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渐渐落下,如血夕阳勾勒在群殿之间,一丛丛说不清是夜色还是阴影的黑团蜷缩在墙角廊下。
一众内阁学士往殿外而去,李显穆却听到皇帝唤了自己一声。
他疑惑的向后望去,便见到皇帝朱高炽正向他走来,胖胖的脸上有些汗津津的,“陛下?”
朱高炽手扶着腰带,朱瞻基在侧扶着他。
“明达,今日在殿上议事时,朕就想问了。
你往昔做事一向谋定而后动,不疾不徐,可最近我觉得你好像做事很着急的样子,比如最近几次,每次都是直接大量的政策推行下去,如今朝廷六部五府忙碌的几乎停不住脚。
这不是你的风格啊,好像生怕有些事来不及似的,可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李显穆心中先是一惊,没想到皇帝对他竟然这么敏锐和了解,而后心中又是一痛,却不能表现出来。
只状若平静的艰难道:“陛下,如今天下弊病丛多,臣好不容易等到您登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啊,自然要快速去做事。
还请陛下放心,虽然推行的急切,但都在臣的掌控范围之内,不会虎头蛇尾的。”
朱高炽这才恍然,乐呵呵的笑着拍了拍李显穆的肩膀,嘱咐道:“你还很年轻,不要着急,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如今李氏就靠你撑着,大明江山和朕,都需要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臣谢陛下好意,臣明白的。”
君臣二人又相谈几句,李显穆这才走出殿外,时间已经颇不早了。
他极目远眺。
太阳几乎落在了地平线上,远远望去只剩下最上端的一段圆弧在露在外面,尽力挥洒着金红的光彩,一片一片绚烂的火烧云挂在天际,映着漫天一片红,落在宫墙之上,一时甚至分不清是是光照宫墙还是宫墙映满了天。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李显穆心中不由自主的想起了父亲经常念叨的这句词,他一步步走下阶梯,而后回身望去,在殿门前有两道身影,是皇帝和太子,在那两道身影之后,大殿亮了起来,其后有人影绰绰。
皇帝和太子望着群臣出宫,此刻在想什么呢?
李显穆没再想,回过头便准备出宫,却陡然听见台阶之上的殿门前有惊呼声,隐隐约约间,他听到了有人惊呼陛下,有人惊慌。
巨大的惶恐和不安在瞬间袭上了他的心头,一瞬间的头皮发麻,让他手指都忍不住颤抖起来。
如今是洪熙元年五月初二,距离父亲给予的皇帝大限只剩下十天!
等待啊等待,等待了一百多日,终于来了!
李显穆几乎毫不犹豫立刻止住出宫的脚步,回身提着衣摆大步向华盖殿上跑去。
他已然走到了奉天殿的左侧,回身跑回去,一阶一阶的向上,那高大巍峨的宫殿宛如巨兽般陈在他面前。
西山之处,太阳彻底落在了地平线下,金色的、红色的,如神圣的、如苍血的,一切的一切都消散无踪,沉沉的黑暗席卷了天际和大地。
灯火通明的华盖殿宛如黑暗中的灯塔,让人心安不已。
李显穆奔上台阶也不太累,一眼便见到皇帝倒在太子怀中,旁边几个太监也搀扶着,他连忙上前搭手,急声问道:“太子殿下,陛下这是怎么了?”
朱瞻基也被这突然的变故整的惊住了,毕竟前一秒还站着眺望李显穆出宫,下一瞬就直接晕倒,愣愣道:“不知道,已经让人去喊太医了。”
几人将皇帝抬进殿中,李显穆这才细细看去,皇帝的腿不自觉的在抽搐着,有明显的不适,脸上一阵白一阵红,有汗珠不停地流出来。
李显穆觉得自己的脸也煞白起来,纵然早就做好了准备,可当这一幕真的发生在自己眼前时,他才知道,有些事纵然是准备千万遍也没用。
皇帝已经陷入了深深的昏迷之中,任凭如何大声的呼喊也醒不过来,不再等几人细看,太监已然带着太医而来,太医上前查看了一番,汗珠津津落下来,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
“微臣待会儿给陛下开一副药,待药效发作后,再为陛下施针一番,若是吉人天相,陛下或许就能醒来。”
太医给贵人医治的时候,从来不说确定的话,总是模棱两可。
李显穆却听明白了,无非就是一个字,熬,熬的过去就能醒来,熬不过去可能就这样昏迷着一直到死,他能做的无非就是开一副药。
朱瞻基怒斥着太医废物,他此刻心中实在慌张不已,要知道他父皇登基还不到一年时间,怎么突然就病重难治了呢?
李显穆抬起头来,低沉着问道:“太子殿下,陛下的情况,皇后那里是否要通知一下?
至于宫外,臣建议还是暂时不要透露出去,根据太医方才所说,陛下虽然暂时昏迷,但身体还算是正常,醒来的概率很大,具体事务还是等陛下醒来后再说,殿下觉得呢?”
朱瞻基也渐渐回过神来,立刻对着朱高炽身边的侍候太监吩咐道:“去将此事告知母后,而后宫门落锁,命宫中禁卫打起精神来,好好巡视。”
说完后,又望向李显穆道:“老师,今晚就辛苦老师和小侄一起照顾父皇了。”
李显穆很是凝重的点了点头。
如今华盖殿中灯火通明,几乎将大殿的每一处角落都照的纤毫毕现。
因为担心随意抬动皇帝会造成不好的结果,于是只将皇帝放到偏殿的榻上,几个宫女和太监上前侍候朱高炽喝药。
李显穆和朱瞻基并肩而立,望着皇帝甚至难以张嘴,只是一会儿时间,不知道是病情恶化,还是殿中的灯火太过于明亮,皇帝的脸色竟然愈发苍白,甚至有种毫无血色的白。
李显穆偏头看去,朱瞻基不自觉的双手搅在了一起,手背上青筋暴起,面上强忍着心中的惊涛骇浪。
一个皇帝刚驾崩不到一年,另外一个皇帝就又驾崩,太子二十多岁还没有子嗣,这种事放到任何王朝都是相当炸裂的事。
朱瞻基的储位虽然稳,而且跟着先帝已经学习了很多年,但终究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若说他心中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
“殿下不必担心,陛下吉人自有天相。”李显穆轻声安慰着。
朱瞻基陡然放松了一丝,事情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境地,父皇也不一定就这样出事,纵然真的有事,朝中还有一众可信的大臣,社稷终究不至于板荡。
二人稍微聊了两句,便听到有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匆匆而来,还不等众人走进,李显穆就已经听到了泣声,而后便是皇后挂着泪珠冲了进来。
殿中顿时又跪了一片,张皇后什么都顾不上直奔皇帝病榻,一眼便看到了正处于昏迷之中,生死不知的皇帝。
恐惧如同夜色席卷天际般瞬间席卷了她的心神,她摇摇欲坠着几乎就站不住了,朱瞻基伸手扶住了母后,“母后。”
张皇后来的路上大致已经了解了情况,此刻什么也说不出话来,只有一道道恐怖的猜测不断横行于她的脑海中。
到了此刻张皇后和朱瞻基也基本上接受了现实,皇帝的身体不是一日不好的,而是早就出了问题,否则先帝也不会和汉王说“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这句话。
拖着病体活过整个永乐年间,能够登上皇位,已经出乎很多人预料了,如今想来,今日病倒,却也是情理之中。
只是作为至亲,张皇后没法接受罢了。
朱高炽虽然形象不佳,但却是个能为东宫遮风挡雨的男人,也是个能镇压大明天下的男人,若是皇帝出了意外,偌大的大明又该何去何从?
“请皇后振作,陛下身体尚好,说不准很快就能醒过来。”
朱瞻基将张皇后扶到旁边坐下,殿中很是安静,甚至能清晰听到殿中灯火油烛噼里啪啦的响着,以及皇帝昏迷中却并不平静的呼吸声。
从那种难以克制的情绪中醒来的张皇后,这才有精神向李显穆问候,“有劳明达了,只是明达怎么不曾离宫?”
张皇后自然知道今日皇帝和内阁在华盖殿商谈了一天,毕竟就连午膳都是在华盖殿吃的。
如今其余内阁群臣都不在场,自然是出宫去了,只留下了李显穆。
“回皇后娘娘话,臣出宫前和陛下多聊了两句,是以落在了后面,走到华盖殿阙前时,听到华盖殿中有喧哗惊呼之声,是以折返,如今便在此处了。”
张皇后万分感慨道:“幸好明达在此。”
她又哀凄的望了皇帝一眼,欲言又止道:“若是……
若是陛下今夜不逮,这大明的天下该何去何从呢?”
这番话如同巨石般压在张皇后和朱瞻基心中,李显穆知道皇帝今夜不会死,但为了安抚二人,他还是沉声郑重道:“皇后娘娘、太子殿下,臣相信陛下吉人自有天相,今夜不会有事。
但若是真的事有不逮,太子早在永乐年间就已经是太孙,如今还是大明名正言顺的太子,自然有太子继承社稷。
朝中有一众大臣,大明的江山依旧稳如泰山,若是有奸邪之辈,趁机作乱,纵然是皇室宗王,也要从臣的尸体上踏过去!”
皇室宗王四个字一出,皇后和太子面上便有明显的轻松之色,他们都知道李显穆说的是汉王。
这也是太子和皇后最担心的,汉王夺嫡之心一直不死,若是皇帝真的出了事,朝野上下必然一片混乱,若是汉王趁机发乱,难保不会重演旧事。
要知道,为了肢解汉王的势力,皇帝可是直接把淇国公发配去了交趾镇守,又借着复爵在勋贵队伍里安插自己人,这一切都是因为对汉王的忌惮。
若是皇帝真的出现问题,那李显穆的地位将会大大提高。
李显穆这般激烈的表态,让张皇后和朱瞻基都很安心,在满朝文武之中,他们最信任、最亲近的大臣,也就是李显穆了。
“皇后娘娘不必担心,臣看陛下的脸色已经好了不少,太医的药是有用的。”
李显穆指着皇帝安慰皇后,张皇后立刻转头看去,果然见到皇帝脸上带起了几丝红润,立刻将太医召过来厉声问道:“陛下情况如何?”
太医查看过后颤巍巍道:“回皇后娘娘话,臣用回甘草将陛下体内的一股恶气止住。
陛下的生命体征还算是比较平稳,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但今夜风险很大,回甘草短时间内不能再用,若是陛下再有同样症状的昏迷,微臣也束手无策了。
待稍后微臣给陛下施针,看看陛下能不能醒过来。”
张皇后听到没有生命危险,才刚刚松了一口气,就听到了太医说下次真没办法,眼前又是一黑。
太医颤颤巍巍的跪在地上,甚至已经闭上眼准备等死了,自古以来给皇室当太医就是一件危险的事,从洪武年间开始,这大内的太医不知道被杀了多少。
皇帝是这世上最能医闹的群体,动不动就让太医变成路易十六——摸不着头脑。
李显穆适时开口道:“劳烦太医令守在陛下身边,一旦到了合适下针的时间,立刻为陛下治疗,务必要努力让陛下醒过来。”
一旦留下遗言的皇帝太过于重要了。
就算是真的挺不住,也一定要在临终前,召见那些重臣,将一些事情安排下去。
尤其是如今朝野之中这么多事务的情况下,可以说是一个乱摊子,非常需要皇帝做出一些安排。
最起码要让安排一个未来的主事人。
太医令知道李显穆这是在救自己的小命,连忙应声道:“微臣这就去照料陛下。”
张皇后陷入了悲伤之中不能自已,哪里还顾得上太医这点小事。
朱瞻基也有些愣神,他心中有种预感,父皇这次可能真的要出大事了,就算是今夜或者明晨能醒来,可今日的昏迷,是身体出了问题,而对于这个问题,太医束手无策!
子时。
星夜沉沉,不见天光,太医在烛火之中,将银针一根根扎进皇帝的各处穴位之中。
银针颤颤,闪过辉光!(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