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三,蔚山城外风雪如刀。
茅国器抹了把糊住视线的血水,南兵刀刃早已砍出缺口,脚下倭寇尸体却越堆越高。“撞门!”他嘶吼着,身后亲兵扛起浸透鲜血的圆木,轰然撞向岛山城最后一道木栅。木屑飞溅中,裂缝在蔓延——破城只在呼吸之间!
城头日月扇旗下,加藤清正发髻散乱,武士刀拄着才勉强站稳。他守城兵力一万三千,此时仅存不足一万,城下明军攻势却如怒涛拍岸。
“成了!加藤的首级归老子了!”辽东军参将李如梅在后方高坡上大笑,声音顺着寒风刮进经略杨镐耳朵里。杨镐眯眼望着浴血的南兵,又瞥向李如梅——这是他辽东旧部的心腹爱将,更是他杨镐在朝中攀附次辅张位的“投名状”。泼天功劳,岂能让浙兵蛮子独占?
“鸣金!”杨镐猛地挥下令旗。
刺耳钲鸣撕裂战场。已踏上半片城头的茅国器愕然回首,正见传令兵狂奔而至:“茅将军,经略有令,着你部即刻退后休整,攻城交由李如梅将军所部!”
“混账!”洪武十三年奉天殿内,一声怒骂炸响。永昌侯蓝玉盯着天幕中那杆挥动的令旗,气得须发戟张,“这杨镐也搞鸣金收兵这一套?临阵换将,自毁长城!他娘的,难道是跟李景隆那草包学的?!”
“蓝玉!”一声瓷器碎裂的脆响惊得殿中一静。只见曹国公李文忠脸色铁青,脚下是摔得粉碎的茶杯,茶水溅湿了他的袍角。他死死瞪着蓝玉,胸膛剧烈起伏。李景隆正是他儿子!蓝玉此言,无异于当众扇他这位功勋卓著的国公耳光!
“放肆!”魏国公徐达须眉皆张,一步踏出,如渊渟岳峙,声若洪钟,“蓝玉!朝堂之上,天幕之前,安敢口无遮拦,妄议勋戚?!再敢胡言乱语扰乱圣听,信不信老夫现在就把你再关进小黑屋去反省!”
蓝玉被徐达这声怒喝震得一滞,又想起之前被皇帝责罚关禁闭的滋味,那股冲顶的邪火硬生生被压下去几分,只是梗着脖子,脸憋得通红,终究没敢再顶撞徐达这位老帅。殿内气氛瞬间降至冰点,只闻粗重的喘息声。龙椅上的朱元璋眼神冰冷地扫过这小小的插曲,鼻腔里发出一声意义不明的冷哼,目光却死死钉在天幕上杨镐那张脸上,杀机弥漫。
李如梅的辽东兵顶了上去,可这些北地汉子不善山地仰攻,被城头沸油滚木砸得哭爹喊娘。城上残寇绝处逢生,竟在第三道栅栏后又竖起新的太阳旗死守。洪武君臣眼睁睁看着唾手可得的胜利化为乌有,奉天殿内,只剩下沉重的呼吸和压抑的怒火。
战机稍纵即逝。倭寇援军大旗已出现在海平线上——黑田长政、毛利秀元数万生力军踏雪杀来!与此同时,铅灰天幕被闪电撕开,憋了数日的暴雨倾盆而下,浇透明军火绳枪药池与弓弦。
“经略!倭奴援兵前锋已过彦阳!”斥候连滚带爬扑到杨镐马前。
杨镐脸色唰地惨白如纸。他猛地一勒缰绳,座下骏马人立而起:“撤……快撤!”竟不顾中军大纛,拨马便向汉城方向狂逃!主帅一逃,三军顷刻崩溃。数万明军丢盔弃甲,相互践踏,泥泞山路被染成暗红。
“顶住!结圆阵!”副将吴惟忠的吼声淹没在雷雨与惨嚎中。他和游击茅国器率残部死战断后,刀光在倭寇潮水中明灭不休。雨水混着血水灌进吴惟忠的铁甲,冰冷刺骨。他眼睁睁看着一个摔断腿的浙兵少年被三把倭刀同时捅穿,少年最后望向他的眼神,像烧红的烙铁烫在心头。
此役明军折损士卒两千余,伤者更倍之。风雪卷过狼藉战场,旋起几片破碎的“明”字战旗,无声覆在阵亡将士圆睁的眼上。
汉城经略行辕内,烛影摇红。杨镐蘸饱墨汁,笔走龙蛇:“……仰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蔚山大捷!阵斩倭酋无算,焚其积聚,清正仅以身免……”兵部尚书邢玠在一旁抚须颔首,嘴角含笑。
“经略大人!”一名浑身泥血的把总踉跄闯入,“各营清点已毕,实阵亡两千一百三十七人,伤者四千余……这捷报伤亡数目,是否……”
“糊涂!”杨镐掷笔厉喝,墨点溅上把总惨白的脸,“分明是倭奴溃败,我师乘胜追剿时天雨路滑,小有折损百余人!再敢妄言乱我军心,本宪尚方剑可不认人!”把总被亲兵拖出去时,邢玠悠悠补了一句:“非常之时,当以大局为重。杨经略苦心,朝廷日后必知。”
赞画主事丁应泰恰在此时踏进值房。他刚从庆州收拢败兵而返,眼见遍地哀鸿,此刻再听这“捷报”,气得浑身发抖:“大局?两千将士埋骨异乡,在二位大人嘴里就剩个‘百余人’?”
杨镐竟不慌不忙,从匣中取出一封书信抖开:“丁主事年轻气盛啊。你瞧瞧,这是张次辅(张位)的手书,沈阁老(沈一贯)亦对邢本兵与本宪期许甚深……此战功过,朝廷自有明鉴。”信笺末尾“洪阳”“肩吾”的落款朱印刺得丁应泰双目生疼——正是张位别号与沈一贯表字!
丁应泰突然大笑起来,笑声凄厉如夜枭:“好!好一个‘朝廷明鉴’!”他转身冲出值房,直奔存放阵亡名册的档房。寒夜里磨墨声沙沙作响,他要写的弹章,必将震动九重!
“混账!”大明洪武十三年冬月的奉天殿,朱元璋一脚踹翻御案,奏折笔墨哗啦洒了一地,“两千将士的命,就值他一句‘死伤百余’?!”天幕中丁应泰含恨疾书的侧影,与杨镐得意抖出张位书信的画面交替闪过,将洪武君臣的怒火彻底点燃。
兵部尚书沈溍须发皆颤:“临阵换将已是兵家大忌,杨镐为私谊竟致功败垂成!更可恨战后匿丧不报,欺君罔上!此獠不诛,军法何存?!”他身后兵部侍郎恨得把牙咬得咯咯响,仿佛杨镐就在眼前。
“何止兵部!”户部尚书脸色铁青,“万历年间一次败仗便损兵数千,需耗多少粮饷才能练出这些精兵?更别提抚恤银米!若在洪武朝,户部库底早让他败光了!”他袖中手指飞快掐算,越算心越凉。
武将班中,徐达盯着天幕溃败场景,面沉如水:“雨雪交加,火器失效,就该当机立断转入守势,据住已夺营寨!杨镐竟带头奔逃,该杀!”蓝玉更是直接按剑出列:“陛下!若让末将在蔚山,先斩杨镐狗头悬于纛下,再与倭寇决死!”阶下众将轰然附和,杀气盈殿。
朱棣死死攥紧拳头。天幕里明军溃兵被倭刀追砍的画面,与七年前他随徐达北征时见过的边民惨状重叠。“父皇!”他猛地跪倒,“儿臣请旨,他日若领军,必立铁律:凡匿败冒功者,主将凌迟,监军斩立决!”少年燕王的厉喝在殿梁间回荡。
马皇后却凝视着天幕一角——丁应泰伏案疾书的剪影。“重八,”她声音不高,却压住满殿怒潮,“这姓丁的小官……倒像颗铜豌豆。”朱元璋顺着她目光看去,怒火稍敛:“是个有种的!可惜……”可惜万历朝中,这样的硬骨头太少了!皇帝的目光扫过满殿忠耿的洪武臣子,既骄傲,又涌起深重的忧虑。
“查!给朕彻查!”朱元璋的咆哮震得琉璃瓦簌簌落灰,“兵部、五军都督府听真:自即日起,凡边将塘报,须经监军御史、随军纪功给事中及主将三方画押!敢有瞒报战败为大捷者——”他森冷的目光扫过噤若寒蝉的群臣,“诛九族!”
圣旨如金戈交鸣砸在地上。奉天门外,北风卷着雪粒子抽打宫墙,呜咽如阵亡将士的英魂徘徊不散。万里之外的万历朝鲜战场,丁应泰的奏疏已装入漆盒,正以八百里加急飞向紫禁城。而杨镐行辕里,庆功宴的酒刚刚烫热,张位、沈一贯的“手书”被供上案头,烛火跳跃映着“蔚山大捷”的奏报,字字腥红。
史载:丁应泰上疏劾杨镐二十八罪、十可羞,直指张位、沈一贯结党欺君。
首辅赵志皋虽力保杨镐暂未下狱,然明军尸骨未寒,弹章已如雪片。
而洪武奉天殿内,新铸的“大明军功稽查铜匣”正被朱棣亲手捧起,寒光凛凛映着他年轻的脸庞——一个全新的军法时代,正从这场跨越二百年的愤怒中破茧而出。(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