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静雅放下笔,扬声应道:“进来。”
门被推开,张红旗探进头来,脸上带着几分急切:“老板、谭经理,安装空调的师傅来了,车就停在门口呢。”
李哲和谭静雅对视一眼,都露出些期待的神色。
这天气越来越热,餐厅里做饭时更是闷热,装了空调,不管是客人还是员工,都能舒服不少。
两人连忙起身下楼,刚到一楼大厅,就看见门口停着一辆印着“春兰空调”字样的蓝色货车,几个穿着蓝色制服的师傅正搬着沉甸甸的箱子往里走,箱子外面裹着塑料膜,还印着白色的产品型号。
李哲快步迎上去,一边招呼着:“师傅们辛苦啦,快里头坐,先喝杯茶歇会儿。”
一边让旁边收拾桌子的韩春燕去泡几杯热茶。
随后,李哲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中华烟,拆开烟盒,抽出几根递过去,笑着问领头的师傅:“师傅,您贵姓啊?”
领头的师傅接过烟,黝黑的脸上露出些笑意,声音洪亮:“我叫林庆国,您就是老板吧?咱们先核对下安装信息,没问题就开工。”
“对,我姓李。”李哲点点头,把林庆国往旁边的桌子引,拿出之前签的单据:“您看,大堂里装一台大马力的立柜空调,楼上五个包间各装一台挂式的,位置我带您去看看。”
说着,他就领着林庆国在餐厅里转起来,指了指大堂角落靠窗的位置:“立柜就放这儿,不挡着客人走路,也能吹到整个大堂。
楼上包间的空调,最好不要正对着客人……”
林庆国一边听一边点头,手里拿着个小本子记着,末了报了安装费、工费和管道费的数目。
李哲听了,没犹豫,直接应道:“行,就按您说的来。”
林庆国应了声,立马招呼其他师傅开工。
几个人动作麻利,有的拆箱子,有的拿工具,电钻的嗡嗡声很快在餐厅里响起来。
前厅的服务员们也顾不上收拾了,都围在旁边看,眼睛里满是好奇。
张红旗站在最前面,又高又瘦的身子往前探着,时不时跟旁边的方晓丽小声嘀咕两句;方晓丽也忍不住盯着师傅们手里的工具,眼神里满是新鲜。
后厨的几位师傅也抽空出来看了看,大堂和后厨是通着的,安了空调,后厨也能凉快一些。
没过多久,大堂的立柜空调就装好了。
林庆国按下开关,空调外机发出一阵轻微的声响,随后出风口就冒出了凉风。
韩春燕第一个凑过去,感受着凉风,惊喜地叫出声:“有风!真的有风!”
“好凉快啊!”方晓丽也伸手感受了一下,脸上露出笑容,声音里满是兴奋。
张红旗也忍不住感叹:“原来这就是空调啊,比风扇凉快多了!”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吹空调,只觉得浑身的暑气都散了不少。
其他服务员也都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脸上满是开心。
闫师傅伸手摸了摸空调外壳,笑着说:“这下好了,夏天做饭也能舒坦点了,不用再跟蒸笼似的。”
韩师傅也点了点头,粗糙的脸上露出难得的轻松。
李哲也走到空调旁,感受着凉风,心里也松了口气。
他想着,回头得再预定几台,装在自己住的四合院里和农村新房里,让家里人也能凉快凉快。
等所有空调都安装调试好,已经快四点了。
林庆国把工具收拾好,跟李哲确认没问题后,准备离开。
谭静雅从收银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钱,结了尾款。
李哲又把几位师傅送到门口,手里还拎着一袋苹果:“师傅们辛苦了,这点水果您拿着路上吃。”
林庆国推辞了两句,最后还是收下了,笑着说:“李老板太客气了,以后有需要再找我们。”说完,几个人上了货车,车子发动着离开了。
看着货车走远,李哲回头看向餐厅,空调还在轻轻吹着风,服务员们有的在收拾桌子,有的在小声说着话,脸上都带着笑意。
谭静雅走过来,手里拿着刚才记笔记的本子:“刚才说的意见箱,我回头就跟王经理他们商量,尽快弄起来。”
李哲点点头,看着大堂里的空调,又看了看忙忙碌碌的员工,对于蜀香居未来的发展也多了几分期待……
……
下午一点多,京城火车站仓库还浸在午后的闷燥里。
突然,仓库西门的铁门“哐当”一声被推开,四辆解放卡车的引擎声由远及近,车轮碾过碎石地面,溅起细碎的尘土。
车刚停稳,几个穿着藏蓝色工装、胸前别着“东方外贸”徽章的员工就围了上来,手里还拿着记录用的纸笔和验货工具。
李哲从第一辆卡车的副驾驶座上下来,西裤上沾了点尘土,他顺手拍了拍裤腿,目光扫过人群,一眼就瞧见了站在中间的吴绍辉。
李哲笑着招呼:“吴哥,久等了。”
吴绍辉快步迎过来,跟李哲握了握手,语气热络:“老弟可算来了。走,去我办公室坐会儿,喝口茶。”
李哲摆了摆手,视线往卡车上扫了眼,语气带着几分认真:“吴哥,今儿个就不麻烦了,这批货我得亲自盯着验货才放心。”
“咋的?这批罐头还有啥不一样的?”吴绍辉挑了挑眉,有些纳闷。
之前,李哲交货时虽也上心,却从没这般非要亲自盯着的架势。
李哲脸上露出几分笑意,解释:“吴哥,我们刚成立了家‘好滋味’罐头公司,有自己租的厂房和生产线,这批酸黄瓜都是咱自家厂生产的,头回走外贸,我得多盯着点。”
“嚯,可以啊老弟!”吴绍辉眼睛一亮,朝着李哲竖了竖大拇指,“这才多久,就自己开公司办厂了,够厉害的!”
李哲笑着从金百万手里接过一个袋子:“吴哥,这是咱自家产的酸黄瓜罐头,给你带了几罐,带回家尝尝鲜,也帮咱提提意见。”
吴绍辉也不推辞,伸手接过来掂量了下,打开袋子瞅了眼,见里面除了四罐印着“好滋味”字样的玻璃罐头,还躺着两条万宝路香烟,他心领神会地笑了笑:“行,那我就不客气了。
老弟,那边杨树下有凳子,你先在树凉里歇会,我去把罐头放办公室。”
说完,他提着袋子转身往仓库旁那栋灰砖小楼走,没一会儿就回来了,手里依旧提着那个袋子,递还给李哲:“老弟,朋友前几天送了我两盒龙井,味儿挺正,你拿回去尝尝。”
李哲也没矫情,笑着接过来:“那我就谢过吴哥了。”
正说着,一名穿着灰色工作服、戴着老花镜的负责人拿着验货单走了过来,对着吴绍辉汇报道:“吴经理,这批酸黄瓜罐头数量没错,抽样检查了十罐,密封性、口感还有保质期都符合标准,质量没问题。”
吴绍辉点点头,朝着旁边的搬运工挥了挥手:“行,那就卸车,都装进东边的三号厂房里,轻拿轻放,别磕着罐头。”
听到“质量没问题”,李哲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虽说生产时二叔全程把控质量,可这毕竟是自家罐头厂头回做外贸订单,要说不担心,那肯定是假的。
吴绍辉瞧出他的放松,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弟,别担心了,你家这罐头质量没问题。
对了,苏联那边刚运过来一批抽水机,我特意给你留了几台,都是二手的,我让人检修过,零件啥的都没问题,价格也比新的便宜一半还多。”
李哲眼睛一下子亮了,他正愁着七月份暴雨要到了,大棚的地基肯定会积水,一手二手无所谓,只要能用的住就成:“吴哥,太感谢你了!”
“谢啥,都是朋友。”吴绍辉笑着摆摆手,“走,我带你去厂房看看,要是觉得行,咱就把手续办了。”
两人往仓库深处的五号厂房走,推开厚重的铁门,里面整齐码放着五台黑色的抽水机,机身虽有些划痕,却擦得干干净净,看不到半点锈迹。
吴绍辉走到一台抽水机旁,蹲下身掀开机器盖,指着里面的零件说:“你看,这些核心零件都是原厂的,我让人换了新的密封垫和滤网,回去加了柴油就能用。
而且我还多给你配了五套备用滤芯和密封圈,后续要是需要更换,也省得你再跑一趟。”
李哲凑过去仔细看了看,又试着转动了下机器的把手,手感顺滑,没有卡顿,他满意地点点头:“吴哥,这抽水机我要了,价格就按你说的来。
对了,您能不能帮我弄点柴油?”
“没问题。”吴绍辉爽快应下,当即让人拿来单据,麻利地填好数量和价格,“柴油按批发价算,给你算便宜点,总共这些钱。”
李哲看了眼单据,价格确实实惠,当场就付了钱。
随后,工人们把五台抽水机和几桶柴油小心翼翼地搬到军绿色的卡车上,固定好位置。
一切收拾妥当,李哲爬上卡车副驾驶座,探出头朝着站在地面上的吴绍辉挥手:“吴哥,您忙着,我先走了,后头咱们再聚。”
“好嘞,路上注意安全!”吴绍辉也挥了挥手,看着卡车缓缓驶出仓库大门……
……
大营村村北。
李家大棚周边依旧围了不少人,本村村民站在边儿上看热闹,外村来打听技术的人围着大棚墙根打转,几个跟四季青公司签了约的种植户,正蹲在地上比划着大棚搭建的尺寸,脸上都挂着期盼的神色。
“滴滴——”军绿色卡车的喇叭声从土路那头传来。
村民们不用看也知道是李家拉菜的车,纷纷往两侧退,给车子让出条窄道。
车刚停稳,李哲就从副驾驶室跳下来,刚要往大棚走,就被个声音叫住了。
“李家老二,咋没把你那小轿车开回来?”
说话的是村东头的周老根,四十多岁的人,脑袋顶上谢了顶,只剩周围一圈枯黄的头发。他手里拎着个破旧竹筐,看样子是刚从自家菜地里薅完草过来。
这话刚落,胖婶就从人群里挤出来,手里还攥着块没纳完的鞋底,嗓门亮得盖过周围的议论声:“周老根你这嘴咋没个把门的?人家李哲现在是大老板,李家二小子是你叫的?开啥车还用的着你管?”
周老根不服气地梗着脖子:“俺跟他娘舅家沾着远亲,按辈分他得叫俺声‘表舅’,俺叫他声‘李家二小子’咋了?还不许长辈说话了?”
李哲听着两人拌嘴,只是笑笑,没接话茬,目光往大棚方向扫去。
只见夯土墙上站着两个身影,正弯腰把草帘子往竹竿上卷,动作麻利得很。
现在天暖和了,晚上不用再盖草帘子,回收帘子的活他早安排好了,可今儿个干这活的人,看着眼生。
他眯着眼瞅了会儿,才想起是前几天晚上来家里的鲁州兄弟——郭永红和郭永富。李哲心里犯了嘀咕:这俩咋还没走?居然还帮着干活了?
三号大棚外,老李正带着人把一捆捆草帘子往路边码,见儿子回来,直起腰抹了把汗:“老二,你又买啥了?你哥吆喝人卸车?”
“外贸公司有便宜的二手抽水机,我买了五台。”李哲走过去,指了指卡车车厢,“夏天雨水多,备着以防万一。”
“你咋不早说?”老李皱了皱眉,“咱村委会有台手动抽水机,也能用。”
“爹,咱大棚地基挖了一米深,真下了大雨,那台小抽水机抽一天也抽不完,这五台抽水机马力足,关键时刻能顶事。”李哲解释道。
“嘿,你说的也是。”老李琢磨了琢磨,也觉得儿子说得在理——他不是不懂,就是最近花钱多,心里有点舍不得。
李哲话锋一转,指了指夯土墙上的两人:“爹,我刚才见郭家那俩兄弟在干活,他们咋还没走?”
“你说那俩鲁州汉子啊。”老李叹了口气,
“那天早上你走了,他俩上午就拎着礼物上门,说想跟着咱学越冬大棚的技术。我跟他们说做不了主,得等你回来,结果他俩放下东西就走,拦都拦不住。”
他顿了顿,又道:“第二天他俩又来了,见你不在,就主动帮着干活,我劝了好几回都没用。老二,你咋想的?准备咋办?”
“您觉得他俩是真想学技术,还是有别的心思?”李哲反问。
“看着不像假的。”老李回忆了一下,“这两天观察下来,俩人是正经庄稼把式,干活肯出力,说起种菜也头头是道,不像是来混日子的。”
李哲想了想,答道:“要是诚心学,那就让他们先留下来。回头,让他俩跟着其他种植户一起培训。”
老李纳闷了,眉头拧得更紧:“你教咱本地种植户,是为了收他们的菜。可这俩是鲁州的,学会了也回鲁州种大棚,对咱有啥好处?”
李哲没直接答,心里却有了盘算——去年他还把鲁州当潜在对手,怕冀州的大棚成不了规模,争不过人家。
可现在不一样了,在他带着下,冀州的大棚越搞越红火,照这势头,未必比未来的鲁州差。
而且他现在不只是种植户,还是收购商,更看重渠道。
他能跟冀州的种植户合作,为啥不能跟鲁州的合作?
没有永远的对手,只有永远的利益。
郭永红兄弟俩要是能回去,就是他在鲁州的人脉——他可以通过郭家两兄弟,将四季青公司的影响力扩展到鲁州,甚至,还能为寿光的蔬菜大棚发展尽一份力,这样也有利于他以后和寿光的种植户合作。
想到这,他渐渐下定了决心。
正说着,夯土墙上的郭永红兄弟也瞧见了李哲,连忙从夯土墙爬下来,快步往这边跑。
郭永红黝黑的脸上带着憨厚的笑,跑到李哲面前,先在自己的工装裤上蹭了蹭手,才伸出来:“李老板,可算把您盼回来了!”
李哲伸手跟他握了握,只觉得对方的手掌粗糙得硌人,一看就是常年干农活的。“抱歉,京城那边的生意离不开人,让两位久等了。”
“不碍事,不碍事!”郭永红连忙摆手,语气诚恳,“只要能学种大棚的技术,俺们等多久都愿意。”旁边的郭永富也跟着使劲点头。
李哲看着两人的模样,心里有了数:“我能感受到你们的诚意,但公司还有其他股东,我不能一个人说了算。这样,你们明天再来一趟,我跟管理层商量完,不管成不成,都给你们一个准信。”
这话一出,郭永红兄弟俩眼睛一下子亮了,脸上的欣喜藏都藏不住。
郭永红激动得声音都有点发颤:“真的?那太谢谢您了,李老板!俺们明天一早就来,绝不耽误您的事!”
郭永富也连忙跟着道谢,黝黑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双手在身侧攥了攥,看得出来是真的高兴。
兄弟俩又跟李哲聊了两句,眼瞅着一辆拖拉机“突突突”停在路边。
老李在一旁喊着人搭手,要把草帘子往车上装。兄弟俩二话不说,也不嫌脏,扛起成捆草帘子往拖拉机上装…(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