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异议

    崔浩过往算无遗策,这给拓跋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崔浩表态赞同调整策略,也更坚定了他的决心。

    在崔浩离开后,拓跋嗣又召集六部大人商议此事。

    北魏六部,即天部、地部、北部、南部、西部、东部,六部大人总理庶务,与皇帝共商决策。

    当拓跋嗣提出要改西征为南征时,却意外遭到了东部大人安同的反对。

    安同是粟特族人,早年在草原经商,后追随拓跋珪,屡立功勋,封北新侯。

    “陛下,臣有异议!”

    拓跋嗣忍着心中的不悦,强笑道:“安卿但说无妨。”

    安同直言不讳:“臣早年经商,商人重利,出门做买卖,不求大赚,但也不能亏了本钱,如今中原荒芜,而河套富庶;晋人强盛,而夏人孱弱,陛下何以舍弱迎强,舍富趋贫?”

    话糙理不糙,平城往洛阳,路程有一千四五百里,大军南下,耗用不菲,纵使打赢了刘义真,也难以填补财政,可不就是安同说的亏本买卖吗。

    话音刚落,南部大人长孙嵩便出列道:“臣有一言,不吐不快。”

    “卿直言便是。”

    “敢问陛下南征,是何目的?只是为了阻止刘义真剿灭中原义军?还是想要争夺河洛,经营中原?”

    拓跋嗣闻言,心中越发不满,觉得长孙嵩是因为那场惨败,被晋军吓破了胆:“朕欲混一宇内,必取中原,若得河洛,自当用心经营。”

    长孙嵩追问道:“敢问陛下,纵使击败了刘义真,刘裕又领军北伐河洛,该当如何?”

    “朕自会再度亲征,与之交战。”拓跋嗣不以为意。

    “陛下!且不说洛阳远在千里之外,南下不易,倘若不能速胜,柔然人又怎会坐视不理。”

    拓跋嗣可不敢夸下海口能够速胜刘裕,一旦南下形成僵持之势,诚如长孙嵩所言,柔然人又岂会毫无动作。

    原时空中,河洛地区乱成这副模样,北魏却没有南侵,说到底,是因为刘裕还没死。

    拓跋嗣或许能够轻易夺取洛阳,但鲜卑精锐却不能长期驻守在洛阳。

    因为北魏的都城在平城,还需防备柔然入侵。

    鲜卑精锐不在,即使拿下了洛阳,也根本守不住刘裕的反扑。

    所以拓跋嗣直到刘裕病故以后,才敢南下。

    “或可坚壁清野,据守城池,待敌自退。”拓跋嗣改口道。

    坚壁清野,说白了,就是放弃经营,只要守住城池即可。

    长孙嵩闻言,苦笑着反问道:“如此,纵得河洛,又有何益?”

    还是回到了安同提出的问题上,这时候南征,就是一场注定亏本的买卖。

    拓跋嗣无言以对。

    长孙嵩趁热打铁:“陛下,与其南下阻碍晋人,不如吞并夏国,壮大己身,只有自身的强大才是根本。”

    安同当即附议,其余四部大人也纷纷表态支持。

    当然,最主要的是因为攻取朔方有利可图,而南下洛阳,在他们看来,完全是出力不讨好。

    拓跋嗣原本坚定的内心也被动摇了。

    他其实知道自己是正确的,一旦坐视刘义真平定中原,可谓后患无穷,但地缘注定了北魏在解决柔然威胁之前,无法全力南下。

    “众卿所言有理。”拓跋嗣颔首道。

    在六部大人全都反对的情况下,纵使拓跋嗣贵为天子,也不能固执己见。

    “陛下圣明。”长孙嵩、安同、奚斤等六人异口同声道。

    六部大人走后,拓跋嗣再度传召崔浩,得知拓跋嗣放弃南征,崔浩并没有坚持。

    二人商议了西征的具体事宜后,崔浩告退。

    走出大殿,崔浩暗自叹息:“中原若定,河北将永无宁日。”

    安同、长孙嵩他们说的道理,崔浩其实都懂。

    但人都有自己的立场。

    崔浩出自清河崔氏,他的父亲崔宏是六部大人的前身,八公之一,崔浩自己又深受拓跋嗣的信任,才能出众,河北士人皆以崔浩为领袖。

    河东号称表里山河,易守难攻,而河北却是平原地形,一旦刘义真平定中原,将来图谋北伐,必以河北为先。

    所以崔浩当然不乐意见到刘义真肃清中原的贼寇。

    关中的春耕已近尾声,由于征召令上说的明明白白,必须赶在三月之前集结,离得远的将士、民夫已经上路,三五成群的向长安进发。

    刘义真嘱咐臧质调查的事情早就有了结果,并未发现养济院官吏存在贪腐问题。

    一方面是此前杀了一批,流放了一批,余威还在,另一方面则是王修的重视。

    刘义真对此高兴不已,着令为养济院的官吏加俸。

    自此,养济院官吏的俸禄要比同级别官员普遍高出三成,算是高薪养廉。

    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阴阳并济,方是长久之道。

    二月二十九日,距离东出已经不剩几天,刘义真却在此时得知了拓跋嗣的军事调动。

    他召集了谢晦、王镇恶、沈田子、檀道济、段宏五人,将情报分享给他们后,神色复杂道:“拓跋嗣在河北征召万人,又命刁雍率军二万西进,此举正合我意,可以一举荡平顽寇,只是河东又有消息传来,称拓跋嗣正在筹备一场大战,诸位以为,其意在南邪?北邪?西邪?”

    谢、王、沈、檀四人面面相觑,他们对北魏的情况不太了解。

    互相看了一眼后,众人全都望向了段宏。

    段宏曾在北魏生活过数年,他分析道:“自柔然内乱以后,已有数年不曾大举南下,如今消息中并未提到柔然入侵,下官以为拓跋嗣绝不会主动进攻柔然。”

    刘义真认同段宏的判断:“既如此,魏军主力不向西,就向南。”

    王镇恶进言道:“魏人不可能提前知道世子将要北上,如今拓跋嗣已对南面有了安排,此时筹备大战,必定是要西征朔方!”

    话音刚落,谢晦补充道:拓跋嗣起初肯定是想要吞并夏国,但如今他应该知道了世子北上的消息,是否会改变策略,未可知也。”

    说罢,没有人再接话,都等着刘义真下判断,做决定。(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不错,请把《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