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续3 新局初定与风云再涌

    太子新位的内外纷扰

    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后,表面上长安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太极宫内却暗流涌动。新太子之位并未让李世民高枕无忧,朝堂上下各方势力仍在观望与试探。

    一些原本支持太子李建成的大臣虽表面上对李世民恭敬有加,但私下里却在盘算着如何自保与重新站队。裴寂便是其中之一,他心中对李世民仍有不满,却也不敢公然反抗。

    “大人,如今局势已变,我们是否要向新太子示好?”裴寂的亲信小心翼翼地问道。

    裴寂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不可操之过急。先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新太子的政策和动向。若他能善待我们,再考虑投靠也不迟。”

    而那些一直支持李世民的大臣们则期待着他能大展拳脚,改变朝堂上的风气。萧瑀对李世民说道:“太子殿下,如今您已登上太子之位,正是大展宏图之时。应尽快推行一些有利于国家和百姓的政策,以稳定人心。”

    李世民点头道:“萧大人所言极是。我正有此打算。但目前首要之事是稳定朝堂局势,安抚各方势力。”

    后宫的微妙变化

    后宫之中,气氛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皇后因太子李建成的死而悲痛欲绝,但她也深知大势已去。她在宫中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像以往那样积极参与朝堂之事。

    然而,一些得到皇后授意的嫔妃们却不甘心就此罢手。张婕妤找到尹德妃,说道:“姐姐,如今太子已死,皇后娘娘失势。但我们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我们要想办法在新太子面前重新获得恩宠,保住自己的地位。”

    尹德妃叹了口气:“谈何容易。新太子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我们还是小心为妙。”

    就在这时,李世民带着长孙王妃前来拜见皇后。皇后看着李世民,眼中既有怨恨又有无奈。

    李世民恭敬地说道:“皇后娘娘,儿臣如今已被立为太子。日后定会好好侍奉陛下和娘娘,让大唐更加繁荣昌盛。”

    皇后冷哼一声:“哼,希望你能说到做到。”

    长孙王妃在一旁温柔地说道:“娘娘,您放心。王爷心地善良,一心为了大唐着想。日后我们定会时常来看望您。”

    皇后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罢了罢了。你们去吧。”

    新政初推的阻力

    李世民开始着手推行新政。他首先提出要减轻百姓的赋税,鼓励农桑,以恢复因战乱而受损的经济。

    然而,他的新政在朝堂上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封德彝站出来说道:“太子殿下,减轻赋税会导致国库收入减少,日后若有战事或其他变故,国家将无钱可用。此政策万万不可行。”

    李世民耐心地解释道:“封大人,如今百姓生活困苦,若不减轻他们的负担,民心不稳,国家又如何能长治久安?而且,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增加国库收入,比如发展商业和手工业。”

    但封德彝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其他一些支持太子李建成的大臣也纷纷附和他。

    李世民心中有些不悦,但他知道不能强行推行新政。他说道:“此事容朕再考虑考虑。”

    散朝后,李世民回到秦王府,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商议对策。

    房玄龄说道:“王爷,那些反对新政的大臣都是太子一派的人。他们是故意刁难您。我们要想办法说服他们,或者拉拢一些中立的大臣支持我们。”

    李世民点头道:“好,你们去安排。一定要想办法让新政顺利推行。”

    外部势力的窥视

    就在李世民为新政的事情烦恼时,边境传来了消息。突厥部落看到大唐内部发生政变,认为有机可乘,开始在边境集结兵力,准备再次进犯。

    李世民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十分忧虑。他知道若不能及时击退突厥,不仅会危及边境百姓的安全,也会影响自己在朝堂上的威望。

    他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尉迟恭说道:“王爷,突厥人向来贪婪无厌。我们应该主动出击,给他们一个教训。”

    李世民沉思片刻后说道:“此次突厥来犯,我们不能轻敌。但也不能贸然出击。我们先派使者去与突厥谈判,了解他们的意图。同时,加强边境的防守。”

    于是,李世民派使者前往突厥部落。使者见到颉利可汗后,说道:“可汗,大唐如今新君即位,正致力于发展国家。希望可汗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大唐定不会坐视不管。”

    颉利可汗冷笑一声:“哼,大唐内部刚刚发生政变,如今正是混乱之时。我若不趁机捞点好处,岂不是太傻了?”

    使者说道:“可汗,大唐虽然发生了一些变故,但实力依然强大。若可汗执意进犯,必将遭到大唐的猛烈反击。”

    颉利可汗犹豫了一下,说道:“好吧,我给你们几天时间考虑。若你们能满足我的要求,我就退兵;若不能,我必将踏平大唐边境。”

    朝堂的分化与联合

    朝堂上,支持李世民新政和反对新政的大臣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支持新政的大臣们开始联合起来,试图说服那些反对新政的大臣。

    萧瑀找到封德彝,说道:“封大人,太子殿下的新政是为了大唐的长远利益着想。我们应该支持他。如今百姓生活困苦,若不减轻他们的负担,国家如何能繁荣昌盛?”

    封德彝却说道:“萧大人,你不要被太子迷惑了。他的新政看似美好,但实际上会给国家带来很多麻烦。”

    双方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李世民看到这种情况,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化解矛盾。他召开了一次朝堂会议,邀请所有大臣参加。

    在会议上,李世民说道:“各位大臣,朕推行新政是为了大唐的未来。大家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但我们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共同为大唐的繁荣而努力。”

    一些中立的大臣听了李世民的话,开始动摇。他们觉得李世民说得有道理,应该支持新政。

    突厥的威胁加剧

    就在朝堂上的矛盾稍有缓和的时候,突厥的威胁却加剧了。颉利可汗见李世民没有立刻答应他的要求,便下令突厥军队开始进犯大唐边境。

    边境的守军奋力抵抗,但由于突厥军队人数众多,来势凶猛,守军渐渐有些抵挡不住。

    李世民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愤怒。他决定亲自率领大军前往边境御敌。

    他对将领们说道:“此次突厥来犯,我们必须给予他们沉重的打击。让他们知道大唐不是好欺负的。”

    尉迟恭、长孙无忌等将领纷纷表示愿意跟随李世民出征。

    李世民带着大军日夜兼程赶到了边境。他观察了突厥军队的情况后,决定采用奇袭的战术。

    他派尉迟恭率领一支精锐部队绕到突厥军队的后方,进行偷袭。自己则率领大军在正面与突厥军队对峙。

    奇袭突厥的胜利

    尉迟恭率领的部队趁着夜色悄悄地绕到了突厥军队的后方。他们突然发动攻击,突厥军队顿时大乱。

    李世民抓住这个机会,下令大军发动全面攻击。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大唐的军队如猛虎下山般冲向突厥军队。

    颉利可汗没想到李世民会采用奇袭的战术,他惊慌失措,急忙指挥军队抵抗。

    但突厥军队已经乱了阵脚,根本无法抵挡大唐军队的进攻。在李世民的指挥下,大唐军队大获全胜,突厥军队死伤无数。

    颉利可汗见大势已去,只好率领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回了草原。

    李世民看着胜利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次胜利不仅保卫了大唐的边境,也让自己在朝堂上的威望得到了提升。

    新政推行的转机

    李世民凯旋而归后,朝堂上的局势发生了变化。那些反对新政的大臣们看到李世民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开始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封德彝主动找到李世民,说道:“太子殿下,臣之前对您的新政有所误解。如今看到您如此英勇,一心为了大唐着想,臣愿意支持您的新政。”

    李世民十分高兴:“封大人能如此开明,实乃大唐之幸。朕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大唐一定会越来越繁荣。”

    其他一些反对新政的大臣也纷纷表示支持新政。李世民的新政终于得到了大多数大臣的认可,开始顺利推行。

    后续的隐忧与展望

    虽然新政开始推行,边境也暂时安宁了下来,但李世民心中依然有隐忧。他知道朝堂上的争斗并未完全结束,后宫中也还有一些人对他心怀不满。

    而且,突厥虽然这次被击退了,但他们肯定不会就此罢休,日后还会再来进犯。

    李世民对房玄龄和杜如晦说道:“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加强军队的训练,提高国家的实力。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朝堂和后宫的动向。”

    房玄龄和杜如晦点头道:“王爷放心,我们会安排好的。”

    李世民看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大唐一定会迎来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时代。(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谁也别想挡我当皇帝不错,请把《谁也别想挡我当皇帝》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谁也别想挡我当皇帝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