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曹操废弃函谷关,转而在麟趾塬上增设潼关,本意是用以防备关西之敌,前赵时,潼关所在的华阴县被划入雍州,自此,成了关西门户,阻挡关东各方势力。
隋朝时,由于雨水冲刷,出现一条深沟,可以绕过汉潼关,因此南移数里,设在了深沟与禁沟之间,仍在麟趾塬上。
直至唐代,黄河河道向北斜侵,南侧的河床裸露,浅滩可供车马通行,无需再翻山越岭,攀爬麟趾塬,因此,武则天下令将潼关移至麟趾塬下。
这不是刘义真第一次来潼关,他的记忆里,另一个刘义真在北伐后秦时,曾一度留守洛阳柏谷坞,后来入长安,便是借道潼关。
刘义真至今仍对潼关的险要印象深刻,潼关之险,险在麟趾塬的五里暗门。
五里言其长度,暗门形容其险峻,这条窄路如深巷般暗无天日,仅可容纳单车通行,极易伏兵,想要爬上麟趾塬,进攻塬上的潼关城,绝非易事。
事实上,武则天以后,潼关因为被搬下了麟趾塬,攻克难度骤降,不复天下雄关的美誉。
刘义真站在塬上,北眺黄河,看着滚滚河水东逝,暗自感慨沧海桑田,人力又如何能胜过自然。
他知道,风调雨顺的日子将要一去不复返了。
东汉末年,气候骤降,所以匈奴、鲜卑人大举南迁,但在东晋时,气温又曾一度回暖,因此柔然人能够在草原兴起,但眼下,即将步入南北朝初年的寒冷期。
这段短暂的寒冷期仅有半个多世纪,刘义真对此其实并不担心。
毕竟之前的光武中兴,以及之后的元嘉之治,其实都是在寒冷期下开创的盛世局面。
真正让他感到担忧的是根据后世研究表明,南北朝初年,由于太阳系引力在这一时期急剧变化,将会出现超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无论南北,天灾频发。
真正关系到封建王朝兴衰的并非气温高低,而是天灾人祸。
所以刘义真急于平定中原,否则真等进入了灾年,自己忙于赈济灾民,根本无暇出兵,只怕也无力出兵。
最先得知刘义真东出的是朱龄石、司马顺明以及于栗磾等人。
司马顺明听说刘义真进驻潼关,为之惊恐不已,他遣使邀请司马道恭、司马楚之来洛阳陵云台商议,却请不来二人。
司马楚之派来的是一名叫作沐谦的亲信。
司马顺明好奇地打量着沐谦,问道:“你就是被刘寄奴派来的刺客?”
“正是沐某。”
原来,司马楚之占据柏谷坞后,招聚流民,麾下已有万人,刘裕不愿看他坐大,于是派出沐谦假意投奔司马楚之,实则伺机行刺。
沐谦在赢得司马楚之重视后,谎称生病,诱骗司马楚之探望他,然而,司马楚之却是亲自端着汤药前来,这让沐谦大受感动,于是取出藏在枕下的匕首,据实相告,从此,这位刺客也就成了司马楚之的心腹。
司马顺明微微颔首,没有继续追问这件事,转而脸色一沉,不悦道:“我与德秀(司马楚之)是同族骨肉,今日诚心相邀,他又为何不至,只是差你前来?”
沐谦并不害怕,毕竟司马楚之麾下有万人,而司马顺明在吞并司马文荣部后,也不过六千人。
他看不上司马顺明的行为,态度冷淡道:“司马文荣与公同出司马氏,如今司马文荣遇害,吾主不愿重蹈司马文荣的覆辙。”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司马顺明派人刺杀司马文荣一事,终究是没有瞒住,所以司马楚之、司马道恭都害怕司马顺明是打着议事的幌子,借机吞并自己,自然不愿前来。
司马顺明哑口无言,好一会,他才长叹一声:“义真小儿率十万大军进驻潼关,对河洛虎视眈眈,如今大敌当前,我等同宗相互猜疑,必被逐个击破。”
“关中哪来的十万兵马,这一定是刘义真虚言恐吓我等。”沐谦冷笑道:“吾主已决定归顺大魏,司马公若思齐力御敌,不妨也向邙山派遣使者,否则,天下虽大,亦难有司马公的容身之处。”
在刘义真北上之前,司马道明、司马楚之等人感受不到压力,虽然和于栗磾有联系,但并没有向北魏投诚,依然保持着独立性,不像刁雍,他接受了北魏的官职,是被拓跋嗣派往青州的。
所以拓跋嗣能够调动刁雍的部众。
司马顺明此时后悔不已,早知如此,他又何苦刺杀宗亲,白白背上骂名。
沐谦说罢,向司马顺明请辞,他此行其实是奉司马楚之的命令,劝说司马顺明归顺北魏。
但他实在厌恶司马顺明,只把利害说透后,一刻也不想多留。
沐谦走后,司马顺明没有犹豫太久,他再怎么不甘,也要认清现实。
刘家父子不管中原的时候,自然能让司马顺明在洛阳称王称霸。
如今刘义真将要东出,而司马顺明又因为吞并司马文荣,失去了司马楚之、司马道恭的信任,他只能选择一并向北魏投诚。
毕竟,刘裕可不会放过这些流亡中原,与他为敌的东晋宗室。
次日,司马楚之、司马顺明、司马道恭各领卫士,齐上邙山。
于栗磾在山腰相迎。
众人相互见礼后,于栗磾将他们带入了军营帅帐,共商军事。
司马楚之率先提议道:“义真小儿来势汹汹,不如避其锋芒,暂时退往河内,他必定不能久留,待其解了洛阳之围,退回关中,我等必可再度南下。”
司马顺明、司马道恭当即附和。
他们当然不希望与刘义真硬碰硬,最好是能够效仿刁雍打游击,敌人来了我就走,敌人走了我复来。
然而,于栗磾对此不置可否,他考量的点与司马楚之等人不同,于栗磾已经知道拓跋嗣不会南下,但他需要把刘义真的主力拖在河洛,免得对方移驻蒲坂,威胁河东。
“诸位无需惊慌,刘义真诈称十万,实则不过三四万兵马,诸位有兵二万,我亦有一万精锐,待河北、青州援军相继赶来,我军倍于义真小儿,岂可不战而退!”
说罢,于栗磾鼓动道:“若能擒杀义真小儿,天子必有王侯之赏。”(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