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史道长带着十几个道士,用手推车推着昨天晚上赶制出来的盐卤水,和土司府送给上善观制药用的几袋大烟膏、大烟籽,兴冲冲地去土司府。半路上,遇着欧麦嘎师傅和他手下的几个杂役,带着铁锤、撬杠、凿子、锄头等工具,说是要去赖石山村后的石山上找石头刻纪念碑,竖立在土主庙广场旁的销烟坑边。史道长要欧麦嘎师傅跟自己先去土司府办事,然后自己再跟他去赖石山村石山找石头。跟“水土司”的关系虽然不像“火土司”一样不相容,但也从来“道不同不相与谋”的“白泥浆土司”(自然是禹三少爷给取的绰号),竟然马上就非常愉快地同意了。
史道长将“骟”大烟种籽用的盐卤水和大烟膏、大烟籽交给廖总管后,就和欧麦嘎师傅去找石头。赖石山村的头人高龙热情地接待了“水土司”,对“白泥浆土司”却不大理睬,欧麦嘎师傅也不在意。史道长经常用盐巴、茶叶、煤油等,跟赖石山村人换药材。赖石山村有人病了,都是请史道长来看。史道长给赖石山村人看病从来不收东西,更不收钱,最多就是吃顿饭。赖石山村从来没有人去教堂,据说欧麦嘎师傅曾在布道的时候,多次说赖石山村人是“呸狗”(不信上帝的异教徒),要大家不要学他们;但又对他们从来不种大烟的骨气十分赞赏,要大家都学他们。欧麦嘎师傅一边找石头,一边见缝插针地动员高龙带头去教堂礼拜“嘎得”,做一个有“姓杨(信仰)”的人,高龙听得不耐烦,硬邦邦地回了一句:我们都是“呸狗”!我姓高,不姓杨。
下午时分,在土司府门前小广场帮忙收购大烟膏、大烟籽的长皮,看见有一大伙人,用抬杠抬着几块大石头,从赖石山村的方向去西边山脚下的石场,忙跑去向廖总管报告。长皮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只要是在土司府周围有任何异样的发现,甚至只是跑来一匹不认识的狗,都会跑去报告廖总管。长皮是廖总管的养子,就住在土司府后院牲口圈旁边,除了看门,还负责照管三十几匹骡马的草料。
长皮刚跑进土司府大门,就看见姬姜小姐正挥舞着一条皮鞭,轮流抽打几个下人,禹三少爷站在一边看,吓得赶紧往回跑了几步,躲在第一道大门廊檐下一根两人合抱的柱子后偷看。那几个下人抱着头蹲在院子里,任由九小姐抽自己的背,一声不吭。姬姜小姐正抽得起劲,廖总管从第二道大门走出来,后面跟着夫人土司。夫人土司瞪了九小姐一眼,姬姜马上就住了手。
姬姜小姐走到板着脸的夫人土司跟前,解释说:我让他们分头去那些没有来交大烟膏、大烟籽的人家搜查,他们推三阻四不想去,说是廖总管不让去的。
廖总管跟着解释说:各家各户来交大烟膏、大烟籽,我安排下人们都作了登记,到现在为止,大部分人家交了,少部分人家没有交。而且,我估计,那些交了的,也并没有全部交。这台事件,大家一时转不过弯来,不太好办。我的意思是,先等等再说。
夫人土司让蹲在地下的几个下人都站起来,说:等到明天中午,如果还不交,你们就听九小姐的安排。
廖总管对几个下人说:晚饭后你们分头到话场子去,把夫人土司刚才说的话散出去。
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家陆续到土司府来交售大烟膏、大烟籽。到中午饭时分,几乎所有人家(包括上善观和土主庙。嘎得教堂严禁与大烟相关的任何东西进入,甚至连禹老土司的水烟筒也不能带进去)都到土司府来过了。虽然所收购的大烟膏、大烟籽数量,不及廖总管估计的一半,但也没有人敢明目张胆跟土司府对着干。几十年来,敢明目张胆跟土司府对着干的,只有对天石谷“狼白王”的“灶王财神”深恶痛绝的史道长、欧麦嘎师傅和禹三少爷。九小姐却不甘心,偷偷带着长皮和几个下人去赖石山村,说是要借几匹厉害的猎狗来,挨家挨户搜查。当天晚上,廖总管又派下人去话场子,散布九小姐准备大动干戈的消息。当天夜里,许多人家的灯火很晚才熄灭。一连三天,却并不见九小姐有动作。听长皮说,夫人土司已经叫九小姐,把借来的那九匹生龙活虎的大猎狗还回去了,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但也暂时不敢将趁着夜色藏起来的东西拿回来。
尽管褒贬不一,但大家基本公认,禹成老土司让夫人土司继任的决定是正确的。禹老土司的三个儿子,要当天石寨三千多号人的土司,恐怕不大合适,甚至相当不合适。大少爷禹鼎盛,人倒是长得高大壮实,只是自小脑子就不好使,成人了也没有多大改善,在天石谷著名的五个“憨包”中排行老大(当然不像排行老幺的长皮一样可以公开)。二少爷禹鼎立,是天石谷最著名的“酒醉子”,除了索尼玛酒,无论是天大的事还是屁大的事,都不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三少爷禹鼎新,脑子聪明,也不醉酒,却是一个被基本公认为“自甘堕落”的浪荡子,而且还是个跛子。禹三少爷少年时到禹鼎镇和县城读过好几年书,据说是“很有学问的”。二十岁以前,禹三少爷一切正常,在禹家三位少爷中口碑最好,大家都认为将来的土司非他莫属。但自从被禹老土司打跛了一条腿后,往常干干净净寡言少语的禹三少爷就像换了一个人,时常衣衫不整蓬头垢面满嘴胡言乱语,跟几个著名的游民懒汉二流子称兄道弟。他最大的爱好和特长,就是特别会开玩笑和给人取绰号,天石谷三千多号人,至少有一半人拥有禹三少爷给取的绰号,有的人还不止拥有一个。其中自以为比较著名和经典的,是给上善观道长史若水先后取的三个绰号:“老拉稀”“一肚子坏水”和“搅屎棍”。
当然,在基本公认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赞同欧麦嘎师傅的意见,认为既然女人也可以当土司,而且还是外姓的,那么姬姜小姐也许更合适。姬姜是禹老土司最小的女儿,排行第九,又叫九小姐。这九小姐自小就一点不像其他四位禹家小姐,她在七岁上,就成为了天石谷最著名的、最厉害的娃娃头,成天领着一大帮男娃娃到处捣蛋。今天打开黑石寨几户人家的牲口圈,把牲口们撵到大烟田里去大饱口福;明天偷来的青石寨果树上还未成熟的果子,倒在河里去喂鱼;后天把白石寨的几口水井用石头土块填满,害得白石寨人跑到青石寨的水井来排队挑水;大后天又跑到大老远的赖石山村去,收了村子里的兽皮披在身上装野兽爬着回来……还经常单枪匹马赤手空拳地,把一帮不是自己手下的男娃娃撵得狼奔豕突鸡飞狗跳,揍得鼻青脸肿哭爹喊娘。禹老土司是骂舍不得骂打更舍不得打,最多就是把她在屋子里关起来不准出门,却往往关不到一顿饭功夫,就人去屋空无影无踪。稍稍长大后,就抵死不穿女娃娃的衣服,不留女人家的长头发,自作主张牵出土司府的一匹小马,骑着马领着不断壮大的捣蛋队伍,呼啸来去挥洒自如。有一回禹老土司实在忍无可忍,不小心骂了她几句,九小姐就闹着要跟她妈姓,也不要禹老土司亲自给她取的名字,跑到上善观去找史道长改名。史道长不肯,结果第二天早上,上善观的外墙壁上龙飞凤舞画满了各种各样的符,画得特别好特别像,连史道长都怀疑是不是自己半夜三更梦游的时候画的。画符用的原料,不是史道长常用的朱砂,好像是用锅灰兑陈尿调出来的,不仅味道难闻,还特别难擦去,几个道士忙活了一天仍然色黑味浓。(后来天石谷大烟丰收的首功,恐怕应该计在九小姐的帐上。)史道长无可奈何,在征得禹老土司同意后,依九小姐她妈的“姬”姓和她外婆的“姜”姓,取了个叫“姬姜”的新名字。姓当然是不能改的,禹家的儿女永远只能姓禹。好说歹说,九小姐才接受了“禹姬姜”这个新名字,不过她更喜欢别人直接叫她“姬姜”,至于后面加“小姐”还是“姑娘”,她倒是不在意。禹老土司生前,经常对土司婆娘、土司媳妇和土司夫人感叹:如果姬姜是个男娃娃倒好,这个样子的女娃娃,不要说天石谷,江西九山十八寨的土司哪个家敢讨?……但如果让天石谷第一“女好汉”九小姐继任土司,恐怕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禹鼎镇找“八个牙露”的日本人报仇,这可能比不让大家种大烟更要命,比中传说中的九龙蛊更立竿见影。所以,虽然夫人土司一继任就以雷霆手段禁种大烟,毁了天石谷的“灶王财神”,但总比立刻送了命要强些。
褒贬不一的销烟分田后,夫人土司让廖总管从府库中拿出若干钱粮,专门建立了一个“义仓”,按期接济天石谷的三十二位孤寡老人,和八十几户因灾因病或其他原因而衣食难以为继的贫困人家(这下担心土司府借口匹夫有责耍无赖的人才放下了心)。令众人有些想不通和不服气的是,赖石山村从来不种大烟的三十六户人家,据说也在“义仓”接济名单中。这三十六户人家,虽然不如大部分种大烟的人家,但靠山吃山,单凭药材、皮毛、菌子三大宗,就可以衣食不愁,何况还有几百亩田地。
廖总管公布名单的第二天,上善观、嘎得教堂和土主庙,不约而同地向土司府的义仓捐献了若干钱粮物品。据说捐献得最多的,竟然是外表冷漠刻薄、对外几乎一毛不拔的大东巴迪尼体古。当天晚上,史道长、欧麦嘎师傅和二东巴阿牧扒(大东巴从来不去话场子),又亲自带领上善观道士、嘎得教堂杂役和土主庙徒弟们,分散到各个话场子里去,动员有条件的人家捐钱捐物充实义仓,说扶危济困是传统美德,积德行善是求得祖宗、上帝、神灵保佑的最大“本钱”。虽然有不少人怀疑是土司府“借鸡生蛋”另有企图,但人家也没有像不准种大烟一样强迫命令,而且出面的,是专门负责与更加不能得罪的祖宗、上帝和神灵们沟通的上善观、嘎得教堂和土主庙。再说,那些在义仓库救济名单上的,除了赖石山村的那三十六户老死不相往来的“外拐户”,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亲父老,甚至还是亲戚,在不影响自己生计的前提下帮他们一把,也算是一件为自己积攒更大“本钱”的便宜事。第二天,许多定期向上善观、嘎得教堂和土主庙“捐功德”的人家,便率先带头去土司府义仓捐钱捐物。有捐猪捐羊捐大洋的,有捐米捐油捐腊肉的,有捐布捐鞋捐衣服的,有捐锄头镰刀犁耙的,有捐锅捐盆捐碗筷的,也有捐几个鸡蛋一小袋盐巴一块火石的……据廖总管统计,短短三天时间中,没有在义仓救济名单中的几乎所有人家,都参与了捐献。
义仓正式开仓救济那天,许多人纷纷赶来看热闹。原先以为是通知被救济的人家自己到义仓来领,没想到竟然是由夫人土司、禹三少爷、姬姜小姐、廖总管和史道长、欧麦嘎师傅和轻易不露面的迪尼体古大东巴等重要人物,亲自领头带领上善观道士、嘎得教堂杂役、土主庙徒弟和土司府下人,外加土司府的三十几匹骡马和十多辆手推车,分成几队,将救济的钱物运送到各家各户去。夫人土司、姬姜小姐和史道长一队,去距离土司府最远的赖石山村;廖总管和大东巴一队,去白石寨、黑石寨;禹三少爷和欧麦嘎师傅一队,去青石寨和散居在西山脚的几户人家。每一队的后面,都跟着若干喜欢凑热闹的好事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跟着夫人土司那一队的人最多。
夫人土司率领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赖石山村小河边,见桥上站着几个人,挡住了去路,队伍便停了下来。夫人土司正要下马,姬姜小姐扬鞭打马跑上木桥,高举轻落地在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肩背上抽了几鞭子,将桥上的几个人一直逼退到河对岸去。那个被抽打的青年好像并不生气,只是尴尬地苦笑着抓着姬姜小姐的马缰绳,不让它继续向前。
史道长告诉夫人土司,那个被姬姜小姐抽鞭子的青年,是赖石山村头人高龙的大儿子。从来不种大烟的赖石山村人都是倔骨头,他们怕是不会轻易接受救济。
夫人土司下了马,步行过桥,史道长忙下马跟了上去。夫人土司走到那个青年跟前,说:我们今天送来的,大多是你们需要的铁器、盐巴、煤油和布匹。天石谷从今以后就不再种大烟了,想跟你们换一些荞麦、苞谷种子。
蹲在河边一棵大树背后的高龙马上起身走了出来,招手叫躲在附近石头旮旯中的众人出来迎接夫人土司一行。当天,赖石山村像过年一样,在高龙家门前的晒场上摆了二十几桌席,摆满了由各家各户拼凑来的酒菜:猪肉羊肉鸡肉野兔野鸡耗牛干巴驴干巴麂子干巴老熊干巴鸟蛋蜂蛹……还有各种各样的菌子和十几种树花蕨菜芭蕉芋仙人掌之类的山茅野菜,和大坛小坛的索尼玛酒,从下午一直吃喝到月亮升起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