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司马迁:希望著史之人,能让我名垂青史!【求月票】

    祭天金人制作得很粗糙,带着一股无可言说的古意。

    金人的造型跟匈奴人的打扮略有出入,在匈奴人的描述中,天神只是匈奴族的创造者,但并不是匈奴人,所以衣着打扮不太一样。

    霍去病围着一人多高的青铜金人转了两圈,越看越满意:

    “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向恩师讨要物资了,希望恩师会喜欢这份礼物。”

    等卫青率军赶到,已经是后半夜了,他刚到就接管了指挥。

    先命令公孙贺和苏建两人各率一万骑兵,一路向北追击伊稚斜;又命令公孙敖率军向东搜寻,征讨大青山附近的牧民,该立威立威,该杀人杀人,避免那里成为匈奴人的落脚点。

    李沮率领部下对附近展开搜寻,将所有漏网之鱼全都拿下。

    至于霍去病的人马颇有折损,再加上从前天晚上就没怎么休息,一直在赶路,留在这里看守物资,进行休整。

    另外,霍去病快到去混元宫的时间了,他需要留在大营,时间到了就将祭天金人带过去。

    相对于战功来说,卫青觉得这事儿更重要。

    不过名义上是休整,但要做的工作并不少,比如阻止火势蔓延,掩埋尸体,管理俘虏等等。

    安排完毕,卫青骑马来到匈奴大营正中央,认真端详了一番匈奴的祭天金人:

    “拍两张照片,托仙长打印出来,带到这边让人送到长安,国家大事,在戎在祀,按理说应该把祭天金人运到长安的,但如今有了仙长,自然要先紧着混元宫。”

    既然是送给神仙,卫青觉得应该表彰一下将士们的功绩,他将军中的石匠喊过来,让对方在金人站立的石块背面,刻上本次作战的将领姓名。

    霍去病问道:

    “能不能刻在金人的背面?师尊说有字才算贵重。”

    卫青点点头,让外甥自主安排。

    他去看了看匈奴人被烧毁的粮草,有些惋惜的说道:

    “可惜了,若是能抢到手,不知能让多少百姓吃饱饭。”

    不过这种局面下,烧掉粮草是唯一的办法,否则霍去病这千把人,根本不够匈奴人塞牙缝的。

    天亮时,所有俘虏都清点完毕,一共一万两千多人,其中三千多人带着伤。

    卫青合计一番,命人去通知附近州郡的郡守,将这些匈奴人带走修路,将现有的路拓宽增高,方便通行。

    司马迁给自己弄了一碗炒面糊糊,边吃边感慨:

    “一夜之间,伊稚斜败走,我军大获全胜,不知谁人会著史,希望能提一下我的名字,也跟着大将军和霍骠姚名垂青史。”

    赵破奴正在喝水,闻言差点一口水喷司马迁脸上:

    “大早上的,你就别讲笑话了……全军立功,就是不知道李广那边如何了,想想真是有意思,他最先提出匈奴人在荒干河的,结果却因为迷路错失战机。”

    张骞问道:

    “子长,若是李广回去弹劾你,你该怎么做?”

    “如实说便是了,我敢当着陛下的面向神仙发誓,他敢吗?我父经常提及李广,说我们两家是世交,谁知他是这种人,回到长安,谁再吹捧李广,就是我司马迁的仇敌!”

    赵破奴跟张骞对视一眼,没想到居然见证了粉转黑的全过程,感叹命运真是奇妙,原本同气连枝的人,就因为共事一段时间,就成了仇敌。

    司马迁刚来时,明显看不上卫青和霍去病,但现在却成了铁杆,完美诠释了人类的复杂性。

    混元宫内,周易起床后翻了翻黑色记事本,发现自己的功德最终停留在了十四两整,距离一斤功德就差二两了。

    而霍去病的功德,已经突破了一斤大关,现在是一斤一两二钱。

    “拿提成果然不如一线战斗人员啊,好在人间行走数量多,以后分润功德的机会也多,还有机会。”

    周易闲着没事又翻到了武媚娘的个人页面,发现她距离兑换户籍的进度又有了新变化:

    【35/330】

    多住既能增加进度,同时也能缩短进度条的总长度。

    照这个趋势看,最迟到年底,她就能兑换云雾镇的户籍了,到时候就能出国伐山破庙尝试敕封凶地了。

    还不清楚兑换户口是什么操作呢,希望不会太麻烦。

    走出房间,周易刷牙洗脸,准备做早餐时,武媚娘也起床了,她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休闲裤,但因为身材太好,看起来总有种妩媚之感。

    周易说道:

    “按照现在的进度,大概年底你就能拿到云雾镇的户籍了。”

    这话听得武媚娘一愣,好半天才反应过来:

    “这么快?妾身需要做什么?入籍需要交钱吗?妾身在贞观世界还有百两黄金,若是不够,我可以找李明达借一些。”

    周易顿时乐了:

    “不要钱的,你就当是……就当是神仙奖励的吧,一分钱都不用花。”

    说完,他转身去厨房熬米粥了,武媚娘立在原地,脸上抑制不住的笑,但笑着笑着,两行清泪从眼角滑落下来。

    她以为十年八年才能获得这里的户籍,没想到年底就行,心里百感交集。

    既有对未来新生活的憧憬,同时也有对周易的感激。

    至于大唐世界,她尽量争取一些资源,将自己亏欠大唐的还回去,以后就不再回去了,安心当个现代人。

    想到这里,她胡乱洗了把脸,匆匆回房间学习去了。

    年底就要拿户籍了,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得抓紧时间,不能松懈。

    早饭过后,武媚娘拿着书本文具,前往中天殿学习,大殿里不仅凉快,还能兼顾给神像换香。

    周易收拾一下厨房,开着五菱下山,准备去买点西瓜。

    明天是各个世界的人间行走回来团建的日子,得多准备点西瓜,让大家吃过瘾。

    来到山下,周易见赵伟坐在家里的大门口刷抖音,停下车子打了个招呼:

    “大早上就玩手机,今天没活儿啊?”

    赵伟指了指院子说道:

    “有,我妈跟我媳妇儿煮了很多黄豆,准备做西瓜豆酱,你要不要?要的话给你做一坛。”

    周易一听,还真来了兴趣,他把车子停稳,推门下车:

    “说起西瓜豆酱,我还真挺喜欢吃的,就是做不好,能不能让婶儿给我多做一些?该多少钱就多少钱,不让婶儿白忙活。”

    赵伟说道:

    “等会儿让我妈再煮二十斤黄豆,钱就算了,你要给钱,我保证你一口都吃不着。”

    两人在大门口就这么聊起了起来。

    赵伟捧着手机凑到周易身边问道:

    “刚刚我刷了十几条李维刚的视频,他接连被人坑,看得我那叫一个气啊,有啥办法让他不赔钱啊?或者让坑他的人吃个亏也行,看个短视频看得我血压飙升,比跑了三十斤的大鱼都可气。”

    周易也经常看李赔光的视频,笑着说道:

    “李维刚经常帮助穷苦人,身上是有功德的,坑有功之人,那些人以后必遭报应,有可能走霉运,有可能大病一场,也有可能报应到子女身上。”

    很快,赵伟家的黄豆煮好了,周易捏了两颗尝了尝,感觉口感很不错,打算去买点猪皮,再从大头杨那里买几斤干黄豆,到山上做点黄豆冻。

    跟赵伟妈说好需要的西瓜豆酱数量,周易便开车离开,去买了二百斤西瓜,一些肉皮、豆干等食材。

    回到山上,他便马不停蹄的忙活了起来。

    另一边,北宋哲宗世界,张叔夜率领一队随从,跟礼部的官员一起乘车离开汴梁,一路向北而去。

    此时正值河北水患,想要前往大辽有些难度,不过张叔夜不急,打算趁此机会,好好规划一下通往大辽的官道。

    当今官家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志向,身为臣子就要未雨绸缪,提前把官道的勘探等工作做到位。

    马车摇摇晃晃驶出汴梁正北的封丘门时,朝堂上,几个言官还在弹劾张叔夜,身为八品官居然出使友邦,于礼不合。

    要搁平时,赵煦随随便便就搪塞过去了,但今天,他寄予厚望的出使还没开始,就遭到弹劾,让这位铁血皇帝很是不满:

    “昔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仅仅是宫中的郎官而已,他给大汉丢脸了吗?脸面是靠自己的挣的,就算给你封个一品官,在他国面前奴颜婢膝,同样获得不了任何尊重。”

    几个言官还想弹劾,平时在朝堂上不是摸鱼就是打盹儿的李格非,突然站出来,弹劾那几位言官收礼吃请,党同伐异。

    他这一弹劾,整个朝堂顿时成了一锅热油,因为几个言官全是旧党,而李格非身为苏轼的弟子,属于旧党的中坚力量。

    旧党突然内讧,让满朝文武顿时不困了。

    赵煦担心这些官员集火李格非,当即掏出自己的混元宫令牌,“哐啷”一声扔在了御案上:

    “汝等整日弹劾,可敢发誓一心为了大宋,没半点私心吗?若敢的话,朕便召回张叔夜,治他失礼之罪,若不敢的话……”

    那几个上蹿下跳的言官,一听这话,全都哑口无言了。

    神仙令牌的威力他们早有耳闻,根本不敢发誓,生怕真的引来神雷将自己劈成梁师成那样的焦炭。

    吏部尚书蔡京看到几个言官哑火,疑惑的看了表妹夫李格非一眼,然后出列,趁机弹劾几位言官对大宋不敬,对陛下不敬,对神仙不敬。

    这一通弹劾,把整个旧党全部包含进去了,连远在海南岛烤生蚝吃象拔蚌的苏东坡都没放过。

    赵煦耐心听完,用手指敲了敲高力黄铜做的令牌,看着蔡京问道:

    “蔡大学士,他们不敢发誓,你敢吗?”

    蔡京正了正官帽,义正言辞的答道:

    “臣敢!”

    ——————————

    77章把李维刚的梗写进了书里,最近才发现那张截图在网上刷屏了,“李维刚被写进里嘲讽”的索引一搜一大把,这里借周易之口给李维刚加个BUFF,希望没给他造成困扰。(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不错,请把《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