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王安点头,从账册中抽出一页红笔标注的清单。
“下官核对了近三年的收支记录,发现短缺不是一时造成的。程近知在位时,每年都以各种借口挪用粮食,实则大多被他的亲信倒卖,或是私下分给了家丁部曲,账面上全是虚填的入库记录。”
他顿了顿,补充道:“仓里还有不少陈粮。去年的粟米和糜子有两百多石,因仓储潮湿发霉变质,已经不能食用;还有部分小麦被虫蛀,筛除后能食用的不足三成。下官已让人将变质粮食单独堆放,做了标记。”
林川翻看着账册上的记录,困惑道:“咱们这里地处西北,稻谷也好种?”
王安闻言,连忙躬身解释:“将军有所不知,灵州虽在西北,却占了黄河的便利。往年老城主在世的时候,修建了两道古渠,引黄河水灌溉两岸田地,开辟出不少水浇地。这些水浇地土质肥沃,能种稻麦,只是耗费人力颇多。春要修渠防淤,夏要护堤防涝,一亩稻田要比粟米多费三成工时,产量却只够糊口,所以百姓大多种粟米、糜黍,稻谷只种在最靠近渠口的上好地块,多是官田或乡绅的田地,收成后一部分上交官仓,一部分供自家食用。”
他顿了顿,补充道:“倒是粟米、糜黍耐旱,就算年成稍差,靠天雨也能收个六成,是城里百姓和驻军的主粮。只是程近知不管这些,年年按足额征收,连灾年都不肯减免,百姓本就艰难,他还挪用官仓存粮,如今仓里不仅缺粮,好粮还被糟蹋了大半。”
林川听了,叹口气道:“种好粮这么不容易,程近知还敢这么糟践……”
王安躬了躬身,没敢回应。
林川心里盘算起来:灵州有黄河天险,又有旧渠,只要组织人手疏浚渠道,再新开几条支渠,就能把两岸大片荒滩改造成水浇地。如今收了上千降兵,正好可以搞军垦,让留下的兵士半兵半农,闲时拓荒种地,战时拿起兵器守城,既解决了军粮短缺的问题,又能让兵士有活干、安下心,还能给灵州添些永久的基业。
不过此事,如何与接下来要进行的大规模养殖结合起来?
想到此处,他开口问道:
“王安,你既懂农事,我请教你一个问题……”
王安连忙躬身抱拳道:“将军折煞下官了!有何吩咐,下官知无不言!”
林川摆摆手:“镰刀军如今与羌人交好,我想借此机会,把肥羊养起来,填补军需,惠及百姓,依你看,该如何进行?”
“羌人?”王安愣了愣,抬眼看向林川,“不知将军说的,是哪一路的羌部?不同地方的羌人习性可差得远呢!”
“哦?你倒说说看。”
“下官在灵州任职多年,也常跟往来的商队闲谈。”
王安回道,“从榆林川往西到灵州,这一路戈壁滩上有多个羌部,有沙窝部、驼城部、横山部、河滩部,他们是折氏羌和白马羌的分支,都是老羌人,世代守着这片地界,以养羊、赶驼为生,性子温和,从不劫掠商旅,还常跟汉人换盐、换布匹,好打交道得很。”
林川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王安继续道:“可过了黄河,往兴州、武威去,就是河西走廊的入口,那一带全是党项羌的地盘。像野利部、没藏部,还有拓跋部的分支,个个桀骜难驯,不仅敌视汉人,还常劫掠周边小羌部,以往灵州往河西去的商队,十有六七都被他们抢过,凶险得很。”
林川笑起来:“我说的羌人,就是你刚才提到的驼城部。”
王安恍然大悟:“原来是驼城部!下官知道,他们就住在榆林往西百里的戈壁滩上,以驼为图腾,最善养羊,他们养的短毛肥羊,肉质细嫩,皮毛又厚又软,寒冬里铺在身下、做成坎肩,比棉花还暖和,在边地商队里极抢手。他们缺铁器、少粮食,不过跟周边几个羌部一样,只愿安稳放牧,从不敢跟人结仇,若是将军要合作,找他们再合适不过!”
“不只是合作。”
林川说道,“镰刀军与驼城部,已是生死与共的铁杆盟友。我打算让他们举部迁徙到灵州,专司养羊。”
“迁徙驼城部?”王安眼睛陡然睁大。
将军方才说的是“我打算让他们举部迁徙”……
羌部素来逐水草而居,部族迁徙本就是大事,如何说得这般轻松自如?
更何况,是一个汉人将军。
竟能让羌部心甘情愿举族来附,这份威望与能耐,实在匪夷所思。
这位镰刀军的林将军,究竟是什么人物?
王安强忍住心头激荡,躬身道:“驼城部善养羊是出了名的,若是能让他们扎根灵州,这养殖之事定然能成!只是下官先前只知他们与汉人交好,竟不知已是将军的铁杆盟友,倒是孤陋寡闻了。”
林川笑了笑,摆手道:“说正事。我打算让他们养到十万只羊的规模,你熟悉本地水土民情,说说看,该如何落地?”
王安略一思索,斟酌着回道:“大人,既是盟友,这事便要先让驼城部安心,再让百姓得力,下官浅见,有三桩事得先办好:
第一是划地。黄河东岸有片荒滩草场,南北绵延数十里,东西也开阔,远离百姓耕地,可以挖几道渠,秋冬也能引水浇草。可把南边的地方划给他们住,让他们搭毡房、盖土屋,官府派工匠帮衬着;北边的草场分成几块轮着放,免得草被啃光,这样他们住得安稳,羊也有得吃。
第二是分工。驼城部懂养羊,就让他们只管放羊;灵州百姓熟本地情况,秋收后秸秆多,可让他们晒干存着,冬天给羊补料,也能帮着搭羊圈、宰羊鞣皮。官府按做工多少给粮食或工钱,百姓得实惠,也不会跟部族起纷争。
第三是立规矩。得说好,驼城部不能越界糟蹋百姓的地,百姓也不能欺辱羌人,违者按府规处置。再设个专人,专管部族和百姓的事,有矛盾赶紧解,才能长久和睦。”
王安说完,有些局促地补充:“下官只懂地方民政,至于要养到十万只的规模,后续如何扩繁、如何保障安全,还得听将军的吩咐。”
林川听着,脸上露出赞许之色。
王安虽没说透,但划地、分工、立规这三件事,也说到了点上,是务实办事的样子。
也难怪他能在程近知手下守住本心。(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