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巴黎的上将父亲

    客轮直达法属印度本地治理进行补给,科曼和阿里汗的大臣还见了一面,重申了双方未来的合作,完成补给继续出发。

    半个月后苏伊士运河已经出现在了视线当中,长期坐船其实是很煎熬的事情,所以客轮在苏伊士港进行停靠,客轮上的乘客也下船体会了一下沙漠风光。

    如果呆的时间不长,任何风景都是新鲜的,尤其是总是看到海水的乘客们。

    现在埃及还在王国时期,法鲁克一世作为埃及君主,埃及作为阿拉伯世界第一强国的客观事实,导致在阿拉伯世界还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没有错,埃及现在就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强国,根本不用纳赛尔来塑造第一强国的形象,第一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世界的主力也是埃及王国。

    毕竟此刻的阿拉伯世界,能够有十万常备军的国家,只有埃及一个。

    叙利亚也做不到,如果不是科曼带来的蝴蝶效应,导致法国遗留的叙利亚军人很多,叙利亚是否比约旦强都是一个未知数。

    艾娃加德纳也坐船的晕头转向,整个人看起来都清减不少,船只靠岸同样陪着科曼下船,“这就是阿拉伯第一强国?很落后的地方。”

    “你可不要在埃及人面前这么说,很多埃及人懂英语。”科曼压低声音提醒道。

    艾娃加德纳的口吻对埃及有所轻视,科曼倒是一点都不意外,欧美各国对不同文明的看法有很大差别,英法德的看待角度都不一样。

    至于美国嘛?美国史学界长期都是一个搅局者,致力于打破欧洲角度叙述的历史霸权。

    英法德虽然在看待其他文明的时候态度不一样,但对埃及都是很认可,而第一个大规模质疑埃及成就的国家,就是美国历史学者。

    和美国历史学者对埃及的态度相比,东方大国的二手伪史论者都是小儿科。

    长期以来美国就是抨击古埃及的大本营,至于办法就是用赫梯来踩古埃及,采用捧一踩一的态度打压古埃及。

    美国史学界和欧洲的是史学界还不太一样,很多美国史学家认为,古埃及文明虽然早但算不上强大,东亚的文明生命力强得多。

    当然这也只是一种观点,就像是英国长期觉得古印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具有同等地位一样,肯定受到了现实政治的影响。

    随着美国跃居世界霸主的地位,在美国的影响下,西方国家对古埃及的兴趣已经大打折扣。

    现在很少有西方学者将埃及视作一切人类智慧的发源地,他们也并不坚定地认为埃及是最古老的文明或国家,更不会将希腊智慧看成是对近东智慧的剽窃,但这些观念这在十九世纪之前的欧洲还非常流行。

    “这条伟大的运河,凝聚着法国的心血。”科曼望向苏伊士运河的方向感慨着。

    “这不是英国人的运河?”艾娃加德纳不合时宜的插嘴,给自己的男人一个难堪的问题。

    “这条运河的主要股权在法国手中。”科曼无奈扶额的回答,不然苏伊士运河战争法国为什么要参与,而且比英国态度更强硬?不就是因为法国的股权比英国还多?

    苏伊士运河公司早期是法国和埃及共同持有,埃及总督赛义德·帕夏代表埃及政府购买了公司百分之四十四的股份,而另外百分之五十六的股份由法国的私人投资者持有。

    但在之后,埃及陷入了债务危机,被迫将其持有的全部百分之四十四的苏伊士运河公司股份出售给了英国政府。

    苏伊士运河的股权分布是,英国政府是最大单一股东,法国股权更大但股权分散。

    董事会由三十二名成员组成,其中十名由英国政府任命,二十二名由法国股东任命。这确保了法国在董事会中拥有绝对多数。

    至于苏伊士运河公司的总部,当然在法国首都巴黎,苏伊士运河的存在对英国是涉及到了霸权,对法国则涉及到了核心资产。

    国有化之后,法国直接就爆炸了,联合英国开启了对埃及的入侵。

    只不过英国主要负责丢人,法国的角色更加隐蔽。

    有句话说得好,英国这个搅屎棍搅合世界,法国专门搅合英国。

    因为法国在苏伊士运河的角色,运河区英军对法军也并不陌生,看到一批法国军人出现询问之后便给了热情的招待。

    英国运河区指挥官维金斯中校亲自出面,接待了舟车劳顿的特殊客人,顺便询问法军的目的。

    科曼一听就知道后者才是这么热情的根源,带着笑容回答道,“是因为我们从东南亚返回法国,上面还有一批伤兵,所以在苏伊士港停靠,缓解一下伤员们的心理。”

    “军人们的身心健康确实是重要的。”科曼的回答让英国指挥官松了一口气,英国的世界帝国框架主要支撑点,除了原来的白人自治领之外,剩下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英属印度,另外一个就是埃及。

    可以说如果还控制着苏伊士运河,那么英国对世界霸权可能还有一点念想,如果苏伊士运河丢了,英国最后一点霸权的心气也就会散掉。

    科曼不是直接当事人,但能够理解这种心情,不怀好意的暗示,希望英国保护黄金水道的利益,这不只是英国自己的事,还有法国的利益。

    其实这和法国关系不大,法国的主要利益在非洲,此时此刻,来自阿尔及利亚乡村、摩洛哥北部,甚至更遥远沙漠地区的劳工们,裹着破旧的毯子,沉默地涌向工地。

    钢铁在咆哮,蒸汽铲土机是这里的霸主,它们喷吐着浓黑的烟柱,巨大的铲斗每一次啃咬山体,都伴随着岩石碎裂的巨响和地面的震颤。

    更多的则是人力的海洋,成百上千的工人散布在陡峭的斜坡上,他们挥舞着沉重的十字镐,每一次抬起落下,都伴随着肌肉的绷紧和沉闷的哼哧声。

    挖掘出的土石需要被运走。由工人组成的漫长队伍,从坡底一直延伸到坡顶。在已经平整好的路段上,另一群工人正在铺设枕木和钢轨。

    地中海铁路连接计划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当中,北非的大动脉会在计划完成之后逐渐成型,从突尼斯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海边,挥汗如雨的工人们并不知道,远处看不见的海面上,始作俑者乘坐的客轮才刚刚过去。

    经过了三十五天的航行,科曼终于结束了这一次漫长的航海之旅,这个破球的面积对于海洋航线确实是有点太大了,要不是法国没有可堪一用,至少是在科曼眼中可堪一用的客机,他绝对不想重复哥伦布的旅程。

    “我现在知道,为什么哥伦布到死都认为,自己已经到了印度。”

    科曼对航海这件事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帮着艾娃加德纳拿着行李箱的时候还在不断抱怨,不过总算是靠岸了,从马赛靠岸坐火车去巴黎,用不了多少时间。

    科曼离开海外省的时间无论如何不能算短,现在要重新回去,肯定是要进行一次权力依父,不然哪有位置留给他?

    为了证明自己没有白去一趟远东,平时在船上科曼还利用坐船的时间,写了一篇常公的形势可能不像是表面的大本营战报,描述的这么乐观。

    常公的内容只是引子,把常公作为开篇,主要是写法属印支的安全性问题,为已经开始的匍匐后退找到高层的支持。

    这一次回到巴黎,就是让科曼眼中的高层,法国陆军总参谋长德拉贡上将知道,以后一旦法属印支战事不利,怎么把责任推卸出去。

    “我陪你回家,还是回雨果大街等着你。”在巴黎站下车的艾娃加德纳询问,她知道科曼肯定要回家一趟,询问自己职位的事情。

    “要是累了就先回雨果大街,我和父亲谈完了就回去。”科曼伸手招呼了出租车,检查了一下配枪塞进了女人的手中提醒道,“注意安全。”

    目送出租车启动之后,科曼便心急火燎的赶往德拉贡上将住处,他军衔已经提升到少校了,高配一个职务应该不过分,也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位置,可以让他继续为法兰西发光发热。

    科曼自认为这一趟远东之行,解决了法国很多重大问题,高配一个职位一点都不过分,他的上将父亲可别想沽名钓誉。

    一直到下班,科曼总算是看到了德拉贡上将回家,两人对视一眼互相点头,科莫撇嘴,他怎么一学自己的哥哥总是挨骂?

    “又是坐船回来?在海上飘了多少天。”德拉贡上将在小娇妻帮助下换下了军装问道,“回到巴黎是想要一个合适的职位。”

    “不然父亲怎么能是总参谋长呢,我就是这个目的。”科曼一副所作所为无愧于心的口吻道。

    德拉贡上将一挑眉,气笑了开口,“我以为你总是要收敛一点,至少不会这么快就说出口。”

    “那种阴暗的思维,不符合我的光辉形象。”科曼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道。(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法兰西之父不错,请把《法兰西之父》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法兰西之父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