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种地种出个一等功来

    许峰转过身,看到他们,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然后从田埂上走了下来,脚上的泥都没擦。

    “许峰同志,这位是军分区王副司令,这位是总医院的陈院长。”王铮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紧张。

    许峰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扫过,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仅仅是点了点头,连一个字都懒得说。

    这种近乎无礼的平静,让刘振身后那名警卫员的眉头瞬间拧了起来,刚要开口,却被刘振一个眼神,硬生生把话给瞪了回去。

    陈博文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主动打破了这有些尴尬的沉默,语气像是在进行一场严肃的学术探讨。

    “许峰同志,我能问一下吗?那边的土堆,是做什么用的?”

    他指着村口那个巨大的,散发着古怪味道的“千层糕”。

    “堆肥。”许峰的回答言简意赅,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两个字。

    “堆肥?”陈博文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镜片后的眼睛里充满了探究。

    “干草,粪肥,菜叶。一层一层堆起来,盖上土,让它自己发酵。”

    许峰的解释,没有一个多余的字眼:“能杀掉里面的虫卵和病菌,肥力也更温和,不烧根。”

    陈博文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他几乎是小跑着冲到那个土堆旁,全然不顾那股刺鼻的气味,直接蹲下身,抓起一把最外层的土,放在眼前仔细地看着,嘴里像是着了魔一样喃喃自语。

    “杀菌……发酵……温和……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这是把制药的原理,用到了制肥上!高明!实在是高明!”

    他猛地站起身,再看向许峰时,那眼神已经从最初的审视,变成了全然的敬佩。

    刘振则没有理会自己这个技术痴迷的老战友,他更关心实际问题。

    他指着那片广阔得望不到边的药田,声音低沉,像是在下达命令。

    “许峰同志,我问你。照现在这个种法,一亩地,能出多少干药材?”

    许峰的目光扫过那片土地,像一个将军在检阅自己的士兵。他心里早就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账。

    “金银花,亩产干货一百二十斤。板蓝根,三百斤。三七,最金贵,也最少,八十斤。”

    他报出的数字,精准得像用尺子量过,不带一丝一毫的估算。

    刘振的呼吸,猛地一滞。

    他死死盯着许峰,追问道:“能做多少个急救包?能救多少兵?”

    “一个急救包,三种主药各需要五钱。算上损耗,一亩地,大概能供应三百名战士。”

    三百名!

    刘振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了一下。

    他看着眼前这连绵的几百亩地,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

    一亩地,三百名。

    十亩地,三千名。

    一百亩地……

    如果……如果把这个规模扩大十倍,百倍呢?

    他的声音带上了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像是发现了新大陆的航海家。

    “你的意思是,只要有足够的地,我们就能自己造出一条救命的生产线?”

    “地不是问题。”许峰摇了摇头,语气依旧平淡,“这大别山里,最不缺的就是地。”

    他看向刘振,那双平静的眼睛里,仿佛藏着一片深不见底的湖。

    “缺的是种子。还有,懂这些的人。”

    一句话,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问题的核心。

    刘振沉默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深不可测的男人,又看了看旁边那个因为兴奋而满脸通红的医学专家陈博文,再看看周围那些眼神里充满希望和干劲的农民。

    他忽然明白了王铮那份报告里,字里行间透出的那种狂喜的分量。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药材基地。

    这是一个全新的模式,一种在战争的废墟上,自己动手,创造生机的可能!

    许久,刘振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

    他猛地转过身,面对着王铮,也面对着许峰和林雪,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我同意了。”

    “不只是同意。”他加重了语气,那双鹰隼般的眼睛里爆发出惊人的光芒。

    “从今天起,以这个村子为中心,成立‘大别山军区第一后勤药材基地’!”

    “王铮!我给你一个政策,要人给人,要枪给枪!周围十里八乡,所有适合的土地,全部纳入基地范围!”

    他看向陈博文,语气不容置疑:“老陈!你总医院给我抽调一个医疗队过来!一半救人,一半跟着林医生学炮制药材!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三个月内,我要让所有卫生员都学会怎么用这个急救包!”

    最后,他的目光落回到许峰身上,眼神变得无比复杂,有欣赏,有探究,但更多的是一种郑重的托付。

    “许峰同志,你,担任基地的总技术顾问。”

    “我只有一个要求。”

    “把这片土地,给我变成我们纵队的药箱子!能救活多少人,就给我救活多少人!”

    这番话,像一道惊雷,在所有人头顶炸响。

    王铮激动得满脸通红,猛地一个立正,吼得嗓子都破了音:“保证完成任务!”

    周大山在后面咧着大嘴,笑得像个三百斤的孩子。

    刘振的目光,再次扫过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扫过那个站在田埂上,神情依旧平静得可怕的男人。

    他知道,自己今天做出的这个决定,下的这个赌注,或许将改变这场战争的许多走向。

    而这燎原之火的起点,都源于这个男人。

    这个自称农夫,却比任何将军都看得更远,做得更实的,正统的布尔什维克。

    吉普车扬起一阵烟尘,消失在山路的尽头。

    村子,却彻底沸腾了。

    许峰没有参与到那片狂欢里。他只是回到了那片刚刚被刘司令目光检阅过的三七田,蹲下身,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小心翼翼地拔掉一棵杂草。

    林雪走到他身边,也学着他的样子蹲下,看着那些嫩绿的幼苗。

    “夫君,我们以后,会更忙了。”她轻声说。

    “嗯。”

    “你好像一点都不意外。”

    许峰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站起身,看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那上面,仿佛已经铺满了绿色的药田。

    他转过头,看着林雪,眼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笑意。

    “我只是想找个地方,安稳地种点东西。”

    “没想到,一不小心,把地种得太大了。”

    林雪被他这句话逗笑了,她站起身,很自然地挽住了他的手臂,将头轻轻靠在他的肩膀上。

    “地大一点,也好。”她的声音很轻,像山间的风。

    “这样,我们的家,就更大了。”

    许峰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将她揽得更紧了一些。

    他看着眼前这片土地,这把被他称作“懦夫的刀”的锄头,刨开的,好像不仅仅是救命的药材。

    还有未来。

    一个他和她,可以安身立命,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

    刘司令的吉普车带走了大别山的泥泞,却留下了一道足以改变整个战局的命令。

    “大别山军区第一后勤药材基地”,这块牌子还没挂上,整个山坳就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以许峰所在的村子为圆心,方圆十里,都被那道命令划成了一个热气腾腾的圈。

    王铮成了最忙的人。

    他几乎是跑着丈量土地,跑着去和周围村子的干部、族长协调。

    这一次,他没费半点口舌。

    许峰那两声枪响和那句“反判者”的余威,比军区的任何文件都好用。

    更何况,现在还多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吃饭问题,基地包了。

    对于那些在山里刨了一辈子食,却没过上几天饱日子的农民来说,这比任何大道理都实在。

    于是,人流、物资,开始源源不断地向这个小山村汇集。

    一时间,山道上人声鼎沸,车马喧嚣,竟有了几分战时后方大本营的气象。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天傍晚,临时指挥部的煤油灯捻子被挑得豆大。

    一张巨大的手绘地图铺满了整张桌子,上面用红蓝铅笔画满了各种标记和符号。

    王铮的眉心拧成了一个疙瘩,手里的烟杆吧嗒了半天,也没点着火:

    “人手够了,地也够了。两千亩药田,说出去都吓人。可我这心里,怎么越来越不踏实呢?”

    周大山正蹲在一旁,用一块油布擦拭他的宝贝机枪,闻言头也不抬地哼了一声:“有啥不踏实的?兵有了,枪也有了,干就完了。我看许峰那小子,比刘司令还会排兵布阵。他让往东,咱们绝不往西。”

    “我不是说这个。”王铮烦躁地把烟杆往桌上一磕:“两千亩地,全种上药材。吃什么?现在是秋收刚过,各家还有点存粮。等开春了,青黄不接,这几千张嘴,难道都指望军区从牙缝里省粮食给咱们运进来?”

    周大山擦枪的动作停住了。他抬起那张黑脸,愣了半晌,才一拍大腿:“他娘的,还真是!光想着救命,忘了吃饭了!这人是铁饭是钢,总不能让大伙儿都去啃树皮草根吧?”

    “所以啊!”王铮愁得直抓头发:“我今天跟许峰提了一嘴,想再开几百亩荒地出来种粮食。你猜他怎么说?”

    “他咋说?”

    “他说,不行。”

    “不行?”周大山眼珠子一瞪:“他疯了?不让种粮食?”

    “他说,开荒的地,头一两年地力不行,种不出多少东西,白费力气。”

    王铮学着许峰那不咸不淡的语气,自己都觉得憋屈:“他还说,咱们这儿,缺的不是地,是懂地的人。”

    就在这时,门帘一挑,许峰走了进来。他刚从田里回来,身上还带着一股泥土的清新气息,手里拿着几棵连根带土的植物。

    他一进来,屋里两个人的抱怨声戛然而止。

    许峰像是没看见他俩脸上的愁云,径直走到桌边,将手里的植物放到地图上,正好压住了王铮画的那个代表“粮食缺口”的红色圆圈。

    “这是野稷子,那是灰菜。”许峰指着那几棵平平无奇的野草:“这东西,以前是喂猪的。但它的根,能固氮。把它碾碎了埋进地里,比上十担粪肥都管用。”

    王铮和周大山面面相觑,听得云里雾里。

    “许峰同志,咱们现在说的不是肥料,是粮食。”王铮忍不住提醒他。

    “我知道。”许峰抬起眼,目光在地图上扫了一圈:“把周围几个村子的土地情况,都摸清了?”

    “摸清了。”王铮立刻来了精神,指着地图:“你看,王家坪那边,是沙土地,保不住水,只能种点花生红薯。李家坳是黏土,适合种水稻,但田不够。张家湾那边全是山坡,只能种点苞谷……”(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40年代:开局送外国媳妇不错,请把《重生40年代:开局送外国媳妇》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40年代:开局送外国媳妇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