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齐、杨仆、杜周被拖出神龙殿。
甚至连罪名都懒得网罗。
仅平生诛杀过多一罪,三人及其家族便在劫难逃。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反之亦然。
陈莫入殿告罪,“打扰陛下之兴,臣之罪也。”
听着那毫无歉意、罪意的话,刘彻谈不上生气,“曲逆、曲逆,曲逆之侯,曲逆之后,尔颇有乃祖之风。”
“陛下谬赞,臣愚且鲁,皆君上点拨。”
“朕聪明吗?”
“圣明天纵无过陛下。”
“那朕这么‘圣明’、这么‘天纵’的人,为何会受你愚弄,甚至被玩弄于股掌之中,尔愚鲁,朕是什么?”刘彻讥讽道。
事到如今,不言自明。
平曲侯周家、酂侯萧家和留侯张家,从头到尾没有支持过他。
一切不过是陈平后人陈莫之计罢了。
削弱复辟浪潮,引领大军去死,此心,何其毒也?
“大伤天和,你们难道就不怕报应吗?”刘彻不无诅咒道。
一条入关路,坑杀了十数万复辟军,坠崖而死、葬身狼口者不计其数,这人,怎么能如此心安理得,拜名师、登高位、复侯门?
“陛下说笑了,自古君欺臣,焉有臣戏君?”
陈莫笑着说道:“物各有主、人各有命,生死之事,乃命也。”
元功家族、官宦豪族、巨商大贾的死士、私兵、匿人,和游侠、盗贼之死,大多死于地漏、死于中山狼,其他的,死于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麾下刀兵,这和他、和陈家有什么关系呢?
哪怕有天和,也是报应在周共世叔、萧庆世叔身上,是萧庆世叔找的路线,是周共世叔送人上路的,他和陈家,可是什么都不知道。
杀死复辟浪潮,与我何干?
“毒夫!”
刘彻咬牙切齿道。
即便伤及天和,也要拉人垫背,先死周共、萧庆,而后才是陈莫。
这就是曲逆侯陈家!
无视陛下的谩骂,陈莫淡然一笑,察觉到又有人来了,便躬身告退。
中郎东方朔觐见。
“陛下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和以往的滑稽、诙谐不同,东方朔从穿着到礼仪,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庄重。
这不禁让刘彻想起君臣初见的场景,即位初年,他下诏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
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在其中,但与其他人微言大义的国策不同,东方朔写了三千片竹简的内容上书,这些竹简要两个人才扛得起,而他则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读完。
在那自荐书中,东方朔自言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
十三岁开始读书,经过三年的刻苦,读的书籍已经够用,在十五岁时学习击剑,十六岁学《诗》、《书》,阅读量达到二十二万字。
十九岁又开始学习兵法和作战常识,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
钦佩子路的豪言,所以二十二岁,就身高九尺三寸,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贲,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像这样的人,就该做天子的大臣。
得益于这不同寻常的上书,他始任东方朔为公车令,而东方朔却不满俸禄微薄,又不得诏见,竟然大胆吓唬天子近前的侏儒,在他诏见问责之时,以进为退,巧舌生笑,得以进为金马门待诏。
一晃二十年过去,东方朔最高官职不过一千石的太中大夫,朝野上下,无不视其为佞幸之臣。
现在想想,东方朔曾经反对他起造上林苑,在昭平君杀人之事上谏公正执法,在主人翁事件上谏矫枉风化,又曾上书言治乱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他只以俳优视之。
迥异寻常的姿态,使得刘彻升起了人才居侧而不知用的悔意,好不容易耐住的焦躁心情,又有几分烦乱,“你到这又是干什么?”
“回陛下,臣为名利而来。”东方朔正声说道。
“你好像进错庙了。”
刘彻铁青着脸,“现在的朕,给不了任何人名,也给不了任何人利。”
“不,臣来的正是地方,也正是时候。”东方朔神情肃然。
“那就说说。”
刘彻满面寒霜,“这是什么地方,而你口中的时候,又是什么时候,若你说得好,又说得对,你要的名利,朕便予你。”
“这是神龙殿,是陛下颐养天年之地,此时,也是陛下的禅位之时。”
东方朔躬身垂首,未看圣颜却知圣颜难堪,继续道:“但是,陛下这一禅,对大汉的贡献,却比陛下一辈子都大。”
殿中气氛骤然凝重,狂躁消失了,压力却更为沉重。
几近直言天子死了,比活一辈子对大汉贡献都大,莫不是以为,天子提不动刀了?
禅位之际,杀一、二臣子的能力,太子还是会给他的。
“陛下,素爱选才,以至我朝得人,于兹为盛,然仅此一次,陛下可以无私心、无杂念,为国举贤了。”东方朔浑若无感,不疾不徐道。
刘彻杀意一滞。
这是颂声吗?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大汉获得的人才,在这个时代最为兴盛,这是在说他求贤、孝廉之功,跟着却说群才不显,是陛下私心杂念太多,不以才能而以喜好提拔贤才。
现在,失去了皇权,反而可以公正无私为国举贤了。
良久沉默,刘彻不得不承认,东方朔说的有道理。
“即或不成,无使明珠蒙尘,亦是陛下之功。”东方朔再次说道。
天子党羽中,有他东方朔,有卜式,有韩说,有唐都,有落下闳,等等,还有很多有识之士,如果陛下就这样禅位,他日太子登基,伐异之下,将万难有施展才能之日。
一次,就算只有一次,请陛下忘却心念,为国贤才提供次助力。
刘彻已经完全平静了下来,“既然如此,朕该如何做?”
“请陛下下诏升贤拔才。”
“最后一次大汉皇帝令?”刘彻笑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