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多,苏州胡同七号院静得很,只有偶尔传来几声猫叫,在夜色里飘得老远。
后院,北屋西房的灯还亮着,窗户上人影轻轻晃动,隐约能听见女人的低语。
半个小时后,李哲长舒一口气,仰面躺在床上,胸口微微起伏。
谭静雅躺在他身旁,脸颊泛着淡淡的红晕,发丝凌乱地贴在额角,浑身透着一丝无力,雪白的肌肤与优美的身体曲线在灯光下若隐若现。
休息片刻后,两人简单冲洗了一番,又重新躺回床上,被子只盖到腰间,空气中还残留着暧昧的气息。
谭静雅重新靠回李哲身边,枕着他的胳膊轻声说:“我今天算完账目了,咱们这三个月的盈利,已经填平了买空调、装电话的亏空。这个月再赚的钱,就是纯利润了。”
李哲侧过头,看着她柔顺的发丝,追问道:“那客人充值的会员费呢?也补平了吗?”
“当然补齐了。”谭静雅点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骄傲,“之前充值的老会员已经消费了一部分,这段时间又有不少新会员充值,现在会员费总共攒了五千多块钱。
我想着中秋节的时候再搞一次充值活动,吸引更多客人办会员,你觉得怎么样?”
李哲掐着手指算了算,笑道:“中秋节还早呢,还得一个多月。再过几天就是七夕节了,你要是想搞活动,不如趁七夕搞一场?”
谭静雅柳眉微微蹙起,有些疑惑地看着他:“七夕节?还有专门庆祝这个节日的?我怎么没听说过哪家餐厅在七夕搞活动?”
在这个年代,传统节日里只有春节、中秋、国庆、腊八等被广泛重视,七夕更多是作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存在,很少有人会特意过这个节,更别说商家以此做营销了。
李哲也反应过来,现在的七夕还没成为后来流行的“中国情人节”。
他笑着解释:“节日这东西,除了传统习俗,很多时候都是商家为了引流造出来的。
你看国外有情人节,咱们中国也可以有啊。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寓意多好,正好可以当成咱们中国的情人节来做。”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直白:“说白了,咱们餐厅搞活动就是为了吸引客人、多赚钱,节日不过是个营销的借口。
有现成的节日就用,没有节日,咱们也能自己创造条件。只要能让客人觉得‘划算’‘有意义’,他们就愿意来消费。”
“还能这么做?”谭静雅眼睛瞪圆了些,随即露出崇拜的神色,凑过去在李哲脸上亲了一口,
“亲爱的,你可真厉害,这种点子都能想出来。那七夕活动就按你说的办,我明天就去琢磨具体的方案,比如双人套餐之类的。”
李哲右手轻轻揽着她的细腰,话锋一转:“转眼都八月份了,之前咱们只是嘴上说开新店,现在该正经商量了。后半年要不要真的开分店?要是决定开,算算时间也该开始准备了。”
谭静雅听到“开分店”,眼神里多了几分期待,却又很快有些犹豫:“开分店我肯定支持,这是咱们早就计划好的事。可我手里现在没有多余的资金,没办法再往里面投钱了……”
“钱的事你不用操心,我手里有足够的资金,先帮你垫上。”李哲摆摆手,语气轻松,“等新店开始盈利,你再慢慢还我就是了。”
谭静雅笑着捏了捏他的下巴,打趣道:“那要是新店赔了呢?我可没钱还你。”
李哲的右手顺着她的腰往下滑,轻轻拍了拍她丰腴的臀部,带着几分调侃:“要是赔了,你就把自己赔给我,一辈子留在我身边打理餐厅,还能少雇一个人。”
“讨厌!”谭静雅娇嗔着拍了他一下,随即认真起来,“那新店准备什么时候开业?要是定了时间,我也好提前规划。”
“我想着十一月初开业。”李哲思索着说道,“到时候夏天的应季蔬菜少了,咱们的反季节蔬菜正好上市,刚好能帮新店引流。你觉得这个时间怎么样?”
谭静雅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十一月初开业的话,只有不到三个月的准备时间了。找店铺、装修、招人、培训,每一件事都得抓紧,确实不能再耽误了。”
“所以得尽快行动。”李哲说道,“这样,回头你、我,还有王经理,咱们三个人都多留意一下合适的店铺。
位置一定要好,最好是在人流量大的商圈或者居民区附近,跟蜀香居的客源错开,又能保证有足够的客人。”
谭静雅又问:“那店铺面积呢?跟老店一样两百多平米,还是再大一点?”
“既然是开新店,肯定不能比老店差。”李哲想了想,给出标准,“至少要三百平米以上,装修方面也要更高档一些,依旧是一楼大厅八仙桌,二楼包间,这样既能接待散客,也能承接小型宴请,灵活性更高。”
“行,我心里有数了,明天我就跟王经理说,让他也帮忙留意店铺。”谭静雅点点头,脸上满是期待。
李哲看着她期待的模样,又想起一件事,问道:“对了,等新店开业,肯定需要你去盯着,毕竟你有经验。那老店这边,你有什么安排吗?打算让谁接手管理?”
谭静雅思索了片刻,说道:“这段时间王经理表现得不错,让他值晚班的时候,店里的大小事都处理得很妥当,没有出过疏漏。要是开分店,就让他接手老店的管理,我去新店。”
李哲沉吟了一下,王建军现在是蜀香居的采购经理,负责食材采购的统筹。
他之前也有过让王建军接手老店的想法,但转念一想,采购是餐厅的核心环节,如果王建军去管老店,新店的采购就得重新找人负责,而且两家店很难做到统一采购,成本说不定会增加。
从长远来看,王建军这个采购经理的职位,比老店店长更重要。于是他问:“除了王经理,还有其他合适的人选吗?”
“这段时间我常往四合院跑,王经理有时候晚上也有事,我们俩总轮换不开,所以林领班现在也帮忙值晚班,做得也挺好。要是您对王经理另有安排,我觉得让林领班接手老店也合适。”谭静雅答道。
“林领班确实不错,做事细心,也有责任心。”李哲点点头,心里有了主意,“那就暂定让林领班接手老店,王经理继续做采购经理,负责两家店的食材采购。
这样能保证食材品质统一,还能通过批量采购压低价格,降低成本。”
他的手又开始不安分地在谭静雅腰间摩挲,温热触感让谭静雅身体微微一颤。她往李哲怀里缩了缩,轻声说道:“还有件事,我想跟你商量一下。”
“什么事?你说。”李哲低头,鼻尖蹭了蹭她的发顶,闻到一股淡淡的香皂味。
谭静雅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我想搬出去住了,不在院里住了。”
李哲愣了一下,有些意外地看着她:“怎么突然想搬走了?住得不舒服吗?还是院里有什么让你不方便的地方?”
“咱们孤男寡女住一个院里,我怕周围邻居说闲话。”谭静雅小声道。
李哲打趣:“之前怎么不怕?”
“之前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斜,自然不怕人说……可现在时间久了,难免有人会瞎猜。”谭静雅解释道。
李哲收起玩笑的神色,认真说:“你说的有道理。这样,你再住段时间,房子的事我来想办法。”
“嗯嗯,我听你的。”谭静雅乖巧地往他怀里蹭了蹭,像只温顺的小猫,脸颊贴着他的胸口,能清晰地听到他的心跳声。
李哲深吸一口气,心里暗叹——齐人之福果然没那么好享。
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既然做了选择,就得把后续的事安排妥当,这样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当下。
窗外的夜色更浓了,屋里的灯光暗了下来,两人依偎在一起,不再说话,只静静感受着彼此的温度。
……
晚上七点,后沟胡同里静悄悄的,只有几户人家亮着灯。
一辆白色伏尔加轿车缓缓停在胡同口,李哲和孙涛先后下车。李哲打开后备箱,孙涛弯腰提出一个鼓鼓囊囊的编织袋,袋口露出几分精致包装的边角。
“李哥,您还是头一回来韩主任家吧?”孙涛掂了掂手里的袋子,熟门熟路地往胡同里走。
“是头一回,这地倒是离我住的苏州胡同不远。”李哲打量着四周,胡同两侧的砖墙爬着些藤蔓,不远处就是崇文门菜市场的后门,他虽没来过后沟胡同,对这周边却还算熟悉。
“跟我走,韩姨家在胡同东边!”孙涛在前头带路,拐了两个弯,进了一个大杂院。
院中央的水池边,一个穿着碎花衫的女人正蹲在那儿洗衣服,见两人进来,抬头笑道:“呦,孙涛来了!”
“刘嫂,还没做饭呢?”孙涛笑着打招呼,脚步没停。
“没呢,你刘哥今儿回得晚,不急。”刘嫂应着,目光落在李哲身上,好奇地问:“这小伙子是谁啊?长得真排场。”
“我哥们儿,跟我一起来看韩姨的。”孙涛没多解释,脚步加快了些。
“急啥呀?”刘嫂打趣道,“青禾今儿没在家,你就算来也见不着。”
“我知道她不在家,正因为她不在,我今儿才过来看韩姨;她要是在家,我还不稀罕来呢!”孙涛嘴硬道。
“嘿,你这小子就嘴硬吧!以前整天跟在青禾屁股后面跑,我还不知道你那点心思?”刘嫂笑得更欢了。
“得嘞,您是火眼金睛成了吧?不跟您唠了,回见!”孙涛撂下这句话,带着李哲往后院走。隔着老远就喊:“韩姨,韩姨!”
“呦,孙涛、李哲来啦!快进屋坐!”韩主任掀开门帘,笑着迎出门,又问:“你们吃饭了没?没吃的话我给你们做,家里有现成的菜。”
“韩主任,您别忙活了,我们吃过饭才来的。”李哲连忙说道。
孙涛瞥见桌上放着一杯麦乳精和一块桃酥,皱起眉:“韩姨,您晚上就吃这个啊?”
“中午吃多了,晚上一个人懒得做,再说这不挺好的嘛。”韩主任招呼两人:“快坐,我去给你们倒茶。”
孙涛趁机把编织袋里的东西往外掏,一个个印着“友谊商店”字样的精致袋子摆到桌上:“韩姨,这些都是李哥给您带的。”
韩主任带着点责怪的语气说:“都这么熟了,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净乱花钱,以后不许这样了。”
“韩主任,您从副主任升成主任,这是大好事,我们也想跟着沾沾喜气。”李哲笑着解释,“这些东西都是朋友送的,我在家放着也用不上,就借花献佛给您带来了。”
李哲带来的东西共四样:第一样是羊绒衫,这年代很流行,属于高档商品,正适合韩主任这个年纪;
第二样是两条万宝路香烟,韩主任自己不抽烟,但以她的级别,难免需要社交走动,外国香烟是稀缺货,送礼也有面子;
第三样是一盒巧克力和一盒黄油曲奇;第四样是一盒燕窝礼盒。
“你们也忙了一天,快坐下歇会儿。”韩主任端来两杯茶水递过去,随口问:“最近‘365蔬菜店’的生意怎么样?”
孙涛和李哲对视一眼,说道:“韩姨,我上次来得仓促,没来得及跟您说,我们蔬菜店最近生意还真受了点影响。”
“怎么回事?”韩主任追问。
孙涛解释:“朝内菜市场也在外交公寓开了家蔬菜店,叫‘朝内菜市场第一涉外蔬菜店’,简称‘朝外蔬菜店’。我们卖什么,他们就卖什么,摆明了是抢我们生意。”
“东施效颦。”韩主任轻哼一声,又问:“生意影响大吗?”
“是有点影响,但我们也在积极调整应对。”孙涛答道。
李哲没说话,却从韩主任“东施效颦”四个字里听出了不一样的意味,便追问:“韩主任,您觉得朝内菜市场开涉外蔬菜店,是为了赚钱,还是有别的目的?”
“想挣外汇券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估计是看到崇文门菜市场受了上级嘉奖,也想效仿罢了。”韩主任笑道。
李哲点点头,大致明白了她的意思。
韩主任忽然想起什么,又问:“对了,青禾有些日子没回来了,她现在忙啥呢?还在种菜吗?”
孙涛立刻竖起耳朵,他也很关心周青禾的动向,只是不好意思总问李哲。
“韩主任,您得改口了,现在该叫‘周老师’。”李哲笑着说,“小周老师现在给村里的种植户做培训,大家都很喜欢她讲课,她也很热心,忙得不亦乐乎。”
韩主任笑了笑,又转向业务话题:“说到种植户,你们四季青公司今年的蔬菜大棚规模有多大?”
“大概五百亩左右。”李哲答道。
“嚯,那可真不少!”韩主任赞叹一句,随即提议:“能不能给我们崇文门菜市场供应一些蔬菜?”
“这得看情况。”李哲如实说,“今年种植规模虽大,但大部分蔬菜都被京城市蔬菜公司收购了,由他们统一分配。京城市场这么大,一分下来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韩主任点点头,又问:“那你觉得,什么时候咱老百姓也能吃上冬菜?”
“明年冬天。”李哲语气笃定。
韩主任露出期待的神色,感慨道:“要是京城老百姓真能吃上平价冬菜,你也算是大功一件了。”
“谈不上。”李哲摆摆手,“就算没有我李哲,也会有王哲、孙哲,随着科技和种植技术发展,越冬蔬菜的推广会成为趋势。”
“行啊,年纪不大,倒挺谦虚。”韩主任脸上带着几分赞赏。
在她看来,换成别的年轻人,做出这样的事业,早就飘得没边了,单从这一点看,李哲就很不一般。
聊了一阵,李哲话锋一转:“韩主任,我们‘365蔬菜店’经营有些日子了,渠道稳定、收益不错,也受不少顾客好评。所以我想再开一家分店,您觉得怎么样?”
韩主任微微蹙眉,沉默了片刻后,问道:“你想在哪开分店?”
“选在三里屯附近。”李哲之所以选在这,并不是看重后世声名在外的三里屯酒吧街,而是周边的第二使馆区附近。
这里居住着大量外交人员及家属,是外籍人士的集中区域。在这儿开涉外蔬菜店,潜在客户群不小,生意不会比外交公寓差。
韩主任思索片刻,有些为难的说:“前段时间国务院刚发了文件,明确说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不能挂靠国营、集体企业经营。现在开分店,等于是顶风作案,不好办啊。”(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