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暗流之下,锋芒隐现

    肖锋站在省纪委大楼门口时,晨雾刚被风撕开一道口子,湿气裹着青石板的凉意渗进裤脚。

    他仰头望着那栋青灰色建筑,檐角的国徽在晨光里泛着冷光——和青云镇政府的白墙黛瓦不同,这里每一块砖都透着规矩里的锋利。

    金属门框映出他模糊的轮廓,像被裁剪过的影子。

    “肖副处长?”穿藏青制服的年轻干部从旋转门里出来,递上工牌,声音清亮得像玻璃杯轻碰,“我是一处的小王,带您去办公室。”

    肖锋接过工牌,金属边缘有些硌手,指尖传来一丝冰凉的钝感。

    他跟着小王往电梯走,皮鞋跟敲在大理石地面上,声音比在镇政府的水泥地清脆许多,每一步都像滴落的水珠,在空旷的厅堂里回荡。

    电梯门滑开时,一股冷风扑面而来,带着空调滤网里淡淡的尘味。

    “处里现在主要跟进哪些案子?”他问得随意,喉间还残留着清晨寒气的微涩。

    小王按了七楼键:“最近在摸基层干部作风问题的底,您先协助整理举报材料。”电梯门开的瞬间,他又补了句:

    “王处长今天出差,您先熟悉环境。”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打印机急促的嗡鸣,像是某种隐秘节奏的倒计时。

    办公室在走廊尽头,百叶窗半拉着,斜照进来的光线把档案盒的影子拉成一道道栅栏。

    桌上堆着半人高的档案盒,纸页边缘参差不齐,散发出陈年油墨与潮湿纸张混合的气息。

    肖锋放下公文包,抽出最上面一份举报信——某镇水利站长虚报农田灌溉面积,落款是匿名,字迹潦草却用力,仿佛写信人曾咬牙切齿地停顿过几次。

    他翻到第二页,举报内容突然转到站长儿子在县城开建材公司,和镇里工程队有资金往来。

    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像春蚕啃食桑叶。

    肖锋把“被举报人”、“关联企业”、“亲属任职”三个词圈成三角,又在三角中心画了个问号。

    指腹摩挲着纸面,粗糙的纤维感提醒他:这些看似零散的线索,或许正编织成一张看不见的网。

    当他整理到第三十七份材料时,窗台上的绿萝影子已经移了半尺——阳光穿过叶片,在桌角投下斑驳的晃动光影。

    这些举报看似零散,被举报人里竟有七个的直系亲属在省级退居二线干部身边当过秘书。

    “肖处,副组长叫您去食堂。”小王探进头,声音压低,“说是非正式饭局,别穿制服。”

    省纪委食堂的包厢飘着糖醋鱼的香气,甜中带酸,油星浮在汤面,映着顶灯微微颤动。

    肖锋推开门,穿灰西装的中年男人正往茶杯里续水,袖口露出半截红绳——和老周抽了二十年的红塔山烟盒一个颜色。

    那红绳在光下泛着旧绸般的光泽,仿佛浸染过无数个烟雾缭绕的黄昏。

    “小肖,坐。”副组长指了指身边的空位,茶盖轻磕杯沿,发出清脆一响,“听说你在青云镇把农经站和纪委拧成了一股绳?”

    肖锋夹了块鱼,刺挑得极慢,舌尖尝到外皮焦脆后的绵软,酸甜汁液顺着齿缝渗入,却掩不住喉间的微滞。

    “基层事杂,得让老百姓看见纪委门好进、话能说。”

    “那你觉得,基层干部最难管的是什么?”副组长的筷子停在半空中,鱼眼泛着油光,像某种沉在深水中的窥视之瞳。

    肖锋放下碗,碗底和瓷盘碰出轻响,余音在寂静中扩散:“不是贪。贪是明枪,查起来有账可对。难的是‘背后有人’——举报信还没捂热,说情电话就打到办公室;刚要提审当事人,老领导的退休宴帖子就递到手里。”

    他笑了笑,筷子轻点鱼骨,“就像这盘糖醋鱼,甜是表象,刺才是里子。”

    副组长的手指在桌布上轻叩两下,红绳跟着晃了晃:“小肖会说话。”他端起茶杯,雾气漫过眼镜片,模糊了眼神,“多吃菜,菜凉了。”

    饭局散得很快。

    肖锋走到大楼门口时,一辆黑色轿车唰地停在他脚边,轮胎碾过湿漉漉的地面,溅起细微水花。

    车窗摇下,苏绾的侧脸在阴影里,唇线冷峻如刀裁:“上车。”

    后座上摆着个牛皮纸袋,封条上盖着“省发改委内部资料”的红章,触手粗糙,带着库房特有的霉味。

    苏绾把袋子推过来:“我只帮你这一次。”她的指尖擦过他手背,凉得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档案,指甲边缘还残留着淡淡的墨痕,“以后你自己小心。”

    肖锋回到宿舍时,台灯把影子拉得老长,投在墙上像一柄斜插的剑。

    他撕开纸袋,里面是省纪委近十年的干部任免表、培训记录、评优名单。

    纸张泛黄,边角卷曲,翻动时发出枯叶般的沙沙声。

    红笔在纸页间游走,凌晨三点时,一张“派系分布图”在笔记本上成型——

    副组长的名字被画在中心,三条线分别连向三位退居二线的市级老领导,每条线上都标着“秘书”“司机”“旧部”。

    笔尖在纸上顿了顿,留下一个深红的墨点。

    “叮——”手机震动。

    是一处王处长的消息:“明早八点,跟我去南溪县查违规用地案。”

    南溪县的阳光比省城烈,晒在皮肤上火辣辣的,空气里混着柏油路被炙烤后的焦味。

    肖锋没跟调查组去现场,反而蹲在县档案馆里翻干部调动记录。

    泛黄的文件里,他找到关键一页:三年前,县国土局长调任市组织部任副主任——正是小李的前任领导。

    纸页边缘磨损严重,像是被人反复翻阅过。

    “李哥,南溪县的案子,您前任可能被牵涉。”肖锋站在档案馆走廊,声音压得低,指尖抵着墙皮剥落的凹痕:

    “我调了近三年的干部流动表,国土局长调任时,刚好是违规用地审批的时间节点。”

    电话那头沉默了五秒,传来小李的苦笑:“你太聪明了,但省里不是青云镇。”

    “我知道。”肖锋望着窗外摇晃的香樟叶,叶影斑驳,落在他手背上像跳动的暗码,“所以我得学会藏锋。”

    挂断电话,他在笔记本上写下“基层作风问题治理建议”。

    钢笔尖悬在“建立干部亲属从业备案制度”几个字上,停顿片刻,又补了句“重点关注与退居二线领导有历史关联人员”。

    墨迹未干,洇出细小的毛刺,像蛛网的起点。

    他合上本子,封皮上《孙子兵法》的烫金字在台灯下闪了闪,反射出一道微光,划过天花板。

    深夜,肖锋站在宿舍窗前。

    楼下的纪检车辆还在进进出出,车灯划出的光痕像一把把未出鞘的剑,在夜色中交错穿行。

    风从窗缝钻入,带着远处槐花初绽的清苦气息。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派系分布图,纸张边缘被折出了毛边,指尖传来细微的割感。

    “叮——”手机屏幕亮起,是一条未读短信:“明早九点,到副组长办公室。”

    肖锋望着短信,嘴角勾起半分笑。

    窗外的风掀起桌上的笔记本,最新一页的“治理建议”被吹得哗哗响,最后停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那章。

    纸页翻动的声音,像一场无声的宣战。(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不错,请把《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