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调停(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八月,国际黄金市场风云突变。

    受美国持续高企的通胀数据影响,市场避险情绪急剧升温,大量资金涌入黄金。

    伦敦金价如同脱缰野马,从陈秉文建仓时的每盎司约258美元,一路狂飙,短短半个月不到便突破了300美元大关,最高触及320美元。

    伟业大厦。

    投资部经理谢建明拿着最新的交易记录,快步走进陈秉文办公室,脸上是压抑不住的兴奋。

    “陈生,我们持有的黄金多头合约,按目前市价计算,浮动盈利已经超过六千万港币!”

    陈秉文接过报表,目光快速扫过那一串串数字。

    即使早有预期,这个涨幅还是让他心头微微有些激动。

    这笔巨额浮盈,极大地缓解了多线作战带来的资金压力。

    “嗯。”

    他放下报表,神色平静,“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做好资金管理。市场波动剧烈,随时可能回调,要密切关注,止损线提高到280美元。

    没有我的指令,不准擅自加仓或减仓。”

    “明白!”谢建明重重点头,退了出去。

    谢建明离开后,陈秉文微微松了口气。

    六千万港币的浮盈,这不是个小数目,几乎相当于陈记食品之前好几个月的利润。

    但他也清楚,期货市场波动巨大,这钱现在只是纸面上的,一天不平仓,一天就不算落袋为安。

    不过,只要不出现大的蝴蝶效应,这波几十年难遇的黄金牛市行情他赚定了。

    这时,桌上的内部通话灯亮了,秘书阿丽的声音传来:“陈生,方总监和研发中心的周志远教授到了。”

    “请他们进来。”

    办公室门再次打开,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和几个小样品瓶的周志远和方文山一起走了进来。

    “陈生。”

    两人同时打招呼。

    “周教授,辛苦了。”

    陈秉文示意他们坐下。

    “陈生,高果糖玉米糖浆样品,初步适配测试完成了。”

    周志远开门见山,将手里的文件夹和样品瓶放在桌上,“这是详细的测试报告和按新配方试产的样品。”

    陈秉文拿起一个样品瓶,里面是清澈的液体。

    他打开闻了闻,气味和原来的脉动区别不大。

    “口感对比怎么样?”他问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周志远推了推眼镜,客观地回答道:“坦白说,和用纯蔗糖的版本相比,舌尖能感觉到一丝非常细微的差异。

    甜味来得更快,但回味稍短,缺乏蔗糖那种醇厚的‘底蕴’。

    但如果不是放在一起对比,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应该喝不出明显区别。”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如果用HFCS-55完全替代蔗糖,原料成本可以下降百分之三十五到三十八。

    如果大规模采购的话,价格还能再低一点。”

    听了周志远的介绍,陈秉文拧开样品瓶盖,喝了一口。

    “确实有一点不同。”他仔细品味过后放下瓶子,“但在可接受范围内。

    既然口感差异微小,成本优势巨大,而市场又需要强效产品.”

    他看向周志远说道,“周教授,立刻调整北美市场产品的配方。

    脉动功能饮料、功能口香糖、能量棒,全部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浆替代蔗糖。

    不止是替换,还要在此基础上,设计一款含糖量在12到13克每100毫升,咖啡因含量80毫克每250毫升脉动功能饮料升级版。”

    陈秉文的决定让周志远愣了一下:“陈生,这.糖度和咖啡因都几乎翻倍了?

    会不会.”

    “北美现在通胀高企,消费者压力大,对高糖、高咖啡因带来的‘廉价快感’需求更强。”

    陈秉文解释道,“我们要顺势而为,明确告诉消费者,这就是市面上提神效果最强的饮料,没有之一。”

    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通胀高企、消费者寻求即时慰藉和强效刺激的市场环境下,率先建立起“最强效”、“最提神”的品牌心智,能形成坚固的护城河。

    当消费者一想到需要快速补充能量和提神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脉动雷霆”,这种认知优势是竞争对手短期内难以撼动的,能够让脉动功能饮料在未来可能的竞争提前占据了制高点。

    说完配方调整,陈秉文又对方文山说道:“方总监,新产品线命名为‘脉动雷霆’系列。

    包装重新设计,用窄罐,银色打底,加上醒目的闪电标志,要和原版脉动做出明显区分。

    价格可以适当上浮,突出其‘顶级’定位。

    这段时间凌佩仪总监在内地扩展销售渠道,这件事你辛苦一下,负责抓起来。”

    “好的!”方文山迅速记下,“我立刻通知北美的团队和设计公司。”

    “还有一件事,”陈秉文拿出一张画有两头公牛图案的草稿纸提给方文山,补充道,“让李明在北美和欧洲,尽快把‘红牛’以及所有可能类似的、带有能量、公牛、翅膀、闪电等元素的饮料商标和图案,全部注册下来。一个不留。”

    虽然不太理解“红牛”这个名称的由来,但方文山毫不犹豫地点头:“好的,陈生。”

    “周教授,量产配方的稳定性就拜托你了。”陈秉文最后对周志远说。

    “放心,陈生,实验室数据已经很稳定了,我会盯着生产线调整。”周志远保证道。

    当天夜里,一列从广州开往燕京的火车呼啸着向北行驶。

    在一节普通的硬卧车厢连接处,高振海靠着车门,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漆黑田野,只有零星灯火点缀。

    他身边站着华润办事处的小张和糖酒公司的一位科长。

    经过近一个月的奔波,第一批供应给燕京友谊商店和涉外饭店的三万瓶陈记瓶装糖水,终于完成了生产、检验和报关手续,此刻正装在行李车厢的木箱里,随着这列火车驶向目的地。

    “高经理,放心吧,手续都齐了,到了燕京站,那边会有糖酒公司的人接车,直接运到仓库。”

    糖酒公司的向科长递给他一支烟,说道。

    高振海摆摆手:“谢谢向科长,我不抽烟。这次真是多亏你们帮忙,不然光这些手续,我们自己跑一个月也跑不完。”

    小张笑着说:“高经理客气了,这是我们的工作任务嘛!

    不过说真的,你们这糖水味道确实不错,比北冰洋甜得更自然,果味也足。

    就是这价格,估计没几个老百姓消费得起。”

    高振海笑着点点头,没说什么。

    他心里清楚,正如陈秉文说的,这第一批货,主要还是象征意义,是打开内地市场的敲门砖。

    成本虽然尽量控制了,但加上运输、关税等,到达燕京的成本依然不低,主要目标客户还是那些有外汇券的外宾和少数先富起来的人。

    比起在港岛熟悉的商业环境,内地的一切都是新的,需要摸索,需要适应。

    但他相信生哥的判断,这片土地潜力无限。

    与此同时,凌佩仪在广州的办事处里,正对着地图和资料,规划着下一步的渠道拓展计划。

    燕京只是第一站,上海、广州、天津.这些大城市的外宾和高端消费场所,都是她的目标。

    她深知,来内地的一个月时间里,让她明白。

    在内地做生意,政策是关键,人脉是桥梁,产品质量是根基。

    她必须步步为营,才能完成陈秉文交代的打通渠道,树立品牌形象的任务。

    第二天上午,陈秉文到了办公室以后,习惯性地拿起阿丽准备好的当天报纸翻看。

    《星岛日报》财经版的一则不太起眼的报道吸引了他的注意:“丽的电视台(亚洲卫视)的英国母公司疑有意出售部分股权。

    该台近年收视低迷,亏损持续扩大,需注资度日”

    丽的电视台?

    陈秉文手指在这条消息上点了点,心里一动。

    这家电视台近年来收视率下滑,经营不善,但毕竟拥有免费的电视牌照和广泛的受众覆盖面。

    在即将到来的信息时代,媒体渠道的价值不容小觑。

    这或许是个机会。

    他记下这条信息,准备让顾永贤去摸摸底。

    刚放下报纸,内部电话响了,他拿起电话,里面传来阿丽的声音:“陈生,包玉刚爵士的秘书来电,询问你本周五下午是否有空,包爵士想约你到清水湾高尔夫球会打场球。”

    包玉刚主动相约,这显然不止是打球那么简单。

    看来上次的谈话起了作用,这位船王或许有更具体的事情要谈。

    陈秉文略一沉吟,说道:“回复包爵士,周五下午我有空,一定准时到。”

    “好的,陈生。”

    周五下午,清水湾高尔夫球会。

    天气很好,阳光明媚但不算太晒。

    陈秉文到的时候,包玉刚已经在练习果岭上推杆了。

    他穿着简单的Polo衫和长裤,看起来精神不错。

    “包爵士,不好意思,来晚了。”陈秉文走上前打招呼。

    包玉刚放下推杆,笑着道:“不晚不晚,我也刚到。

    今天天气好,正好活动下筋骨。”

    两人寒暄几句,便各自上了电瓶车,向第一个发球台开去。

    前几个洞,两人聊的都是些轻松话题,高尔夫,天气,偶尔提及一下航运市场的近况。

    陈秉文心里清楚,正题还没开始。

    打到第五洞,是一个三杆洞。

    包玉刚挥了挥球杆,像是随口提起:“陈生,最近市面上,关于你和李家成在青州英坭以及和记黄埔之间的纷争,传得沸沸扬扬。”

    陈秉文心里一动,知道要进入正题了。

    他面色不变,看着前方的果岭笑着说道:“商场如球场,有竞争很正常。

    只是不知道包生听到的是哪种版本?”

    包玉刚哈哈一笑:“版本好多。有说你后生可畏,硬是从老虎嘴里抢下块肥肉。

    也有说李家成这次吃了暗亏,不会轻易算数。

    你们这样争下去,动静会不会太大了点?”

    这时,包玉刚走上发球台,调整了一下姿势,利落地挥杆,白色小球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稳稳落在果岭中央。

    “好球!”陈秉文赞道。

    “老了,力度不如以前。”包玉刚摇摇头,走下来,看着陈秉文,“陈生,不瞒你说,这次是沈弼爵士托我问问你的意思。”

    陈秉文走上发球台,一边选杆一边说:“沈弼爵士?他想问什么?”

    “他和李家成,都希望这件事能够平和解决。

    毕竟,一直这样争落去,对谁都没好处。”

    包玉刚声音平和,但话里的意思很明确,“沈弼的意思是,大家能不能坐下来谈谈?

    比如,在汇丰接下来处置剩余和黄股份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个对大家都有利的方案。”

    陈秉文深吸一口气,瞄准,挥杆。

    球飞了出去,落在了果岭边缘的长草区。

    他走下来,看着包玉刚:“包爵士,不是我想争。

    是市场规则就是这样。

    谁的眼光准,实力够,谁就能抓到机会。

    青州英坭是我按市场规矩拿下的,合理合法。

    至于和黄我持有股份,作为股东,关心公司未来发展,都很正常吧?”

    “正常,当然正常。”包玉刚点点头,和他一起走向电瓶车,“不过,陈生,你是年轻人,前途无量。

    有时退一步,未必是坏事。

    沈弼同汇丰,毕竟实力雄厚。

    李家成在港岛经营多年,人脉根基都深。

    如果真要硬碰硬,就算你赢了,代价可能都会很大的。”

    陈秉文听出了话里的深意,这既是提醒,也带着一点点施压。

    “包爵士,我明白你是好意。”陈秉文看着前方正色道,“我从来都不想想和谁硬碰硬。

    我做生意,讲究合作共赢。

    如果真有坐下来谈的机会,我是不会拒绝。

    但前提是,怎么合作,怎么共赢,如果让我单方面牺牲利益呵呵。”

    后面的话陈秉文没说下去,不过意思已经非常表达的明确了。

    包玉刚看了他一眼,脸上露出欣赏的神色:“年轻人,有魄力,也有原则。

    好!你的意思我明白了。

    我会和沈弼讲清楚。

    具体怎么安排,我再让秘书同你联系。”

    “多谢包爵士。”

    陈秉文知道,这次试探性的调停暂时告一段落。

    真正的谈判,可能还在后面。

    但他也通过包玉刚,向对方明确传达了自己的立场。

    打完球,两人在会所简单喝了杯茶,便各自离开。

    包玉刚出面,说明汇丰和李家成已经把他放在了需要认真对待的位置上。

    这是好事,但也意味着接下来的博弈会更加复杂。

    他需要好好想想,在可能的谈判中,如何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或者,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布下新的局。

    “陈生,直接返公司吗?”赵刚问道。

    “嗯。”陈秉文点点头。(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不错,请把《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