嘴,看着小丫头笑道:“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别总偷偷看我,再看包子都要凉了。”

    话音刚落,不仅温柔猛地抬起头,李泰、李恪、李佑也齐刷刷地看向温禾,四只眼睛都在发亮。

    温禾见状,故意眯起眼睛,故作严肃地审视着四人:“你们四个,莫不是背着我偷偷密谋什么了?老实交代。”

    “没、没有!”

    李泰先摆了摆手,随即又凑上前,眨着眼睛试探道,“先生,我听说,这几日您和太子殿下出去了?是不是去农庄了?”

    他今年开春后就没踏出过长安城半步,即便如今住在温禾府里不用受宫规约束,日常也无非是读书、练字,偶尔还要帮着喂那几只被他取名“颉利”的小猪。

    说是喂猪,其实也就是把猪食倒进槽里,连猪圈都很少进。

    可即便这样,他也觉得日子过得憋闷,早就想出去透透气了。

    温禾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小心思,故意调笑道:“怎么,你舍得离开你那几只宝贝‘颉利’了?我记得前几日你还说,要看着它们长到过年呢。”

    李泰撇了撇嘴,垮着小脸嘟囔道:“先生,府里太闷了,除了读书就是喂猪,一点意思都没有,再说了,那几只小猪有下人看着呢,少我一天也没事。”

    一旁的李佑连忙放下手中啃了一半的肉包子,用力点头附和,说话还带着点包子的热气:“先生,我听府里的园丁说,外面的桃花、杏花都开了,还有好多好看的野花,可漂亮了。”

    他年纪最小,性子也最软,平日里在府里最听温禾的话,可一提到出去玩,眼睛里也满是期待。

    温禾愕然。

    这个时候,桃花开了?

    “什么花开花落,我看是你们几个想出去玩了吧?”

    温禾一语道破几人的心思,惹得李泰、李佑都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耳朵尖微微泛红。

    李泰还想辩解几句,却被温禾一眼看穿,只能把头扭到一边,假装看窗外的景色。

    这时,温柔突然起身走到温禾身边,轻轻拽住他的衣袖,小身子晃了晃,声音软糯地撒娇:“阿兄,我也想回葛家庄看看。”

    小丫头翘着小嘴,眼里满是期待。

    “我想看看咱们以前住的小院。”

    温禾看着小丫头期待的眼神,心里瞬间软了。

    他揉了揉温柔的头,又转头看向始终没说话的李恪,挑眉笑道:“他们都表态了,你就没什么想说的?难不成你不想出去,想留在府里读书?”

    李恪沉默了片刻,迎上其他三人投来的催促目光。

    李泰还偷偷给他使了个眼色,让他赶紧帮着说话。

    他沉吟了片刻,才缓缓开口,语气平静无波:“我觉得,先生可以让他们去参与农耕。”

    “啥?”

    李泰和李佑都愣住了。

    他们就想出去玩,不是想种地啊。(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不错,请把《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