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第一个商业聚变堆——伏羲堆

    对于网络上的盛况,洛珞并没有太过关注,连他在大众心里形象一下拔高了不知道多少个台阶他也不清楚。

    他正在忙碌一件当前最重要的事。

    当然了,远在大洋彼岸国会上发生的事他就更不清楚了。

    浑然不知他故布疑阵的某些操作,居然起了这么大的作用。

    至于那些人的自以为他们距离商业化聚变堆相距甚远,甚至打算四年追平,三年超越的任务……洛珞如果知道的话也只能笑而不语了。

    因为此刻他正忙着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聚变堆商业化!

    京城西山的会议室,投影屏上盘古堆三维模型正徐徐旋转。

    科工委张云超、之前跟洛珞有过一面之缘的能源局梁敬仁、华核集团总工吴志鹏、财政部副部长王怀明、工信部装备司司长张维、以及战略支援部的代表全部安坐台下,屏息凝视着前方。

    目光紧紧锁定着那个模型,也锁定着站在屏幕旁那个年轻得令人心悸的身影——洛珞。

    这位刚刚点燃“恒星”的总设计师,此刻脸上满是属于工程前沿的冷峻与专注。

    “盘古示范堆的成功点火,验证了理论可行性与工程实现的初步可靠性,但这仅仅是起点,它是一座壮丽的灯塔,照亮了方向,而我们今天聚集在此,是为了建造能够航行的巨轮——聚变能源的商业化。”

    此话一出,全场寂静。

    “聚变能源商业化?!那不就是要建正式的聚变堆?!”

    华核的总工吴志鹏率先惊呼道。

    原来不仅国际上被洛珞的烟雾弹击中,自家人也是如此。

    因为数据的高度保密,别说在座的这些人了,整个项目上除了负责相关部分的工程师,只有洛珞和领导两人知道,其他人……哪怕张云超也对此完全不知。

    这就是整个项目洛珞只对领导一个人负责的好处,在夸父工程上,洛珞拥有的是最高权限,从项目本身出发,连张云超都要低他半级,只是负责协助工作,更遑论其他人了。

    因此,在众人的眼里,其实跟国际上的观点相差不大,试验堆刚刚点火成功,距离完全商业化,他们起码还有十年左右的路要走。

    只不过因为他们有洛珞在,所以这个时间线可能会被极度缩短,甚至三五年也不是不可能。

    而这已经是他们考虑到洛珞这不能以常理看待的大脑的基础上了,否则他们非得认为还要发展至少十年以上才行。

    因此吴志鹏的惊讶也就不奇怪了,其实在座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想法,只不过只有他先说出来了。

    虽然今天这场会议的规格十分之高,但……他们却完全不清楚会议主题,只是被紧急通知有“秘密会议”,而等他们坐到这里,就已经是面前这番景象了。

    “这个问题我稍后会提到。”

    洛珞闻言没有着急解释,而是如此说道。

    如果有在坐几人任何一个单位部门的高层在此,见到这样的情况都会大为惊讶,如此高规格的会议,参与众多部门的领导和大佬们,当领导有问题的时候,报告人不抓紧解释,而是慢条斯理的如此回复。

    这意思是,一会说???

    大哥,你开玩笑呢!

    然而整个会议室里,却没有任何人对此有什么意见,甚至脸上连一丝不悦都没有看到,包括最先提出问题的吴志鹏。

    洛珞话音一落,他立马就坐回了椅子上,好像理所应当一样。

    事实也确实如此,虽然他们坐在台下一副领导的派头,洛珞像是个作报告的下属,但实情只有他们知道。

    如果说在半个月前,他们还对洛珞的认知还停留在一个优秀的数学家和导演、演员的层面,那现在……

    无论是张云超这样跟洛珞合作多个项目十分熟悉的人,亦或者梁敬仁这样同洛珞打过交道,稍微有些了解,亦或者完全陌生的几位,但在如今这个时候,他们没有任何人不清楚洛珞的重要性。

    夸父工程总设计师,现在连他的称呼都像是镶着金边一般,仅仅矗立在那里,就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尤其是吴志鹏,作为核能源工程师出身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洛珞的了不起,他对洛珞可以说是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敬佩。

    对于洛珞的话,他理所应当的会听取,即便没有那项强制性的命令。

    是的,如果说吴志鹏是完全因为内心任何,那其他人多多少少的则是因为另外要一项指示了。

    因为在接到会议命令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同步接到了另一个直接来自那位领导的指示:

    “各部门必须无条件配合洛总设计师。”

    如果说有人看到这个场景,以为他们今天是来听取洛珞讲述后续商业化聚变堆的方案,然后各种提出审核问题,洛珞一一解答,他们再视情况考虑方案是否通过,那就大错特错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如果是旁人要开什么新项目提交方案时,财政参与审核,肯定要仔细询问各个渠道的花费,各种卡流程就无需多言了,起码也得“严加审核”一番。

    但……对于洛珞来说则完全不同。

    他如果在方案里写上需要一百亿,那财政和科工委需要做的事……就是给钱。

    什么?财政一时半会拿不出这么多钱,抓紧想招去。

    无论是从其他地方省,还是想办法划过来一部分先用,总之这个钱洛珞开口了,那就必须要凑到。

    至于用到哪……怎么用……他们无权过问。

    所以这场会议的本质,其实并非洛珞在作报告请领导们审批方案,他今天这场会议只是来提要求的,至于这几个部门……都是项目中有需要配合的。

    只见洛珞微微抬手,激光笔的红点精准落在模型外壳体上,正式开始讲解了起来。

    “商业化路径,首要在于放大规模与降低成本,示范堆的工程技术是宝贵的资产,我们可以高度复用其核心设计理念和建造标准。”

    他数学教授出身,最喜欢的还是用理论和技术服人,拿数据说话是每一个数学家的本质。

    虽然领导授予了他极高的权限,他即便什么也不解释,只是提出要求,几个部门也要完全照办,但……他不可能如此不尊重人。

    让人帮忙了,起码也得把原因告知一下。

    但……也就仅限于原因了,至于具体的数据和一些实施性的方案,那是想也别想。

    “超导磁体系统——这是工程的心脏,商业化堆要求更大的腔体和更强的场强,以提升等离子体约束性能和能量增益,材料、冷却、失超保护技术的持续优化是关键点,模块化设计是必由之路,能缩短建造周期,降低单堆风险与成本。”

    红点转向能量提取部分:

    “热能转换效率,示范堆目前专注于聚变过程本身,商业化堆必须实现高效的热能向电能的转化,高温氦气闭式布雷顿循环目前是首选方案,热效率对标甚至超过现有先进裂变堆,我们需要材料部门和工业制造部门全力攻关耐高温、抗中子辐照的高性能热交换器。”

    红点指向看似复杂的燃料加注通道。

    “氚自持与燃料循环,这是一大挑战,也是技术突破点,示范堆点火证明了我们能实现氘氚聚变,商业化需要建立闭环的氚增殖循环体系,确保燃料的长期稳定供应。这一点……”

    洛珞的语气没有丝毫波澜,却带着自然的省略:

    “涉及具体的核心工艺路径选择,我们已有明确的技术方向。。”

    在座的几位代表对此没有任何异议或追问。

    他们对此心知肚明,这场会议的主要目的并非要洛珞把家底全盘托出,而是让他们理解后续配合的重点。

    洛珞的激光笔移向模型外部。

    “系统集成与模块化建造,示范堆是一个整体验证平台,商业堆将拆分为核心聚变模块、能量转换模块、燃料处理模块等标准化单元,实现工厂预制、现场高效集成组装。”

    “这对大型构件运输、现场高精度安装,尤其是真空密封工艺提出了极高要求,需要工信部、交通部门乃至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

    他的目光扫过王怀明和张维。

    “王部长,启动资金的筹措和持续投入保障,对前期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至关重要,初期投入巨大,但长期看是颠覆性的革命,一本万利。”

    “张司长,配套的电力接入、电网稳定性标准升级、高温高压特种设备制造标准制定,也需要工信装备司提前介入,确保产业链协同。”

    洛珞最后点了点模型的总控中心。

    “智能化运维,依托盘古堆积累的海量运行数据,构建更先进的数据驱动模型,实现堆芯状态实时预测、故障智能诊断与自主调控,最大限度减少人工干预,提升安全性和经济性。”

    ……

    沙盘切换为超导电缆结构图,细如发丝的铌锡合金在显微视图中闪着冷光。

    “沪上超导材料厂需要扩产线。”

    洛珞指向参数表:

    “现用磁体造价占工程总成本的40%,必须通过规模化生产压价,三个月内,批量制备的临界电流密度要稳定在每平方毫米1500安培以上——这需要工信部协调稀土钇钡铜氧靶材供应,以及国家电网提供专用输变电网络测试平台。”

    能源局的记录笔在纸上划出急促的沙沙声。

    热能转换区的模型旋转展开,赤红等离子体与蓝灰管道交织。

    “聚变产生的950℃中子流轰击液态锂铅增殖层。”

    洛珞轻点中子能谱图:

    “常规岛二次回路的热效率瓶颈在汽轮机,哈电集团正在改造的620℃超超临界机组是基础,但叶片材料需升级。”

    一份文件放到了梁敬仁面前:

    “高温镍基合金IN740H的国产化率必须提升到90%,否则工期将受制于进口配额。”

    氚工厂三维透视图中,重水精馏塔与同位素分离膜层层嵌套。

    “这才是命门。”

    洛珞的声线陡然凝重:

    “盘古堆的氚靠外部供给,伏羲堆必须自持!氚增殖包层中锂-6丰度需达95%,而辐照后含氚废气处理系统的防渗透标准。”

    他并不清楚那虎视眈眈的几方,并未对他们做出太极端的反制措施,美方的想法并非独一份,而是代表了整个国际上的反应。

    但他也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除了最坏的结果——彻底撕破脸外,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在各种材料上对他们进行限制。

    随后他调出一组对比数据:

    “要比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高出三个数量级。”

    科工委的专家们交换着凝重的眼神。

    随后的时间里,洛珞从理论分析,到各方面需求都讲了个清楚明白。

    没有长篇大论的技术分析,没有炫技般的复杂图表。

    每一段都点到关键瓶颈和协同需求,清晰明了,逻辑缜密。

    那些更核心的秘密——例如“龙睛”构型真正的Q值潜力、下一次试验的跃迁目标、某些突破性的材料或控制算法——他心照不宣地留在了心里。

    那不是台下这些人需要知道的,也不是这场会议需要讨论的。

    那些,只能单独向那个能够撬动整个国家机器的人汇报。

    “说了半天这次商业聚变堆建造的难点和需求,其实也有容易简单的地方。”

    洛珞在提完所有要求后,看着台下或者紧皱眉头,或者一脸沉思的代表们,不由得轻笑一声,只见他话锋一转:

    “比如这次选址上,依旧选择在舟山群岛,距离黄泽岛不远处的一座小岛——大乌山岛。”

    话音一落,台下顿时有一声轻啧,是能源局的梁敬仁。

    “洛总师,黄泽岛是示范堆,但商业化堆规模更大、风险更高,内陆选址不是更安全吗?而且运输也要更方便一些,还有台风、海蚀——舟山群岛的二线岛屿能扛住吗?”

    洛珞闻言指尖轻点投影。

    地图放大为大乌山岛和黄泽岛的并排地质断面图,岩石纹理清晰的交织着。

    “这两个岛同属华夏陆架刚性基底,三年前选黄泽岛,地质工程就确认了其稳定性,大乌山岛地质数据已由华核集团复核——震波抗性9级,基岩硬度与黄泽岛一致。”

    吴志鹏赶紧点点头,表示确实如此。

    屏幕投影再次切换成新岛三维模型。

    梁敬仁的考虑不无道理,但洛珞坚持选择大乌山岛,当然是跟黄泽岛一样的原因,而且现在还要多了几条更充分的理由。

    投影骤变为海图,红蓝航线如筋脉般连接舟山本岛、黄泽岛和大乌山岛。

    “再看材料输送。”

    洛珞放大一条航道,是熟悉的深水路线:

    “示范堆建设时,杜瓦容器、超导磁体走这条水道:千吨部件由重工货轮运输,码头吊装方案现成,大乌山岛的位置,航程只比黄泽岛远20海里——所有运输船稍作改线,就能复用,省两年工期和70%物流成本。”

    这就不知道要省下多少事,而且安保体系也能平移!从022艇巡逻网格到岸基雷达序列,铁丝网感应区、双门禁系统、数据黑匣子协议……全是现成的模块。

    没有给谁再质疑的机会,这个位置是他和领导共同商议出来的,当然不需要任何人同意,他也只是出于尊重才解释了一下,但也仅此而已了。

    “示范堆证明了路是对的。”

    洛珞总结,目光沉稳:

    “商业化的核心在于工程的规模化、成本的极端控制以及全产业链的高度协同,我将在后续提交完整的路径规划与技术白皮书,里面会包含更清晰的阶段性目标和各部门的具体任务清单。”

    “至于这个我国首个商业化的聚变堆,我将之命名为——伏羲堆。”

    此话一出台下顿时一阵惊讶,盘古劈开混沌,伏羲执掌文明……洛珞这是打算把聚变工程续写成创世史诗的节奏。

    而台上的洛珞则是继续说道:

    “今天,是希望诸位理解,盘古堆之后,伏羲堆的建造将是一个庞大无比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个体系的支撑。”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每个人都从洛珞简洁而充满力量的话语中,感受到了那扑面而来的时代浪潮的分量。

    他不是在请求支援,而是在布置一项关乎国运的重大使命。

    那份从容和笃定,甚至让他们暂时忘记了眼前这位总师只有26岁。(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不错,请把《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