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活干完了钱没花了

    西山的会议结束只是开始,余韵已经在各个部门扩散开来。

    最先做出响应的甚至不是工程建设本身,而是国家电网。

    国家电网华东调度指挥中心的灯光,映照着墙面上巨大、复杂而精细的全国主干电网结构图。

    往常这个时段已略显寂静,此刻却被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笼罩。

    华东电网总工程师张继新大步流星地踏入指挥室,厚重的文件夹啪地一声被放在主控台上,声音不大,却让原本或低声讨论或凝神工作的数十位骨干工程师瞬间抬头,目光齐刷刷聚焦在他身上。

    会议室里那场“秘密会议”带来的震撼与压力,如同实质般压在他的肩头,此刻尽数化作了他眼中跳跃的锐利光芒和斩钉截铁的指令。

    “全体注意!”

    张继新的声音沉稳有力,穿透整个指挥中心:

    “立即启动最高优先级项目预案——‘东海通道’!刚才的联合会议明确了一项关乎国家能源未来的超级工程前期任务:舟山群岛将承担重大的国家级发电任务。”

    “要求我们在最短时间内,为单座峰值输出功率五万兆瓦级别的发电设施,以及另一座需要从现有基础扩建至一千兆瓦级别的同类型设施,提供全新的、超大规模的电力外送解决方案!”

    是的,最先动起来的赫然是电网。

    其实早在盘古堆立项之后,华东电网就接到了秘密任务,但因为当时盘古堆预设只有50兆瓦,甚至不及一般的水力发电站,连供给一座城市都不足,对电网丝毫造不成什么压力。

    但现在不同了。

    首先便是那1000兆瓦的输送方案,必须要最快制定并完成。

    至于原因,则是盘古堆的扩建。

    当然了,这只是他自己理解的,按照之前开会的讲解,应该是对“龙睛”构型靶室的重构,以及磁约束系统强化什么的。

    只不过这不是他的专业领域,听了个一知半解就没再勉强。

    但跟他相关的部分,他是听了个明白,总之盘古堆作为试验堆已经成功,但还有提升空间,后续要通过洛总的什么方法准备从50兆瓦扩建到1000兆瓦。

    这足足二十倍的提升可不是个小数目。

    如果说之前连一个小城镇都无法满足,那现在这个数据甚至可以满足整个杭州的用电需求。

    这已经十分恐怖了。

    但是按洛总的说法,盘古堆作为聚变试验堆,很多工程上的设计都十分保守,因此潜力有限,1000兆瓦已经是最大限度了。

    所以……他们更要抓紧建造商业化聚变堆,也就是伏羲堆。

    而伏羲堆的数据就有点吓人了,即便他作为华东电网工程方面的总负责人,前后负责过多达十几座大型水力和火力发电场的电力运输工程建设,但……也没见过单一发电站有如此离谱的数据。

    五万兆瓦!

    是的,这赫然是伏羲堆的工程目标,而且还不是最终目标。

    按照洛总的说法似乎还有扩展到十万兆瓦的潜力,但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恐怕难以实现,因此不需要他们一步到位的提前完成铺设。

    毕竟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还是要循序渐进。

    然而别说十万了……就连五万兆瓦在张继新看来也跟循序渐进丝毫不沾边啊。

    如此庞大又急切的工程,对他们整个华东电网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任务就是任务,没有妥协的空间。

    从来只有他们电网去尽可能跟上发电站的事,不可能因为电网运输不足限制了发电站的电力外输。

    如果真有这种情况,那简直是狠狠地在他们所有人脸上扇了个巴掌,他们可不能接受这种丢人的事情发生。

    更何况这涉及到国计民生问题,因为完全不容许打什么折扣,因此张继新也是直接宣布道。

    不过这组骇人的数字如同两颗重磅炸弹投入平静的水面,指挥室内瞬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倒抽冷气声。

    五万兆瓦是什么概念?几乎相当于现役大型核电站群的总和!

    此话一出指挥室内惊呼声落地后便是一片寂静,谁也不敢说话了,只剩下空调低沉的轰鸣。

    50000兆瓦!这数字本身就像一颗小型太阳,照亮了未来,却瞬间蒸干了他们所有的常识储备。

    连一向沉稳的高级工程师吴哲也倒抽一口冷气,扶了扶眼镜:

    “张总……这个要求……我们现有的输电体系,根本就是一条小溪要面对洪峰!”

    目前的超高压骨干网络顶多能承受几千兆瓦的局部输送。

    不过张继新无视众人的震惊,目光扫过墙上电网图的舟山群岛位置,指向标记:

    “目标区域:舟山群岛核心供电节点,涉及黄泽岛及周边具备拓展潜能的关键节点!技术路线锁定:超高压、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

    他语速极快,将西山会议形成的初步技术共识和紧迫时间表强力贯注下去:

    立刻组建核心技术攻关组,首要任务:全力突破±11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换流变、换流阀、控制保护系统的国产化、大容量化是生死线!”

    “特别是海底超高压直流电缆的绝缘材料、屏蔽工艺和长期可靠性,必须列为攻关核心,拿出实打实的工艺突破方案!我们没有退路,必须达到,只能成功!”

    “第二小组,同步启动黄泽岛方向工程前期勘测,目标:盘古堆供电节点升级!立即协调海事、地质、施工队伍,开展扩建段海底路由详查与精确施工环境评估,同步进行海缆登陆点选址踏勘。”

    “我们等不及电站那边的进度,输电通道建设必须同步甚至超前!扩建目标明确——一千兆瓦的外送能力!”

    “至于第三小组,以五万兆瓦为基准目标,预研舟山海岛群向华东主网的多通道、框架式输送方案,分通道容量估算、路由规划、关键站点布局现在就要启动初步设计论证,作为核心‘血管网络’构架,确保未来能无缝接入!”

    “分析组!立刻测算评估‘东海通道’巨量电力接入后,对现有华东五省一市电网稳定承载力形成的冲击!调取历史峰值负荷、电网薄弱环节数据,预先制定超高压枢纽站增容、主干网结构升级、潮流稳定控制等系统性应对预案!这不仅是送出去,更要消纳得稳!”

    “综合协调组,启动紧急协同保障预案!立即盘点现有的施工船舶,尤其是海缆铺设船、高端设备制造商产能、技术工人储备,同时,建立特批绿色通道流程,涵盖土地审批、环保评估、海上施工许可等所有环节,政策、资源、执行力,必须全部优先倾斜!”

    最后,张继新握拳重重敲在控制台上:

    “同志们,‘盘古堆’的升级版一千兆瓦外送通道,目标输出功率达到之日,我们的电缆必须承载得起!至于五万兆瓦的输送要求,虽然体量远超前一个,建设周期稍长,但其送出能力建设也必须与电站主体工程节点严格同步!”

    “这是两个硬指标、死命令!输电网作为电力传输的‘最后一公里’,绝不能成为伟大工程的瓶颈!从这一刻起,所有人都给我拿出追赶太阳、开辟通天大路的决心!”

    随着命令清晰分解,指挥中心瞬间如同精密仪器高速运转起来。

    键盘敲击声密集如雨点,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屏幕亮起一张张技术图纸、地质海图和负荷曲线分析图。

    每个接到任务的工程师,脸上最初的震惊已被一种混杂着巨大压力与巨大荣耀的使命感取代。

    一位负责海缆技术的资深工程师盯着屏幕上模拟的高压海底电缆截面图,眉头紧锁,低声问身旁人:

    “老陈,五万兆瓦单堆输出?黄泽岛那边的扩建也如此急切…这是什么样的发电技术变革…才需要如此恐怖的输送能力?”

    身边被称为老陈的人摇摇头,神情严肃地一边快速翻动设计规范一边回答:

    “别猜了!张工只强调‘国家级发电任务’,具体来源高度保密!我们只要记住一点:这输送的恐怕不是电,是国家的命脉!是下一个时代的核心能源!”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为它建好输送能量的‘大动脉’和‘黄金血管’!技术参数不会骗人,这规模和紧迫性,前所未有,全力以赴吧!”

    虽然老陈什么话也没说,但在座的都不是傻子。

    前脚黄泽岛上盘古堆刚刚点火成功,现在就在舟山群岛再次铺设电网,而且还是远超之前的规模。

    要说猜不到大概的原因,那谁也不信。

    虽然他们不太懂聚变工程,也不知道是新建的商业化聚变堆,还是拓建盘古堆的缘故,甚至建造好几个同等规模的新聚变堆在他们这些外行看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只不过无论哪种,都绝对是高度保密的事情,这种事即便猜到了什么,也一定要藏在心里,提起万分的小心,毕竟祸从口出。

    墙上巨幅的全国电网模拟图,代表舟山群岛及华东主干网走向的线条悄然亮起了象征最高优先级的赤红色。

    在这注定无眠的夜晚,一场围绕未来能源“血脉网道”的恢弘建设蓝图,已在无数张图纸和飞速运行的计算机中,无声而磅礴地展开。

    窗外,城市的灯火在夜色中延绵不息。

    而在这调度中心,一场以“超高压”为矛、以国家能源未来为盾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序幕。

    而另一边,洛珞和少数的几个部门代表还并未离开,大会开完了,他们还有几个重要性更甚的小会要开。

    首先就是科工委要负责的协调工作。

    会议室内只有洛珞和张云超两个人。

    张云超合上手中刚与几个部门开完小会的记录本,揉了揉眉心,这段时间他可是忙的不轻,虽然肯定不及洛珞,但也是没有歇过哪怕半天。

    盘古堆点火成功的余热尚未散去,伏羲堆的商业化蓝图又铺陈开来,身为科工官员,协调后续庞大的资金投入是他肩上沉甸甸的担子。

    “洛总”

    张云超看向正埋头在图纸上飞快演算的洛珞,声音带着一丝关切:

    “按照你部署伏羲堆的建设安排,蓝图宏伟,任务艰巨啊,这后续的盘子铺得这么大,资金调度可是头等大事,压力不小。”

    他自然地引向核心话题:

    “盘古堆扩建到一千兆瓦级,加上第一个商业化堆伏羲堆的建造,科工委这边已经在着手梳理资源,准备启动新一轮的拨款协调了,规模恐怕不会小。”

    虽然对于洛珞在刚才会议上宣布的计划,他也十分的惊讶甚至感到不可思议,试验堆才点火成功,连后续的实验都不需要规划,就要直接建设商业聚变堆,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他对此却完全没有一丝怀疑。

    没办法,谁让说出这个目标的人叫洛珞呢,过往发生的所有事,无不告诉着他一个道理,有那么一种人就是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而洛珞毫无疑问就是这种人,而且是最不可思议的那种。

    因此,即便他对技术上的事并不清楚,但也丝毫没有细问的打算,既是对保密规定的尊重,更是对洛珞的信任。

    信任到即便对其一无所知,但一开口就要直接给安排资金调度了。

    洛珞闻言,从图纸上抬起头,嘴角似乎噙着一丝极淡的笑意,眼神依旧锐利清澈,但那份属于总设计师的沉稳让他此刻的表情显得有些意味深长。

    他没有立刻接话,而是拿起手边一个薄薄的文件夹,递给张云超。

    “张书记,您先看看这个。”

    他的声音平静无波,仿佛在讨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张云超略带疑惑地接过文件夹打开,里面是几页简洁的账目报表。

    他的目光迅速扫过那些让他感到熟悉又安心的“夸父工程专用账户”字样,然后是明细——前期理论论证、模型试验、材料预研……一直到最后关于“盘古堆”主体工程建设的费用清算。

    数字条理清晰,汇总在最后一行。

    当他看清那个汇总数字下方,“结余”后面跟着的那一串零时,饶是见惯了大风大浪,张云超拿着文件夹的手指也忍不住微微一紧,瞳孔瞬间收缩。

    “这……这是……”

    饶是沉稳,他一时也有些失语,目光死死盯着那个数字。

    洛珞这才轻轻放下手中的笔,身体向后靠了靠,以一种几乎可以称得上“轻松”的语气说道:

    “当初夸父工程由科工委协调,总共预算是五百亿,包括了从最初概念验证到盘古堆点火运行的所有预设费用。”

    这是当初夸父工程立项后,上面批的项目经费,其中也包括了前期的试验费用……或者说主要的花费应该就在这方面,倒是建堆的花费相对固定一些。

    在前期试验阶段,就在科工委的协调之下,先后给夸父工程的专项账户打入了两笔各一百亿的资金。

    不过在此之后,洛珞就再也没有申请过费用。

    对此,张云超也没有过问,项目上有专门的账目管理人员,和相关人才,别的事不说钱不够的事也不可能不说的。

    至于正常的科研项目年底固定的资金和费用清查……并不在他的权限之内。

    然后……就一直到盘古堆的建堆甚至点火了。

    五百亿的费用,仅仅只用了二百亿,甚至可能还不到二百亿就完成了,洛珞的贡献真的远不止是在技术上。

    对研发费用的节省,也真是所有科研人员的典范,这让一年要负责几十个科研项目的张云超赞叹不已,毕竟他习惯接到的通常都是资金不够的申请……即便够用的,也别想有剩余。

    前一年如果费用有结余,第二年再申请费用,总金额可能就会降低,这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因此许多实验室、研究所和项目负责人都有年底突击花钱的准备,避免下一年的项目经费打折扣。

    不过洛珞倒是不用担心这种事。

    像洛珞这样级别的科研学者,以及夸父工程这种已经到顶的国家级工程,完全不存在任何卡资金审批上的问题。

    换句话说,资金批多少钱,完全看工程需求。

    虽然不至于说不设上限那么夸张,但如果真的是实际需要,为了聚变堆的点火成功,别说五百亿,就是一千亿,国家也会挤出来。

    这可比什么动车高铁的建设要紧的多,功在千秋的大事。

    因此,他虽然预想过洛珞凭借能力出众,在设计上的模型优化,使得试验阶段的费用大大的节省,但……他也没想到会节省成这个样子。

    洛珞停顿了一下,清晰地说出那个让张云超心脏狂跳的数字:

    “到现在为止,连同前期的所有关键试验验证,以及您亲眼见证建成点火的盘古堆完整建设费用……工程账上,一共花了79亿6500万。”

    此话一出办公室里骤然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远处隐约传来的工程机械低沉轰鸣。

    是的,盘古堆目前从前期实验,到后期建设,前后总共的花费……

    “不到八十亿?”

    张云超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呼吸都有些急促。

    他的思绪飞快地旋转:那是什么概念?一个划时代的、彻底改变人类能源格局的聚变试验示范堆,一个承载着国家最高战略期望的超级工程,从零到一地实现了受控核聚变点火并持续稳定燃烧二十小时……竟然只用了八十亿?

    要知道项目前期单是第一次打款就打了一百亿,也就是说按照当前的情况,别说全部的五百亿工程款,就连前期的二百亿都显得有些多余,合着第一次打款就直接够了?!

    洛珞点了点头,似乎很理解张云超的震惊,但语气依旧淡然:

    “是的,不到八十亿,所以……工程账面上。”

    他用手指轻轻点了点张云超手中的报表:

    “还结余一百二十亿。”

    张云超的大脑在高速计算着:

    剩下的一百二十亿!盘古堆目前只是完成了首轮点火验证,按照洛珞之前透露的战略构想和刚刚的西山会议部署,接下来需要对它进行系统性的、目标功率跃升的重要扩建工程。

    同时,伏羲堆的建设蓝图已经摊开在会议桌上,那是第一座真正面向商业化运营的五万兆瓦级巨兽!

    他带着难以置信和一丝几乎要被狂喜冲垮的压力感,看向洛珞,嗓音都有些发涩:

    “你是说……盘古堆的扩建工程,还有……还有作为第一个商业化巨头的伏羲堆项目……?”

    洛珞迎着张云超充满探询和巨大期待的目光,微微颔首,嘴角那抹极淡的笑意终于明显了一些,带着掌控全局的自信:

    “账面上这一百二十亿的资金,严格来说,是夸父工程尚未使用的储备,盘古堆的功率提升扩建,核心复用已有的‘龙睛’构型和成熟模块,主要花费在新增能量提取和输出系统的升级上,至于伏羲堆……”

    他停顿了一秒,给出了一个近乎宣告的结论:

    “基于我们在盘古堆积累的全部设计、经验和供应链,选址大乌山岛又能极大利用舟山群岛方向现有的规划和后续‘东海通道’外送电网的成果。”

    “有这一百二十亿打底,后续科工委需要协调的‘新’资金投入……至少对伏羲堆主体建设而言,很可能是一个完全可以覆盖、甚至无需再另行申请‘大规模’新拨款的情形。”

    张云超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饶是他对洛珞的能力和这项目的意义有着最深切的认知,也万万没想到能在资金层面收到如此惊人的“新年礼物”。

    这简直……用最实际、最铿锵有力的方式,将“奇迹”二字焊刻在了“夸父工程”的丰碑之上!

    不过除了激动和喜悦以外,张云超不禁又有些无奈:

    “你这孩子啊~”

    他苦笑着摇了摇头,想说什么,但又咽了回来,一肚子话只能化为一句感叹。

    这一刻,在他的眼前,洛珞并不是什么天才的学者,不是国家级工程的总设计师,只是一个孩子,一个有着一颗赤诚之心的年轻人。

    而张云超有此感叹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个钱……剩下的实在是有些多了,比他们预计要节省的过分了。

    这算什么?活干完了钱没了!

    当然了,他当然不是希望洛珞有什么歪心思,更不可能鼓励洛珞去做一些事情。

    但这充足的科研经费,其实本就是上面给洛珞一种另类的补偿和奖励。

    虽然不能直接从项目的专项资金池里拿出来,但可以合理的花出去,这是完全允许的事情。

    难不成时光科技偌大的一个高科技企业,连一点相关的业务都衔接不上嘛。

    要知道连副总师魏晓峰都通过自己的团队,在盘古堆试验期间做了不少的“贡献”呢,时光科技还能“帮不上一点忙”嘛?

    要知道他之前甚至还怕洛珞不懂,还专门隐晦的点拨过一次,但现在看来,这种金钱式的奖励,应该是完全没有被人家放在眼里吧。

    至于洛珞没听懂他隐晦的提示这种可能性……比中彩票都低。

    “怎么了?”

    洛珞装作不明所以的样子。

    事实上他当然领会了张云超的意思,也确实是刻意的没有用自己的团队参与任何项目的研究。

    究其原因……他就是铁了心的不打算拿上面的一分钱。

    毕竟,钱这种东西他完全可以自己赚。

    尤其是他的组建的研究所,正在对电池领域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制造,这部分的收益在短期来看,恐怕比聚变堆还高,他当然犯不上去拿几个甚至十几个亿的项目资金了。

    即便是完全合理合法的赚取。

    要知道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而他——洛珞,坚决不拿国家一分钱。

    这些张云超当然一概不知。

    “没什么”

    张云超收敛了笑容,表情变得严肃认真起来。

    他看着眼前平静无波的年轻总师,心中翻腾起比盘古堆点火那一刻更为复杂炽热的情绪——那是一种对国家天降英才的狂喜,对洛珞从人格、品性、到能力的全方位认可。

    对这笔“省下来”的巨资背后所蕴含的超级管理效率和战略价值的深刻震撼。

    张云超深吸了一口气随即缓缓吐出,十分坚定的说道:

    “有你这样的学者,真是华国之幸。”(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不错,请把《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