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女帝出面配姻缘(二)

    赐婚圣旨宣读完毕,林夏手捧明黄卷轴,指尖因激动微微颤抖。李默站在一旁,望着林夏眼中的光彩,也不禁露出欣慰笑容 —— 女儿的终身大事尘埃落定,还得亏陛下这般周全。

    萧月华起身走到二人面前,语气温和了几分:“下月十八是良辰吉日,你们可得抓紧筹备。林翰林刚入仕途,家中人口简单,若有需要帮忙之处,尽管跟李尚书商议,或是直接奏请朕,不必拘谨。”

    “臣谢陛下关怀!” 林夏再次躬身,心中暖意涌动。他出身寒门,父母早逝,家中仅有一位年迈的祖母。此前还在忧心婚礼筹备无人相助,如今有陛下这句话,便彻底安了心。

    离开御书房后,李默便拉着林夏回了李府。刚进府门,便见李婉娘身着浅绿罗裙,俏生生地站在廊下,见二人回来,脸颊瞬间染上红晕,怯生生地行了一礼:“父亲,林公子。”

    “婉娘,快过来,” 李默笑着招手,将女儿拉到林夏身边,“陛下已下了赐婚圣旨,下月十八便是你与林公子的大喜之日。往后你便是林家人,要好好辅佐林公子,夫妻和睦才是。”

    李婉娘垂眸点头,耳尖通红,轻轻 “嗯” 了一声。林夏看着她娇羞的模样,心中欢喜,轻声说道:“婉娘放心,我定会好好待你。”

    接下来的日子,林夏便时常往返于李府与自己的小院之间,筹备婚礼事宜。李默心疼女儿,也体谅林夏家境普通,几乎包揽了大半的婚事开销,从嫁衣的绣制到婚宴的筹备,都亲自过问。

    这日,林夏陪着李婉娘去绸缎庄挑选嫁衣的面料。绸缎庄老板见是尚书府的千金和新晋翰林,连忙将最好的料子都拿了出来。李婉娘指尖拂过一匹大红织金蹙银的云锦,眼中满是喜爱,却又有些犹豫:“这料子太过贵重了……”

    “婉娘,” 林夏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你是我的妻子,嫁衣自然要选最好的。这点钱我还是拿得出来的,你莫要担心。” 其实林夏的积蓄并不多,但为了让李婉娘满意,他早已下定决心,哪怕拮据一些,也要给她一场体面的婚礼。

    李婉娘心中一暖,抬头望向林夏,眼中满是柔情。她知道林夏的境况,却也不戳破,只是轻声说道:“那便听林公子的。不过,也不必太过铺张,简单些便好。”

    两人挑选完面料,正准备离开,却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门外走进来 —— 正是宫中的刘公公。刘公公见到二人,连忙上前见礼:“奴才参见林翰林,李姑娘。陛下听闻二位今日来挑选嫁衣面料,特意让奴才送些东西过来。”

    说罢,刘公公身后的小太监便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盒走上前来。刘公公打开木盒,里面竟是一支赤金嵌红宝石的凤钗,还有一对白玉手镯,皆是宫廷御制,价值连城。

    “陛下说,这凤钗和手镯,是给李姑娘的添妆之物,祝二位新婚快乐,百年好合。” 刘公公笑着说道。

    林夏和李婉娘皆是一惊,连忙躬身谢恩:“臣(民女)谢陛下隆恩!”

    刘公公又笑着说:“陛下还说了,林翰林年轻有为,日后定是朝廷栋梁,婚礼之事若有难处,尽管开口,宫里定能帮衬一二。”

    送走刘公公后,李婉娘捧着木盒,心中满是感激:“陛下真是太体恤我们了。”

    林夏点头,心中对萧月华更是敬佩。他知道,女帝不仅为他牵线搭桥,还处处为他着想,这份恩情,他此生都难以报答。

    婚礼筹备得如火如荼,京城里的百姓都在议论这场由女帝亲自促成的婚事,大多是羡慕与祝福之声。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却有一股暗流正在悄然涌动。

    兵部尚书赵坤一直与李默不和,此前女帝为林夏和李婉娘说媒时,他便暗中反对,只是碍于女帝的威严,不敢公开表露。如今见婚事已定,李默的势力隐隐有壮大之势,赵坤心中更是不满,便暗中谋划,想要破坏这场婚礼。

    这日,赵坤悄悄找到了御史台的王御史,将一叠书信递了过去,压低声音说道:“王御史,你看看这些。这林夏看似品性端正,实则不然。他早年在江南求学时,曾与一女子有过私情,还写下了不少暧昧的诗词。如今他要迎娶李尚书的千金,却隐瞒此事,这若是传出去,不仅李尚书颜面扫地,陛下的颜面也会受损啊!”

    王御史接过书信,仔细翻看了几页,眉头渐渐皱起。这些书信字迹潦草,诗词也确实暧昧不清,看起来不像是伪造的。他心中犹豫,一方面是赵坤的怂恿,另一方面,他也担心此事若真的曝光,会引发朝堂动荡。

    “赵大人,此事当真属实?” 王御史问道,“若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贸然上奏,恐怕会惹祸上身。”

    “证据确凿!” 赵坤拍着胸脯保证,“这些书信都是我从江南那边费尽心思找来的,绝无半分虚假。王御史,你想想,林夏隐瞒过往私情,欺骗陛下和李尚书,此等欺君之罪,岂能轻饶?你若能将此事上奏陛下,定能得到陛下的赏识!”

    王御史被赵坤说动了心。他在御史台多年,一直没有什么大的作为,若是能借此机会立下功劳,说不定能得到升迁。于是,他便拿着书信,匆匆进宫,向萧月华上奏。

    御书房内,萧月华看着王御史递上来的书信,脸色平静,没有丝毫波澜。她翻了几页,便将书信放在桌上,语气冷淡地问道:“王御史,这些书信你是从何处得来的?可有核实过真伪?”

    王御史心中一紧,连忙说道:“回陛下,这些书信是从江南那边得来的,臣已经核实过,字迹确实是林夏的。林夏隐瞒过往私情,欺骗陛下和李尚书,还望陛下严惩!”

    萧月华冷笑一声,目光锐利地盯着王御史:“王御史,你可知诬告朝廷官员是何罪名?林夏早年在江南求学,确实曾与一位女子有过交往,但那只是同窗之谊,并无私情。那些诗词,也只是文人之间的正常唱和,被人断章取义,刻意歪曲罢了。”

    王御史心中一惊,连忙说道:“陛下,这…… 这不可能吧?这些书信……”

    “够了!” 萧月华打断他的话,语气严厉,“朕早已派人调查过林夏的过往,他的品性朕十分清楚。你不分青红皂白,仅凭几封不知真伪的书信,便污蔑朝廷官员,还想借此挑拨离间,居心何在?”

    王御史吓得浑身发抖,“噗通” 一声跪倒在地:“陛下饶命!臣…… 臣是被人蒙蔽了,臣再也不敢了!”

    “哼,” 萧月华冷哼一声,“念在你初犯,朕便饶你这一次。若再有下次,定不轻饶!你且退下,此事不得再向任何人提及!”

    “谢陛下饶命!” 王御史连忙磕头谢恩,连滚带爬地退出了御书房。

    待王御史走后,萧月华脸色沉了下来。她自然知道,这背后定是赵坤在捣鬼。赵坤一直野心勃勃,想要扩大自己的势力,如今见李默与林夏联姻,便想从中作梗,破坏朝堂的平衡。

    “来人!” 萧月华沉声喊道。

    “奴才在!” 刘公公连忙走进来。

    “传朕旨意,让赵坤即刻来御书房见朕!” 萧月华语气冰冷。

    刘公公心中一凛,连忙应声:“奴才遵旨!”

    不多时,赵坤便匆匆赶到了御书房。他一进殿,便感觉到气氛不对,女帝脸色阴沉,目光锐利地盯着他,让他心中直发怵。

    “臣赵坤,叩见陛下。” 赵坤连忙跪倒在地,心中暗自琢磨,难道王御史的事情败露了?

    “赵坤,你可知罪?” 萧月华开门见山,语气冰冷。

    赵坤心中一惊,却还是强装镇定:“陛下,臣不知。臣一向忠心耿耿,恪守本分,不知何处得罪了陛下?”

    “忠心耿耿?恪守本分?” 萧月华冷笑一声,将桌上的书信扔到赵坤面前,“你看看这些!你暗中指使王御史,用伪造的书信污蔑林夏,妄图破坏他与李婉娘的婚事,挑拨李默与朝廷的关系,你还敢说自己忠心耿耿?”

    赵坤看着地上的书信,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没想到,女帝竟然这么快就查到了他的头上。事到如今,他再也无法狡辩,只能连连磕头:“陛下,臣…… 臣一时糊涂,求陛下饶命!”

    “一时糊涂?” 萧月华站起身,走到赵坤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你在朝中多年,深谙为官之道,怎会一时糊涂?你分明是野心勃勃,见李默与林夏联姻,担心他们的势力超过你,便想从中作梗,破坏朝堂的平衡!”

    “陛下,臣不敢!” 赵坤吓得浑身冷汗,“臣只是…… 只是看不惯林夏出身卑微,却能得到陛下的赏识,还能迎娶李尚书的千金,心中有些不服气,才一时犯了错。求陛下再给臣一次机会,臣日后再也不敢了!”

    “不服气?” 萧月华语气更冷,“林夏虽出身卑微,但他才华横溢,品性端正,为朝廷效力,何错之有?你身为兵部尚书,不思如何为朝廷分忧,如何加强国防,反而整天想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你有何资格不服气?”

    赵坤被骂得哑口无言,只能不停地磕头求饶。

    萧月华看着他狼狈的模样,心中的怒火稍稍平息了一些。她知道,赵坤在兵部经营多年,根基深厚,若是贸然将他处置,恐怕会引起兵部的动荡。如今大靖刚稳定不久,不宜再生事端。

    “朕念在你多年为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今日便饶了你这一次,” 萧月华语气缓和了几分,“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从今日起,你被贬为兵部侍郎,罚俸一年。若你再敢有任何不轨之心,朕定不轻饶!”

    赵坤心中一松,连忙磕头谢恩:“臣谢陛下饶命!臣日后定当洗心革面,为朝廷效力,绝不敢再犯!”

    “下去吧。” 萧月华挥了挥手。

    赵坤连忙起身,躬身退了出去。走出御书房,他才发现自己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他心中暗自庆幸,幸好女帝仁慈,只是将他降职罚俸,没有加重处置。同时,他也对萧月华更加敬畏,再也不敢轻易招惹女帝看重的人。

    解决了赵坤的事情后,萧月华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她知道,经此一事,朝堂上那些暗中反对这门婚事的人,也该收敛收敛了。林夏和李婉娘的婚礼,终于可以顺利进行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便到了林夏与李婉娘成婚的日子。

    这日清晨,林夏身着大红喜服,骑着高头大马,带着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前往李府迎亲。街道两旁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纷纷向迎亲队伍抛洒着彩纸和花瓣,口中说着祝福的话语。

    林夏骑在马上,脸上满是喜悦,目光不时望向李府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期待。他想起了初见李婉娘时的情景,想起了女帝为他们说媒时的场景,想起了筹备婚礼时的点点滴滴,心中感慨万千。

    不多时,迎亲队伍便到了李府门口。李府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门口站满了前来贺喜的宾客。林夏翻身下马,在喜娘的指引下,走进了李府。

    此时的李婉娘,正端坐在闺房中,身着大红嫁衣,头戴凤冠,脸上蒙着红盖头。她的心跳得飞快,既紧张又期待。丫鬟在一旁为她整理着嫁衣,笑着说道:“小姐,姑爷来了,您马上就要成为新娘子了。”

    李婉娘轻轻点头,指尖紧紧攥着衣角。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喜娘的声音:“姑爷来接新娘啦!”

    林夏走进闺房,看到坐在床边的李婉娘,心中欢喜不已。他按照礼仪,小心翼翼地揭下了李婉娘的红盖头。红盖头落下,李婉娘那张娇羞的脸庞映入眼帘,眉如远黛,目若秋水,美得让林夏失神。

    “婉娘,你真美。” 林夏轻声说道,眼中满是爱意。

    李婉娘脸颊微红,轻声说道:“林公子,我们该走了。”

    林夏点头,牵着李婉娘的手,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出了李府。迎亲队伍再次出发,向着林夏的小院走去。一路上,鼓乐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

    到了林夏的小院,早已等候在此的宾客纷纷上前道贺。林夏的祖母穿着崭新的衣裳,拄着拐杖,笑得合不拢嘴。她拉着李婉娘的手,仔细打量着,口中不停念叨着:“好,好,真是个俊俏的姑娘。我们家阿夏能娶到你,真是好福气。”

    李婉娘乖巧地行了一礼:“祖母客气了。”

    婚礼仪式在吉时准时开始。在司仪的主持下,林夏与李婉娘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喜庆与温馨。在场的宾客纷纷鼓掌祝福,整个小院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正当仪式进行到一半时,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队禁军护送着一顶华丽的轿子,停在了小院门口。刘公公从轿中走出,笑着说道:“陛下听闻林翰林与李姑娘今日成婚,特意让奴才前来送贺礼,祝二位新婚快乐,永结同心!”

    众人皆是一惊,连忙躬身行礼:“参见陛下(陛下圣安)!”

    刘公公笑着说道:“陛下今日政务繁忙,未能亲自前来,还望林翰林与李姑娘莫要见怪。这是陛下为二位准备的贺礼,还请收下。”

    说罢,禁军便将几箱贺礼抬了进来,里面有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还有一些珍贵的字画,皆是价值连城。

    林夏和李婉娘连忙躬身谢恩:“臣(臣妻)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公公宣读完陛下的旨意,又说了几句祝福的话,便带着禁军离开了。

    婚礼继续进行,有了女帝的贺礼,这场婚礼更是增添了几分光彩。宾客们纷纷向林夏道贺,羡慕他能得到女帝如此器重。

    婚宴上,林夏举杯向众人敬酒,李婉娘则坐在一旁,温柔地为他添酒。夫妻二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幸福。

    夜幕降临,宾客们渐渐散去。林夏回到新房,看着坐在床边的李婉娘,心中满是柔情。他走到李婉娘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婉娘,今日辛苦你了。”

    李婉娘摇头,眼中满是爱意:“能与你成婚,我不辛苦。”

    林夏俯身,在她额上轻轻一吻:“婉娘,往后余生,我定不负你。”

    李婉娘脸颊微红,轻轻 “嗯” 了一声,依偎在林夏怀中。

    窗外月光皎洁,屋内红烛摇曳,映照着一对新人幸福的身影。这场由女帝亲自促成的姻缘,终于迎来了圆满的结局。而林夏也知道,在女帝的支持下,他的人生,将会迎来新的篇章。

    婚后的日子,林夏与李婉娘过得十分幸福。李婉娘温柔贤淑,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时常在林夏处理政务遇到难题时,为他出谋划策。林夏也更加勤奋,在翰林院中兢兢业业,凭借着出色的才华,很快便得到了同僚们的认可。

    萧月华也时常召见林夏,与他讨论朝政。林夏每次都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为萧月华分忧解难。萧月华对林夏愈发器重,不久后便将他提拔为翰林院编修,让他参与修订国史。

    这日,萧月华在御书房召见林夏,商议关于江南水灾的事宜。江南近日遭遇暴雨,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萧月华心中焦急,却又一时想不出合适的赈灾方案。

    “林爱卿,你对江南水灾之事有何看法?” 萧月华问道。

    林夏躬身回道:“陛下,臣认为,当务之急是先安置受灾百姓,为他们提供食物和住所,避免出现饥荒和瘟疫。同时,要派人疏通河道,加固堤坝,防止洪水再次泛滥。另外,还需减免江南地区的赋税,让百姓能够尽快恢复生产。”(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不错,请把《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