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拿下!诏回!大获全胜!

    当白圭的质问声落地,满殿群臣都几乎在瞬间反应过来了这一番争辩与问答之后,真正的杀招所在。

    但就如方才顾相绝望闭眼一样,在张侍郎说出那句话之后,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无力回天。

    张侍郎呆立在原地,在白圭的质问下,面色几乎是瞬间褪去了血色,一片苍白。

    他张了张嘴,却从喉咙里发不出任何的声音。

    他知道,自己中了对方的言语圈套,犯下了一个弥天大错。

    虽说朝堂无是非,只有利害,但那是私底下的话,明面上,还有着不可逾越的红线的。

    有些话,即使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却无论如何不能公开摆在台面上。

    就如这些日子在朝堂中颇为流行,传说就是那位舟山侯首创的话:有些事,不上称没有二两重,一上称,一千斤都打不住。

    地方和朝廷是在永恒地博弈着,但不论斗得多死,只要还不想掀桌子,那地方在公开场合必须向朝廷表示忠诚,朝廷在明面上也必须以大家长的姿态爱护地方,这对双方都是必须。

    但自己却失了智,将这层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窗纱捅破了,他似乎已经可以预料到自己的结局了。

    白圭果然也没有打算放过他,冷冷道:“朝廷的钦差,竟然会被地方官府和士绅联手封锁,真的是奇闻,他们还是不是陛下的子民,他们眼里还有没有朝廷?”

    “而你张大人,又是如何知情的?还是说,你也和那帮人沆瀣一气,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员?”

    这个问题,如隆冬刮过的凛风,将张侍郎脸上的苍白又加重了一层,几乎面无血色,整个人如风中枯荷,摇摇欲坠。

    瞧着他的姿态,他的“同党”们心里想过营救,但当他们在脑子里面过一遍想法,就发现自己似乎完全无从救起。

    你说张侍郎就是提出了个假设,并不是真的在说有这回事,那就是纯粹把皇帝和群臣当傻子了,除非他是个只手遮天的权臣。

    那除此之外,还能辩解什么?

    辩解说自己是道听途说?那既然都有了道听途说,说明多半是有这事儿啊!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事儿摆明了,陛下和帝党的心思,就不是想要为难你一个小小的工部侍郎,而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抓住了这一个关键,想通了这一个问题,那解题的思路就只剩一个了。

    张侍郎也不愧是能走到这个位置的人,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如今的他,只剩下了一条路。

    他的手不自觉地哆唆着,仿佛回到了当初年幼握笔,一遍遍习字,写文时的模样。

    他的腰杆也僵住了,就好似那漫长科考准备中的麻木和劳累,再度侵袭。

    所有的一切,都将随着他接下来的话,化为飞灰。

    他的来时路,他的此时权,都将不再是他的骄傲,而是别人的叹息,抑或是笑柄。

    他看向厉声质问的白圭,看向御座上的新帝,绝望闭眼,双膝一软,扑通一声跪地。

    “陛下,臣为了制止故乡乱象,心急如焚,口不择言,以至于编造事实,信口胡说,犯了欺君之罪,请陛下责罚!”

    他跪伏在地,将半生功名化作了飞灰。

    御座上,新帝冷冷看着他,“你是说,朝堂问对,君前奏事,你之所言,皆是信口胡说?你到底知不知道朝廷律法?你心里还有没有朕和朝堂的法度?”

    张侍郎心头一片绝望,但他知道,他扛下这事儿,他虽肯定没了,但他的妻儿亲族还有得活,他若不扛,那才是真正的绝境。

    一念及此,他的声音都带着绝望的嘶哑和干涩,同时又有着几分决绝,“臣一时情急,犯下大错,无可辩解,请陛下责罚!”

    “孙准何在?”

    刑部尚书孙准迈步出列,“臣在!”

    “此人交给你了。带下去吧。”

    新帝挥了挥手,就像是拂走了一片尘埃,殿中侍卫立刻上前,将张侍郎的官帽取下,而后一左一右地架起了他。

    张侍郎很想表现一下自己的气节,挣脱他们来一句【自己能走】,大步离开,给殿中群臣留下一个洒脱的背影,但两条腿却怎么都不听使唤,如同软了的面条一样,完全站都站不起来。

    于是,他只能如一条死狗一般,被两名高大的殿中侍卫拖了下去。

    还好两腿之间,没有拖出一条水渍。

    看着他被拖走的样子,朝堂之上的许多人,都忍不住生出一种兔死狐悲之感。

    这就是朝堂,一言不慎,便有可能从风光无限的顶峰,跌落万丈深渊。

    不过这事儿也没几个人去恨皇帝,毕竟这是张侍郎自己作死,有些话那是能摆上台面来说的吗?

    欺君也是他自己承认的,这种原则性问题,当原则本人就在面前,没被当场杖杀已经算是给脸了。

    不少人佩服地看向御座上那年轻的身影,没想到此番江南党气势汹汹而来,竟然是落得个这般下场。

    咱们这位新陛下,虽然没有多少参与朝政的经验,但显然手段并不简单啊!

    想到这儿,不少人的心思都开始活泛了起来。

    郭应心就靠着率先投靠了陛下,如今这首相之位,看来是坐稳了。

    若是将江南系那些高官都拉下马来,得空出多少位置?

    而陛下摆明了是不信任江南一系的,这事儿完全有搞头啊!

    这些人在心思万千,如今江南系朝臣在朝堂中的领袖,如今政事堂排名第二的相公顾知贤也在思考。

    目睹这场溃败的他暗叹一声,没想到这一次,竟然被打了这样一个措手不及,以至于掉进这种陷阱。

    但既然张侍郎献祭了自己,将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这事儿或许就还有斗的余地!

    但正当他思考着该如何破局的时候,白圭的声音再度响起。

    “陛下,臣以为,张肃虽有胡编乱造欺君之罪,但所谓空穴来风,皆有根据,若全无事实,他也想不到如此言说,江南之情况具体如何,还需细细甄别啊!”

    不好!

    顾相当即心头生出几分警惕,立刻睁眼,看向方才跟着张侍郎出言附和的一位江南系朝臣。

    对方也是经验丰富,立刻明白,开口道:“白相此言差矣,既然明确了是张侍郎欺君罔上,罪大恶极,下了大狱,那便不能再以欺君之言,作为朝议之根据。否则张侍郎便不该被定罪。”

    这一番话,也是合情合理。

    你说他欺君了,那么他欺君的话,还能用吗?

    如果他欺君的话你认可,那他算哪门子欺君?

    总之就是一句:你以此收拾了他就不能再借着那个话题收拾我们了哦!

    但这位信心满满的发言之后,坐在凳子上假寐的老太师却忽然睁开了眼睛。

    “陛下,老臣觉得朱御史这一番话,很有道理。”

    “不如将浙江巡抚召回中京,详细询问一番,若果真没有那等事,朝廷也可安心,这张侍郎也不算冤枉。若是确有其事,那咱们也当酌情为张侍郎减轻罪责,将这个案子办得服众。”

    “老臣请陛下,以事实为基,以公正为要,切莫使朝廷干臣蒙冤。”

    政事堂首相郭应心也站出来,“臣附议,更何况,浙江奴变,的确兹事体大,朝廷还是要多了解第一手实情的好。”

    御座上,卫王缓缓点头,“老太师所言,朕当谨记。”

    说完,他看向众人,沉声道:“拟诏,诏江南总督俞翰文回京述职,朕有要事相询!”

    顾相猛地抬头,糟了又中计了!

    因为张侍郎被抓之后的脑子片刻不清醒,让他没有反应过来。

    等他反应过来,也再度为时已晚。

    因为,被这一连串变故整得有些恍惚的他,没有反应过来一个事实。

    俞翰文虽是江南总督,但因为总督行辕就在杭州,杭州本地也已经有县、府两级主官了,再弄个浙江巡抚在杭州,一座城里挤着四级地方主官衙门,意义不大,所以,在本朝近二十年,浙江巡抚往往是由江南总督兼任的。

    而朝廷就通过浙江巡抚这么一个看似无关的东西,牵连出了掌握江南政务外加部分军权的江南总督俞翰文。

    俞翰文一旦回京,江南派系对地方的掌控,就将出现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

    而这个真空,恰好就可以由提督江南五省军政的舟山侯来填补。

    顾相抬头,看向御座上那张年轻的面孔。

    从最开始的一步一步设计,一步步引导,到现在图穷匕见,剑指俞翰文,真是好深的算计啊!

    就不知道,这是他的谋划,还是老太师的算计了。

    不论如何,都是个难对付的。

    他在心头想了许久要不要出来阻止,以及如何出来阻止,但都找不到合适的办法,只能在沉思片刻之后,缓缓开口。

    “陛下之决断,老臣也同样赞同,只是是否考虑另召人手,毕竟有俞翰文在,若江南奴变出了乱子,可有问责之人,俞翰文若回京,奴变激化,该如何安抚江南民众?”

    龙椅上,新帝沉声道:“朕既以江南军政之权委于舟山侯,若出事,自当问责于他!”

    顾相拱手,“陛下明断,老臣再无异议。”

    如此,也算是给未来留了一点后手,稍稍扳回一点点局面吧。

    他就此沉默下来,如石像般站着。

    而见他不动,其余人也偃旗息鼓。

    主要这话题也着实顺理成章,辨无可辨。

    当尘埃落定,这场交锋,以江南系损失一名侍郎级官员并让皇帝釜底抽薪,成功召江南总督俞翰文入京,以新帝和帝党的大获全胜,宣告落幕。(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寒门权相不错,请把《寒门权相》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寒门权相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