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女帝出面配姻缘(三)

    萧月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林爱卿所言极是。安置百姓、疏通河道、减免赋税,这三项举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是,江南灾情紧急,需派一位得力之人前往督办此事,你觉得谁去最为合适?”

    林夏略一思索,回道:“陛下,臣认为,户部侍郎张大人经验丰富,对江南地区的情况也较为了解,派他前往督办,再合适不过。”

    萧月华点头:“张侍郎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不过,江南此次灾情严重,仅靠张侍郎一人,恐怕难以应对。朕有意让你与张侍郎一同前往江南,协助他处理赈灾事宜,你可愿意?”

    林夏心中一喜,能有机会前往江南,为百姓办实事,正是他所愿。他连忙躬身:“臣愿意!臣定不辱使命,协助张侍郎妥善处理江南灾情,不负陛下所托!”

    “好!” 萧月华满意地点头,“明日你便与张侍郎一同启程。朕已命人备好赈灾银两和粮草,你们务必尽快赶到江南,安抚百姓,稳定局势。”

    “臣遵旨!” 林夏躬身领旨。

    离开御书房后,林夏快步回到家中。李婉娘见他回来,连忙迎了上去:“夫君,今日陛下召见你,可是有什么要事?”

    林夏握住她的手,笑着说道:“婉娘,陛下命我明日与张侍郎一同前往江南,协助他处理赈灾事宜。”

    李婉娘心中一惊,随即眼中满是担忧:“江南灾情严重,路途遥远,夫君此去,一定要多加小心,注意安全。”

    林夏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安慰道:“婉娘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此次前往江南,能为百姓做些实事,也是我的荣幸。家中之事,就拜托你多费心了。”

    “夫君放心,家中之事有我在,你无需担忧。” 李婉娘柔声说道,“我这就去为你收拾行李,准备一些常用的药物和衣物。”

    看着李婉娘忙碌的身影,林夏心中满是暖意。有这样一位体贴入微的妻子,是他此生最大的幸运。

    次日清晨,林夏与张侍郎在城门口汇合,带着赈灾银两、粮草和随行官员,一同启程前往江南。萧月华亲自来到城门口为他们送行,叮嘱道:“你们此去江南,责任重大。一定要以百姓为重,妥善处理灾情,切勿辜负朕和百姓的期望。”

    “臣等定不辱使命!” 林夏和张侍郎齐声说道。

    随着萧月华一声令下,队伍缓缓出发。林夏回头望了一眼京城的方向,心中暗下决心,此次江南之行,定要全力以赴,为百姓排忧解难,不辜负女帝的信任与妻子的期盼。

    经过数日的奔波,林夏与张侍郎终于抵达了江南。刚一踏入江南地界,眼前的景象便让他们心中一沉。洪水淹没了大片的农田和房屋,道路泥泞不堪,四处可见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中满是绝望。

    “张大人,我们得尽快展开赈灾工作,不能再耽误了。” 林夏看着眼前的景象,语气急切地说道。

    张侍郎点头:“林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先前往知府衙门,与知府大人商议具体的赈灾方案,然后再组织人手,安置百姓,发放粮草。”

    两人立刻前往知府衙门。江南知府周大人早已在衙门口等候,见到林夏和张侍郎,连忙上前迎接:“下官参见张大人、林大人。二位大人一路辛苦,快请进。”

    进入知府衙门后,周大人将江南的灾情详细地向两人汇报了一遍。原来,江南此次遭遇的洪水,是近百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不仅淹没了大量的农田和房屋,还冲毁了许多水利设施,导致灾情难以控制。

    “周大人,陛下已命人送来赈灾银两和粮草,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将这些银两和粮草发放到百姓手中,安置好受灾百姓。” 张侍郎说道。

    周大人闻言,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张大人,实不相瞒,如今江南的局势十分复杂。一些地方豪强趁机囤积粮食,抬高粮价,百姓们根本买不起粮食。而且,还有一些不法之徒,在灾区四处抢掠,扰乱秩序,下官派人去镇压,却屡屡受挫。”

    林夏眉头一皱:“竟有此事?这些地方豪强和不法之徒,简直是胆大包天!张大人,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打击这些不法行为,否则,赈灾工作根本无法顺利进行。”

    张侍郎点头:“林大人说得对。周大人,你立刻派人去调查那些囤积粮食、抬高粮价的地方豪强,以及在灾区抢掠的不法之徒,查明他们的行踪和底细。我们明日便派兵前往,将他们一网打尽。”

    “下官遵旨!” 周大人连忙应声。

    次日,林夏与张侍郎亲自率领官兵,前往各个灾区,打击地方豪强和不法之徒。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些地方豪强背后,竟然有江南盐商的支持。江南盐商富甲一方,势力庞大,他们为了谋取暴利,不仅暗中支持地方豪强囤积粮食、抬高粮价,还资助不法之徒在灾区抢掠,扰乱秩序。

    “这些盐商,真是可恶!” 林夏愤怒地说道,“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不顾百姓的死活,简直是罪该万死!”

    张侍郎脸色凝重:“江南盐商势力庞大,我们想要彻底打击他们,并非易事。而且,他们与朝中一些官员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是处理不当,恐怕会引发更大的麻烦。”

    林夏沉思片刻,说道:“张大人,不管这些盐商背后有谁支持,我们都不能退缩。百姓们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必须为他们做主。我们可以先将那些囤积粮食、抬高粮价的地方豪强和不法之徒绳之以法,然后再收集江南盐商的罪证,上奏陛下,请求陛下定夺。”

    张侍郎点头:“也只能如此了。我们先从地方豪强和不法之徒入手,一步步瓦解他们的势力,再对付江南盐商。”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夏与张侍郎率领官兵,在江南各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打击行动。他们捣毁了多个地方豪强的粮仓,将囤积的粮食全部没收,发放给受灾百姓;抓获了大批在灾区抢掠的不法之徒,依法进行了惩处。

    百姓们看到官兵为他们做主,打击了那些不法之徒,心中十分感激,纷纷称赞林夏和张侍郎是为民做主的好官。

    然而,江南盐商却不甘心失败。他们暗中派人联系了朝中与他们有勾结的官员,让他们在皇上面前诋毁林夏和张侍郎,说他们在江南滥用职权,欺压百姓,扰乱江南的秩序。

    远在京城的萧月华,很快便收到了江南盐商勾结朝中官员递上的奏折。奏折中,那些官员纷纷诋毁林夏和张侍郎,说他们在江南赈灾期间,不仅没有妥善处理灾情,反而滥用职权,欺压百姓,强行没收地方豪强的财产,导致江南民不聊生,人心惶惶。

    萧月华看着这些奏折,脸色渐渐沉了下来。她深知林夏和张侍郎的为人,他们都是正直之人,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这些官员之所以会这样说,肯定是受到了江南盐商的指使,想要阻止林夏和张侍郎打击江南盐商的势力。

    “陛下,这些官员所言,是否属实啊?” 一旁的太监小心翼翼地问道。

    萧月华冷哼一声:“属实?他们不过是受了江南盐商的指使,想要混淆视听,阻止林夏和张侍郎查明真相罢了。江南盐商富甲一方,势力庞大,与朝中一些官员勾结,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朕倒要看看,他们还能掀起什么风浪!”

    “陛下英明。” 太监连忙说道。

    萧月华沉思片刻,说道:“传朕旨意,命御史台即刻派人前往江南,调查林夏和张侍郎在江南的所作所为,查明事情的真相。若真是林夏和张侍郎滥用职权,欺压百姓,朕定不轻饶;若查明是那些官员恶意诋毁,朕也绝不会放过他们!”

    “奴才遵旨!” 太监连忙应声,转身去传旨。

    御史台接到圣旨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选派了两名正直可靠的御史,前往江南调查此事。

    与此同时,李婉娘在京城也听到了一些关于林夏的负面传闻。有人说林夏在江南滥用职权,欺压百姓,甚至还贪污赈灾银两。李婉娘心中十分担忧,她深知林夏的为人,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但这些传闻却让她坐立不安。

    这日,李婉娘正在家中为林夏祈祷,希望他能平安无事,早日查明真相,洗清冤屈。突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李婉娘打开门一看,只见是宫中的刘公公。

    “刘公公,您怎么来了?” 李婉娘连忙问道。

    刘公公笑着说道:“李姑娘,陛下听闻你近日因林大人的事情忧心忡忡,特意让奴才来安慰你几句。陛下说了,林大人为人正直,忠心耿耿,绝不会做出那些不法之事。如今御史台已派人前往江南调查此事,相信很快便能查明真相,还林大人一个清白。你无需过于担忧,安心在家等候消息便是。”

    听到刘公公的话,李婉娘心中的担忧顿时消散了不少。她连忙躬身行礼:“多谢陛下关怀,多谢刘公公转告。民女定当安心在家等候消息,相信夫君定会平安无事,洗清冤屈。”

    “李姑娘客气了。” 刘公公笑着说道,“奴才还有要事在身,就不打扰李姑娘了。”

    送走刘公公后,李婉娘心中充满了感激。她知道,女帝一直都在支持着林夏,有女帝的信任和支持,林夏一定能够渡过这次危机。

    前往江南调查的两名御史,很快便抵达了江南。他们没有声张,而是暗中走访了江南各地的百姓,了解林夏和张侍郎在江南的所作所为。

    在走访过程中,百姓们纷纷向御史们称赞林夏和张侍郎。他们说,林大人和张大人来到江南后,立刻展开了赈灾工作,将朝廷发放的赈灾银两和粮草及时发放到了百姓手中,还率领官兵打击了那些囤积粮食、抬高粮价的地方豪强和在灾区抢掠的不法之徒,为百姓们做主,让百姓们重新看到了希望。

    “两位大人,你们可一定要为林大人和张大人做主啊!” 一位年迈的百姓拉着御史的手,激动地说道,“那些说林大人和张大人滥用职权、欺压百姓的人,都是在撒谎!他们都是受了那些黑心盐商的指使,想要阻止林大人和张大人为我们百姓做主!”

    两名御史听了百姓们的话,心中已然有了定论。他们又收集了一些江南盐商与地方豪强、不法之徒勾结的证据,以及那些朝中官员接受江南盐商贿赂、恶意诋毁林夏和张侍郎的证据,然后便启程返回京城,向萧月华复命。

    回到京城后,两名御史立刻前往御书房,向萧月华汇报了调查结果。他们将在江南走访百姓了解到的情况,以及收集到的证据,一一向萧月华呈递。

    萧月华看着这些证据,脸色铁青:“好一个江南盐商!好一群贪官污吏!他们竟敢勾结在一起,欺压百姓,诋毁忠良,简直是无法无天!”

    “陛下,江南盐商势力庞大,与朝中多名官员勾结,若不彻底铲除,恐会成为我大靖的隐患。” 一名御史说道。

    萧月华点头:“你说得对。江南盐商不仅扰乱江南的经济秩序,还勾结朝中官员,干涉朝政,必须彻底铲除。传朕旨意,命林夏和张侍郎在江南继续彻查江南盐商的罪证,将所有参与其中的盐商和官员,一律严惩不贷!同时,命刑部、大理寺和御史监联合办案,在京城逮捕那些与江南盐商勾结的官员,依法进行惩处!”

    “臣遵旨!” 两名御史齐声说道。

    圣旨很快便传到了江南。林夏和张侍郎接到圣旨后,心中大喜。他们立刻加大了对江南盐商的调查力度,收集了更多的罪证。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发现,江南盐商不仅在江南地区为非作歹,还暗中与北方的匈奴有所勾结,想要里应外合,颠覆大靖王朝。

    “这些盐商,竟然如此大胆,敢勾结匈奴,颠覆我大靖王朝!” 林夏愤怒地说道,“张大人,我们必须尽快将此事上奏陛下,让陛下早做准备。”

    张侍郎点头:“林大人说得对。我们立刻将江南盐商勾结匈奴的罪证上奏陛下,请求陛下派兵前来,彻底铲除这些奸贼。”

    林夏和张侍郎迅速将江南盐商勾结匈奴的罪证整理好,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萧月华接到林夏和张侍郎的奏折后,心中震惊不已。她没想到,江南盐商竟然有如此大的野心,竟敢勾结匈奴,颠覆大靖王朝。她立刻召集朝中大臣,商议对策。

    “陛下,江南盐商勾结匈奴,意图谋反,此乃滔天大罪!我们必须立刻派兵前往江南,将这些奸贼一网打尽,绝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兵部侍郎(原兵部尚书赵坤被贬后,由原兵部侍郎接任)说道。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请求萧月华派兵前往江南,平定叛乱。

    萧月华沉思片刻,说道:“传朕旨意,命大将军秦昊率领十万大军,即刻前往江南,协助林夏和张侍郎,彻底铲除江南盐商及其党羽,平定叛乱。同时,加强北方边境的防御,防止匈奴趁机入侵。”

    “臣遵旨!” 众大臣齐声说道。

    大将军秦昊接到圣旨后,立刻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江南进发。

    大将军秦昊率领十万大军抵达江南后,与林夏、张侍郎汇合。三人经过商议,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决定分兵三路,同时对江南盐商的据点发起进攻。

    林夏率领一路大军,前往江南盐商的主要粮仓所在地。那里囤积了大量的粮食,是江南盐商的重要物资基地。江南盐商派了大量的人手驻守在那里,想要阻止官兵的进攻。

    林夏深知,要想攻破粮仓,必须先打乱敌人的阵脚。他命人在粮仓周围埋下伏兵,然后派一小队士兵前去挑战,引诱敌人出城。江南盐商的守军不知是计,果然出城迎战。林夏见敌人中计,立刻下令伏兵出击。一时间,喊杀声震天,江南盐商的守军被打得措手不及,纷纷溃败。林夏率领大军趁机攻占了粮仓,将里面的粮食全部没收,发放给了受灾百姓。

    张侍郎率领另一路大军,前往江南盐商的总部所在地。江南盐商的总部设在一座坚固的城堡中,城堡四周有护城河环绕,易守难攻。张侍郎命人在城堡周围架起云梯,准备攻城。江南盐商的守军在城堡上居高临下,向官兵发射弓箭,投掷石块,阻止官兵攻城。

    张侍郎见状,眉头一皱。他知道,这样硬攻下去,只会造成大量的伤亡,而且很难攻破城堡。他沉思片刻,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命人找来一些油桶和柴火,将油桶装满油,然后点燃柴火,将油桶推到护城河边。油桶掉入护城河后,油立刻浮在水面上,被点燃的柴火引燃,整个护城河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江南盐商的守军见状,吓得惊慌失措。张侍郎趁机下令官兵发起进攻,一举攻破了城堡,抓获了江南盐商的首领及其核心成员。

    大将军秦昊率领第三路大军,前往江南盐商与匈奴勾结的秘密据点。那里有匈奴的使者和大量的匈奴士兵,他们正准备与江南盐商联手,发动叛乱。秦昊率领大军突然发起进攻,匈奴士兵和江南盐商的手下毫无防备,被打得落花流水。秦昊率领大军乘胜追击,不仅抓获了匈奴的使者,还歼灭了所有的匈奴士兵和江南盐商的手下,彻底粉碎了江南盐商与匈奴勾结的阴谋。

    经过数日的激战,江南盐商及其党羽被彻底铲除,叛乱被平定。江南地区重新恢复了平静,百姓们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林夏、张侍郎和秦昊将平定叛乱的消息上奏给萧月华。萧月华接到奏折后,心中大喜,立刻下旨,对三人进行嘉奖。林夏因在此次平定叛乱中表现出色,被提拔为江南巡抚,负责江南地区的政务;张侍郎被提拔为户部尚书,掌管全国的财政;秦昊则被封为镇国大将军,继续镇守边疆。

    同时,萧月华还下旨,减免江南地区三年的赋税,让百姓们能够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百姓们接到圣旨后,心中感激不已,纷纷称赞萧月华是一位英明神武、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江南的局势稳定后,林夏作为江南巡抚,开始着手处理江南的政务。他废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加强了对江南地区的治安管理,打击了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鼓励百姓们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不错,请把《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