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英雄赞歌,市场困局

    林东捏着报纸,指尖有点发凉。

    他脑子里嗡的一声,闪过的不是什么豪情壮志,而是王家老四被卷走前,那句没喊全的“东哥,拉我……”。

    报纸上那些字,像一个个滚烫的烙铁,烫得他心里发虚。

    紧接着,是县里、地区、省里的表彰会。

    一次又一次,林东被叫到城里,换上不合身的干净衣裳,胸口别上一朵大红花。

    台上的主持人拍着他的肩膀,手掌厚实,说的话也像报纸上的字,漂亮,但没温度。

    台下的掌声像夏天的急雨,噼里啪啦,砸得人有点懵。

    每次让他发言,他都憋得脸通红:

    “我……我一个人能干啥……”

    “那水……是全村人拿命去填的。功劳不是我的,是倒下去的那些兄弟给咱换的……”

    话糙,但台下的领导听了,却带头鼓掌,夸他“谦虚、朴实,是真正的劳动人民本色”。

    于是,报纸上的标题又换了花样:功劳归于人民——记抗洪英雄林东的高尚品格。

    林东这个名字,就这么被那朵大红花和几篇报道,给架起来了。

    他成了个活的榜样,一个从泥水里捞出来的英雄。

    可他回到靠山屯,觉得哪儿都变了味儿。

    屯里人看他的眼神,不再是过去那种“东子哥”、“林家小子”的亲近,里面掺了点敬畏,还有点说不清的距离。

    大伙儿跟他说话,声气都小了,带着点小心翼翼,仿佛他不是从这屯子里走出去的,而是从省城画报上走下来的。

    报纸上的油墨香还没散尽,广播里的表彰声还在山谷里打转,

    靠山屯的“英雄模范村”牌子,擦得锃亮,挂在村口最显眼的老槐树上。

    人人脸上都有光。

    可名气这东西,虚得很,像冬天的哈气,看着热闹,一阵风就吹没了。

    填饱肚子的,还得是实打实卖出去的山货,换回来的粮票和票子。

    风向,是从第一封信开始变的。

    邮递员老周骑着那辆二八大杠,送来一封省城寄来的信。

    信纸是那种最薄的,钢笔字写得歪歪扭扭,带着一股子火气。

    “你们‘兴安猎人’的榛蘑,咋比人家贵了一倍?东西吃着都差不多,你们是不是仗着是英雄村,就坑老实人?”

    林东捏着那张薄薄的信纸,两手直抖。

    “坑人”两个字,像烧红的铁丝,直往他心里烙。

    他没回信,不是不想,是不知道该咋回。

    说咱家的蘑菇,是老乡们一个一个从深山老林里背出来的,品相好,干净?

    这话听着虚,没力道。

    紧接着,坏消息就像是漏了顶的房,开始一滴一滴往下掉,没完没了。

    先是哈尔滨的供销社主任来了封电报,字数金贵,话也说得急:

    “市场突现仿品,价低,冲击巨大,速商议对策。”

    然后是长春、沈阳的经销商,电话打到了公社,再由人跑几十里山路传话过来。

    话都差不多,翻来覆去就一个意思:你们的货,卖不动了。

    “林支书,不是我们不给力。人家包装跟你们做得一模一样,红底白字,瞅着就喜庆。”

    “价钱,嘿,人家是拿刀子往下割啊!咱卖十块,他敢卖五块!老百姓过日子,谁不图个便宜?”

    邮购部的订单,像退潮一样,哗啦啦地往下掉。

    以前一天能收到一个麻袋的汇款单,现在,三天都装不满一个小布包。

    林东整宿整宿地抽烟,屋里烟雾缭绕,呛得人眼泪直流。

    他就那么坐着,对着桌上一堆从各地托人买回来的“仿品”发愣。

    名字一个比一个大气,包装一个比一个像。

    他拆开一包木耳,捻了捻,又放嘴里嚼了一片:有股子潮气,品相也差,边角还带着根。

    可老百姓不管这个,他们只认一样东西——价格。

    而对方的价格,低得不讲道理。

    林东心里扒拉着算盘,把自家成本算到最低,连烧火的柴禾都算进去了,可还是比不上人家的卖价。

    这不是做买卖,这是摆明着要打价格战。

    用钱,把靠山屯的山货市场活活压死,让他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

    加工坊里那几台轰隆惯了的机器,一台接一台地熄了火。

    那静下来的动静,比打雷还让人心里发慌。

    机器一停,村里百十号人就眼巴巴瞅着锅台,那眼神,像一根根针,扎在林东心口上。

    男人们蹲在墙根下,一口接一口地嘬着旱烟,烟雾缭着,谁也不先开口。

    女人们在家里摔盆打碗的动静都小了,那股子憋屈劲儿,全闷在胸口,等着发霉。

    李长山揣着冰凉的烟斗,寻到林东家。

    一屁股坐在门槛上,半天,才把烟锅子在鞋底上磕了磕,磕出的烟灰像是他心里掉下的渣子。

    “东子,这坎儿……怕是不好过啊。”

    “机器一停,人心就得散。咱这刚聚起来的一口气,可别让人一巴掌给拍没了。”

    林东靠着门框,望着院里那棵老榆树,树叶子都快掉光了。

    “叔,塌不了。咱靠山屯的根,是这山这水,是咱手里这实实在在的东西。”

    “他们降价,是拿水兑酒,咱要是也跟着兑,那是自己砸自己的市场。”

    村委会的会上,林东没说啥大话。

    屋里挤满了人,烟味、汗味、泥土味混在一块儿,呛人。

    林东就一句话:“咱的东西,值这个价。谁要是觉得别家便宜,去买了,咱不拦着。”

    “但咱‘兴安猎人’的牌子,不能自己往泥里踩。信咱的,就跟着我再熬一熬。信不过的,我林东……也没二话。”

    话音落地,屋里出奇地安静。

    这天,村里来了几个“城里人”。

    皮鞋擦得能照见人影,走在泥路上,脚下像垫了层纸。

    说话客客气气,逢人就递带过滤嘴的“牡丹”烟,笑起来眼角堆着褶子,可那笑意,咋看咋不暖和。

    他们说是来瞧瞧,想大批量进货。

    可眼睛不往货上看,净往人身上溜。专找王小虎、张大山这些懂技术、跑外头的年轻人。

    那天,一个自称省城食品厂“王科长”的胖子,把王小虎堵在了回家的路上。

    “小虎兄弟,”他拍着王小虎的肩膀,手劲不小,

    “你这脑子,窝在这山沟沟里,屈才了!太屈才了!”

    王小虎不吭声,脚尖在地上划拉着。(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1987,开局狩猎大兴安岭!不错,请把《重生1987,开局狩猎大兴安岭!》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1987,开局狩猎大兴安岭!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