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调查

    “来来来,别客气,动筷子!”

    张支队作为东道主,热情地招呼,“咱们滨城没啥好招待的,就这点海货还拿得出手……都尝尝,这螃蟹是今早刚下船的,肥着呢!”

    大家纷纷动筷。

    陈识尝了一口蟹肉,确实鲜美甘甜,肉质紧实。但他吃得很有分寸,注意力更多放在倾听和观察上。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渐渐热络起来。

    张支队端起酒杯,脸色郑重了些:“陈队长,你们这次来的任务,部里和郑局已经跟我们通过气了。

    拐卖妇女儿童,这是伤天害理、断子绝孙的勾当!我们滨城市局上下,坚决配合专案组工作,全力支持!需要我们做什么,你尽管开口!”

    陈识也端起酒杯,神色肃然:“感谢张支队和滨城同志们的支持!我们初来乍到,情况不熟,很多地方还需要仰仗各位老大哥。

    目前我们掌握了一些线索,指向一个外号‘白姨’的女人和她背后的团伙,可能与我们追查的案子有关。她们在滨城应该有落脚点和活动网络,甚至可能涉及……海上通道。”

    他刻意模糊了海风歌舞厅和黑皮的具体信息,只提了白姨和海上通道这两个关键点,既是保密需要,也是想看看当地同志的反应。

    听到海上通道四个字,张支队和王大队长交换了一个眼神,脸色都更加凝重。

    王铁柱放下筷子,抹了把嘴,瓮声道:“不瞒陈队长,咱们滨城靠海吃海,港口多,渔船更多,人员流动大,管理起来难度不小。这些年,也断断续续打击过一些走私、偷渡的案子,但像你说的这种成规模的拐卖团伙……如果真存在,而且隐藏得这么深,那说明这伙人不简单。”

    张支队点点头,接过话头:“尤其是涉及到海上,情况更复杂。有些偏远渔村,宗族观念重,外人很难进去……如果他们把窝点设在某个岛上或者偏僻的渔港,侦查起来难度很大。”

    李科长补充道:“而且滨城这边,社会人员构成也比较杂。早年闯关东过来的,本地渔民,还有因为各种历史原因留下来的人……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

    陈识认真听着,将这些信息默默记在心里。

    “是啊,所以我们更需要滨城同志们的帮助。”

    陈识顺势说道,“尤其是对本地社会面情况、重点场所、以及可能存在的灰色地带的掌握……我们打算先从一些可能接触到三教九流人员的地方入手,进行摸排。”

    他没有具体说从哪里入手,这是侦查纪律。

    张支队表示理解:“没问题!需要人手、需要车辆、需要协调哪个部门,直接跟李强说,或者找我和铁柱都行,我们这边,也会把近期相关的治安案件、人口失踪报案材料整理出来,看看有没有能并案的线索。”

    “那太感谢了!”

    陈识由衷说道。

    接下来的饭局,话题更多围绕着滨城的风土人情和治安特点展开。

    王铁柱是个豪爽性子,讲了不少他们办案过程中遇到的趣事和难题,言语间透着东北人的直率和仗义。

    李科长则更细致地介绍了一些滨城主要区域的情况和人员构成特点。

    陈识和大刘偶尔插话询问,耗子和小赵则主要是听,默默吸收着信息。

    这顿饭吃了两个多小时,宾主尽欢。

    结束时,外面天色已彻底黑透,海风更大了,吹在脸上像小刀子一样。

    张支队亲自把陈识他们送回招待所楼下,再次用力握手:“陈队长,你们早点休息!明天让李强带你们熟悉一下周边环境,需要什么,随时联系!”

    “谢谢张支队,您也早点休息。”

    回到303房间,关上门,四人脸上的酒意和客套都收敛了起来。

    大刘打了个饱嗝,回味着那螃蟹的鲜美,但眼神清明:“队长,看来滨城的同志还是挺配合的。”

    陈识点点头,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寂静的街道和远处港口的零星灯火:“态度是好的。但案子牵扯可能很深,他们本地关系盘根错节,有些情况,未必能完全掌握,或者……未必都方便跟我们说。”

    小赵整理着刚才听来的信息,拿出小本子记录:“队长,根据李科长说的,滨城西区码头和东区老城棚户区,人员最杂,娱乐场所也相对集中。海风歌舞厅就在西区靠近码头的那片。”

    “嗯。”陈识沉吟片刻,做出决定,“明天上午,李科长带我们熟悉环境后,下午我们就开始行动。

    大刘,耗子,你们俩一组,以采购零件的名义,去西区码头附近转转,重点是海风歌舞厅周边环境,摸清地形和出入口。

    我和小赵一组,去东区老城棚户区看看,那边流动人口多,也许能听到些风声。”

    “明白!”三人齐声应道。

    “都早点休息,养足精神。”陈识吩咐道,“耗子,晚上值班安排照旧,前半夜你和小赵,后半夜我和大刘。”

    “是!”

    一夜无话。

    只有窗外呼啸的海风和偶尔传来的遥远汽笛声,提醒着他们身处异乡。

    翌日清晨,滨城是在一片湿冷的雾气中醒来的。

    海雾弥漫,能见度不高,远处的建筑物和港口都隐没在灰白色的朦胧里,空气又湿又冷,钻进骨头缝。

    李科长准时来到招待所,接上他们去吃早饭。

    招待所食堂提供的是简单的棒子面粥、窝头和咸菜,与昨晚的盛宴形成鲜明对比,但更符合日常。

    吃完早饭,李科长开着吉普车,带着他们在滨城市区主要街道转了一圈,介绍了主要的政府机关、商业区、工厂分布以及几个较大的居民区。

    陈识几人看似随意地看着,实则将重要的地点和道路走向默默记在心里。

    “这边就是西区了,前面就是港口码头。”

    李科长指着前方一片繁忙的区域,巨大的吊机、堆积如山的货物、来来往往的卡车和工人,构成一幅充满工业力量的画面。(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火红年代,这个小公安有情报系统不错,请把《火红年代,这个小公安有情报系统》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火红年代,这个小公安有情报系统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