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诗放在这荒凉的史前世界,倒显得恰如其分。
寒风如刀,兽皮凝霜。
风一吹,便飞沙走石,连带着树上掉落的枯叶松针,真个如末日一般了。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即便三个身体素质过人的成年男性都常常感觉人手不够或是生存吃力,陈舟简直不敢想其他挑战者过得是怎样的日子。
……
天越来越冷,降雪也愈发频繁,每天出门时几乎都看不到晴朗的天空了。
扫雪更是成了每隔几天就要重复的工作。
探查清楚山洞的情况后,担心夜长梦多,陈舟立即组织保尔和毕楷开始搬家。
所幸他们没什么大件需要搬运,只是山洞的建设需要花费一番心思。
将生存工具、动物皮毛、简陋的木床、烧制的泥碗、提纯后的盐粒、精心挑选的浆果松子等物品转移到山洞后,陈舟一边让毕楷进一步确定周边冬眠动物的情况,一边改造起山洞来。
……
最先接受改造的是山洞入口向下倾斜的通道,按照事先设想,陈舟打算给它安装一条方木阶梯。
不过在安装阶梯前,他干了一件更重要的事——
炉灶。
陈舟准备用黄泥和石块砌出一条沿着通道斜向外的烟囱。
烟囱洞内部份连接炉灶,而炉灶又连接火墙子,这样只要在洞内生起火,就可以一边取暖一边做饭烧水,烟囱排出的烟又可以大大降低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可谓一灶多用。
山洞整体比较封闭,内部已经深入山体约有七八米,有极为厚重的天然墙壁挡风,只要堵好洞口,基本不用担心热量流失。
实际上陈舟初次进入山洞探查时就已经明显感觉洞里面比外面暖和得多。
尤其明显的表现是,从洞外拿到洞内的雪会迅速融化,这说明洞内的温度起码有八九度。
在这种前提下,只需在洞内添加一个稳定的热源,内部温度估计很快就能上升到二十度左右,那已经是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了。
当然,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
尽管陈舟在孤岛上学习锻炼出了许多实用的生存技艺,但在寒冷的北境挖泥砌烟囱对他来说还是充满了挑战性。
……
最先难住他的就是如何把泥挖出来。
白哈尔山上几乎找不到可用的泥土,但山下不远处便是河流,河岸两边可利用的泥土为数不少。
若在温暖的夏季,这些泥吸够了水分,根本不用挖,踩上一脚都会把人陷进去。
然而这是寒冬。
含水量充足的泥巴硬得像冰块,斧头砍上去如砍在石头上一样,甚至使人担心会不会崩掉斧头的刃。
这样坚硬的泥巴,靠蛮力挖掘费时费力。
陈舟必须得找来足够的木柴,然后在选中的泥土上生起篝火,利用火焰的温度融化泥巴,待其表层软化后再将泥巴挖起,装入兽皮篓。
所幸毕楷到来后他有足够多的大角鹿可用,这些健壮的牲畜只需一次往返就能带来数百斤的木柴并带走上百斤的泥巴。
就这样,靠着大角鹿们,陈舟只用了一天时间便凑够了垒砌烟囱和炉灶所需的泥巴,返回了山洞。
返程途中,装在兽皮篓中的泥巴便已经冻硬,回到山洞难免又要重新解冻。
由于烟囱还没造好,陈舟只能在靠近洞口的位置生起篝火,结果烟气缭绕直往洞里灌,搞得当晚三人哪个也没睡成觉,最后举着火把在外面捡了半宿石头。
不过这个教训虽然令三人饱受折磨,却也给了陈舟一个提示——
务必要把烟囱建的长一些,起码要完全延伸出山洞,否则一旦风向不对,烟气就会全被吹进洞里。
……
连夜挑选的优质石材加上已经化好的黄泥,配合干草叶,添加一些水,便和成了稀泥。
把薄木板当抹泥刀用,陈舟由下而上,先仿照北方常见的柴火灶搭起炉灶,然后慢慢地垒砌烟囱。
烟囱垒砌到接近洞口的位置时,陈舟生火点起了炉灶,以免草泥把坯洇湿折断。
正常情况下,泥巴需要自然风干一段时间,散去其中的湿气后表面才会变得坚实。
但在这么寒冷的冬季,湿气根本等不到散出泥巴就冻成冰了。
为此,陈舟只能烧猛火,硬生生将烟道烘干。
这样强行烘干导致的后果就是泥巴表面开裂,搞得烟道出现了好几处漏烟的地方,只要生起火,山洞通道里便烟雾缭绕。
对此陈舟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努力修补。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修补”,烟囱也随之变得越来越臃肿,仿佛一条土黄色的巨蟒,笔直地盘踞在通道中。
虽然这烟囱不美观,但总算解决了漏烟的问题,洞内也终于能生火做饭了。
……
前前后后忙活了好几天,待炉灶正式投入使用后,陈舟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第二道工程——
搭建火墙子及火炕。
在搭建这两样“供暖设备”前,他提前封死了那条较为狭窄的缝隙。
同样在这段时间,保尔和毕楷一边源源不断地往山洞里输送粮食,一边开始将精选的优质柴火搬进大裂隙中。
至于树瘤、树根等质量最上等的柴火,则直接堆在山洞里。
陈舟专门为它们准备了一个“柴火区”,用石墙隔开,以避免一眼就能看到那些乱糟糟的木柴。
尽管躲在山洞里熬过这个冬天并没有什么美学上的需求,但有点强迫症的他还是不能忍受居所内有这么一大堆混乱且未经整理的东西放在一起。
至于保尔和毕楷为什么没有这种烦恼——
因为他们没有陈舟这么好的视力,单是进入山洞中就成了大半个睁眼瞎,到了晚上更是啥都看不见。
不过这种情况在陈舟搭建起炉灶后已经稍微得到了缓解。
火光的照亮范围不大,但恰好可以帮助二人看清楚自己的床铺,也为做饭降低了难度。
在此之前,想吃上一口热乎饭,可是要到洞外生火的,那天寒地冻的,跟温暖的室内根本没法比。
……
火炕和火墙子的结构差不多,都是通过隔山墙、底砖、梁柱、顶砖和泥巴慢慢盘起来的一个空心体。
盘火炕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不少诀窍的手艺。
老师傅搭的火炕,烧起来浑身暖和,热得快,凉得慢。
不会搭的人盘出来的火炕,躺上去不仅凉,还硌得人身上疼。
而火炕的内部,其实就是用砖垒出来的一条条通道,其要点在于,要使炉灶中的烟和热气能顺着这些通道均匀地加热火炕,同时排出无用的烟。
火墙子的原理同样如此,只不过它相当于拆分成许多段的火炕,内部通常只有两条通道,热气在其中流通更顺畅,结构更简单,但也使火墙失去了承载人睡觉的功能。
陈舟在老家的时候见过几次盘炕,也懂得原理,但是落实到具体建设上还是颇有几分难度。
尤其是洞中的炉灶较小,指望它产生的热气同时供应火墙和火炕,恐怕有点困难。
权衡利弊后,他打算先把火墙子搭建起来,待洞内温度能稳定在20°左右,再重新垒砌一个大灶台,然后用这个灶台烧炕。
当然,比起储备油脂等重要的事,盘炕完全可以放一放。
现阶段团体中的三个人除了早晚吃饭和睡觉,基本整日在外。
趁着这时候气温还可以忍受,必须得先完成室外工作,尽可能多储备粮食和柴火,待到室外工作无法进行,再将重心转移回室内也不迟。
……
烧过几次火,验证完火墙子的可靠性后,陈舟便开始了木质阶梯的打造工作。
他之所以不在搭建烟囱前制造阶梯,是担心把握不好烟囱的大小,到时候制造阶梯影响烟囱的制造。
现在看,这个选择果然是明智的。
经过一次次修补,烟囱的直径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料,导致阶梯的空间被严重压迫,之前预计需要1.8m长的木材,现在只需要1.5m了,要是按照最初计划制造阶梯,这烟囱可能根本搞不成。
……
由于山洞入口通道倾斜角度很大,为了使木阶梯牢牢地待在它们该待的地方,不向下滑动。
陈舟不仅选用了木质紧密,十分沉重的木材,还费心费力地将每一节阶梯的连接处削砍成榫卯结构,让它们相互咬合。
结构越复杂,工序越麻烦,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就越多。
所幸从山洞入口到洞内仅有9m,山上很容易就能找到直径1m以上的巨型木材,陈舟用这些大型木材制造“大号”台阶,投机取巧地节省了不少时间,只用了12节阶梯便提前完工。
将制造台阶产生的“边角料”留在炉灶旁,充当近日烧火所需燃料,眼见又要降雪,陈舟连忙组织保尔和毕楷开始在洞口搭建挡雪棚。
挡雪棚的四角由粗壮的木桩支撑,倚靠山势立在洞口,主要作用为遮蔽从上方刮进山洞的风雪。
这工程最难的地方就是挖坑埋桩子。
天暖和的时候哪怕山上岩石再多,挖掘工作也能顺利进行,只是过程缓慢些。
如今已是寒冬,任何与挖掘相关的工作都要受到严寒的影响,三人用来挖掘的木铲遇到坚如金石的土壤,可以说是毫无办法。
最终他们只能拿出老办法——
一边烧火一边往下挖,费了不少工夫,直到把洞口都熏黑才完成了这项工程。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
挖虽然不好挖,但得益于寒冷的气候,把桩子立住倒是很省力,只需要在填土的同时往土里倒些水就行了。
水冻结后形成的冰坨混合着大量土壤砂石形成了坚硬且沉重的“地基”,有这块坚实的基底,即使风将直径八十多厘米的木桩子吹断了,底部都安然无恙。
不过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只适用于冬季,待到明年春暖花开,根基不稳的桩子泡在水里,顶多撑到夏末就摇摇欲坠了。
但那种情况并不在三人计划之内——
假如能撑过这个零下六十五度的寒冬,他们肯定就完成挑战,作为最终的优胜者带着奖励返回属于自己的世界了,谁还管这个棚子塌不塌,难道在这里生活很舒坦吗?
有了四根坚实的桩子承重,上层建筑就很好搭建了,无非是固定几根不那么沉重的木头,像盖窝棚那样将洞口盖起来。
完成大体框架后,收尾工作便只剩用苔藓地衣填补一些缝隙了。
这简单的工作陈舟交给了保尔。
目前保尔已经将大部分工作转移到了室内,毕楷亲切地称他为盐贩子,因为保尔每天生火烧水的主要目的就是提纯岩盐。
作为江湖中人,毕楷没少跟私盐贩子打交道。
贩卖私盐这种买卖利润丰厚,但是却与官府抢利,与朝廷作对。
俗话说“侠以武犯禁”,在江湖中赫赫有名的剑侠毕楷自然认识许多大盐枭,甚至他死去的兄弟高耀就是北方贩盐集团中的一员。
受此影响,毕楷对“盐贩子”这个职业本能地有些好感。
他给保尔起这个诨名,倒不是贬低保尔,而是一种认同,或者说夸奖了。
……
室内工作比室外工作舒坦得多,保尔不仅是斯拉夫人,还经过了基因改造,长时间待在炉灶旁甚至会感觉炎热,乃至满身大汗。
从前在山腰庇护所居住的时候他曾尝试过酿酒,但因为庇护所内部过于寒冷,浆果根本没法发酵,他的尝试便不了了之。
现在有了适宜的环境,保尔不禁重操旧业,再一次用掏空的树桩充当容器酿起酒来。
陈舟将他的行为看在眼里,倒也没有劝阻。
一来保尔酿酒不耽误本职工作。
二来如今三人都住在山洞,每天睁开眼就要外出或是点火开工,生活其实相当枯燥,而黑漆漆的山洞更催生了一种压抑感。
在这种氛围下,能有份排解压力的工作也挺好的,不然待的久了精神都有可能出问题。(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