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观望

    刘义真此时面对着三种可能,北魏西征胡夏、南下干涉中原战事,或者打着南下的幌子,趁自己东出的时候,进攻蒲坂,入侵关中。

    他不是拓跋嗣肚子里的蛔虫,对对方的了解,也仅限于一篇《魏书·明元帝纪》,哪能准确预判对方的行动。

    刘义真沉吟不语,众人也在耐心等着。

    许久,刘义真开口道:“待上巳节一过,照常发兵,移驻潼关后,观望局势,等确认了魏人的动向,再作计较。”

    说实话,假如拓跋嗣真的带着鲜卑主力介入中原战事,饶是刘义真,也不敢只率三万余将士东出。

    移师潼关的话,如果拓跋嗣进攻蒲坂,可以快速增援,如果拓跋嗣南下中原,亦可由蒲坂东出,攻其河东,威胁魏军的退路与粮道。

    当然,此举有利也有弊。

    潼关距离长安尚且也有三百里,一旦魏军进攻朔方,刘义真必定救援不及。

    不过,刘义真其实也没想救。

    正如长孙嵩所言,自身的强大才是根本。

    无论是刘义真救援胡夏,还是拓跋嗣干涉中原战事,本质都是为了给对方添堵,对自身没有太大的裨益,无论胜负,都是一笔亏本买卖。

    所以刘义真选择在潼关观望,而非渭北,一旦确认北魏入侵胡夏,他便可立即由潼关东出,趁机肃清各路贼寇,两家各取所需。

    谢晦很敏锐地察觉到了刘义真的态度,他也不会天真的认为刘义真与赫连璝约为兄弟,是出自真心实意,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

    “世子英明。”谢晦最先表态支持,他提议道:“臣以为,不妨下令让傅司马召集渭北将士,以备不测。”

    他担心的是北魏攻取朔方后,趁势南下。

    众人深以为然。

    包括刘义真在内,都不认为赫连璝能够击退魏军。

    这人也就内斗是把好手,军事才能着实稀疏平常。

    “就依右卫所言行事。”刘义真点头道。

    他们走后,刘义真立即遣使往渭北,提醒傅弘之早作准备。

    北魏的军事动员同样瞒不过胡夏。

    赫连璝自从与刘义真约为兄弟后,他所需要防备的几乎就只有北魏了。

    原时空中,赫连勃勃在攻下长安时,就曾说过:魏与我风俗略同,土壤邻接,自统万距魏境仅百余里。

    风俗略同,代表着北魏极易吞并、消化胡夏部落。

    而胡夏国都距离北魏边境只有百余里,也代表着魏军能够轻易打过来。

    如今北魏这个恶邻并不安分,赫连璝自然不会视若无睹,他早就从温柔乡里抽身,着手整军备战。

    但赫连璝还是心里发虚,为此焦躁不安,直到他得知了刘义真北上的消息。

    赫连璝为之欣喜若狂,他言之凿凿道:“相父,寡人若向刘义真求援,他必定来救。”

    然而,叱干罗引却皱着眉头:“天王,中原动乱,晋人自顾不暇,刘义真此行,也是为了剿灭贼寇,又怎会发兵北上。”

    赫连璝并没有把叱干罗引的话放在心上,他笑道:“寡人与刘义真是香火兄弟,他此前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扶持大夏,共抗魏国,又怎么会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

    大部分人在考虑问题时,都会下意识地忽略对自己不利的因素,赫连璝就是其中之一。

    他错估了胡夏对于刘义真的重要性,认为刘义真不会放任北魏占据朔方。

    但问题是,刘义真的身份不同了。

    他此前只是关中之主,所作所为都是以关中的利益为先。

    如今刘义真已经是宋国世子,将来甚至会成为刘宋太子、天子,他必须着眼于整个天下。

    毫无疑问,恢复中原秩序,为将来北伐做准备,才是重中之重。

    赫连璝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叱干罗引劝说道:“天王,仰赖他人的助力,势必难以长久,就算刘义真此番发兵救援,长此以往,大夏必沦为晋人的附庸。”

    “知道了,知道了。”赫连璝有些不耐烦,这些道理他不是不懂,但自己没有那份能力呀。

    一场五丈原之战,一场寡妇渡之战,已经让赫连璝认清,并且接受了自己平庸的事实。

    叱干罗引见他这副模样,欲言又止,也只得在心里期盼,刘义真能够恰如赫连璝预料的那样,转变战略,改东出为北上。

    上巳节,即黄帝的诞辰。

    自魏晋以来,上巳节已经发展成了曲水流觞、娱怀骋情的民俗节日。

    出征在即,刘义真没什么心情与人集会,他一直在关注北魏主力的动向,但始终没有情报传回。

    傅弘之已经遵照刘义真的命令,征召将士,以备不测。

    渭北冯翊、扶风、北地三郡共有将士三万五千人,其中二万人是王镇恶留下的后秦降卒,一万人是渭北士族捐献的部曲,如今分了田地后,已经洗去了他们的部曲属性,另有五千飞骑军。

    此前傅弘之已经分出一万将士南下,待渭南守军随刘义真东出,便由他们驻守渭南各郡县。

    刘义真又紧急调令飞骑军南下,也就是说,渭北三郡只剩了二万守军。

    但关中到底是形胜之地,岭北二郡又有王康、王基的一万守军分担北面的压力,傅弘之拒险而守,仅凭二万将士,足以应对河东的威胁。

    次日,三月初四,刘义真领王镇恶、沈田子、檀道济、段宏四位大将,并谋主谢晦,率三万七千步骑及六万民夫,近十万人,号称十万大军,以渭水为粮道补给,由长安东行,向着潼关进发。

    与此同时,拓跋嗣已经先于刘义真发兵,领三万精兵,去往君子津(呼和浩特喇嘛湾以南)。

    二人都算是远征,毕竟统万城只是距离北魏的边境百余里,而不是距离平城百余里。

    君子津是黄河中上游的重要渡口,拓跋嗣并没有倾巢而出,他担心柔然突破北疆防线,因此在平城留了部分兵力。

    三月初十,经过六天的行军,刘义真进抵潼关,依照此前所商议的,不急于东出,而是停驻此地,探听消息。(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不错,请把《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