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我们的英雄—邓稼先》

    《一个人的朝圣》是一段感悟和感动之旅,《我们的英雄——邓稼先》是报国和感动之旅。

    扮演邓老的演员,将年轻时报国的热忱展现的淋漓尽致。

    “小邓,我们要放个‘大炮仗’,这是国家绝密的事情,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

    “我愿意!”声音在舞台上炸响:“做好了这件事情,我的人生就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

    晚年躺在病床上,演员将虚弱和无悔表演的非常到位。刘一民去看过邓老,跟演员们讲过邓老当时的状况,他们很用心地记了下来。

    欧阳山尊和朱霖同时望向刘一民,刘一民说道:“到位,很到位!”

    走出排练场,刘一民冲欧阳山尊说道:“山尊导演,许教授那边,我询问下许教授的儿子吧。”

    “行,询问即可,还是以邓老家属情绪为主。”欧阳山尊说道。

    《一个人的朝圣》和《我们的英雄——邓稼先》这两部话剧的票已经卖出去了大半,人艺的手里面留了一部分。

    翌日,刘一民还没来得及询问,邓老的妻子许教授就来到了中文系。

    刘一民放下手里的东西,赶紧走到许教授旁边问道:“许教授,您今天来是?”

    “一民,话剧怎么不邀请我呢?”

    “我”

    “怎么?怕刺激我?”许教授笑着问道。

    “我本来想先问下志平同志,人艺希望您去看看。”

    “问他干什么?你直接问我就行,咱们两个学院离得远一点,但也比他近。”

    许鹿西教授在燕京医学院工作,燕京医学院前身是燕大下面的学院,院系大调整时期独立建院,现在变成了燕京医科大学。

    2000年后,燕京医科大学再次并入燕大。

    “您愿意去的话,我到时候去接您。”刘一民笑着说道,并从兜里掏出了话剧票。

    “不用,我自己去就行。我没那么多脆弱,我还准备写老邓的自传和回忆录。”许教授接过话剧票就准备走,刘一民快速陪着许教授走到中文系外。

    许教授说道:“你留步吧,你不仅负责中文系的课程,还要忙文研所这一摊子事,别管我这个老太婆了。”

    “许教授,我送送您。”

    许教授坚持不让送,刘一民将她送到未名湖旁,就被推了回来。

    刘一民走回文研所,文研所的学生和老师议论纷纷,有议论邓老的功绩的,也有讨论夫妻伉俪情深的。

    刚才他们想跟许教授打招呼,可惜不知道怎么插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许教授离开,将想说的话给咽了回去。

    刘一民跟他们讲了几句话,就回到了办公室。没过一会儿,就拿着手上的一份文件找到了吴组缃。

    “吴教授,广电想制作成磁带,您意下如何?”刘一民询问道。

    吴组缃的《红楼梦》已经讲了将近半年,马上就要讲完了,制作磁带的事情也得提上日程。

    “我觉得是好事儿,这样能让更多人听到,更多人听懂。我老吴,也算是扬名了一把!”吴组缃乐呵呵地说道。

    刘一民知道吴组缃不会有什么异议,于是说道:“另外主要是版权授权,以及磁带收益的问题。”

    吴组缃不太懂版权,而是说道:“文研所给钱,这制作磁带的版权还在我手里吗?”

    “当然,文研所买的是您上台讲课,没把您的音频版权给买了。磁带要是卖出去,必须有您的分成。广电那边想独吞这笔钱,是不可能的。”刘一民说道。

    吴组缃乐呵呵地说道:“还有这好事儿?”

    “当然,广电那边制作,您要跟他们谈,谈具体的分成。”刘一民说道。

    吴组缃询问刘一民自己应该要多少钱,刘一民对于磁带方面的版权不太了解,但后世的版税一般在8%—15%之间。

    吴组缃听的头疼,直接将谈判交给了文研所,文研所代替吴组缃,双方共同分这笔钱。

    “这对我来说是意外之喜,让我一个文人跟他们谈肯定吃亏,还得你去。”吴组缃说道。

    刘一民幽幽说道:“吴教授,我也是文人。”

    “你?对对对,你也是,但你是非传统文人,可当文人,也可以当儒商。分给文研所的部分,就当是我为文研所做贡献了。我们消耗经费,也得为文研所挣经费啊!”

    “行,这是两张话剧票,您想去看可以去看。”刘一民说道。

    王瑶听到这话,立即转身:“一民,我的呢?我可想着去看《一个人的朝圣》嘞!”

    “给您,给您。”刘一民做了一个“嘘”的动作,要是老教授都来问刘一民要,他可是没有那么多的票。

    下班回到四合院,朱霖打电话回来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先吃饭,她今天下班晚点。

    今天隔壁的梁大妈送来了两个南瓜,喜梅不仅炒着吃,还做了南瓜小米粥。

    两个小家伙特别喜欢吃,刘一民笑着说道:“爸爸在老家都吃吐了,你们两个倒好,当成了好东西了。”

    刘雨喝了一口小米粥:“爸爸,好香好甜。”

    “甜了也不要多喝,别晚上尿床。”

    喜梅笑着说道:“现在好多了,有时候醒来会给我说。”

    “辛苦你了,喜梅。另外明天看看家里有什么东西,给梁大妈送去点,礼尚往来嘛!”刘一民说道。

    “好。”

    刘一民吃饱之后,朱霖才从人艺回来,说是刚才国防科工委的领导要看排练,耽误了时间。

    国防科工委审核通过,朱霖和欧阳山尊都松了一口气,两人都怕出大问题。

    “肯定没问题,演员都不紧张,你这个导演就别紧张了。”刘一民说道。

    朱霖点了点头,开始坐下吃饭。

    刘一民走进书房,给老首长打了一个电话,询问他要不要参加《我们的英雄——邓稼先》的话剧首演。

    “一民,我是想去,可最近身体不太允许,等我身体好点了,我再去人艺观看。”老首长说道。

    “行,您好好养身体,身体要紧。”

    刘一民挂断电话没多久,电话再次响起,老首长打电话过来,说自己到时候争取过去。

    “你们邀请许鹿西同志了吗?”

    “邀请了,许教授也去。”

    “好,好,你们到时候多注意下她的情绪,许教授年纪也不小了。”

    “好,您放心。”

    11月1日,《一个人的朝圣》首演,弗兰克站在刘一民的旁边,他也过来凑热闹,想看看中国话剧团队排练出来效果如何。

    听到《一个人的朝圣》已经准备开拍,弗兰克内心还是有很大的遗憾。

    刘一民拍了拍弗兰克的肩膀:“你拿到那么多剧本,一时也拍不完。弗兰克,贪多嚼不烂!”

    “刘,你说的对,可.你不懂,一名导演的心情。”弗兰克又指着排队的人说道:“刘,来的都是老人。”

    “老人的故事老人看,正常。”

    刘一民话是这么说,但看到都是老一辈,也不禁咂舌。

    观看话剧的观众以四五十岁的群体为主,接下来就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真没有多少。

    此时,朱父和朱母走了过来,朱父感慨道:“看来还是有岁月沉淀的观众喜欢看这种话剧。”

    “爸妈,你们晚上吃的什么?”

    “随便吃了点米饭,凑合凑合吃就行了。”朱母说道。

    “可不能凑合,得吃好点。妈,你是医生,可不能亏待了自己。”

    朱父说道:“今天时间赶,平常你妈做的还是很丰盛的。”

    弗兰克跟朱父和朱母打完招呼后,问刘一民对这观众群体怎么看?

    “怎么看,还不错。你看到这?还敢拍?”

    “电影和话剧不一样,电影更有表现力。”弗兰克说道。

    弗兰克对话剧不抱太大的期望,但看到以后,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等话剧看完,弗兰克不断地竖着拇指:“我虽然听不懂讲的是什么,但你们这个演员演的是真好。米勒回到美国时说中国有一群好演员,看来还真是。”

    “是啊,这部剧人物少,情节平缓,要是没有一个表演张力的演员,是没有办法吸引到观众的。”刘一民说道。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电影,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主角去拍摄,角色甚至比故事重要。或者说,这种电影,角色本身就是故事。”

    于是之在台上眼含热泪地谢幕,台下的中老年观众团鼓掌声此起彼伏。

    王瑶和吴组缃大声地喊着“好!”

    有观众冲于是之喊:“老于,二十年后还能再看你的表演吗?”

    “只要身体有劲儿,我于是之一直演!”

    于是之在人艺几十年,观众从年轻看到老,早已经把他当成了朋友。

    刘一民跟演员见过面后,想跟王瑶和吴组缃聊几句,谁知两人已经找了辆出租车离开了。

    朱父朱母没有直接回家,去了四合院一趟,朱霖让他们晚上就住在四合院了。

    刘一民将弗兰克送到燕京饭店,回去听到朱父和朱母想走,刘一民赶紧说道:“爸妈,你们住这儿吧,天凉了,你们晚上再感冒就不划算了。”

    “那行,那就住这儿。”朱母说道。

    刘雨和刘林抱着朱母的大腿,要跟她一起睡。

    第二天上午,老首长给刘一民打来电话,告诉他晚上要参加《我们的英雄——邓稼先》首演。

    “你小子别高兴,你要是排的不好,我要骂人。”

    “您放心,绝对没问题,晚上我在人艺门口等您。”

    下午,弗兰克送来了关于肯尼迪刺杀前后的资料,资料整整有一大包,不过刘一民没有时间看,就让他扔在了书房里。

    “刘,《绿皮书》写的怎样了?”

    “《忠犬八公》的后期制作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

    “我也差不多了!”

    弗兰克:“.”

    刘一民邀请弗兰克晚上去看话剧,弗兰克觉得自己听不懂汉语就没有去。

    “我晚上准备逛一逛琉璃厂,买点你们中国的文物。据说有很多真的,我最近迷上了你们中国的文化。”弗兰克一脸向往之色。

    “你想买什么?”

    “青铜器!”

    刘一民压住嘴角:“好,好,别买太多!”

    你能买到真的算你走运,还很多真的?有很多真的能轮到你个老外吗?况且还是青铜器!

    傍晚,刘一民在家早早吃完饭就到了人艺,朱霖干脆就没有回来。

    曹禹也在里面检查着最后的准备工作,在观众还没有到的时候,老首长先来了。

    刘一民和李秘书搀着老首长走到人艺演出厅,本来想让他先到办公室,老首长觉得太折腾,干脆一步到位。

    “这位置不错。”老首长笑着说道。

    老首长坐下询问了刘一民不少的问题,主要是文艺界还有他剧本的问题。

    忽然老首长话锋一转:“一民,岛上出现了个民浸D,你知道吗?”

    “没人给我说这件事情。”刘一民老实地说道。

    “民浸D是9月28号成立的,你不清楚也正常。他们的D纲很有意思,目前来看可以成为进步势力。”

    民浸D最初其实是高喊统一的政党,前期的主要成员都是促统,后来可以说是被夺舍了,成为了TD。

    其中美国没有出力,刘一民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不相信。

    “我们要防美国干预,美国小成本控制其它国家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制造混乱,出现反对D,之后控制反对D,然后利用反对D击败执政党,统治这个国家。”

    美国这个套路一直这样,偏偏效果出奇的好。就算是没达到目的,耗费的成本也不大。

    刘一民说完,老首长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你说得对,你说的对,是得好好考虑一下。”

    老首长没再说话,刘一民起身走出演出厅,准备迎接徐鹿西教授。

    刚到门口,就碰到了走进院子的许教授。

    刘一民挥了挥手:“许教授,走这边。老首长来了。”

    “首长来了?我去见见他。”许教授说道。

    今天看话剧的队伍,各个年龄层都有,还有许多穿着军装的军内同志。

    老首长看到许教授,两人握着手聊了起来,老首长让她有什么困难,记得跟组织上提。

    “老邓走了,组织必须照顾好你们。人艺这个题目起得好——我们的英雄,邓稼先!”

    许教授说道:“老首长,我们没什么困难。老邓说过,我们不能总是向组织伸手。再说了,我是教授,在国内生活条件和待遇本身就高于很多人,我们已经过得很好了。”

    曹禹看到两人在聊天,坐在旁边没有说话。

    入场观众逐渐增多,很多人举着“邓老千古”之类的横幅,许教授感动地抹了抹眼泪。

    话剧一开始,就将许教授和老首长的思绪带回了几十年前,邓老从美国归来,在科学领域正准备一展抱负。

    此时钱三强教授正忙着筹备原子弹研发的事情,老首长看到扮演自己的演员,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

    演出厅内,所有人的目光紧紧盯着舞台,看着三十多年前国家是如何筹备和研发原子弹的。

    听到科学家的豪言壮语,台下时不时的响起掌声。

    他们以普通人的视角经历过那个年代,再回头看看科学家,真是两种感觉,一种心情。

    看到病床上的邓老,许教授再也忍不住了,刘一民和李秘书在旁边帮忙擦着眼泪。

    老首长看向曹禹:“家宝同志,你们人艺要辛苦点,把这个当成爱国教育剧,让更多的人观看。”

    “老首长,我们准备让这个剧组加加班,在上午演出,分别分时间邀请我市的大学生、中小学生观看演出。”

    ps:感谢残夏tv大佬300点币打赏、小猫爱刷牙大佬的一百点币打赏(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不错,请把《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