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林夏巧妙躲姻缘(三)

    林夏在青杨村隐居的第三年,北境忽然传来异动 —— 匈奴残余势力联合西域小国,在边境频繁挑衅,大有重启战事之势。消息传到京城,女帝急召林夏回京议事,可派去的内侍抵达青杨村时,却在 “林婉” 的衣冠冢旁看到了令人动容的一幕:年近古稀的林夏正佝偻着身子,用沾着泥土的手为坟茔添土,口中还轻声念叨着:“婉妹,边境又不太平了,可我已老了,怕是不能再像当年那样守着北境了……”

    内侍将这一幕如实禀报给女帝,萧瑶望着窗外飘落的秋叶,眼眶微红:“林卿这一辈子,都在为北境操劳,如今老了,心里记挂的还是那里。” 她当即下旨,让北境副将周凛暂时主持边防事务,同时派医官前往青杨村,为林夏调理身体。

    可谁也没想到,这道旨意竟在北境军营引发了一场风波。周凛是林夏当年一手提拔的副将,对他向来敬重,可军中一些年轻将领却对 “林婉” 的存在存疑 —— 他们大多是近年才入伍的,未曾见过林夏口中的 “亡妻”,只听闻过当年的谣言,再加上此次边境告急,林夏却迟迟未归,便有人私下议论:“林将军当年怕是真的编造了‘亡妻’的故事,如今边境有难,他躲在村里不肯出来,莫不是怕了?”

    这些议论传到周凛耳中,他气得拍案而起:“胡说!林将军对北境的情意,比谁都深!当年若不是他带着我们浴血奋战,哪有如今的太平日子?你们休要再散播谣言!” 可议论声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甚至有将领联名上书,请求女帝彻查 “林婉” 之事,若真是编造的谎言,便要剥夺林夏的荣誉爵位。

    周凛无奈,只得亲自前往青杨村,想请林夏回京澄清。当他见到林夏时,老人正坐在茅屋前的石凳上,手里拿着一块褪色的双鱼手帕 —— 那是当年女帝赠予他,他一直当作 “林婉” 的遗物珍藏的。

    “将军,” 周凛单膝跪地,声音哽咽,“军中出了乱子,有人质疑您当年的话,还联名上书要查‘林婉’姑娘的事,您快回京解释一下吧!”

    林夏缓缓抬起头,眼中没有丝毫慌乱,只是带着一丝疲惫:“周凛,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林婉’是否真的存在,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当年说的那些话,做的那些事,都是为了北境的百姓,为了大胤的安宁。” 他将双鱼手帕递给周凛,“你把这个带回军营,告诉那些年轻将领,这块手帕是当年‘林婉’亲手绣的,她临死前说,要我带着它,守住北境。若是他们还不信,便让他们来青杨村,看看村里的百姓,听听他们怎么说。”

    周凛接过手帕,看着上面磨损的绣线,心中一震。他知道,林夏从不说谎,即便 “林婉” 的故事有虚构之处,那份对北境的赤诚,也绝无半分虚假。

    周凛带着双鱼手帕回到军营,立刻召集所有将领。他将手帕放在案上,声音铿锵有力:“各位请看,这是林将军珍藏的‘林婉’姑娘的遗物。当年林将军在北境时,‘林婉’姑娘为了保护村民,死在匈奴人的刀下,她临死前叮嘱林将军,要守住北境。林将军这些年隐居青杨村,不是躲着不出,而是在替‘林婉’看着这片土地!”

    可仍有将领不服:“周副将,一块手帕证明不了什么!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证据!”

    “证据?” 周凛冷笑一声,“好,我这就给你们证据!” 他让人请来青杨村的几位老人,其中就有当年接待过林夏的老丈。老人们走进军营,看到满堂将领,没有丝毫怯意,老丈率先开口:“各位将军,当年‘林婉’姑娘在村里教书,雪灾时把粮食分给我们,匈奴来的时候挡在孩子身前,这些都是我们亲眼所见!林将军为了纪念她,给村里修了水渠,还捐了银子盖学堂,这样的好人,你们怎能质疑他?”

    另一位老人也附和道:“是啊!每年清明,林将军都会来给‘林婉’姑娘上坟,风雨无阻。去年冬天,他还冒着大雪,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送棉衣,这样的人,会编造谎言躲避战事吗?”

    老人们的话,像一记记重锤,砸在年轻将领的心上。他们看着老人真诚的眼神,再想想林夏当年在北境的功绩,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一位年轻将领站起身,羞愧地说道:“是我们错了,不该质疑林将军。我们这就撤回上书,向林将军赔罪!”

    风波平息后,周凛再次前往青杨村,将军营的情况告知林夏。林夏听后,只是淡淡一笑:“我从未怪过他们。年轻人血气方刚,难免会有疑虑。只要他们能守住北境,比什么都强。”

    可林夏不知道,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匈奴残余势力得知军中对林夏的质疑后,竟派人潜入京城,散布谣言说 “林婉” 是匈奴女子,当年林夏与她勾结,故意放匈奴入关,如今更是想借 “亡妻” 之名,与匈奴里应外合,颠覆大胤。

    这则谣言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恶毒,不仅抹黑了林夏的名声,还牵扯到了家国大义。消息传到青杨村,林夏正在 “林婉” 的坟前除草,听到随从的禀报,他手中的锄头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他们怎么能这么说……” 林夏的声音带着颤抖,眼中满是悲愤,“我守了北境一辈子,怎么会勾结匈奴…… 婉妹若是泉下有知,定会心寒……”

    随从连忙劝道:“大人,您别生气。这明显是匈奴人的阴谋,想挑拨陛下和您的关系,动摇我军军心。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澄清!”

    林夏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这次的谣言比之前更难应对,因为它牵扯到了叛国之罪,一旦女帝相信了谣言,不仅他会身败名裂,甚至会连累北境的百姓和将士。

    “你立刻去京城,把这件事禀报给陛下,” 林夏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同时,让周凛加强边境防守,防止匈奴趁机进攻。我这就收拾东西,亲自回京澄清!”

    林夏抵达京城时,紫宸殿内正吵得不可开交。几位大臣跪在地上,请求女帝将林夏革职查办,理由是 “通敌叛国”;而以李德全为首的内侍和一些了解林夏的大臣,则为他辩解,认为这是匈奴人的阴谋。

    女帝坐在御座上,脸色凝重,她看着殿外淅淅沥沥的春雨,心中满是纠结。她不愿相信林夏会通敌叛国,可谣言说得有模有样,甚至有人拿出了所谓的 “证据”—— 一封伪造的、以林夏名义写给匈奴首领的书信。

    就在这时,内侍禀报:“陛下,林夏大人求见!”

    女帝眼前一亮,连忙说道:“快宣他进来!”

    林夏走进大殿,身上还带着北境的尘土。他看到殿内的景象,没有丝毫慌乱,径直走到殿中,躬身行礼:“臣林夏,参见陛下。”

    “林卿,” 女帝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外面的谣言,你都听说了吧?那封书信,是不是你写的?”

    林夏抬起头,目光坦然地看着女帝:“陛下,臣冤枉!那封书信是伪造的,臣从未写过!臣在北境守了一辈子,对大胤的忠诚,天地可鉴!”

    “你说冤枉就冤枉?” 一位弹劾林夏的大臣站起身,指着他说道,“那你倒是说说,‘林婉’是不是匈奴女子?你当年是不是和她勾结,放匈奴入关?”

    林夏冷冷地看着那位大臣,语气带着一丝嘲讽:“这位大人,你说‘林婉’是匈奴女子,可有证据?当年青杨村的百姓都能证明,‘林婉’是苏老先生的外孙女,土生土长的大胤人!至于勾结匈奴,更是无稽之谈!当年匈奴来犯,臣率军拼死抵抗,身上的伤疤就是最好的证据!”

    他说着,掀起衣襟,露出身上纵横交错的伤疤 —— 那些都是当年与匈奴作战时留下的,有的深可见骨,有的还带着淡淡的褐色印记。殿内的大臣们看到这些伤疤,都沉默了下来。

    女帝看着那些伤疤,眼中满是心疼:“林卿,朕知道你忠诚。可那封书信……”

    “陛下,” 林夏打断女帝的话,语气坚定,“臣有办法证明书信是伪造的。臣当年在北境时,因常年握剑,右手食指和中指上有厚厚的茧子,而且臣写字时,习惯在‘胤’字的竖画末尾加一点,这是臣独有的习惯。那封伪造的书信,字迹工整,却没有这些特征,一看就是他人模仿的!”

    女帝立刻让人将那封书信拿过来,仔细查看。果然,书信上的 “胤” 字没有加一点,而且字迹虽然模仿得很像林夏,却没有常年握剑留下的痕迹。女帝心中的疑虑顿时消散,她将书信扔在地上,怒声道:“好一个匈奴,竟敢伪造书信,挑拨朕与林卿的关系!来人,将这封伪造的书信拿去存档,日后定要让匈奴为此付出代价!”

    弹劾林夏的大臣们见证据确凿,纷纷低下头,再也不敢多言。林夏躬身行礼:“陛下明察秋毫,臣感激不尽。”

    女帝扶起林夏,语气温和:“林卿,是朕错信了谣言,让你受委屈了。你年纪大了,此次回京,就留在京城休养吧,北境的事,有周凛他们打理,你放心。”

    林夏摇了摇头,眼中满是坚定:“陛下,臣虽然老了,可还能为北境做些事。臣想回北境,住在青杨村,看着边境太平,看着百姓安居乐业,这样臣才能安心。”

    女帝看着林夏真诚的眼神,知道他心意已决,便点了点头:“好,朕答应你。你若在北境有什么需要,随时派人来京城禀报,朕一定尽力满足。”

    林夏回到北境青杨村后,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每天清晨,他都会沿着村里的小路散步,和村民们打招呼,听他们讲述家里的趣事;上午,他会去村里的学堂,给孩子们讲当年在北境作战的故事,教他们读书写字;下午,他会坐在 “林婉” 的衣冠冢旁,晒着太阳,看着远处的草原,仿佛在与 “林婉” 共享这份安宁。

    周凛时常会来青杨村看望他,每次来都会带来边境的消息。每当听到边境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消息,林夏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若是听到有小股匈奴骚扰边境,他便会皱起眉头,叮嘱周凛加强防守,保护好百姓。

    有一次,周凛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 匈奴残余势力和西域小国因分赃不均,发生了内讧,实力大大削弱,短时间内再也无力侵犯大胤边境。林夏听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走到 “林婉” 的坟前,轻声说道:“婉妹,你听到了吗?边境太平了,再也没有战争了,百姓们可以安心过日子了……”

    那天晚上,林夏特意让随从做了几个小菜,拿出珍藏多年的北境烈酒,一个人坐在坟前,喝着酒,聊着天,直到深夜。

    岁月流逝,林夏的身体越来越差。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便开始为身后事做准备。他让人找来周凛,将那块双鱼手帕和那件粗布衣裳交给了他:“周凛,我走后,你把这两件东西埋在‘婉妹’的坟里。告诉村里的百姓,不要为我悲伤,我只是去见‘婉妹’了,我们会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守护着北境。”

    周凛接过东西,眼眶通红,哽咽着说道:“将军,您不会有事的,您还要看着北境越来越好呢……”

    林夏笑了笑,拍了拍周凛的肩膀:“人终有一死,我能活到这个年纪,看到边境太平,已经很满足了。你要记住,守护北境,不仅是守护这片土地,更是守护这里的百姓,守护这份和平。无论将来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忘记初心,不要辜负百姓的期望。”

    周凛重重地点了点头:“将军,末将记住了,末将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定要守住北境,守住这份和平!”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青杨村下起了小雨。村民们发现,林夏没有像往常一样出来散步,便去他的茅屋探望,却发现他已经安详地闭上了眼睛,手中还紧紧攥着一块小小的木牌,上面刻着两个字 ——“林婉”。

    林夏的葬礼办得很隆重,村里的百姓都来为他送行,北境军营的将领们也都来了。周凛按照林夏的遗愿,将双鱼手帕和粗布衣裳埋在了 “林婉” 的衣冠冢里,还在坟前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北境守护者林夏与妻林婉之墓”。

    葬礼结束后,村民们自发地轮流去坟前祭拜,学堂里的孩子们也会在放学后,带着鲜花和点心,放在坟前,轻声说着:“林爷爷,林奶奶,我们会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像你们一样,守护北境,守护我们的家。”

    很多年后,北境依然太平,青杨村也越来越繁华。村里的老人们会给孩子们讲述林夏和 “林婉” 的故事,讲述他们如何守护北境,如何为百姓谋福。孩子们听着故事,眼中满是敬佩,他们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曾有一对伟大的夫妻,用他们的一生,守护着这份和平与安宁。

    而那块刻着 “林夏与妻林婉之墓” 的石碑,在岁月的洗礼下,虽然布满了青苔,却依然矗立在青杨村外,像一座永恒的丰碑,见证着北境的变迁,也见证着一份跨越虚实、坚守初心的深情。(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不错,请把《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