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郑芝龙在御书房门口才转身离去的背影,朱慈炅看着大理石面上的碎玻璃,长吐了一口气。
“平子,你怎么看今天这两个人?”
吴阿衡虽然新来南京,但因为昭武海军新立,他和朱慈炅接触颇多,已经和天工院的老人一样算是朱慈炅的近臣了。
他一脸正气。
“此二人,恐皆非纯臣。”
纯臣?朱纯臣吗?那样的废物朱慈炅可不想要。
管京营管不好,皇勋公司要合伙赚钱了,他也反应迟钝。堂堂一个国公,股份和伯爵一样。搞得朕好像要他钱一样,纯粹白痴一样的耍小聪明。
成国公府穷,是的,从你这这个白痴开始穷的。对比下福王爷,为了多一点点股份,连银行客户的钱都骗。
或许这位纯臣还沾沾自喜,他就是比英国公、定国公这两个快入土的老家伙聪明,连沐天波这个未成年娃娃都不如。
朱慈炅懒得关心这个纯臣,他十分意外的看向吴阿衡。
“怎么说。”
吴阿衡十分冷静。
“臣看熊文灿腰带,那两枚宝珠可不便宜。明知道是要陛见,还带着这样的玉带来。便足见其人贪鄙,慕虚荣,做事也定然不够谨慎。再听其谈吐,表面看宠辱不惊,实在性伪,此人不可深交也。”
朱慈炅咯咯大笑,拍了拍吴阿衡的放在大理石面上的小手臂。
“平子你如此观人,怕是做不了吏部尚书了咯,天下官员都尽皆不可用了。”
吴阿衡连忙低头。
“臣惭愧,不知陛下如何看待此人?臣确实有点担心此人未必能完成陛下嘱托。”
朱慈炅收敛笑容。
“此人有进取之心,有急才,够冷静,有官威,如此,便是一个合格的外交官。”
吴阿衡沉默的想了想,才开口答道。
“陛下明鉴,此人身上确实也有陛下所说优点。”
朱慈炅旋转手中刚拿起的炭笔。
“那郑芝龙呢?”
吴阿衡慎重了一点。
“此人城府颇深,虽然他不敢直视陛下,但目光在谭卢两位公公,翁编修还有臣,甚至小宫女身上都有停留。熊文灿根本就不在意臣,但郑芝龙尤其注意臣,在臣反对他担任文官之前就如此。
此人看似坦荡易动情,但言语之中也暗藏机心。对于臣的出声反对,也不见多少敌意,非常善于隐藏自己,这种人其实很危险。”
朱慈炅笑了。
“那不是很像平子?你说他不是纯臣,莫非在说自己。”
吴阿衡愣了下,也笑了。
“的确有几分像,但臣读过圣贤书。”
朱慈炅在自己笔记本上开始记录,同时发问。
“你对朕的安排有没有看法?”
吴阿衡也看向自己的记录。
“有的。陛下,先前关于东南海盗,我们已经知道了郑芝龙的主要利益在日本,他恐怕不会轻易放弃日本利益,如此陛下让他管理吉庆,恐怕会让公私两便。
臣担心,郑芝龙的收编会非常有限,他恐怕会在吉庆办公的同时扶持代理人继续经营日本航线。”
朱慈炅点点头。
“嗯,的确值得注意。不过当他发现首里城和笨港都有大明驻军后,他会很快清醒的。况且,皇店管理已经形成制度,不是总经理的一言堂,以公谋私他做不到。
我们当前最重要的是要让海军形成战力,要有同时对抗荷兰人、西班牙人,甚至他们联合海盗一起进攻的防御准备。
不管怎么说,少了郑芝龙,我们面对的威胁就大减,况且这是彼消此涨的好事。所以还是要重视郑芝龙,要给足礼遇。”
吴阿衡微微点头,没有吱声,居然和朱慈炅一样低头在纸上快速书写。
良久,他才开口。
“郑芝龙整编也有问题啊,陛下。这些海盗恐怕适应昭武卫海军规矩的人不多,三万人不好安顿啊。”
朱慈炅停笔。
“如果实在不行,就组建一只受大明控制的海盗,效仿刘肇基、黄得功。”
吴阿衡连忙记录。
“臣明白,但首领一定不能再用郑芝龙的人。”
朱慈炅点头。
“嗯,可以让徐文西重操旧业。还有一个人,镇岳卫饶州指挥**会,可能他不适应海战,没关系,多吐几次,吐着吐着就好了。”
吴阿衡愣了下,他也听说饶州镇岳卫屠杀矿工的事了,没想到在这会有处理结果,**会据说可是元从出身,这是要被发配为海盗?
他咽了咽口水。
“陛下,郑芝龙的人最好转化为皇民安置。
昨日我问过洪参谋,皇田只有湖广、陕西、山西还没有完全分配,另外,还有部分皇亲领到银币后已经开始返程了,他们也要土地。我们也不可能把这帮人安置到北方去啊。”
朱慈炅皱了皱眉头。
“造船厂呢?实在不行,让郑芝龙带进吉庆运输吧,他初来乍到,也需要有批自己人,能安他的心。跟他说清楚,虽然不是务农,但生活反而会更好。”
吴阿衡想了一下。
“好的,臣明白了。”
话音未落,却看到刘一燝怒气冲冲的直闯进来,毫无礼数。
“陛下,你要追封郑和?谁的主意?”
老刘看了眼谭进,这个不像。卢九德?这死太监怕是要上天了。
朱慈炅十分意外,停下书写,有些无奈的合上笔记本。
“刘先生请坐,上茶。”
刘一燝这才躬身施礼。
“陛下赎罪,老臣乍闻此事,心急如焚,老臣失礼。”
朱慈炅点点头。
“嗯,对的,咱们尚书阁老学礼的活动要尽快开展了。朕无妨,先生坐吧。”
刘一燝闹了个红脸,气势一下就被小皇帝拿捏,一口老血差点没喷出来。
吴阿衡见势不妙,连忙收拾自己文书。
“陛下,臣先出去整理下意见,陛下有事召我就行。”
开玩笑,你走了,老家伙绝对会不给朕面子,朱慈炅连忙叫停。
“别走,朕还有事要与你相商。”
又对刘一燝堆出笑脸。
“先生见到熊文灿了?”
刘一燝坐在了朱慈炅踩过的那张椅子上,也不说话,似乎在耐心的等着小宫女沏茶。等捧过茶碗才缓缓开口。
“见了。陛下,老臣的问题,你似乎没有回答。”
刘一燝想静坐夺回主动,朱慈炅已经利用这短短时间,仔细思考了内阁反对的理由。
魏阉专权时代刚刚结束,朝野一片清算之声,这个时候,居然给另一名太监立碑封侯,配享太庙。哪怕郑和功劳再大也不行,这甚至会埋下无穷后患。
武庙时“八虎”之一的张永就流传过郑和封侯,想要给自己也弄个爵位。但大明实际上并没有给郑和封过侯,从成祖直到天启都没有。
朱慈炅此举,要捅马蜂窝。
朱慈炅端正坐姿,目光平静的看着刘一燝。
“没有人怂恿,是朕自己的主意。朕要向海图强,所以朕要告诉天下: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朕的意志十分坚定,要以太监身份否定开海侯,且回家多读几遍《史记》。
之前朕说要给张居正全面恢复名誉,陪祀神庙,你们也是拖拖拉拉。朕不妨告诉你们,这是神庙遗志。
父皇曾经给朕讲过一个故事,那时父皇还是皇太孙,神庙给父皇讲到轮台诏,便说他也有遗憾事,让父皇在他驾崩后十年,定要给张居正平反昭雪,让张先生陪祀身旁。”
刘一燝嘴角抽搐,忍不住嘲讽。
“神庙的确下旨封先帝为皇太孙,不过,当时是神庙弥留之际,所有没有执行,先帝直接就是太子了。”
朱慈炅毫无被戳穿的自觉,脸色一点也没有变。
“哦,这是细节问题,可能是朕太小记差了,反正有这么一回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