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百姓无油

    自古以来,中原大地上的人,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抓着黑。

    有些原因是因为自己,有些是因为别人。

    杞人忧天这个故事,就是典型的早期地域黑。

    杞县,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杞人忧天的故事,简直不要太出名。

    宋百安就是一个杞县人。

    现在叫做雍丘人。

    当然了,虽然地处东京下辖县,但实际上宋百安可不敢当自己是京爷。

    而他居住的地方,靠近南京桥,也就是汴河虹桥。

    宋百安是个幸运的人,也是个不幸的人。

    幸运的是,他姓宋,居然和大宋一个姓。

    所以,当年他出生时,有茂才老爷讨巧讨喜庆,给他取名百安。

    他百不百安不要紧,关键是宋百安。

    不幸的是,一个普通人,有了一个不算对付的名字。

    于是,宋百安的一生,都处在被过于期望之中。

    这么好的名字,孩子怎么能不认识字呢?

    没钱不要紧,可以去偷学啊。

    宋百安小时候被老母亲鼓动去偷偷学习,扒墙根学认知。

    宋百安对天发誓,自己小时候扒过七八个新娘子的墙根,听里面的动静,都没被逮住过,但去偷学认字,去一次,被逮一次。

    先生也不赶人,反而鼓励小宋百安学习。

    甚至最后,先生说:“孩子,你在窗外怎么能看得清呢,来里面看吧。”

    小宋百安很开心啊。

    终于可以学习了。

    于是,他就进去了里面。

    可是,在外面偷看,还能看得清沙盘上的字。

    但到了学室里,他被安排在了最前面坐着。

    而先生开始在墙上用炭块和白垩写字。

    小宋百安扭头去看,先生严声呵斥:“做人,要行得端坐的正!你坐在这里扭来扭去,是不是不想学习?亏得老夫还不收你钱,让你进来听课!”

    如此往复几次后,小宋百安再也不去偷听课了。

    家里的老父亲老母亲只是不理解,打了两顿发现小宋百安不认怂后,也就放弃了。

    小宋百安的老爹能结婚,那是因为那时候大宋刚建立,大宋往外扩张,他爷爷当兵掳掠赚了钱。

    到了小宋百安这一代,早就花光了。

    按道理是接不了亲的。

    但是媒人说他名叫宋百安,对方还以为他有过人之处,就算不是家道中落的贵家子,也是个家道早落的未显贵子吧?

    还真让他混到老婆了。

    可是,人家没老婆的,得过且过,他却需要努力工作,赚钱养家。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过去。

    凭借有个好名字,宋百安的日子过的既压力超标,又时常能遇到高看他一眼的人。

    今天,宋百安回到家里,看到七岁的儿子有些不开心。

    “怎么了?”

    宋百安的儿子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因为他爹叫宋百安,所以他叫宋千顺。

    宋千顺:“隔壁小二狗子说他爹又钓到鱼了,今天他们家要吃鱼。”

    宋百安有些惊讶,村里大部分人是没老婆的,有老婆的人不多。

    隔壁和自己情况类似。

    他最近是去钓鱼去了,而且收获不错,但他钓到鱼不卖给收鱼的正店?自己带回来吃了?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隔壁小二狗子的爹大二狗子,今天去钓鱼,钓到一条好大的鱼。

    就在周围人的喝彩中,他感觉鱼竿一轻,往上一拖,只有半截鱼。

    鱼的下半截,被咬断了。

    要么是某种超级大的鱼下的口,要么是龙王。

    围观的人作鸟兽散,跟龙王抢食儿你是真不怕死啊。

    大二狗子却觉得,什么狗屁龙王,真要是有龙王,自己能从龙嘴里抢到吃的?

    所以他就把半截鱼带回家了要吃了。

    天下哪有不心疼孩子的父母?看到自家儿子不开心,宋百安把他抱了起来,到了家里房梁下:“把篮子取下来。”

    宋千顺看爸爸神神秘秘的,也很好奇,就把篮子取了下来。

    宋百安掀开篮子上盖着的一块沙眼很大的布,露出了里面的东西。

    里面放着三根油条。

    宋千顺睁大了眼睛:“这是什么?”

    宋百安得意:“这个单吃叫油条,和别的东西一起吃,叫果子。”

    宋千顺马上明白了,激动:“煎饼果子?!”

    整个东京的小孩,谁不知道煎饼果子好吃?

    那简直是世界上最香最美味的东西!

    谁不知道煎饼果子里酥外嫩,谁不知道煎饼果子的酱,酱香十足。煎饼果子的果子,油香四溢。煎饼果子的菜,清香扑鼻?

    宋百安得意:“当然就是煎饼果子的果子。”

    宋千顺激动:“我们可以吃煎饼果子吗?爹爹,我们要吃煎饼果子吗?那可比鱼好吃一百倍,一万倍!”

    宋百安愣了一下摆头:“没有办法做煎饼,但我们可以做油条馒头。”

    本来买来油条是准备存着,等需要的时候再吃的。

    但还有什么时候,是隔壁邻居吃鱼肉自己儿子整你眼巴巴的看着时,更需要它的时候?

    要知道现在香油两百文一斤,普通植物油脂有一百五十文一斤,而猪肉才三十一斤。

    炸油条如果不回收油,就一直黑油炸,成本都需要二十文一根,而考虑坏油问题,应天酒楼一根单独的大油条成本就是三十五文左右,卖价高到吓人。

    这三根油条,还是宋百安上一次运气好帮阴天书院做事赚了一笔,又是运气好当时酒楼做活动一折的折扣价跟白送似的。

    才舍得买的。

    现在拿出来吃还真是奢侈一把了。

    至于做油条馒头。

    在大宋,馒头就是包子。

    应天酒楼卖的包子,那也是一绝,大家闻一闻都觉得能多活两年,更不要说吃了。

    只是,应天酒楼不卖油条包子。

    油条包子,是有人创造出来的。

    就是应天酒楼开业那天,有个脚夫送货去附近,挤热闹,抽奖抽到了油条。

    他哪儿舍得自己吃这么好吃的东西?就要带回家给妻儿老母。

    可是,他家老婆带孩子回娘家了,而这段时间正农忙,家里老母亲也跟着农忙队一起去打零工去了。

    要是这段时间不多做点工,那接下来一家人等着挨饿吧。

    这一等,二等,油条不就回软了吗。

    他害怕油条吃不得,就把它放在太阳底下晒。

    稍微干一点后,感觉它不会坏,就犹豫要不要吃。

    犹豫许久,还是没吃,把油条给收起来了。

    等妻儿老母都回家,拿出油条,还没坏,就是艮啾啾的了。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油好多都是可以当银子用的。

    因为种植油料需要大规模拥有良田才可以种,田土少了根本不可能种植,所以普通人吃不到多少油。

    一家人想了一下,就决定拿油条做馅儿,包馒头。

    也就是应天酒楼推出的类似的鲜肉包子。

    这不吃不要紧,一吃,美味十足。

    这样做出来的油条,很耐嚼,油香特别香,比一般包子香太多了。

    加上穷人家本来连面都吃的少,这么一顿实在是太享受了。

    所以他就把吃法吹嘘了出去。

    这样一来,油条存起来当油料放着,等想吃了可以拿出来包包子这事儿,就广泛传播开了。

    宋百安也知道了。

    宋百安拿出油条,又呼唤老婆切油条切菜,自己去搞些白面来。

    到了下午饭时,香喷喷的包子蒸出来了。

    两家人家里那叫一个飘香啊。

    一边是刚蒸出来的包子,香软宣糯,谷物的香气混杂油香,简直让人食指大动。

    一边是掀开锅盖嘭出来的鱼汤香气,让人肚中擂鼓,饥肠辘辘。

    小孩子们嘛,就是喜欢攀比。

    一边端着鱼汤,一边拿着包子,都臭屁的不行。

    两边大人也算和睦,虽然不够分,但给对方孩子拿个包子,乘一块鱼还是够的。

    这一天,简直是宋千顺这一年来最开心的一天。

    晚上睡觉,已经天黑一个多小时后,宋百安吃了油腥,饱暖思淫欲,正要行动,借着光,看到自家小子瞪着眼睛,吓一跳:“你小子不睡觉干什么?”(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宋有喷子不错,请把《大宋有喷子》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宋有喷子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