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敷典麟经,谠言炳明

    正统元年六月初一(朔日)

    紫禁城,文华殿。

    午门的血腥味尚未在京城上空散尽,文华殿内庄严肃穆的龙涎香早已点燃。

    这座大明帝国意识形态的圣殿,此刻正进行着维系庞然疆土与亿万生民精神纽带的最高仪式——朔望大经筵。

    殿外丹陛下,蟒袍玉带的衮衮诸公,此刻全如被无形丝线操控的木偶,在鸿胪寺官抑扬顿挫的唱引声中,精准的地完成着千年不变的礼仪程式。

    躬身、唱和、肃立、噤声。

    此刻的殿内空气里弥漫的不再是求知欲,而是权力的肃杀与对规则的绝对服从。

    沉重的殿门恍若隔绝了尘世,只余鎏金炉中龙涎香在无声的燃烧。

    青烟袅袅之下,仿若传承千年的帝国儒学道统在此刻开始幻化、显形、弥漫、渗透,试图要去固化在场的每一个灵魂。

    御座之上,朱祁镇小小的身躯包裹在象征天命的玄黑衮服与十二旒冕中。

    这身象征天命的衮服,于他而言,重如枷锁。

    冕旒的重量也压得他脖颈酸痛,但正是这身让他苦不堪言的行头,却也是他此刻唯一的武器。

    一件名为‘天子’的唯一神圣道具。

    冕旒垂下的玉珠微微晃动,切割着他低垂的视线。

    朱祁镇透过珠帘缝隙往下望去,他看到的不再是渴求圣训的贤臣,而是一只只藏在礼法面具下各怀鬼胎的狐狸。

    朔望大经筵,这是一场盛大的政治舞台剧,剧本是千年的儒学经典,演员是满朝朱紫,观众是虚无的天命与青史。

    而他大明正统皇帝朱祁镇,却是这场戏台上必须存在的、却又最无戏份的主角。

    “鸣鞭——!”鸿胪寺官的高唱撕裂死寂。

    “啪!啪!啪!”

    三道裹着金线的静鞭凌空炸响,声震殿宇!

    殿内殿外,数百青绯身影齐刷刷折腰,山呼海啸般的声浪几乎要掀翻藻井。

    “臣等恭请陛下圣安——!”

    朱祁镇随着礼仪官的唱喝,在御座上微微抬手,童音透过冕旒传出,并刻意拖长:“众卿……平身。”

    “谢陛下——!”

    百官起身,再次垂手肃立。

    鸿胪寺官再唱:“进讲官——入班!”

    殿门开启,身着深绯官袍的翰林侍讲学士刘球与修撰曹鼐,在两名身着青袍神色紧张的展书官引导下,步履沉稳地踏入大殿。

    他们行至御案前约十步处,躬身行礼。

    “启禀陛下,”刘球的声音洪亮,在空旷的大殿中激起回音。

    “今日朔望大经筵,由臣刘球主讲《春秋·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一节,曹鼐辅讲,伏乞圣听。”

    “准。”御座上的童音简洁。

    一名展书官趋步上前,动作形同尺量般地揭开锦袱,将沉重的玉册轻轻置于御案之上,随即躬身退至侧后。

    另一名展书官则侍立于讲官刘球身侧,准备随时为讲官指示书页。

    庄重、缓慢、不容丝毫差错的仪式感,本身就是这堂“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刘球深吸一口气,翻开手中翰林院备好的讲稿,朗声开讲:

    “《春秋》书曰:‘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此一节,微言大义,首在‘尊王攘夷’四字!”

    他的声音带着金石之质,目光扫过阶下黑压压的绯青袍服,最终又回落在那明黄屏风之后的小小身影之上。

    “何谓‘尊王’?齐桓公奉周天子之命,纠合诸侯,讨伐不臣之蔡,此乃代天行罚,匡扶周室!《传》曰:‘诸侯有王,王有巡守’,蔡侯不朝,不贡,失藩臣之礼,背天子之恩,是为大不敬!故桓公伐之,名正言顺!此乃‘尊王’之典范!”

    刘球引经据典,将齐桓公“尊王”的正义性阐述得淋漓尽致。

    阶下群臣,尤其以杨荣为首的一批大臣,频频颔首,面露嘉许。

    这正是他们期望灌输的“秩序”——君权源于天命,臣子(如齐桓公)有义务“尊王”、“攘夷”,维护这个秩序。

    而皇帝,自然也应“守礼”、“听谏”。

    屏风之后,但朱祁镇得小嘴却微不可察地撇了一下。

    朝堂重启大经筵,而且还能身为主讲官,这对多少儒士来说是必毕生荣耀。

    但刘球他不是为名利而来,是为心中的“道”而来。

    他视手中《春秋》玉册非是典籍,而是斩向世间不公、涤荡乾坤的利剑!

    内阁诸公的圆融世故、曾经阉宦的浊气滔天、乃至边镇外虏的蠢蠢欲动,在他这公羊学狂信徒眼中,皆是因偏离了“大复仇”的煌煌正道!

    当首辅杨士奇力主《春秋》为帝王必修时,刘球曾热血沸腾,天真的以为朝堂风向开始要将“道”行于天下。

    然而如今,他才察觉到内阁期望的“尊王”是温和守成的,是束缚君权的!

    这与他信奉的“天子执生杀,讨不臣,复世仇”的激进诠释格格不入!

    此刻他胸腔里一股激越之气越压月列,勃然欲发。

    “《春秋》书曰:‘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

    刘球声震殿宇,“此一节,微言大义,首在‘尊王攘夷’四字!然此四字,非唯守成,更在进取!非唯自保,更在诛讨!”

    他刻意顿住,满意地看到阶下许多武将勋贵挺直了腰背。

    “何谓‘尊王’?齐桓公奉周天子之命,纠合诸侯,讨伐不臣之蔡,此乃代天行罚,匡扶周室!蔡侯不朝,不贡,失藩臣之礼,背天子之恩,是为大不敬!故桓公伐之,名正言顺!此乃‘尊王’之基!”

    他先抛出内阁能接受的部分,随即把手中翰林院内定得讲稿往空中一撒,陡然转劈。

    “然则,‘尊王’仅止于此乎?《公羊传》有云:‘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昔年蔡国先祖助逆,侵扰王畿,其罪虽远,其害犹存!血脉之仇,世代之恨,岂因岁月流逝而消弭?”

    “齐桓公伐蔡,亦含‘复九世之仇’、‘讨不庭之臣’之大义!此乃雷霆手段,彰天子赫赫之威!使天下不臣者闻风丧胆,使四夷知我中国不可犯!此方为‘尊王攘夷’之真精神!乃王者执干戈以卫社稷之权柄!”

    “轰!”

    在满殿飘扬飞舞的宣纸雪花里。

    文官队列同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之声和压抑的骚动!

    复九世仇?王者执干戈?

    这已远超内阁预设的温和轨道,直指君主不受制约的战争权力!

    杨荣脸色铁青,几乎要拍案而起。

    杨溥此刻也发觉刘球所讲与手中题本不对,愕然抬头。

    杨士奇则猛地睁开了眼,眸底精光闪烁,直刺刘球!(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玄孙万历,我,正统明君不错,请把《玄孙万历,我,正统明君》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玄孙万历,我,正统明君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