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朱霖的担忧(求月票)

    刘一民掷地有声的话让弗兰克一时愣在了当场,良久,弗兰克才感叹道:“刘,你真的跟很多作家都不一样。或者说,你们中国作家跟其他国家的作家很不一样。”

    弗兰克审视自身和审视美国的演艺界,很难发现有与刘一民同频的思想者。

    “弗兰克,你要弄明白这个问题,你得考虑中国人的特质和中国的国情。目前中国的文艺界,相当一部分老人是从战乱的年代走来的,他们本身就是当时中国的进步人士。

    老一辈的战士为什么愿意再上战场,那是因为和平来之不易。49年之后,中国进步的力量战胜了FD的力量,而FD力量里一部分进步的群体,又被吸收。如民主进步人士、不愿意打内战的、无奈投降的等等,最FD的那一部分人跑到了岛上。”

    刘一民给弗兰克简单的讲一下,为什么从49年之后,中国就已经不一样了。

    弗兰克对于中国老兵对战争的热忱也难以理解,通过刘一民的讲解之后,他算是彻底明白了。

    “美国发动战争是为了战争,我们中国人是以战争求得和平。如对印和对越、你们战争是目的,我们战争是手段。”

    弗兰克赶紧说道:“刘,我是法国人。”

    “法国人?跟美国人比也差不多,顺手捎带的事儿。你想想,如果今天的霸主不是美国,而是你们法国?你们会怎么做?非洲是你们的盘中餐,你们也不会离开越南。”刘一民轻哼了一声。

    弗兰克真诚地看向刘一民:“刘,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但请你相信,我绝对是爱好和平的那个人。”

    “你知道为什么中国人对于国际政治尤其是冲突极为关注吗?”

    “为什么?”

    “因为我们淋过雨,所以我们知道淋雨的痛苦,我们甚至想为淋雨的人撑把伞。”

    弗兰克表示理解,认为这是一种全国上下的国际主义精神。

    话题再次转回到中国人救鱿太人的事情上来,弗兰克迫切地希望找到这名中国的外交官,等《绿皮书》过后,立即开始拍摄东方的“诺亚方舟”。

    弗兰克甚至想好了如何拍,不过还是询问了一下刘一民的意见:“刘,如果我们真要拍这部电影的话,你觉得主要的视角放在鱿太难民身上,还是中国外交官身上。”

    “你觉得呢?”刘一民反问道。

    弗兰克觉得这是刘一民对自己的考验,自信地说道:“当然是放到中国外交官身上,我们要表现出他的善良、艰难地抉择和毫不犹豫的救人精神。

    让全世界人都认识到这位中国的外交官,认识到中国人的善良。”

    “弗兰克,你真特么的是个天才。选择你作为我的合作伙伴,看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刘一民打算精心准备一下,至少要把这部电影提升到《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等讲述鱿太人遭遇类型电影的高度。

    弗兰克很高兴,不过心里面还有一个担忧,究竟有没有这回事儿。他回到美国,并没有找到这位移居到美国的外交官怎么办。

    弗兰克察觉到刘一民看自己的眼神很不对,忐忑地问道:“刘,我的话有什么问题吗?”

    “弗兰克,刚才一瞬间觉得你不是从好莱坞出来的导演,更像是一名历史研究学者。”刘一民嗤笑道。

    “什么意思?”

    “你们好莱坞编造的故事还少吗?”刘一民反问道。

    弗兰克一下子就明白了刘一民的意思:“刘,你的意思是编造!”

    “弗兰克,我相信这件事情一定是真实发生的。”刘一民起身说道。

    弗兰克跟刘一民讨论完所有的细节之后,却仍然不愿意离开,厚着脸皮要在四合院吃饭。

    饭桌上,刘一民说道:“弗兰克,等《忠犬八公》剪辑好的时候,希望你能再去看一看。”

    “没问题,刘,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弗兰克顺手抓起桌子上的鸡腿。

    刘一民详细了解过《中美税收协定》之后,决定以个人的身份投资。

    两人合资的公司除了缴纳美国的营业税之外,股份利润的收入刘一民只需在美国缴纳百分之十即可。

    国内对于个人在美国投资获得的收入征收百分之二十个人所得税,但是由于在美国已经缴纳百分之十,所以这部分会被抵扣掉,总体只用缴纳百分之十即可。

    实际上,目前国家对于国内的税收监管尚且不完善,别说国外了。这部分收入需要主动申报,若是不申报,大概率检测不到。

    当然刘一民没必要留下这么一个污点,该纳税还是要纳税。

    如果成立企业的话,国内这边手续多,企业投资所得的税负比个人投资要重百分之十左右。

    根据约定,九百万美元的总投资,刘一民占股百分之五十一,需要出资四百五十九万美元。

    《奴隶的救赎》分成完成投资后,刘一民剩下四十多万美元。

    这部分钱,刘一民还得拿出来找律师签订相关协议,聘请专业的会计团队对两人合资公司的财务进行监管。

    涉及跨国,尤其是跟美国,里面的道道都得摸清了。在利益面前,刘一民不能对弗兰克完全信任。律师和会计方面,刘一民准备委托李聪仁帮忙寻找。

    吃完饭,刘一民将弗兰克送回燕京饭店。弗兰克在临下车的时候询问刘一民,他明天给中影的人讲课,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你只要围绕着导演和电影推广方面来讲是不会出问题的,我们中国人对于你们外国人的话没那么敏感,辽阔的土地生不出狭隘的民族。”

    等刘一民走后,弗兰克还在品味刘一民的话。等悟出其中的意思后,摇了摇头走回自己的房间。

    跟中国比,法国确实太小。

    回到四合院后,刘一民进入书房准备写作,朱霖走进书房,将门关上后,轻声问道:

    “刘老师,你真的想好了?”

    “什么想好了?”

    “投资啊!”

    “对决定了,你想想合资成立的公司叫什么名字比较好,咱们可是大股东。”

    刘一民停笔看向朱霖,注意到她脸上略带担忧的表情后,笑着询问道:“怎么?怕这钱赔了啊!”

    朱霖听到后,拿来一张凳子坐在刘一民的旁边,抿了抿嘴最终还是说道:“是有点怕,五百万美元,够花一辈子了。”

    尽管朱霖说大事刘一民做主,但心里难免嘀咕。尤其是五百万美元,还没见到就没了。

    刘一民握住朱霖的手说道:“放心吧,五百万美元听着是多,但你转念一想,只是一个剧本的价格,是不是就觉得没那么多了。”

    “刘老师,你这样说好像有道理啊!”朱霖喃喃说道。

    “光靠剧本只能拿这么多,有了公司,能拿的更多。风险大,收入也大!你别担心,这剧本拍摄,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刘一民将朱霖搂在怀里,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经过一番开导,朱霖也不再为五百万美元的事情提心吊胆了。

    书房里温度逐渐升温,朱霖轻轻地把手伸进刘一民的衣服里:“刘老师,提前庆祝一下?”

    “你什么时候变成这的?大黄丫头!”刘一民义正辞严地说道。

    朱霖将手伸回:“不庆祝就不庆祝,刘老师,瞧你那不近女色的样子。”

    刘一民快速地将灯关掉:“我也没说不庆祝!”

    燕大,文研所,刘一民跟新闻专业的研究生开会,新华社的研究项目马上就到了交稿的时间。

    刘一民对各部分的研究都做了仔细的审查,研究生的研究是构成全部研究的一部分,当然最主要的部分是由刘一民完成。

    “你们交上来的论文,我都有看,总体上看比上半年的研究思想更加的成熟。还有一些同学深入了各大报社,进行实地研究,我很赞扬这种研究风格。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里面总结出来的经验转化为理论,再来指导实践。你们手上的论文,我专门做了批改。

    有的研究不深入,有的则是太保守。比如研究美西方对外宣传的,研究国际新闻总体新闻量里,不同国家的新闻占比的。”

    在国际新闻里面,一般国家,如中国除非灾难、事故或者一些特异事件、故意丑化等新闻外,很难登上国际报纸。

    国际新闻里,美西方是民主自由,其余国家不是战乱就是贫穷。

    刘一民又听取了一下几名研究生的汇报或者困惑,解答完毕后让他们离去。

    在一定程度上不怪他们,是各种因素限制住了他们的视野。

    研究生们回到大教室之后,聚在一堆讨论刘一民刚才的话。闫真从外面给他们搬回来了一堆资料,都是文研所从国外买回来的。

    “谢谢闫管家!”

    闫真笑骂道:“去你们的,要叫也得叫大师兄。”

    “嘿嘿,我们不是文研所的,想有师徒之名,也得刘教授同意呐!”

    “那你们回去先问问各自的导师同不同意你们背离师门,转投刘教授门下。”

    说话的研究生脑袋一缩:“算了,我们会被导师打死的。”

    下午,刘一民接到好消息,八一厂已经将《忠犬八公》给剪出来了,邀请刘一民去审片。

    “一民,那个老外?”刘佩然笑着问道。

    “我叫上他。”

    弗兰克最近不是在中影交流,就是跟几家电影厂的导演交流。电影局为此开了一个会,召集了一群导演听弗兰克讲自己对电影的理解,美西方电影的表现手法和后期的推广。

    晚上,刘一民才打通弗兰克在燕京饭店的电话。弗兰克接过刘一民的电话,一个劲儿地告诉刘一民自己多么受欢迎。

    “你们中国人实在是太友善了,当然我也从中国导演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这次旅程,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有意义了。”

    刘一民将电话放到一旁,等弗兰克讲完才告诉他邀请弗兰克去看看《忠犬八公》的事情。

    “好,刘,明天上午咱们就过去?另外《绿皮书》?”

    “写了一大半了。”刘一民说道。

    弗兰克高兴地说道:“肯尼迪被刺杀前后的资料都搜集的差不多了。三天后就能通过航空来到中国,另外那名中国外交官还没找到,大概得等我回去了。”

    “好,事情一步一步来。”刘一民笑着说道。

    翌日,刘一民带着弗兰克去参加审片。刘一民以为这只是一次简单的试看,没想到夏言和电影局的人来了一大堆。

    弗兰克走下车,娴熟地跟夏言等人打着招呼,搞得是他的主场一样。

    夏言冲着刘一民低声说道:“这个弗兰克有点意思,听说你准备和他合资办电影公司?”

    “您怎么知道?”

    “他在我面前,什么话不一股脑的被我套出来。”夏言嘿嘿一笑。

    “是有这回事。”

    夏言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现在有一些公司对美国投资,但都很慎重,你也要慎重。”

    “明白。”

    刘佩然打扮的跟个新郎官一样,招呼着大家进审片室,又让人往里面端水果。

    汪阳忍不住讥讽道:“老刘,你怎么搞得自己跟个跑堂的似的。”

    “老汪,你也别酸。《霍元甲》你们挣了不少钱,怎么着也该我们了。”

    众人坐好之后,放映员打开放映机开始放映。黄祖默和焦晃两人坐在刘一民后面,紧张地手心直发汗。

    电影总共时长120分钟,十分钟后便进入了塞罕坝这个主题。

    风沙肆虐的同时,整个电影画面又十分的写意。在表达植树的困难同时,故事的主线始终围绕着人和狗的相处。

    温馨的画面,别样的拍摄手法给所有审片的人来了一场思想上的洗礼。

    弗兰克看着电影画面,一直面带微笑,有拍的好的画面出现时,会指给刘一民观看。

    等到焦晃饰演的老薛去世,众人看当到狗在坟头扎窝坚守岗位时,即使他们经历过太多的风雨,早已养成坚毅性格,也忍不住眼角泛酸。

    电影放映完毕,夏言轻轻地擦了擦眼角:“世间真有这么忠诚的狗吗?”

    “沈老,这世间自然是有的。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夜以继日的相伴,感情早已超越了人和动物的界限。”刘一民说道。

    夏言看向弗兰克:“弗兰克,你觉得这部电影如何?”

    “我认为是一部出色的电影,兼顾东方美学的同时,又有了全人类或者说美国人喜欢看的元素。但另一方面,有缺点的就是在色彩方面,电影的表现力也存在于画面的整体色调。”

    弗兰克觉得画面要是更柔和一点,温情的感染力会更强。

    夏言转头看向黄祖默:“黄祖默同志,八一厂的同志,重新制作有技术限制吗?”

    黄祖默和刘佩然以及八一厂的制作人员商量了一下,表示没有问题,不过希望弗兰克指导一下。

    弗兰克自然答应,审片结束他就留在了八一厂。

    夏言问道:“他什么时候走?有这个洋顾问还不错。”

    “你放心,他等我剧本呢,我写完他才会走。”

    “好,时间你把握点。”

    刘一民笑嘻嘻地说道:“我明白。”

    送走夏言,刘一民开车想走,汪阳一屁股坐了上来:“一民,《一个人的朝圣》的剧本给我们怎么样?”

    “汪厂?心动了?”

    汪阳摸了摸皇冠的内饰,羡慕地说道:“谁能不心动啊!”

    “你心动剧本,摸车干什么?”

    “我都心动,我这么多年还开着吉普呢!”汪阳感受了一下屁股下面的柔软度,吐槽吉普车能把自己的肾结石给晃出来。

    “那多好,省的去医院。”刘一民笑着说道。

    “哈哈哈,等啥时候你旁边有人需要,我把吉普借给他开开,到郊区转一圈,回来去个厕所准没事儿。剧本的事儿?”

    “剧本啊?可以是可以,但主导权?”

    “主导权在你,我们只出钱,不说话!”

    “行,反正剧本就在这儿,谁跑得快是谁的。”刘一民嘿嘿一笑。

    汪阳满意地系上安全带,非让刘一民用皇冠把他送到北影厂,吉普车由司机开回去。

    “得嘞,坐好,我开车有点快。”

    “再快能快到哪儿!哎呦..我.”

    等将汪阳送到北影厂门口,汪阳揉着太阳穴说道:“你小子,开车怎么深一脚浅一脚的?”

    “有吗?”

    “哎呦,下次不坐了,还是我那破吉普,四面通风舒服,这车里的味道我也受不了。”汪阳缓了好久,才步行走回了北影厂。

    刘一民没有再回燕大,而是去了人艺看话剧。《一个人的朝圣》话剧已经定版,11月1号准时首演。

    另外《邓稼先》话剧名字改为《我们的英雄——邓稼先》,准备于11月2号首演。

    《一个人的朝圣》话剧刘一民已经看过,从话剧表现力上来看,刘一民觉得没有达到最佳效果。

    话剧舞台的限制太明显了,不过于是之表演的好,整体上看仍然是可圈可点。(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不错,请把《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