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决心

    晚上九点多,一家人吃完晚饭,陈淑萍收拾碗筷,李振国想帮忙刷碗,被陈淑萍推去休息。

    陈老太和小胖子洗漱完,拉上床帘睡觉了。

    夫妻俩终于有了单独相处的时光,回到狭窄的卧室里。虽不大,却很温馨。

    陈淑萍打开衣柜,从里面翻出丈夫的几件换洗衣物,一边迭一边问:“你这次回村要待多久?我给你收拾几件衣服,带厚点的,晚上村里凉,别冻着。”

    她问了好几句,都没听到丈夫的回应。

    陈淑萍抬头一看,李振国正坐在床边,眉头皱着,眼神发愣,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手指还无意识地抠着床单。“跟你说话呢,咋了?有心事?”

    李振国回过神,深吸了一口气,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媳妇,我想把京城罐头厂的工作辞了。”

    这话一出,陈淑萍的手顿住了,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

    她愣了几秒,才慢慢说:“是不是太急了?京城罐头厂虽然收入不高,但毕竟是公家的,稳定,有保障。要不……再等等?”

    李振国握住妻子的手,语气坚定:“媳妇,我不是一时冲动。

    老二除了跟咱家换的宅基地,又买了两块宅基地,四块宅基地连一块儿,院子老大了,二层小别墅都盖起来了,正装修呢。下次你跟辉京回村,就能住别墅了。”

    他的话听着像是在说宅基地和别墅,跟辞职没关系,但陈淑萍却懂他的意思——他觉得回村跟着李哲干更有前途。

    陈淑萍叹了口气,又问:“我也想让你跟着老二干,可他今年不是只打算租五个月罐头厂吗?五个月后,你咋办?总不能一直闲着吧?”

    “我算过了,老二一个月给我开一百五的工资,加上奖金,一个月能有二三百块钱。就算只干五个月,也不比我在京城罐头厂一年的收入低。”

    李振国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租赁五个月只是暂时的计划。老二说,罐头出口苏联是基本盘,他还会找人去发展新的销售渠道。要是渠道打开了,到了冬天也能生产肉罐头,到时候就能长期干了。

    退一步说,就算罐头市场没打开,我也能跟着大哥种蔬菜大棚,不会闲着的,总能赚钱。”

    陈淑萍还是担心:“咱们来京城这么多年了,早就习惯了城里的日子,再回村种菜,你不怕别人笑话?我还怕你吃苦,你这身子骨能受得了吗?”

    “笑话啥?凭自己的双手赚钱,不丢人。”李振国不以为意地摆摆手:“老二现在成天跑业务,蔬菜大棚基本上交给大哥管。那是我亲哥,我跟着他干,能吃啥苦?

    而且,你别小看种蔬菜大棚,老二给他们开的工资可不低。

    去年冬天,每个人一个月工资 150块钱,加上奖金,至少二三百块钱,今年说不定还会涨,比我在罐头厂强多了。”

    “妈呀,这工资比京城的正式工都高?”陈淑萍瞪大了眼睛,满脸诧异。她们厂一个月才七十多块钱,没想到种蔬菜大棚能赚这么多,比她这“公家饭”还强。

    “那可不!不光工资奖金高,福利也不比京城的职工差。每个月都发米、面、油,不用自己买,年底还发鱼、肉、水果,啥都不缺,比在城里省心。”李振国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语气里带着对未来的期盼:

    “我想好了,辉京眼看就大了,再过几年就要上高中、考大学,以后还要买房、娶媳妇。这几年多赚点钱,给辉京置办点家业,让他以后少吃点苦,别像咱们这么累。”

    陈淑萍看着丈夫坚定的眼神,又想起儿子熟睡的模样——小胖子白天还说想要个新书包。

    她心里的担忧渐渐消散,深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行,我支持你。你放心去干,家里有我呢。妈和辉京都不用你操心,我能照顾好。”

    李振国看着妻子,眼里满是感激。

    他紧紧握住妻子的手,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干,让一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不辜负她的支持。

    ……

    大营村村北,风里飘着泥土混青草的味儿,两台橙黄色挖掘机伸着铁臂,“轰隆轰隆”震得地都发颤,在王二麻子家地里挖着齐整土沟。

    王二麻子站田埂上,坑洼脸上笑开了花,嘴角快扯到耳朵根,粗糙手掌搓来搓去,眼睛直勾勾盯着挖掘机,生怕这热闹的场景是做梦。

    周围围了二十来个村民,里三层外三层凑着看,你一言我一语,跟群嗡嗡叫的蜜蜂似的。

    “你说王二麻子,前两年还穿带补丁的裤子,连顿饱饭都快混不上,现在居然能建大棚,真不敢信!”穿蓝布褂子的老汉叼着旱烟,眼神里全是羡慕。

    王大脚挎着竹篮子接话:“还不是李哲帮他担保?不然信用社能轻易贷给他钱?”

    老汉抽了口旱烟:“贷款也不是好东西,去年有信贷员去俺家,让俺家老大办,被俺赶出去了。贷的钱用了,还不上咋整?”

    赵兵媳妇插话说:“老吴叔,您这是好心办坏事!去年贷款没利息,今年贷就要给利息了。人家李哲去年贷的,不光没利息,现在生意做得老大,谁不羡慕?”

    “哎,你们说,王二麻子现在有钱盖大棚,找对象的事是不是也有着落了?”胖婶扯着嗓子问,眼睛还在王二麻子身上扫。

    快嘴媳妇撇撇嘴:“他那张脸,麻子多的数不清,以前相亲,姑娘一看见就扭头走,难呐!”

    “那可不一定!等大棚有收成,一年挣几万块,还愁找不到媳妇?到时候他真得好好谢李哲!”赵兵媳妇说道。

    大伙儿正说得热闹,王大脚突然踮脚指着东边土路喊:“嘿!快看,那不是李哲和他爹老李吗?”

    众人顺着指的方向看,还真是——李哲穿件蓝色衬衫,腰杆挺得笔直走前面;老李穿件洗得发白的蓝背心,旁边还跟着个胖大的身影。

    快嘴媳妇纳闷:“这金百万咋成天跟着李哲?”

    赵兵媳妇答:“金老板也在四季青公司入了股,现在跟着李老板干哩。不过,他旁边那人俺不认识。”

    王大脚说:“俺知道,那是给李家建新房的包工头,好像姓刘。”

    一说起李家新宅子,她就来了劲,“嘿,李家那二层小楼盖得气派,昨个俺路过瞅了眼,外墙都刷了,听说里头开始装修,月底就能搬进去!”语气里满是艳羡。

    “俺也听说了!他家连地上都要铺瓷砖,那玩意儿滑溜溜的,老贵了,咱们村还没人家用过,李哲这是要过城里人的日子啊!”胖婶接话,眼里全是向往。

    快嘴媳妇瞪着眼,她最近出来少,好多消息不知道,心里不是滋味,攥紧拳头暗忖:不成,以后村北得常来,李家的事得多打听,不然真被比下去了。

    虎妞这小妮子整天回家就睡觉,一点有用的消息都不跟我说。

    远处土路上,李哲隐约听见村民议论,往挖掘机那边扫了眼,脚步没停——他今儿个事多,没功夫在这闲聊。

    这时节不冷不热,建筑公司都忙着赶工期,挖掘机紧俏得很,眼前这两台,还是金百万托关系借来的,要想加快蔬菜大棚的建设,这点设备远远不够。

    昨天跟钱多多通电话,钱多多还拍胸脯说,会再帮着找关系,争取多调几台来。

    李哲一行人接着往前走,脚下土路踩得结实,路边野草长得旺,偶尔能看见几只蚂蚱蹦着钻进草里。

    昨天,四季青公司刚跟村里签了合同,租了八十亩集体土地,这片地挨着之前租的二十亩,连在一起一眼望不到边——这正是李哲今年扩建直营蔬菜大棚种植的初期目标。

    走到新租的土地上,李哲停下脚,身边跟着老李、金百万,还有施工队的刘金亮。之前李家盖新房,就是刘金亮负责的,现在房子主体建好了,就剩点装修收尾活。

    李哲转过身,笑着对刘金亮说:“刘师傅,今儿请您来,是有个新项目,想让您帮着把把关,看看咋规划合适。”

    刘金亮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脸上露出期待,赶紧问:“李老板,您是打算在这建工厂?”

    虽说李哲平时忙,不常去新房工地,但为人大方——每次去都给工人加菜,小事上也不计较,刘金亮对他印象不赖。

    李哲摆摆手解释:“不算工厂。准确说,是想在这片新租的地上建个种植园区,里头包括新的食堂、会议室、休息室、储存室、培训室、办公区这些。

    不过现在公司刚扩种大棚,资金还有点紧,所以想先把食堂建起来,其他功能区得提前规划好位置,以后再慢慢修。”

    刘金亮听完恍然大悟,点点头:“我明白了,您是想让我先把整个种植园区的布局规划好,再定食堂的具体位置和建设方案,对吧?”

    “没错,这方面您是专家,比我有经验,肯定能规划得更合理。”李哲笑着说,语气里满是信任。

    刘金亮拍了拍胸脯,痛快答应:“没问题!李老板您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这样,您先带我在这片地里转一圈,跟我说说您的想法和要求,咱们再具体商量咋弄。”

    之后,李哲带着刘金亮在新租的土地上慢慢转悠。

    刘金亮一边走一边用脚跺跺地,感受土壤硬度,时不时蹲下身,抓把土在手里搓揉,又抬头四处张望,观察周围地形。

    他停下脚问:“李老板,您希望种植园区各个功能区之间的距离咋安排?有没有啥特别要求?比如储存室要靠近大棚,方便搬蔬菜之类的。”

    李哲一边走一边答:“刘师傅,我希望种植园区的位置交通能方便点,以后运蔬菜、运物资都要从这儿过。而且周围这一片都要种蔬菜大棚,最好能让种植园区和大棚之间来往方便。”

    刘金亮琢磨了会儿,指着靠近村北公路的一片空地说:“那不如就挨着村北的路建种植园区,这儿离公路近,拉材料、运蔬菜都方便,地势也平坦,适合建房。

    您把种植园区里主要功能区的大致面积和需求告诉我,回头我给您画个建筑结构分布图,您看看合适不。”

    李哲心里也这么想,点点头接着说:“我想先修个大食堂,这食堂不光要供工人吃饭,平常还能当会议室、培训室和接待室用,得能容下两百人左右。

    刘师傅,您经验丰富,在食堂设计上有啥好建议不?”

    刘金亮蹲在地上,从帆布包里掏出根树枝在地上画,一边画一边说:“李老板,我明白您的意思——您是想在种植园区其他设施没建成前,让食堂先担起多种功能,这样能省不少成本。

    我建议把食堂分成三个区域:

    第一个是就餐区,面积在 200到 300平米,这得是食堂的核心区,要宽敞明亮,方便工人吃饭;

    第二个是后厨区,100到 150平米,里头得有操作间、备餐间、洗碗间,操作间要大些,方便厨师干活;

    第三个是辅助功能区,也 100到 150平米,里头能设储存室、小食堂、杂物间和休息间。

    这样一来,您开小规模会议或者接待客人,就能在小食堂弄,把小食堂装修得漂亮点,有面子;

    大规模会议或者培训,就在就餐区弄,前期装修简单点,先把灶台、餐桌这些必需的设备配上,那些非必要的,等以后资金宽裕了再添。”

    他顿了顿,又指着地上的草图细说:“就餐区的桌子,我建议用‘行列式’摆,每张按 4人座算,加上周边通道,每张大概占两三平米,两百人就需要 50张桌子;

    另外,还得预留 1.2到 1.5米宽的主通道,横向设 2到 3条,纵向设 2条,这样工人吃饭或者开会时,进出方便,也不挤;

    取餐口也得设 3到 4个,每个差不多能服务 40到 60人,免得大家排队打饭浪费时间。”

    李哲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等刘金亮说完问:“刘师傅,按这个方案,建这食堂大概要多少费用?”这也是李哲最关心的问题。

    刘金亮抬头看李哲:“李老板,食堂内部您打算咋装修?是简单刷个墙、铺个水泥地,还是想弄好点?”

    李哲毫不犹豫:“就简单装修,墙面刷白,地面铺水泥,能保证干净整洁就行,我主要想建个实用的地方,不用太花哨。”

    刘金亮低头琢磨会儿,手指在地上轻轻点着,算着人工和建材费用,然后抬头说:“李老板,最近物价波动大,水泥、钢筋这些建材价格一天一个样,具体数我现在没法算太准。

    不过按我的经验,要是简单装修,加上人工和所有必需的建材,整个食堂建下来,大概得八千到一万块。”

    这个预算在李哲预期之内,他松了口气,笑着说:“这样,刘师傅,回头您给我做个详细的造价表,列清楚人工、建材各项费用,我还得跟公司其他股东沟通这事,等大家都同意了,咱们就尽快开工。”

    “没问题!”刘金亮痛快答应,脸上露出高兴的神情——他也盼着拿下这工程,不光能多挣钱,还能跟李哲处好关系,以后说不定有更多合作机会。

    四人又在地里聊了会儿建食堂的细节,比如门窗朝向、通风情况这些,之后就往李家三号蔬菜大棚的方向走。

    刚走到大棚边上,就看见王荣生和王秀英急匆匆往一辆蓝色三轮车上爬,葛青山坐在驾驶座上,握着方向盘叮嘱:“大舅、大姨,慢着点,别摔着。”

    老李见两人脸色慌张、脚步匆忙,赶紧上前疑惑地问:“大哥,秀英,这是咋了?出啥事了,这么着急?”

    王秀英一边往三轮车上爬一边喘气:“慧兰羊水破了,已经送镇卫生院了,招娣刚让人传信来,让我们赶紧过去看看,说不定马上要生了!”

    老李一听也急了:“这么大的事!我跟你们一起去,多个人也能搭把手!”

    “你别去了,在家等消息吧!卫生院那边人多也没用,要是有啥情况,我们再给你打电话。”王秀英摆了摆手,说完催葛青山:“青山,快开车,别耽误时间!”

    葛青山应了一声,猛地踩下油门,三轮车“突突突”冒着黑烟,往镇卫生院方向跑去。

    老李站在原地,看着三轮车渐渐远去,直到看不见,才转过身对一旁的李哲叹气:“你姨夫盼儿子盼这么多年,这次也不知道能不能如愿……

    要是再生个女儿,他那脾气,指不定又要闹成啥样。”

    李哲听了,笑了笑没说话——人这一辈子,有得必有失,没必要太执着。

    他抬手腕瞅了眼表,时针都指到十一点了,转头对老李说:“爹,我今儿晌午约了陈镇长吃饭,您一块儿去不?”

    老李赶紧摆着手,脸上有点儿不自在:“我就不去啦,你们聊的都是正经事,我去了也搭不上话。你还是带百万去,他更懂这些场面事儿。”老李面皮薄,怕到饭桌上露怯,给儿子丢脸。

    李哲知道父亲的心思,也不勉强,只叮嘱:“今儿白导演可能回来,您到时候帮着招呼下。”

    老李一听白云笙要回来,脸上立刻笑了,眼睛都亮了:“呦!白导要回来了?可有日子没见了。昨个小虎和青禾还念叨他,甭说,这么长时间没见,我还真有点想他。”

    李哲笑着说:“那正好,他这次回来会多待几天,开始着手拍摄纪录片。”

    老李又疑惑地问:“我记得之前你说,白导是来拍电影的,咋又改成纪录片了?”

    李哲解释:“电影也要拍,纪录片也要拍,这不冲突。纪录片主要拍咱们种蔬菜大棚的过程和村民生活的变化,挺有纪念意义的。”

    老李听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成吧,多拍点咱们村的事,让外面人也看看咱们村的变化。”(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不错,请把《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