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超市

    孙涛顿时有些担忧:“韩姨,那我们在外交公寓的‘365蔬菜店’会不会受影响?”

    “那家店是去年开的,而且就这一家,影响不大,应该没问题。”韩主任安抚了一句,话锋一转:“但要是开分店,店多了就容易被查,甚至可能连累崇文门菜市场。”

    “韩姨,要是被查了,会有什么处罚?”孙涛追问。

    “罚款或者吊销执照。”韩主任答道。

    李哲心里清楚了,韩主任这是明确拒绝了让分店挂靠,365蔬菜店能继续开,但想再借崇文门菜市场的名头扩张,没戏了。

    两人又坐了一会儿,没再多说分店的事,聊了些菜市场的日常,就起身告辞了。

    上了伏尔加轿车,孙涛忍不住抱怨:“韩姨以前多照顾咱们啊,365蔬菜店就是她帮忙办起来的,现在当了主任,胆子反而变小了,连分店都不敢让咱们开。”

    李哲笑了笑,发动车子:“这不怪她,屁股决定脑袋罢了。她现在是主任,要对整个崇文门菜市场负责,不能像以前当副主任那样,只考虑咱们这一家店。”

    韩主任拒绝新分店挂靠,确实影响了李哲开分店的计划,但从长远看,未必是坏事。

    国家对个体户挂靠国营企业的管理越严格,说明市场在发展、在开放,对个体户其实是好事。

    经过这一年的积累,就算不挂靠崇文门菜市场,他也有独立开分店的能力了。只不过这样一来,他新开的蔬菜店就没有收取外汇券的资格,客户定位和选址都得重新调整。

    见李哲半天没说话,孙涛又问:“李哥,那咱们还开不开分店了?”

    “开,当然开。”李哲回答得干脆,“不过,这次咱们得换个思路,做点不一样的。”

    “啥不一样的?”孙涛皱起眉,他觉得现在的“365蔬菜店”模式就很好,照着开分店肯定能赚钱。

    “首先是选址问题。”李哲分析,“现在没法收外汇券,就没必要专挑老外扎堆的地方了。当然,老外还是我们的客户,但客户群要扩大,从老外扩展到京城所有有钱人。”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孙涛点点头,“这两年国内经济发展快,有钱人确实多了,消费能力不比老外差。”

    “再一个,店内的经营模式,我想改一改。”李哲继续说。

    “怎么改?”孙涛连忙追问,他觉得每次跟李哲聊天都能学到新东西,说着便在身上摸索,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子。

    “你这是干啥?咱俩聊聊天,没必要这样。”李哲觉得他有些夸张,莫名想起了某位八零后大佬讲话的场面。

    “李哥,您说,我听着呢!”孙涛并没有放下本子的想法。

    “我想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开个超市。”李哲说。

    “啥?”孙涛果然没听过这个词,一脸茫然,“李哥,啥叫超市啊?”

    李哲组织了一下语言:“超市就是可以自己选商品的店。”

    “李哥,哪个店不是自己选商品啊?”孙涛摸了摸头,更糊涂了。

    李哲想了想,耐心解释:“你平时去国营副食店买东西,是不是得先跟售货员说‘要酱油’‘要白菜’,等售货员拿给你再算账?

    超市跟这不一样,它是个‘自己动手挑’的大商店,里面不光有蔬菜、肉蛋、粮油这些吃的,还有肥皂、毛巾、文具这些日用品,全都明码标价摆在货架上。

    你拿个篮子自己逛,想要啥就从架子上拿,最后到门口专门的收银台,把所有东西算总账付钱就行。不用跟每个柜台的售货员打交道,又快又自由。

    跟咱们的‘365蔬菜店’有点像,但东西更多、更全面,逛着也更方便。”

    孙涛琢磨了一会儿,说:“那不就是个自选的供销社吗?”

    “你这么理解也没大错,但两者定位还是有区别的。”李哲笑道,

    “供销社的商品以‘满足基本生活刚需’为主,品类相对固定、单一;而超市的商品会更贴近周边消费者的需求,能根据市场反应调整品类,比如居民区的超市会多配日用品,学校周边的会多配文具、零食之类。”

    “李哥,那您说的这个超市,得有多大规模啊?”孙涛又问。

    “预计三五百平米吧。”李哲想了想答道。

    “这也太大了!”孙涛咽了咽口水,彻底被李哲的构想惊到了。

    其实李哲对这个构想也没有十足把握,他知道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不确定能不能适应现在的市场。后续还需要做一番详细调研,仔细研究后再做决定……

    ……

    晚上八点,苏州胡同七号院静悄悄的,前院车库的灯亮着。

    李哲刚把白色伏尔加轿车停稳,推开车门就见王建军从倒座房里走出来,手里拎着一瓶二锅头。

    王建军走上前,“哲子,今儿个去哪了?咋这么晚才回?”

    “去韩主任家了,谈点事。”李哲打了个哈欠,白天跑了大半天,这会儿确实有些累。

    王建军连忙说道:“回来得正好!我刚把酒菜摆上,咱哥俩一块喝点,正好有事儿跟你商量。”

    “成啊。”李哲锁好车门,跟着王建军往倒座房走。

    一进门,就见方桌上摆着四样菜:油亮亮的花生米、脆生生的拍黄瓜、撕好的熏鸡,还有一大盘切好的驴肉拼盘,显然是早有准备,哪里是什么“刚摆上”。

    李哲笑着坐下,先夹了两块驴肉塞进嘴里,瞬间缓解了饥饿。

    王建军打开二锅头,给两个酒杯都倒满,还没喝就闻到一股辛辣的酒香。“咱今儿个就喝这个,解解乏。”他端起酒杯,“来,走一个!”

    李哲端起酒杯,和他轻轻一碰,仰头喝了一口,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放下酒杯,他拿起筷子又夹了口熏鸡,问道:“哥,你刚才说有事儿跟我商量,啥事儿?”

    王建军先吃了口菜压了压酒气,才开口:“老二,听谭经理说,你后半年想给蜀香居开个分店?”

    “是有这想法。”李哲点头,“现在蜀香居生意稳了,得趁着反季节蔬菜稀缺的时候尽快扩张。你平时跑采购,见的商铺多,要是有合适的,也帮我留意着点。”

    “多大面积?想找哪块的位置?”王建军放下酒杯,夹了颗花生米。

    “至少三百平米以上,位置越核心越好,人流量大的商圈或者居民区都行,最好能方便停车。”李哲说道。

    王建军点点头:“我记下了,往后跑市场的时候多留意。”

    两人又喝了口酒,桌上的气氛忽然安静下来。

    李哲看王建军频频举杯,却没怎么吃菜,眉宇间还带着几分愁绪,放下筷子问道:“哥,你今儿个不对劲啊,是不是心里有事?有话就说,别憋着。”

    王建军苦笑了一下,放下酒杯,手指在桌沿上轻轻摩挲着:“嘿,还真啥都瞒不过你。确实有件事,琢磨好几天了,想跟你商量商量。”

    “你说。”李哲身子往前凑了凑,认真听着。

    “四月份的时候,小姨把我和晓燕约到家里见了面。”王建军声音低了些,“这一转眼都接触三四个月了,我俩处得还不错,我寻思着,总瞒着也不是个事,想找个时间跟我爹和大姑说说我俩处对象的事……”

    “这是好事啊,早该说。”李哲点点头,心里却清楚,王建军的顾虑不止这个。

    果然,王建军又端起酒杯,自己喝了一口,眉头皱得更紧了:“我现在发愁的是,晓燕的事好说,可我小姨的事咋说?还有我娘和我妹的事……”

    李哲心里一沉,他知道王建军的担忧。

    特殊年代,王建军的母亲带着妹妹去了港岛,这么多年杳无音信,王荣生一直惦记着娘俩,这么多年都没再婚。

    去年王建军才和小姨吴芳华相认,还得知母亲在港岛已经改嫁,有了新家庭。

    他一直没敢把这事告诉父亲,连和小姨相认的事都瞒着。现在要提和白晓燕处对象的事,小姨作为媒人,肯定绕不开,到时候相认的事、母亲改嫁的事,恐怕都瞒不住了。

    “白警官知道你家这些事吗?”李哲问道。

    “她问过我家里的情况,我都如实跟她说过,我娘和我妹去了港岛,这么多年没联系。”王建军无奈道:“但我没说我瞒着我爹和小姨相认的事。

    我就怕她见了我爹、大姑,一不小心说漏嘴。而且小姨也是好心帮我介绍对象,我也不能把她落下啊。”

    李哲点点头,这事确实棘手。

    王建军想和白晓燕成,离不开吴芳华和魏所长的帮衬,可一旦牵扯到吴芳华,就会扯出更多事。

    王荣生盼了妻子这么多年,要是突然知道妻子已经改嫁,恐怕真的扛不住。

    “既然你和白警官已经处到这份上,确实不能再瞒了。”李哲缓缓说道。

    他不光是为表哥考虑,也为自己考虑。

    这事要是一直瞒着,万一哪天突然暴露,他作为知情人,也难免会受牵连。

    “我也知道不能瞒,可关键是咋开口啊!”王建军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无奈,“我爹这辈子就俩心愿:一是看着我结婚成家,二是找到我娘和我妹。

    为了这俩心愿,他一个人过了这么多年,没再找伴儿。

    要是突然告诉他,我娘早就改嫁了,有了新家庭,那他这么多年的等待,这么多年的坚持,算啥啊?我怕他受不住这个打击……”说到这儿,王建军的声音都有些发颤。

    李哲沉默了,王荣生的固执和深情,他是知道的。

    这事要是处理不好,真可能出大事。

    他思索了片刻,才开口:“哥,人的适应能力很强,再难的事,给点时间总能慢慢接受。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分阶段跟舅舅说,给他足够的缓冲时间。”

    “分阶段?啥意思?你仔细说说。”王建军眼睛一亮,身子往前凑了凑。

    “我的想法是,第一步,你先跟舅舅说你和小姨相认的事。”李哲放慢语速,条理清晰地说道,

    “不用急着说你娘改嫁的事,就说你偶然找到了小姨,小姨知道你娘和妹妹的消息,而且她们在港岛过得挺好,让舅舅先放心。

    先让他接受‘找到亲人’这个消息,心里有个底。”

    他顿了顿,又说道:“再过几天,等舅舅慢慢消化了相认的事,你再跟他说你和白警官处对象的事,顺便提一句,是小姨帮着牵的线。

    他一琢磨,就知道你跟小姨相认有段时间了,心里也能有个准备。

    等他差不多能接受这些了,再说你娘再婚的事,冲击就小多了。这段时间你多陪陪他,跟他聊聊天,让他慢慢消化。”

    王建军皱着眉,琢磨了好一会儿,才不确定地问:“这……这能行吗?万一他一听说我和小姨相认,就追问我娘的事,咋办?”

    “那就跟他说,小姨也是刚联系上你娘,具体情况还没摸清,等弄清楚了再跟他说。”李哲答道,“先把话头缓住,给他个盼头,也给自己留个缓冲的时间。

    总比一下子把所有事都抛出来,让他措手不及强。”

    王建军又喝了口酒,沉默了片刻,重重地点了点头:“行,就按你说的办!我琢磨好几天了,也没想出啥好法子,你这办法,至少能让我爹少受点打击。”

    “等过两天,我忙完京城的事,咱俩一起回趟廊坊。”李哲端起酒杯,跟他碰了一下,“这事我跟你一起去说,有啥情况也能帮着打圆场。”

    王建军眼眶有点红,用力点头:“好,咱哥俩一起回去。”两人又碰了杯,二锅头的辛辣,好像也淡了些……

    ……

    翌日傍晚。

    崇文门西大街的热气依旧未散,蜀香居餐厅里人声鼎沸,一楼大厅里坐满了客人,服务员们端着餐盘穿梭其间,空气中飘着川菜特有的麻辣香气。

    二楼的包间要清净一些,冷气驱散了外面的闷热,让人浑身舒畅。

    包间里的旋转圆桌上摆着四菜一汤,柠檬鸡爪色泽鲜亮,酸菜鱼的白汤浮着红油,辣子鸡裹着金黄的辣椒,永州血鸭泛着油光,酸辣汤冒着热气。

    李哲和林为民比邻而坐,李哲拿起酒瓶,给林为民面前的酒杯添满酒,笑着说:“林哥,这几道都是我们后厨刚研发的新菜,您尝尝味道咋样?给我们提提改进意见。”

    林为民穿着件蓝色衬衫,闻言拿起筷子,先夹了一块柠檬鸡爪。鸡爪炖得软烂,咬开后带着淡淡的柠檬清香,酸辣味恰到好处,既解腻又开胃。

    他点点头:“这鸡爪不错,口感软而不烂,柠檬的酸味也没盖过鸡爪本身的鲜味,夏天吃很爽口。”

    接着他尝了一口酸菜鱼,鱼肉雪白嫩滑,入口即化,酸菜的咸香和泡椒的辣味融合得很好,只是嚼到最后,隐约有一丝土腥味。

    随后是辣子鸡,鸡肉外酥里嫩,辣椒的香味完全渗进肉里,只是块头有点小,吃肉得在辣椒里翻找。

    最后他喝了一勺酸辣汤,汤味浓郁,酸、辣、鲜、香都有。

    林为民放下筷子,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这几道新菜都挺有特色,酸辣汤也很开胃,难怪你们蜀香居生意这么好。”

    李哲笑道:“林哥,您别光捡着好的说,也给我们提提意见。”

    林为民想了想,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语气诚恳:“要是说不足,也有两点。第一,酸菜鱼的鱼肉虽然嫩,但土腥味没去干净;第二,辣子鸡的鸡肉块太小了,客人吃起来不方便。”

    “舍不得放肉是我们后厨韩师傅在国营餐馆养成的老毛病了。”李哲笑着调侃了一句:“林哥,您说的这两点我都记下了,回头我就跟后厨的师傅们说,让他们研究改进方案。”

    林为民笑了笑:“老弟,要不说你这餐厅生意好呢,光是这态度就够其他餐厅学了。”

    说完,李哲端起自己的酒杯,朝林为民举了举:“林哥,谢谢您提的意见,我敬您一杯。”

    两人一饮而尽,林为民放下酒杯,看着李哲问道:“老弟,你可是个大忙人,今儿个特意请我吃饭,不单是让我尝新菜吧?有啥事儿你直说,甭跟我客气。”

    李哲也不绕弯子,坦诚道:“林哥,我还真有件事想麻烦您。我想请您帮我留意一下,最近京城有没有比较适合的商铺和住宅出售。”

    林为民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商铺和住宅可不一样,用处差远了。你到底是想要商铺,还是想要住宅?”

    “两个都想买。”李哲说道。

    林为民挑了挑眉,冲他竖了个大拇指:“还是你财大气粗,这财力,估计都超过二姐了。”

    李哲摆摆手:“我这个人没啥大本事,就觉得挣了钱还是买房置地踏实,手里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心里才不慌。”

    “那你跟我说说要求,我帮你留意着。商铺想要啥样的?住宅又有啥要求?”林为民拿出烟,递给李哲一根,自己也点了一根。

    “商铺的话,位置越繁华、人流量越大越好,面积得在三百平米以上,我打算一次性买两处。”李哲点着烟,抽了一口:

    “住宅的话,环境得好一点,最好在商铺附近,方便打理生意,面积不用太大,两室一厅或者三室一厅都行。”

    林为民又问:“商铺买了是打算出租,还是你自己用?”

    “主要是自用,开餐厅分店。”李哲解释道,“现在蜀香居生意稳定,客人也多,有时候包间都订不上,开个分店既能分流客人,也能把生意做得更大。”

    “也是,你这餐厅口味好、服务也好,开分店肯定能火。”林为民说道,“我记下你的要求了,有合适的商铺和住宅,第一时间给你打电话。”

    “谢谢您了,林哥。”李哲又端起酒杯,“我再敬您一杯。”

    “嗨,都是朋友,客气啥!”林为民笑着端起酒杯,两人再次碰杯,一饮而尽。

    两人又聊了会儿京城的房价走势,以及哪些区域的商铺升值空间大,林为民还跟李哲透露,最近王府井附近可能有一处商铺要出售,位置很好,就是价格有点高,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吃完饭,李哲送林为民到餐厅门口,从车里拎出个纸袋递过去:“林哥,一点小意思,您拿着抽。”

    林为民低头瞅了眼袋子,里面装着两条万宝路香烟,他连忙摆手推辞:“李老弟,你这就见外了。”

    李哲把袋子往林为民手里塞了塞,语气诚恳:“林哥,这不是跟您客气,就是一点心意,您帮我留意房子的事已经够麻烦您了,这点东西您可别推辞。”

    林为民看着李哲的态度,知道推不过,只好接了袋子,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行,那我就收下了。房子的事你放心,我一有消息就给你打电话。”

    “谢谢林哥!”李哲笑着点头,目送林为民转身离开,才折返餐厅。

    这个年代,国营单位对外出售房产要经过房管局备案登记。有了林为民这位房管局科长帮忙,李哲就能获得出售房产的第一手消息……(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不错,请把《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